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文化馆解说词_第1页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_第2页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_第3页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_第4页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弓箭文化馆解说词弓箭文化馆解说词 2011年08月18日战国时期的世本和唐代的元和姓纂,均言“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大量史实说明,挥公“始制弓矢”,是我国上古时期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濮阳,是弓箭的发祥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弓矢对于蒙昧时期,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期和枪炮对于文明时期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弓箭在长达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涉及射猎生产、军事活动、礼仪风俗、德育礼制、制造技术诸多领域,是我国国术十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孔子和孟子等著书立说推广寓射于教的修行教育方式,将射箭奉为君子六艺之一,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倡导以射悟道,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折射出崇高的人文精神。 在历史上弓箭贯穿于诸多民族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改变了民族历史。从早期的匈奴、鲜卑到后期蒙古、满族等诸多民族中,他们以弓箭为基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内容,诸如制作、装饰、佩服、馈赠、比较、考试,以及诗文、图画、歌舞等,最终融汇成为一个领域宽广而缤纷多彩的中华文化传统。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欣赏一下祖国博大精深的弓箭文化,看一下弓箭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看看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名弓。 早期的弓箭,制作简单,形状粗陋,弓身用竹片或木条弯曲,拴上弓弦,即弦木为弧,再把木棍或竹竿削尖当作箭,所谓“剡木为矢”,这就制成弓箭。1、这是原始弓。石器时代最简单的弓也是最粗糙的弓,弓身由具有弹性的树枝做成,弓弦取自树皮、麻皮等材料搓成,由于石器时代的工具限制,弓的做工非常粗糙,性能也较差,但已经改变了狩猎方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发明创造。当时挥公发明的弓就是这样的。2、这是原始竹弓。为了提高杀伤力,人们又发明了取材更为容易的原始竹弓。原始的竹弓,弹性比原始木弓大,弓体的表面经简单的处理,弓弦也是采用树皮或麻皮等纤维材料搓成。后来人们又用石片或兽骨磨制成箭镞,安装在箭头上,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不仅箭镞有了更为坚硬锐利的铜镞,而且弓更加富有弹力。在商代已出现了用两层以上材料粘成的合体弓,比原始的单体弓更为强劲,大大延伸了箭的射程。3、这是青铜器早期的竹弓。伴随着青铜工具的出现,弓的表面处理和加工工艺都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较为舒适的把手。4、这是青铜器时代早期的木弓。随着青铜器工具的发展,对弓体的加工工艺有了改进,弓身表面更光滑,出现了简单的图案。5、这是商代早期的弓。进入青铜器中后期,生产工艺逐步改进,油漆工艺也有了初步发展,弓被涂覆植物漆。箭头也改为铁制。6、这是商代的复合竹弓。商代的弓已开始追求性能,出现了多层竹片的复合竹弓。7、这是早期复合木弓。夏商时期,弓的性能发展迅速,出现了由多层较好弹性的木片复合的木工。8、这是商代反曲弓。反曲弓的原型。弓把手向前弯曲,使弓形在没挂弦的时候向前方弯曲。挂弦后,弓形向后弯曲。虽然弓形只是竹片做成。但弓的力学构成有了很大进步,性能有了很大提升。9、这是殷商后期的三弯弓。殷商后期,弓的形状开始出现弓字的三道弯,性能明显提升,因为弓体可以做的较长,而不会出现由于弓弦与弓把距离太大而造成的弓体势能减少。进入春秋时代,弓的制作已经相当讲究,更高级一些的复合弓开始面世。选材,制作工序和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确定了为弓六材。六种材料是:干、牛角、筋、胶、丝和漆。干主要用于制作弓身,取自柘木、桑木、橘木、木瓜、荆条、竹片等。10、春秋早期弩器(1) 春秋早期,弩器出现,采用木体竹身做成,虽然做工非常粗糙,但是精准度有了很大提升。11、春秋早期弩器(2) 在原型弩的基础上做工有所改进。同样是采用木体竹身,但使用起来更加舒适。12、这是春秋早期的筋弓。春秋早期的筋弓,弓体由竹胎或木胎加筋复合而成,弓身形状较后期角弓简单。13、这是春秋时期的短稍弓。春秋早期弓的制作已经较为复杂,弓身多层竹木材料复合而成,开始采用外加弓稍的工艺,弓稍就是弓体的两端。14、这是春秋时期的长稍弓。春秋时期,出现了性能更为优越的长稍弓,弓体由竹、木、动物角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15、这是春秋后期的筋弓。春秋时期,做弓技术长足发展,出现了铺筋的反曲弓。弓体由竹胎或木胎,铺以动物筋以增强弹性。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木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养由基选择了百步外的三片杨柳叶,叶子上面用颜色编上号。“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百步穿杨”的故事也就从此传播开来。 16、这是秦朝弩器。秦朝弩器,弩机多为青铜铸造,威力强大,准确度高。17、这是汉代大黄弓。汉代大黄弓,采用传统弓材做成,弓力强劲,性能优良。18、这是路弓。汉代路弓,路,大也,弓大有力,性能优良,弓体由筋、胶、动物角、木、漆,等多种材料复合而成。19、这是虎贲弓。汉代虎贲弓,弓体由干、动物角、筋、丝、漆等传统六材复合而成,弹性强劲,性能优良。汉代时制作弓箭更加利于实战,造出许多用于步战、水战、骑战的各种弓箭。也出现了尾部带羽毛的箭,即雕羽箭。箭的尾部加上羽毛可以有效的控制箭的飞行方向,提高射杀的准确度20、这是三国强弓。采用复合竹片,铺筋缠棕,制作而成,弓体强劲,需大力士方可拉开。21、这是诸葛连弩。三国诸葛亮设计的诸葛连弩,可连发10支弩箭,设计精巧,威名远扬,但因其射程有限,没能发扬光大。汉代唐代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长弓用于步战,角弓用于骑战,稍弓和格弓是狩猎弓和皇朝禁卫军用弓。22、这是唐代床弩。唐代床弩,由床体和弩器组成,威力惊人。唐宋以后直到明清,弓的形制日趋单一化,大致可分为常用弓和练习弓,前者注重射击的准确度,后者练习臂力,所以练习用的是“大弓”和“长弓”。23这是元朝弓。采用传统六材制作,弓体饱满,性能优良。24、这是明朝牛角弓。明朝牛角弓,采用传统六材,经过百余道工序,历时数月制作而成。25、这是明朝古铜弓。纯铜打造,为明永乐十九年八月十六日武举王谦所造。距今六百余年。这把弓捐展人为濮阳市原统战部长张满飚。 26、这是短弓。清朝短弓,弓体由传统弓箭六材制作,弓虽小,但弹性好,轻便灵活,便于骑射。27、这是弹弓。清朝弹弓,弓体跟传统牛角弓一样采用传统六材,弓弦置有装弹丸的弹囊,专门发射石制或铁制的弹丸。28、这是清朝牛角弓。用牛角、竹胎、牛筋、鳔胶、树皮、钱木、蛇皮,等多种原始材料,经过100多道纯手工工序,历时数月方可制成。弓体图案精美,具有女真族的文化特征。下面我带大家一块参观一下现代弓。现代弓主要是中国古代弓的继承,又有发扬和创新,不仅从材料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且从结构和造型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9、这是龙炎弓。结合现代弓材玻璃钢和古代弓的风格,做出的弓刚猛有力,古色古香,既实用又美观,已经发展成一种现代文化用品。30、这是牛头蝙蝠弓。采用现代弓材玻璃钢为主体,硬木(主要采用柘木)雕刻为把手,形似牛头又似蝙蝠,古代多以蝙蝠图形或谐音和牛头表达美好意愿。此弓溶古化今,呈祥送福。31、这是帝王弓。采用玻璃钢作弓背,硬木作把手和弓稍,皮革外饰古味图案,庄重典雅,有帝王风采,故名帝王弓。32、这是龙吟弓。采用木材、玻璃钢等材料做成,性能优良,保留了古代弓的三曲形状,融入了现代简约风格。33、这是千节弓。在古代弓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技术和材料,采用玻璃钢、木材、皮革、筋胶等材料制成,弓体造型饱满。34、这是直拉弓。现代直拉弓,弓背由玻璃钢做成,弓把由铝合金或合成材料做成,简单而实用。35、这是天狼弓。采用竹木复合而成的弓体结构,霸气夸张的风格设计,蛇皮纹皮革的装饰,使此弓野味十足。36、这是现代滑轮弩。现代滑轮弩,由现代复合材料制作,拉弦省力,体积小巧,射击准确。37、这是御风弓,采用竹、木、筋复合而成,外饰皮革,绘以古纹,御风而立,御风而出。38、这是滑轮弓。现代滑轮弓,是机械材料与运动力学上的科学结晶,玻璃钢材质的弓背,偏心滑轮的弓弦运动,使弓的性能较直拉弓大幅提升。39、这是小麒麟弓。采用竹、木、筋复合而成,外饰皮革,剪以兽鳍,神似麒麟,故取名小麒麟。40、这是逐鹿弓。采用玻璃钢替代古代角木筋复合弓材的工艺,大大缩短了弓的制作周期。41、这是复古福牛弓。由现代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复古的弓箭,看上去年代久远,有种挖掘品的感觉。42、这是追风弓。采用了现代弓材与古代弓材相结合,风格沿用了古代弓的元素,实用美观。43、这是福牛麒麟弓。采用现代材料和传统弓材结合制作而成,弓形结合蝙蝠,牛头,麒麟鳍,寓意鸿运当头,瑞福吉祥。44、这是冷月弓。采用现代弓材,经过仿铜工艺制作而成,造型极致简约。45、这是兽皮铜臂弓,采用仿古风格,铜臂兽皮制作,既实用又可做饰品,是弓箭文化发展的另一支流。46、这是雷霆弓。现代弓箭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之一,造型独特,简约而复杂,弓体采用双竹片复合而成。47、这是龙稍弓。采用传统造型,现代材料制作,弓稍装有简雕龙头,也是弓箭装饰文化的一元。48、这是铜臂弓。简约造型,复古处理,也是弓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49、这是现代长臂弩。现代长臂弩,弓身由多层玻璃钢材料复合,弓力强劲,性能优良。50、这是双龙汇水弓。采用弹性白木水煮定型而成的双龙弓,雕鳞接尾,龙头汇水,寓意深远。51、这是未名弓。采用玻璃钢制作而成,黑白相间,也是弓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一元。下面我们走到中间,欣赏我国历史十大名弓52、这是落日弓。为尧时期后羿所用,传说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期的人,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消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枝一枝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类有用处,才阻拦了后羿的继续射击。如果拦得不及时的话,这个世界可能也就永无天日了。53、这是乾坤弓。为周朝时李靖所用,选用泰山南乌号之柘,燕牛之角,荆糜之弭,河鱼之胶精心制作了一张弓,名叫乾坤弓。在封神演义中,骷髅山白骨洞碧云童子被此弓射出的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54、这是霸王弓。这把弓乃是当年楚霸王项羽的随身之物,威力无比。弓身乃玄铁打造,重127斤,传说弓弦是一条黑胶龙的背筋。相传项羽15岁那年,乌江中有黑胶龙作恶,危害四乡。项羽听说后,单枪匹马来到乌江,找到黑胶龙。与黑胶龙搏斗了一天两夜,把黑胶龙杀死,取得此筋搓股为弦。黑蛟龙乃至寒之物,坚韧异常,故此弦不畏冰火,不畏刀枪。55、这是灵宝弓。汉朝李广所用之弓。汉武帝时,匈奴侵入汉朝边境,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后来,李广被封为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由于惧怕李广,数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郡,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郡时,有一天外出打猎,远远看见草丛中有一只老虎,就拔箭射去,随后走近一看,原来是块石头,而箭已经射入石中。唐代诗人卢纶还专门为此事写了一首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就是著名的“李广射虎”的故事。56、这是万石弓。用比钢铁还要坚硬但非常轻的紫檀木制作而成,为三国时黄忠而用,三国演义中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用此弓射杀关羽,幸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57、这是龙舌弓。传说用龙筋制作弓弦,速度和准确性极高。三国时吕布用龙舌弓辕门射戟。吕布是三国时很牛的人,用的弓也很牛,但是他背信弃义,老做小人,在我国十大历史名弓传统排名中只能排第十名了。 58、这是震天弓。为唐朝薛仁贵所用,公元661年,薛仁贵奉命率军在大山一带与突厥人决战。突厥人为北方游猎民族,强悍善骑,素有弯弓射雕之风。突厥军帅是号称为“天山射雕王”的颉利可汗,率兵十多万。战斗一开始,突厥军就精选十几个骁勇强壮的将士向唐军挑战,颉利可汗最赏识的三员大将元龙、元虎、元风出现在前面。只见薛仁贵镇定自如,持此弓射击,三箭连发,龙、虎、风应声倒下。顿时,突厥军吓得乱作一团,纷纷投降,唐军取得重大胜利,薛仁贵的威名大震。“将军三箭定江山,战士长歌入汉关”,成为唐军长期传唱的歌谣。59、这是游子弓。游子力猛弓强,离弦之箭如游子归家般急切。北宋时花荣所用,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用此弓屡建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梁山军大获全胜。60、这是射雕神弓。为成吉思汗用,成吉思汗用他的弓箭和铁骑打下了世界上最广大的国家,他的军队到达了非洲的埃及,占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他的子孙贴木儿汗在旗帜上画了三个圈,象征占领了世界的四分之三。61、这是神臂弓。史书记载神臂弓实际上是弩。以山桑为身,檀木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弓弦,能穿透三百步外的厚木头。 据专家考证,现代火箭的发明也是受到了弓箭动力原理的启发。据史书记载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