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十一单元,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一) 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栏目导航,角度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角度二 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1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由美、日、西欧的三极格局代替了美国独霸的局面,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础,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特定表现形式。 2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同其他经济集团的联系,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每一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这就为集团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区域集团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段,但二者在相当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角度三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角度四 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例题】 (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郝德森金融帝国:美 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中“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分析出时间范围和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信息,然后回忆教材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史实即可。(2)解题时要紧扣世界经济演进过程中美国优势地位确立的史实,从战后初期西欧的衰落、传统货币体系的衰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等角度来罗列。(3)首先回答“不同”,在材料一中,结合“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等信息,提炼出殖民扩张、商品输出等方式;再结合材料二中“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归纳出资本输出和谈判协商的方式;“启示”的作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关键要弄清楚是围绕哪个主题来谈,综合分析题意,可围绕“世界经济体系”来谈看法。,答案 (1)示例 1588年,英国击毁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答案 示例一 中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增长原因: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增长缓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 18201870年为负增长。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 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 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 示例二 美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 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 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示例三 日本。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 18201870年缓慢增长。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启动。 18701950年较快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 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示例四 英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工业革命还未进行。 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长。原因: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 19131950年增长放慢。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 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 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仍发展原因: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事实。,素养11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例题】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 D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解析】 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结论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说法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有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1)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真实事件的叙述记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 灵活运用历史解释 首先要能够理解教科书及课堂教学所述史事的含义,概括其要点,并同以往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再进一步把握其内在历史逻辑,通过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梳理逻辑关系来提升相应的学科能力。,(2)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平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 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与未来。,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体系的瓦解 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瓦解的原因 体系自身存在缺陷。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 美元危机。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使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石油提价、经济危机,美国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大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美元的信誉。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美国分庭抗衡,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2英国与欧盟的关系 (1)二战结束后,为应对战后衰落并维持大国地位,英国于1948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构想,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直接参与,只想借助欧洲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欧洲联合模式上,英国与欧陆国家有着重大分歧。英国反对把建设具有某些超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