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doc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doc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doc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浅析与视觉形象设计教学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概述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符号是指那些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符号,这些符号蕴含了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符号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符号,如山川、星宿等;一类是人造符号,如建筑、服饰等。而其起源学说也分类繁多,如图腾说,符号的前身是古人为膜拜的自然物创造的形象;功能说,起源于实际功用;装饰说,起源于美化作用等等。另外,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符号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儒家文化、政治伦理文化、民族文化等。衢州历史文化悠久,其中孔子文化、棋子文化等民间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资源。 二、当代中国视觉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意蕴 (一)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息息相关,其传达的主要哲学观念即是和谐。和谐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太极图,一个正圆之内阴阳两界呈S状边界相互包容,体现相生相克、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经典案例则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色调淡雅、结构古典、传统符号比比皆是,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怀。 (二)审美意象 意象是指某种物种特有的艺术形象,用以传达其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在传统文化符号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梅兰竹菊、龙凤、高山等等。视觉传达设计中意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将具体物象与深层情感连接在一起,具有抽象和哲学化的美感。其最重要的设计要点是情景交融。如在设计中若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象引入,将水墨画要素与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就将给予人东方式的悠远意境和气韵生动之感。 (三)文化信息 信息传递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作用之一。设计者通过图形色彩等符号的构造,将隐含的信息释放给观者,这些信息除了实用信息,还包括文化信息,能够触及观者的深层心理,契合观者的文化背景,因此具有一种隐含的精神力量。典型实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融入玉石、祥云、龙图腾等传统文化符号,既表达运动场上生生不息的竞争精神,又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和谐、温润、吉祥等文化信息。 三、传统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一)自然符号视觉表现形式 自然之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表现指的是自然界原生物,如山川、河流、星宿、密林、动物等在受到人类认知和感受之后,以此次为原型提炼其基本形态和精神内涵,构造出具有独特意象的象征符号,这些视觉符号在经过理性的改造和演变之后,不断得以优化,最终将形成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自然符号的典型代表有:以山为主体的符号、以星宿为代表的符号等。如中国古代皇族专用的龙形符号,其最初是从自然界的星宿演化得来的,历代帝王对天文现象的变幻莫测赋予权威和高贵的内涵,用龙形符号来象征自己真龙天子的无上身份。而历代帝王所用的一切物品,如玉玺、龙袍、龙椅等几乎都带有龙形符号。这就是自然符号在传统视觉表现中的典型实例。再比如中国古典园林如苏州园林、北方园林等,则是古人对自然山水符号的理解和使用。可见中国人历来对自然符号情有独钟的热爱。 (二)人造符号视觉表现形式 人造符号一般是指古代人们基于一定宗教信仰、诸子学说、文人理念等文化背景所设计出来的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一般与人们对生活生生不息的创造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息息相关,又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立场,因而经久不衰。人造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气化符,如:太极图、八卦图、吉祥符号等;一类叫实体符,如书画、服饰、建筑等。 例如传统吉祥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吉祥符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表达吉祥祥瑞的观念,其图腾符号复杂多样,也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非常注重的纹饰符号。现代司标设计中,传统吉祥符号常常因为寓意深远形象独特而被拿来作为设计参照,演化成相关标志性图案用以象征产业的发展精神和追求目标。如中国联通公司的司标的灵感则起源于传统吉祥符号中国结,交叉式的线条组合精准的象征了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信息通道,表现了高速发展的现代通信业中佼佼者的姿态。可见对传统吉祥符号的合理使用是一种极为精巧的设计手法,并非拿来主义。 (三)传统文化符号视觉重构形式 对于视觉传达领域来说,研究传统文化符号的构成形式非常重要,因为符号作为感性表达的载体其形式普通简单,却又合理而完整,能够传达精准深刻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脱离不了各种文化符号的组成,设计者必须对文化符号内在的组成规律有十分清晰的认知,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是通过形式构成的整体性来表达美感和深意的,这也就是说设计者将不同的传统文化符号按照一定理由和规律进行重组和改造,形成与原形不同的整体效应。而在这种组合关系中,有许多重要的形式构成规律,如:相似性和趋向性的构成效应、贴近性的视觉效应、简化适宜的视觉效应、扩展与延伸的视觉效应等。 1相似性。 在视觉效应理论中,人们总倾向于将观察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图案和符号归类到一起,自觉组合成和谐有序的整体画面。比如,古代战国银尊上的云纹式样,虽然线条繁杂,但仍然使人观之和谐,其原因就是云纹这种象征性图案符号其相似的曲线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画面显得整体和谐。反之,如果将没有联系的不同的文化符号随意穿插在一起,画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2趋向性。 其实质上是符号本身具有的动感和方向性的联系。如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八卦图,各个局部服从一定的内在动态形式,充分利用了趋向性的特点,精准地诠释了其蕴含的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深意。 3贴近性。 视觉传达设计中,如果整体画面中有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符号,一种设计手法即是将这两种不同的符号距离拉近,使其贴近、重叠,从而达到整体、关联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布局上,对不同种类的文化符号形与形之间的距离和关系的拉近,有助于观者在视觉心理上将这些符号处理成统一的关系体,形成整体的视觉效应。 4简化性和适宜性。 设计中的简化性使得图案和符号简练大方、适应性要求设计符合具体条件的要求,其两者需要综合考虑。比如设计元素中有树叶,在设计司标的时候简化性则要求更高,树叶的形状和纹络则不可以太细节化地描绘:若在设计平面背景时,适宜性则要求更高,树叶的形状则要有更多变化,加强动感。 5扩展与延伸性。 扩展和延伸是更高阶的设计手法,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是对象在形式规律上的统一。即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形式做比较和分类,形式类似的符号可以通过一定设计手法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从而对主题构成积极的表现效果。一是同感作用。其设计的关键是找到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人们情感相关联的地方,通过用图案传递情感的方式引导人们对设计作品产生联想和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的前提即是图案的可视性。比如青铜纹使人感觉厚重朴实,云纹使人轻柔飘渺,潘天寿的画作显得老辣,任伯年的画作则甜熟。 四、衢州民间传统文化与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教学实践 乡村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视觉文化,这种文化也受稳定延续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显示出本土化的特点。如我们在“衢州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标识设计教学实践中取材于传统文字等符号的基础上又做了巧妙的创新,标志以“文”、“孔”为设计元素,两个造型元素通过不同方向进行组合,形成新的造型。“文”字体现文化的属性,“孔”体现标志的名称。整个造型像古代建筑,端正对称,上面像两片叶子一样,寓意文化研究所不断创新,不断成长,传播孔子儒学文化,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在造型上大胆重构传统文化符号,使新式设计具有温馨亲切的感性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另外我们在乡村农家乐品牌形象设计中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的各个要素,经过创新组合和设计,展现新的乡村视觉形象,达到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成效。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传统文化符号,要把握好其形象精髓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善于对符号进行抽象和改造,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向。 五、结语 在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积极合理地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资源,既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够在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占得长久的一席之位。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及其视觉意蕴,和自然符号、人造符号等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重构形式如趋向性、相似性、贴近性、简化性和适宜性、扩展与延伸性等加以论述,并在论述过程中结合如吉祥符号等具体符号实例的分析,来讨论应该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巧妙合理地使用传统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张道一,易存国冲国符号文化M广州:花城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