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_第1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_第2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_第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_第4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长篇文学名著导读(三) 5骆驼祥子导读 一、作者简介 老舍 (1899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正红旗 ),北京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早期在英国创作的长篇小说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29 年于新加坡创作了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2 年写了长篇讽喻小说猫城记; 1933 年写了长篇小说离婚, 1935年完成骆驼祥子, 1937 年又写成了我这一辈子,是骆驼祥子的姐妹篇。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城市贫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 的苦难,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惨命运的问题。抗战爆发后的代表作主要是四世同堂。建国后,老舍主要致力于话剧创作,有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茶馆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由于创作勤奋,他被誉为文艺界的 “ 劳动模范 ” 。老舍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骆驼祥子的问世,使他登上了创作途程的第一个高峰。 1951 年 12 月,老舍获得了“ 人民艺术家 ” 的光荣称号。 二、作品简介及主题 骆驼祥子开篇首先为书名作了清楚的交代,说明这里所2 / 15 要介绍的不是骆驼,而是人力车夫祥子,因为祥子曾经用三匹骆驼 换了几十块钱,因而落下了 “ 骆驼 ” 这样一个外号。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整部小说是以祥子的生活遭遇作为描写的重点和结构中心的。小说以 20 年代末期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奋斗和堕落过程,真实地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吃人的旧社会,指出了企图走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道路是注定要失败的,黑暗的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社会最低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关怀和同情,歌颂了祥子勤劳、朴实、善良、向上的优良品质。 小说围绕着祥子的生活经历,还写了一些别的人物和当时社会的畸形面貌,为我们描绘 出一幅黑暗社会的人间图画。祥子的妻子虎妞扭曲的心理,车厂主人刘四对车夫的残忍霸道,曹先生所受到的政治迫害,小福子因生活所迫而一步步走向毁灭,小马祖孙等人力车夫的凄凉光景,大杂院、 “ 白房子 ” 等处的悲惨景象等等,都有力地衬托出了祥子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气氛和批判意义。小说通过祥子思想性格变化过程的真实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 首先,祥子的悲剧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控诉。小说从多方面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被迫来到城里后,仍3 / 15 逃脱不 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这一切现象的产生绝非偶然,它们都是黑暗的旧社会制度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尚未觉悟的个体劳动者 祥子,只能 “ 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 ” ,任凭他如何拼命挣扎,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旧制度、旧社会不但吞食了祥子的车子和积蓄,还吞噬了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意志。 其次,个人奋斗的道路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内在思想根源,祥子的悲剧正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作为一个尚未觉醒个体劳动者,祥子有着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迫切要求,但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社会本质,更不懂得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 从根本上获得翻身解放。他认为 “ 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只要自己省吃俭用, 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 。这种思想认识在当时的个体劳动者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然而,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个人奋斗却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穷困的求生之路。所以,祥子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祥子的拼命奋斗中,他所抵御的决不是孤立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一张无边黑暗的罗网。 三、艺术特色 1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以祥子为中心,以祥子的希望、奋斗、挣扎、毁灭为主线,采用了多 侧面立体式的结构方法,极为自然地把市民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生活画面和社会的黑4 / 15 暗与腐败图景交织错落地组织起来。这样既突出了祥子,又写出了祥子所生活的社会。老舍在作品中采用这种结构方法,是由于抓住了祥子是人力车夫这一工作特点。人力车夫的活动场景不可能固定在一个点上。祥子为了生活,只要能得到收入,有人雇他拉车,不管是哪里他都是要去的。这样一来,祥子的活动舞台便扩大了。不仅其他人力车夫由于工作性质、社会地位的关系自然要与祥子发生联系,而且 “ 比他的地位高的人 ” ,如车厂老板刘四爷,大学教授曹先生,有两个老婆的杨先生等等, 也都因为车的联系和祥子有过或长或短的接触,并从不同侧面对祥子的命运、性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祥子的足迹,作者还把北京市民社会的各个角落,如小茶馆,大杂院,车厂 子,下等妓院,街头巷尾 极为自然地组织到作品中来,把当时社会上的动荡不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等畸形景象,巧妙地描绘出来,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期北平市民社会的真实生活画卷。 2寓必然于偶然之中,使故事情节富有生动的戏剧性。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在写祥子的不幸遭遇时,几乎都是含有偶然性质的。如祥子苦干三年才买上一辆车,拉上 不到半年,就赶上了军阀混战,城内到处传着城外打仗的消息,但都没见谁出了什么事。于是,祥子想: “ 危险 ?难道就那样巧 ?” 然而就这一次却偏偏被祥子赶上,连人带车都被掠去。5 / 15 孙侦探敲诈祥子,也完全出于偶然,他本来跟踪的是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本来无此计划,祥子本人也没有往这上面想,然而祥子却付出了最大的牺牲,曹先生却平安地躲过去了。和虎妞结合,祥子根本没有想过,如果一旦要娶, “ 就必娶个一清二白的姑娘 ” ,然而他却恰恰被虎妞给缠住了,而他们的结合来的又是那么突然,那么快,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表面看来 ,这一桩桩一件件完全是偶然发生的,是猝不及防的。实际则都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祥子的地位太低下了,谁都可以欺侮他,任何灾祸随时都可能降落在他的头上。这正如老舍在作品中写到的: “ 对了,祥子是遇到 点儿 上,活该。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 ” 由于一系列含有必然因素的偶然事件的横空飞来,突然降临,不仅使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富有戏剧性,而且加深了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收 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 3在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往往把描写、叙述、议论融为一体,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其中,这是骆驼祥子的又一重要艺术特点。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再加上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在每次打击和不幸突然降临时,祥子的内心虽然充满愤怒和不平,但他说不出。这时6 / 15 候,作者往往在细腻描绘祥子激烈内心活动的同时,便情 不自禁地加进一些叙述和议论,或直接为祥子抒发不平,或帮助祥子进行控诉、辩解,或对祥子进行谴责。这样的例子,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当祥子得知小福子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上吊死了之 后,心理感到非常难过,他走到坟地, “ 泪一串串的往下落 ” 。从此,祥子对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 “ 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 。这时作者写到: “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 ” 这里既有对祥子的同情、辩解,对社会的控诉和诅咒,也有对祥子的批评和责备。我们一看便知道这是老舍在说话。这种在描写之中插进叙述和议论的方法,一方面使祥子许多没有说出的话得到了补充,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泾渭分明的爱憎,加强了作品的思想力量。 4对北京人民口语的纯熟准确的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物的性格得到鲜明生动形象的表现,是骆驼祥子的一个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作品中,不论叙事、写7 / 15 景、人物的对话,还是作者的议论,完全采用经过加工的地道的北京口语。既不晦涩,也不华丽,但却处处显得亲切有味儿,新鲜 活泼。作者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1)运用北京市民的俗白而浅易的口语。作者写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以后喝馄饨时, “ 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 。完全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口中含汤的细节,热汤传身的感觉,引起了生命存在的心理体验。 (2)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作者写祥子夜行的神态是“ 眼往平里看,脚擦着地走 ” , “ 由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 。写祥子夜行的心理: “ 他 仿佛刚想起自己,就又把自己忘了,像将要灭的蜡烛,连自己也不能照明似的。再加上四周的黑暗,使他觉得像在一团黑气里浮荡。 ” 写得非常真实,同时又很精致。 (3)诗意特征。老舍的小说,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注入自己的陶醉之情,使小说洋溢着一种诗意。如在骆驼祥子中写到: “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 那辆车也真可爱,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者一直背,8 / 15 它都马上就应和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 间没有一点别扭的地方。 ” 愉快的心情,喜爱的性情,自豪的感觉,溢于言表,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就要飞出。作家创作时的激情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四、人物形象 (一 )祥子初到北平的祥子是一个勤劳、纯朴,充满青春活力的体面、要强的青年。他有着健康的体魄,他 “ 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 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样的坚韧的生活耐力,他是人力车夫中的佼佼者。在同行中,他不甘人下。他拉起车来,跑得非常稳,使座客感到既快又安全、舒服。 “ 说站住,不论在跑得多么快的时候,大脚在地上轻蹭两蹭就站住了 ”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他善良又正直,有着美好的内心世界。他拉车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 “ 坐上吧,瞧着给 !”“ 他的祥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 当他在曹宅拉车,由于意外的事故翻了车,车把摔断了,主人摔伤了,虽然他自己伤的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他想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赔偿,表现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当他被孙侦探敲诈后,对曹家放心不下,又冒着生命危险回曹家看看,最后临走时,还让曹家的邻居看看他没拿曹家的一点 东西,表现了他正直、清白的品德。有一次,在严9 / 15 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看到人力车夫老马因饥饿而昏过去时,便主动买来十个羊肉包子送给老马,表现出他对同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 由于悲剧命运的接踵而至,随着他对生活的希望的破灭,他的美好的品德、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当他从匪兵那里跑回来,再次拉起车来时,为了多挣钱,早日买上新车,他不顾个人的名誉,拼命地拉。 “ 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病, 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要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 ” , “ 像一只饿疯的野兽 ” ,拉上就跑。虎妞的死,给他的打击更为沉重,他开始抽烟、喝酒。拉车虽然是他惟一的指望,此后他也不那么热心了,开始懒惰了,脾气也大了,“ 对车座,对巡警,对任何人,他决定不再老老实实的敷衍 ” 。在巡警的眼中,祥子是头等的 “ 刺儿头 ” ,谁也不敢惹他, “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 ” ,他占便宜,甚至为了几个钱不惜出卖人命。最后连他的外表、形貌也变得猥琐、肮脏, “ 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他成了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人家打他,骂他,他也不管,只注意地上 “ 看有没有值得拾的烟头儿 ” 。这个勤俭要强的人最终堕落了,成为 一个无所事事的无业游民。善良正直、吃苦耐劳的祥子,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愿望,被生活的现实碾成了粉末,黑暗的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 10 / 15 (二 )虎妞虎妞的思想性格相当复杂,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好人或斥之为坏人。她是车厂主刘四的女儿,后来成了车夫祥子的妻子。她生长在剥削家庭,深受剥削成性的父亲的影响,长期是父亲的经管车厂的助手。她好逸恶劳,养尊处优,讲吃讲花,市侩气十足。但她泼辣,能办事,因此她的贪得无厌的父亲便不让她出嫁,留在家里当特殊的帮工。另外,由于她长相丑陋,虎头虎脑,性格又粗暴,也无人问津,这就使她形成 了变态心理。她没有家庭的欢乐,只有失去青春的苦闷,于是也就要到车夫中间去寻求快乐了。他看中年轻老实的祥子,死缠着祥子,并因此和父亲最后决裂。应该说,虎妞有使人厌恶的、应当批判和否定的一面,也有令人同情、可以肯定的一面。 6鲁滨逊漂流记导读 一、作者简介 丹尼尔 笛福, 1660 年生于英国,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商人,1674 年,年轻的笛福就开始学习当一名牧师。但他并不适合牧师这种工作,因为,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滨逊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 1683 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这次的经历,再加上一名曾 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提供了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题材。虽然鲁滨逊漂流记一直到笛福将近六十岁时才出版,它依然为笛福带来历久不衰的声誉。还为笛福带来历久11 / 15 不表的声誉。继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笛福又陆续写了四本书,包括生命、冒险、红牌船长的海盗生涯及疫年大事记。笛福逝世于 1731 年4 月,享年 70 岁。 二、写作背景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 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三、作品简介及主题 本书歌颂了劳动,赞扬了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精神。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种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表现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足于现状,要开拓世界、占有世界的欲望,小说问世后主 人公鲁滨逊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及坚忍不拔精神的人物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文学形象。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逊,是个英国人。他很喜欢航海和冒险,因此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12 / 15 一点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 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作用呢 ?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蓄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小麦,他把13 / 15 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 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怖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二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宰杀了其中一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逊给被他救下的野人取名 “ 星期五 ” 。他开始教化 “ 星期五 ” 。 “ 星期五 ” 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也渐渐学会 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有一天清早,鲁滨逊被 “ 星期五 ” 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了船长。鲁滨逊和 “ 星期五 ” 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14 / 15 带他们回英国。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四、人物形象 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 27 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 毅性格与英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