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月考高一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宋时期,戏剧表演与戏曲演唱两种技巧的酝酿都已经接近成熟了,而历史的变故则把二者的综合过程剖分到两个地区去进行,其结果是在中国戏曲第一次以成熟形态出现时,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腔流派: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造成以后延续四百年的文化景观。南曲戏文于十二世纪初叶出现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属吴语方言区。北曲杂剧则于蒙古灭金后形成于北方的山西、河北一带,属北方方言区。由于方言的差异,以及在方言基础上两地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南曲和北曲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尽管南曲、北曲都大量吸收了宋代词调,然而它们更多地却是吸收了不同方言地域的民间曲调。南曲是“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畴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明徐渭南词叙录)。被吴地民间广为传唱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自然带有吴歌的显著特点。吴地歌曲在调式上的特点是只有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不同于北方的七声音阶。与直接从宋人词调和当地民间小曲中升华为戏文唱腔的南曲不同,北曲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套数长期传唱到为杂剧唱腔所利用的过程。北曲来源最初是汴京以及中原一带的各种小唱、说唱曲调,后来吸收了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曲调和乐器,渐渐演变而成。在诸多演唱艺术种类中,北曲杂剧主要受到两种曲牌联套音乐体制的影响,即大曲和诸宫调,在民间长期演唱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音乐体制方面的固定格律,因此当北曲杂剧一旦把它们吸收为自己的音乐主体,便形成与南曲戏文迥异的一套严格曲律规定,从曲牌联套到韵脚平仄,都有固定的要求。这使得晚出的北曲比早出的南曲在音乐体制上更加成熟而文人化。北曲的调式比南曲多出变宫、变徵两个音阶。由于历史形成的脚印不同,南北曲在伴奏乐器和演唱方式上也有显著的区别。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而采取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但在曲腔之尾用人声帮和,这与它最初来源于宋词和民间小令的演唱有关。宋词的演唱历来是只以拍板节拍,或加上鼓的帮扶,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民间小令则多半是徒歌。北曲杂剧则因其音乐体制直接承自诸宫调等,一开始就是用锣、板、鼓、笛伴奏的,后来又慢慢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在唱法上则历来为一人单唱,用管弦乐器扶衬。元灭宋后,北曲杂剧迅速推进到南方,最初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传播到江浙一带,占领了南宋旧都杭州,继而扩及湖广,使宋元割据时期南北戏曲自生自长的局面被打破,南北两大流派发生了直接的交锋,其中北曲杂剧取攻势,南曲戏文取守势。二者对观众的争夺,至少在元代形成了两次反复,即最初北曲杂剧冲垮了南曲戏文的阵线,到顺帝朝,戏文重新崛起,甚至浸润到北曲杂剧的大本营大都,元末时戏文又一度遭劫。明初,戏文和杂剧开始并行流布和各自发展,而戏文渐渐占了统治地位。约从成化年间开始,戏文在东南几省陆续变化出诸多新的腔种来,它们一经产生就以异常迅猛的姿态向南北各地流布。在其逼人的攻势下,曾经一度盛行全国的北曲杂剧竟然从此一蹶不振,陆续萎缩,最终竟在万历年间成为绝响。(摘编自廖奔中国戏曲史声腔源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方言基础上的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是导致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的首要原因。B南曲戏文大量吸收了宋人词调,也注重从民间小曲中吸取营养,并最终将它们升华为戏文唱腔。C与南曲的单一来源不同,北曲在唱腔方面先后受到汴京、中原一带小唱、说唱曲调的影响和北方民族曲调、乐器的影响。D南曲戏文的演唱脱离了乐器的伴奏,而北曲杂剧则相反,在锣、板、鼓、笛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琵琶等乐器伴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先概述南曲与北曲的差异,接着逐层剖析,最后交代了元明时期二者交锋的历史及最终结果。B文章引用明代徐渭的论述,说明南曲戏文受到民间曲调的较大影响,也印证了南曲在演唱方式上的特点。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在唱腔、伴奏、演唱方式等方面的异同。D文章提及的元代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对观众的争夺,说明元代是两大流派激烈交锋并互有胜负的时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果不是历史上发生了宋元朝代间的更替,那么南北戏曲自生自长、双峰对峙的局面很可能会延续得更久。B北曲虽然出现较晚,但在音乐体制上比南曲更加成熟,在唱腔方面更加丰富多变,且一直领先于南曲。C在明代,戏文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改革创新后迅速流传全国,这大大加速了北曲的衰亡。D南曲和北曲的发展历史表明,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既受到历史进程的影响,又与自身的艺术创新息息相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清 名梁晓声有段时期,子诚是我的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她丈夫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还有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章。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子诚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徐阿婆的故事和“我”巧妙地连接起来;而 “副县长”则是为了衬托徐阿婆的性格特点。B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C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D本篇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清纯如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人物形象清俊本真,小说语言朴实无华。E小说以“清名”为题,一方面是对徐阿婆两次清名情节的高度概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凸显主题的作用。5徐阿婆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州司理。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改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B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C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D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B征辟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而征,则指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C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D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C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不久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 (2)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天仙子(宋)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注释】嘉禾小倅:嘉禾,宋时郡名,今浙江嘉兴市。小倅:小官。倅,副职。水调:曲调名。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送春春去几时回”中,前后两个“春”字的涵义一致。B上阕后三句是说天色已晚,时光流逝,过去的事情并未淡忘,想起来也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添烦恼。C下片描绘了庭院池塘之景,前两句写所见,鸟儿成双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暝”是暮色,与上片的“午醉”相照应,交待了时间的推移。D“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以静写动,一个“破”字赋予了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一个“弄”字写出了花的摇曳多姿。E下阕后四句实写幕帘密遮,风紧人静,花瓣凋落,铺满路上的景象。12持酒听歌本是乐事,但作者从中获得的不是“乐”,而是“愁”,请分析作者因何而愁。(6分)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再现了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的结局。(3)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两句是:“_,_。”第卷 表达题四、基础知识(29分)1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贤惠 珠矶 故垒 舞榭歌台 B吟啸 罗髻 驽马 度长絜大C宫绦 罪愆 栏杆 错堪贤愚D嘲哳 戕害 宵柝 前合后偃15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都门帐饮无绪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C囊括四海之意 D古之学者必有师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古代的一些文人空有抱负却无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不屑于和一群功利之徒为伍,转而求田问舍,寄情山水,过着惬意逍遥的隐居生活。由于各国的研究标准和方法不统一,当前的微生物学研究如同盲人摸象,使得数据难以比较与整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格力电器能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稳执牛耳,与它的苦练内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完善销售体系,创新技术分不开。他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形神兼备,洋溢着游子浓浓的莼鲈之思,读来犹如一曲古老的民歌,那高亢的秦腔至今仍让人牵肠挂肚。某些高校教师挖空心思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沦为“副业”,致使个别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削弱,高等教育质量滑坡。A B C D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人潮中脱颖而出。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C他建议,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政府要丢掉以前的既得利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用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监管。D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湿润多雨,使南岭形成了众多溪涧,当溪涧交汇,山南山北便有了一条条如血管般密布的河流,成为沟通南北的隐秘孔道。1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标题。B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元杂剧一般是四折,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窦娥冤中窦娥这一角色称为“正旦”。D柳永是以描写乡村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其所写的雨霖铃是一首慢词。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A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C暮色降临,月光浮起,微霜点点,远行的他看到此景,不禁感慨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目前,医学界对头发早白的原因有三种说法:首先是遗传说。 ,他们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 。欧莱雅发质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黑发变白是一种名为TR-2的蛋白质基因在作怪。其三是精神说。人的压力过大, ,精神的紧张抑郁又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促使人过早产生白发。21下面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敬礼!张晓2018年2月11日(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六、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语文答案1B A项,“首要原因”错,“方言的差异”及“方言基础上两地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是其成因,但二者并无主次之分;C项,“南曲的单一来源”说法有误,它受到了宋人词调及民间曲调的影响;D项,“脱离了乐器的伴奏”有误,原文是说南曲不用管弦乐器伴奏。2C “论述了异同”说法有误,文中只是论述了南曲与北曲在唱腔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并不涉及相同点。3B 北曲在唱腔方面“一直领先于南曲”与原文不符,原文“约从成化年间开始,戏文在东南几省陆续变化出诸多新的腔种来”说明此时南曲在唱腔方面已经取得了对北曲的明显优势。4BC B项语句理解有误,“蕴含有关方面对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C“细腻的笔触”有误;5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生活困顿: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眼力不济,身患癌症,采茶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美丽端庄,气度不俗:从徐阿婆年轻时代的回忆以及八十三岁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曾经的美丽,以及年老后依然保持不俗的气质;清名至上,自尊自立:她还小米、还钱等行为,说明她的自尊独立,对清名的看重;吃苦耐劳,隐忍顽强:她年老坚持干活,可见她的勤劳,命运多舛,经历社会动荡、亲人离去、名誉的“玷污”等种种变故,依然挺直身板生活,可见她的隐忍顽强。6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以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为人物活动环境,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背景;把故事放在采摘春茶的清明季节展开,为下文“我”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衬托徐阿婆优秀品质像茶村一样美丽动人。7C “福建安抚使”是官职,“力辞”的主语应是“洪天锡”,“不许”的主语应是朝廷,所以“力辞不许”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不许”后应断开,排除D项。“民作佛事以报”的主语应是“民”,“罢荔枝贡”的主语应是洪天锡,这两件事的主语不一致,所以应该断为“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据此判断出本题答案为C项。8B 征、辟解释颠倒。9B 无中生有,“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不正确。原文只说“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并没有明确说到董宋臣等宦官受到处罚。10(1)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厉文翁)。(“俾”,让;“易疏”,改动奏疏;“戒饬”,告诫。)(2)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言”,言论;“果行”,被施行;“窃弄”,玩弄;“皆天锡之力”判断句)【参考译文】洪天锡,字君畴,是宝庆二年的进士。被授官担任广州司法,因母亲去世而辞职服丧,守孝期满后,调任潮州司理。将帅方大琮征召洪天锡担任真州判官,留他安置在幕府。改任官职担任古田县知县,兼摄乡饮酒礼。县邑动乱厉害,诉讼很多,洪天锡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有依靠王府势力而杀人的,洪天锡惩治他们毫不宽恕。擢升诸司粮料院,授官为监察御史。洪天锡多次上奏疏说:“天下的祸患有三种:就是宦官、外戚、小人。”弹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极力庇护厉文翁,洪天锡又说:“不斥逐厉文翁,一定会牵连到王府受累。”理宗命令吴燧宣旨告谕多次,洪天锡极力争辩。皇上又传出御笔手诏,让洪天锡改动奏疏,想要亲自告诫他。洪天锡又说:“自古奸人虽然凭借势力作恶,他们心里未曾不害怕皇上知道这些事,假如皇上知道而只是告诫一番,那么奸人就会凭借势力作恶越猖狂,反而不如不知道为好。”五次上奏章,结果洪天锡被逐出城门待罪。诏令对谢厉二人改变成命而处罚,董宋臣继续留用。正逢吴地百姓仲大论等多人上诉董宋臣强夺他们的田产,洪天锡让有关部门官员调查处理这件事,但御前提举所移送来的文书称这些田属于皇帝田庄,不当告知台官处理,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洪天锡说:“御史是用来昭雪冤狱的,常平仓是用来平均徭役的,如果宦官能够控制它们,那么,内、外台官可以废除,这还能说国家有法纪、纲常吗?”于是重新弹劾董宋臣与卢永升而历数他们的罪恶行径。他上奏疏六七次,最后请求交还御史印,说:“贤明的皇上应当为后人除害,不应当遗留祸患给后人。现在朝廷轻视给舍台谏等监察官,轻视百官和朝廷各部门,但北司宦官独受重用,这是国家遭遇危机的时刻,我实在恐惧。”洪天锡的言论虽然终究没有被施行,然而直到宋朝终结,宦官都不能玩弄君主的威权,这都是洪天锡努力所致,但洪天锡也从此离开了朝廷。改命洪天锡担任广东提点刑狱,五次推辞不就任。第二年,起用他任潭州知州,好久以后他才到任。到任后,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过一年多,潭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当值宝谟阁,后又升任广东转运判官,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法则。升任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他又推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的职务诏令他回朝,他多次推辞,没有获准。洪天锡改任福建安抚使,他又极力推辞,未获批准。亭户买盐以致有的家破人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