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之魅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快的船最害羞的人最多的愁最消瘦的人最憔悴的人最忧愁的人眼力最差的人最深的情最高的楼最大的瀑布架子最大的人,填诗词小练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高考考查鉴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考点透视,象,境,情,A描写了什么形象,B营造了什么意境,C抒发了什么情感,D运用了什么语言,E运用了什么技巧,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入诗境如何品诗情,考点透视,看题目,看作者,看意象,看情感(尾句),看注释,看题干,六看,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诗歌形象,人象,景象,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景象。,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一切景语皆情语,(偏重写景的诗歌),物象,(偏重咏物的诗歌),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类举,1树木类,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杨柳“柳”谐音“留”,常做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怀橘指孝顺双亲。,2花草类,红叶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采薇借指隐居生活。,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芳草战国时期,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而在唐宋诗词中,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则寄托了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象征隐逸。,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的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元人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诗人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3鸟兽类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燕子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梦蝶庄子以梦蝶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沙鸥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乌鸦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黄莺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杜牧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5自然现象,残阳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如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6行为类,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y),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7颜色类,答题套路:,一、鉴赏人物形象,这首诗描写了的形象,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提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由此可见,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方法提示,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蝉,虞世南,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秋风。,虞诗借蝉“垂緌”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此诗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惨遭诬陷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诗借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本性清高而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注:梗犹泛,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王诗中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练一练,二、鉴赏景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要求: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渲染)了一种()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诗歌意境特点常用词语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高旷壮阔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恬静优美凄清暗淡孤独凄凉萧瑟凄凉沉郁忧愁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远含蓄雄奇瑰丽华美壮丽,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释】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巩固训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一)。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地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二),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步骤三)。,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意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和静态。,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_,1诗中赏画,【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出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使人生发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2画中品诗,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低沉伤感的。,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伤感愁苦,奋发向上,3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漫成一首,杜甫,(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巢的归燕这几个意象,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简称物象。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三、鉴赏事物形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某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2、诗中所描写的形象事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答题套路:,诗中塑造(展现)了形象,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发了作者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忍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骎骎(qn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解析】首联出句写自然环境险恶,对句用胡马飞驰表现军情紧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在内容上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在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边将出场作了铺垫。,【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答案】(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休,息,一,下,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却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作者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考生很容易找出诗中写“月”的三处,难点在于分析每处所写景物的作用。在分析写景作用时,不能单纯地看写“月”的三处,而应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从整体出发,进行赏析。,【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独;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出深夜“月弄清辉”的清幽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渔人伴着歌声匆匆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环境却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3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篮球教学课件
- 超轻粘土贴画课件
- 上海音乐学院《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专题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信息学院《奥尔夫音乐活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电子线路CAD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硫月桂酸锡稳定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足球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心理描写作》课件
- 《高中课件特卖》课件
-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
- 土地流转合同补充协议书
- 七年级语文下册《登幽州台歌》课件
- 兼职劳务协议合同模板
- 2025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二模)东北三省三校202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西北永新集团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雨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52719
- 2025 保健品行业专题报告:保健品蓝帽子九问九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