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重点) 2.理解黑土地、林业、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重点) 3.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重难点)一、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自然条件(2)气候(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特别提醒东北地区的热量和降水量分布差异都较大,热量上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而降水量则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体现了经度地带性。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地资源的优势(1)土壤肥沃(2)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2土地开发(1)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2)保护沼泽湿地三、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1)农业(2)林业2农业布局(1)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布局四、东北地区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方面问题对策黑土的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湿地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1东北地区的范围就是指东北三省。()2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扩大种植面积。()3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量较小。()4东北地区可以大规模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以增加粮食产量。()5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相对较少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BCD提示:1.东北地区不仅包括东北三省,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东北地区应禁止开垦荒地,已开垦的荒地逐步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提高粮食产量可采用提高单产的方式。3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和洪涝灾害,所以东北地区的水利工程量较大。4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其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水田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其大规模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增加粮食产量应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5A东北大米质量优与机械化水平关系不大。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俺们家乡在20世纪中期以前,沼泽遍布,林海茫茫,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大荒原,也是一处野生动物的“天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俺们辛勤的耕耘,家乡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粮基地。问题1(区域认知)填写下表,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作出评价(有利、不利条件)。地形结构地貌类型及地形区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山地西部北部东部沃野千里平原南部北部东部问题2(区域认知)水稻喜光热,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什么东北地区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品质较高?问题3(区域认知)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提示:问题1.如下表所示:地形结构地貌类型及地形区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山地西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地沃野千里平原南部辽河平原土地资源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有利条件:气候适宜,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不利条件:纬度较高,光热不足;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问题2.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因而稻米的质量好、口感好。问题3.工业基础雄厚,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发展商品农业创造了条件。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生产条件具体表现影响自然条件土地资源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宜农荒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森林资源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草场资源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渔业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大;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运输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历史较短,人口密度较小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地理条件的思路1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条件是()A水源充足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D绿色基本无污染的自然环境(1)C(2)D第(1)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河流封冻期长,春季积雪融水形成春汛;黑土肥沃,土层深厚。第(2)题,题干中“天蓝、地绿、水清”说明虎林市拥有绿色基本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这有利于优质大米的生产。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水稻种植的一般条件,而不是特殊条件。农业生产和布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哎庞龙歌曲家在东北问题1(区域认知)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农产品基地,其中商品粮基地有哪些?问题2(区域认知)“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描述是否符合现实?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提示:问题1.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问题2.不符合现实,目前“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已经被玉米、大豆所代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1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2农业布局“寒暖农分异,湿干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是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基本格局的形象描述。其布局情况如下图所示:2读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回答(1)(2)题。(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不包括()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内蒙古高原东部(2)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棉花分布位于()A暖温带、中温带B中温带、中温带C寒温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1)D(2)D第(1)题,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第(2)题,东北地区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中温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中南部,为暖温带地区。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黑土地腐殖质丰富、土壤肥力高,有“土中之王”的美誉,且十分稀缺。东北地区有世界上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问题1(人地协调观)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2(人地协调观)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哪些?提示:问题1: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的单产和品质逐渐下降,影响东北甚至全国的粮食安全,河道淤塞,影响航运。问题2:森林资源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1黑土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黑土在开发前被茂密的草甸覆盖,开发后由于失去表层植被的保护,土层会出现冲刷现象,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是针对土层变薄,采取治沟、治坡、恢复植被,阻止进一步的冲刷;针对肥力下降采取培肥等措施。具体的问题及措施如下图所示:2林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3湿地利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3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2)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砍伐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1)A(2)C(3)D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森林减少;丙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最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可能为温带草原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第(2)题,导致大兴安岭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砍伐。第(3)题,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等。美国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美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拥有量居世界前列,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看位置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是小麦区和玉米带位于中央大平原;乳畜带位于五大湖沿岸;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南部沿海为亚热带作物带析原因中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多山区、草场资源丰富;东北部人口、城市密集探布局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工业、交通发达,利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东北部气候温凉,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利于发展乳畜业;西部内陆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草场广阔,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和灌溉农业;南部热量丰富,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2)美国在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原因有哪些?(3)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Aa、b、cBc、d、eCa、b、eDa、c、d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平原广阔,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科技实力雄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第(2)题,影响乳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饲料供应和市场远近。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受五大湖影响,气候冷湿,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东北部地区靠近工业区,城市和工业区多,拥有巨大的牛奶和乳酪制品消费市场,所以在这里发展乳畜业。第(3)题,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北部,为小麦和玉米种植区,对应图中的a春小麦、c玉米区、d冬小麦。答案(1)平原广阔,约占本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组合较好;科技实力雄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2)乳畜带纬度位置偏北,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接近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拥有巨大的牛奶和乳酪制品消费市场。(3)D(教师独具)题组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据此回答12题。1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因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1D2.D第1题,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于机械化耕作。第2题,商品粮基地是指以销售粮食为目的而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商品粮基地的形成过程中,粮食生产的数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题组2农业生产与布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耕作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3D4.D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题组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下图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6甲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A大面积改良沼泽地以增产粮食B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大力发展林区特色产品加工业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5D6.D第5题,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的平原区,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会导致水土流失;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自然和人为原因影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丙地位于东北林区,不合理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第6题,甲地农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面积改良沼泽地以增产粮食是错误的;该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和发展林区特色产品加工业,都是不适合该地发展的方向;应该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教师独具)教材P88问题文中国营农场的人均耕地面积为:14 6672 3046.4公顷/人,而张某家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560.08公顷/人。国营农场的农产品商品率为:3.6万吨4.2万吨100%85.7%张某家的农产品商品率为:1 300千克3 800千克100%34.2%国营农场的农产品单产为:4.2万吨14 667公顷2 863.57千克/公顷张某家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