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 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 维持家族血缘伦理C. 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 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王者以一人治天下, 则有纪纲; 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体现中国古代推行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家训起到家族治理的作用。A 项不是家训的主要作用,故A项错误;家训作为宗法观念的表现,主要起到维持家族血缘伦理的作用,故 B 项正确;家训用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主要不是起祭祀列祖列宗的作用,C项错误;家训可以凝聚家族成员,但不能起到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作用,D项错误。故选B。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郡县与封国的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B项正确。周王天下共主不符合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特点,故A项错误。郡县与封国并存是西汉初期实行地方制度,故C项错误。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3.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 )A.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县制从内地推广到边疆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秦国就存在设置县的地方管理办法,而商鞅变法推广郡县制,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一个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的地域分布特点,排除C;材料主要是反映秦国郡县制的发展沿革,排除D。4.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是君主专制的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正确;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作用“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不符,排除B;C不符合“统一的粘合剂”,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排除D。5.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秦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 分管国家具体事务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主要是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故A项正确。分管国家具体事务是九卿的职责,故B项错误。协助皇帝管理军事是太尉的职责,故C项错误。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职责,故D项错误。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即为分封制,“郡县政治”即为郡县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皇帝),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7.西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行省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 设通判【答案】C【解析】【详解】汉初统治者鉴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教训,认为秦王朝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因而使天子孤立无助。因此除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故A项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剥夺诸侯权力使用措施,故B项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故D项错误。8.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A正确;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排除BC;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排除D。9.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答案】C【解析】“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A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D项。10.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 )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 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蒙古、西南等地各不相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相关废除行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清代的地方制度有其创新之处,如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西南地区后改行土司制度,因此不能说明是沿用明代的制度,故C项排除。清代少数民族只是推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实行自治,故D项错误。1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C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刺史 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出现于秦朝,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C出现于西汉;D出现与隋朝。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1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1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的选取注重门第,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专制皇权的强化C. 血缘政治的衰落 D. 科举制度的成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目的在于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实际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项正确;A与题干信息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表现1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统一六国结束了当时诸侯割据的局面,为后来中华民族长期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且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故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只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一个方面。故B、C项错误。点睛:分析选项时要注意比较选项的关系,本题中D项包括BC两项,A项则是D项的巩固性措施。16.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商汤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故C项正确。A、B和D项顺序错误,排除。17.“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 清初内阁 B. 中书省 C. 军机处 D. 清初六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描述的是军机处的特点,所以正确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上述机构的特点。18.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 分封诸侯国 B. 进行封建改革 C. 实行宗法制 D. 推行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涉及的是分封制,“封建”的意思是封土建国,即分封诸侯国,故A项正确。这里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材料论述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选项中“封建”一词的含义: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19.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 )A. 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 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 D.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即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B、C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由于政务繁忙,设立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加强了君主专制并非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殿阁大学士20.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君权加强,反映的趋势和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B项。A项不是本质上的反应;C项说法错误,这不是风俗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的问题;D项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专制皇权的不断地加强21.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A. 乡试 B. 会试 C. 院试 D. 殿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科举制有关,科举制在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乡试到会试到院试最后到殿试的流程。唐朝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皇榜中状元”必须经过皇帝钦点,应该是殿试。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殿试22.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置枢密使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A。设置枢密使是北宋削弱相权、分割军事权的措施,而且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B。实行三省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其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24.“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朱元璋废除丞相,“那个庞然大物”是指丞相制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朱元璋时还没有内阁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朱元璋也没有毁掉宦官集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胡惟庸集团只是表面问题,丞相制度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是废除丞相制度。2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和军机处都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军机处26.“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但因秦的短期而亡而出现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证明了其错误,最终被行省制度所代替。这一过程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也日趋完善,故本题选择D项。分封制在西周确立,西周属于奴隶社会,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A选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B选项错误;题干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C项错误。点睛:地方势力的大小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紧密关联,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对其发展历程应该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就其发展过程而言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西周时期盛行分封制;战国时代开始推行郡县制,到了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汉朝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唐宋时期主要推行州(府)县制;元代行省制度开始推行,并辅以州(府)县制。2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这些机构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A. 专制皇权的强化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监察权力的扩大D. 对农民控制的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都是中央制度,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行政制度2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文官钱宰的诗表明明朝的官员早早起床去午门参加朝会,生怕去晚了,会被皇帝怪罪,这应该是皇权专制下官员的一种压力和危机感的体现,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官员的压力和危机感29.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C. 宋太祖 D. 明太祖【答案】D【解析】“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30.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C. 军功爵制 D. 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创制”这个词,即西周的创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A项的王位世袭制在西周之前早已存在,C项的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D项的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时期创立的,而分封制是西周的制度,所以本题只能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二.非选择题。(40分)3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2)图二及图三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图二、图三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2)三省六部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析】试题分析:(1)该问考查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通过图一中的西周、齐、鲁、燕、吴、楚、晋等国家名称,可以判断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图二要注意三个省、六个部,所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图三注意图中的“行省”二字,反映的是元代的行省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南和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基础与思维综合实训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一诊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程控交换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沈阳市第31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学段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视摄像与节目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成都龙泉驿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联考B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个旧市北郊教育联合会2025届初三二轮复习研究性考试(五)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口腔修复学实践(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平和中学2025年初三年级十二月份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国班主任比赛一等奖班主任经验交流《春风化为雨润物细无声》精美课件
- 高一年级《沂蒙精神进校园》班会 《沂蒙精神进校园》 课件
- 物业应急演练计划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高一年级总结暨表彰大会校长讲话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考试为起点用行动来践行自己对家长的承诺
-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解读
- 专题12:宾语从句 -2023年中考英语考试研究(解析版)(上海专用)
- GB/T 2624.5-2024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5部分:锥形装置
- 消防施工方案范本完整版
- 2024年大学英语四级单词表不含高中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