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doc_第1页
新媒体背景下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doc_第2页
新媒体背景下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doc_第3页
新媒体背景下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背景下时事评论的写作技巧 【摘要】 通過趣味化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在训练中积极拓展议论的角度,加强辩证化分析,规范作文思路,使时事评论类作文的写作更加全面、深刻。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时事评论多角度写作技巧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过程,写作到底是对思维能力的考察,高考时事评论类的作文更是如此。此类作文要求学生能够缘事说理,而且要全面、深刻,这就把学生从一般作文的封闭性说理或强说强辩引向了公众说理与公共文明。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的能力提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关注生活,关心时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评论生活。学生对身边的琐事、日常的生活是最有体验、最有话可说的。我曾经出过这样一个片段训练题目“你怎么看待校服涂鸦现象”,当屏幕上出现学生身边的各种校服涂鸦图案和文字时,学生的思维瞬间被点燃了,我趁热打铁,组织了班级小辩论,一场激烈的思维碰撞顺利开展。新学期开始,奥运会刚刚结束,第一次作文训练我设置的题目是“对傅园慧爆红现象,你怎么看”,我播放了傅园慧接受采访时的视频,“有这么快,我很满意!”“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夸张的表情,有趣的表达,引来了学生的阵阵笑声。随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评论的角度也丰富起来。 二、借助他山之石,拓展评论角度 在“七嘴八舌说时事”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但是毕竟阅历有限,见解趋同,此时教师的引导提升就显得有为重要。在“校服涂鸦现象”的评论中学生争论多限于浪费财物和张扬个性等学生个人角度,于是我给学生补充了学校角度,于是形成了公、私两方面全面考虑的双角度。而在“傅园慧爆红事件”的评论中我补充了知名网评人的评论,如:“去粉她”,观众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傅园慧的喜爱,背后更是对运动员放下精神负担、享受体育之美的欣赏;在奋勇争先中存一分从容,在拼尽“洪荒之力”后学会放下,我们得到的是体育带来的无上享受的过程(人民网);“傅园慧们”的坦然,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人民日报)。从竞技心态、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和价值、大国心态等方面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说理更深刻。 然后我再次补充了xx年高考范文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个敬畏生命的人和xx年高考范文向不合理的规则说不理性爱国,并从中补充了新的评论角度:情感和理性,个人修养和社会影响,正与反,现状和历史未来等。由此在写作的中心部分析利害时,便可适当选择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等结构方式,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层次清晰。学生思路打开,精神也为之一震。 三、辩证分析,把握分寸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对时事的评论中更是如此。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看到对问题认识的绝对化。比如对于广场舞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事件,学生观点大部分只是简单而绝对的支持或谴责,颇显稚气,缺少分寸。极少有同学既能看到中老年广场舞的合理合法又能看到错误的时间或地点或过大音量造成的危害,或者中老年健身的迫切性和缺少必要的场地、音响等条件的无奈等等。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问题时,要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条件以及利与弊。正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给百姓带来深重负担和深重灾难,但皮日休却在卞和怀古一诗中冷静的评价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较禹论功不较多。写出了大运河在促进经济,造福后世方面的益处。 辩证分析,是议论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时事评论中更是如此,只有辨证地看待问题,才有可能使所议论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不失分寸。 四、适当规范,有章可循 文无定法,但也有章可循。为了让学生更快入格,给他们提供容易操作的思路拓展的框架结构还是必要的。于是我给学生提供了“引材料明观点析材料联现实得结论”的一般时评类作文的通用模式。并明确要求,引材料要简洁,可部分引用也可三两句话概括;析材料,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某一现象的原因,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即揭示出造成某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后,探求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或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思路拓展方式往往受制于试题的材料和作者的习惯,所以要因人而异,因人而异,不能胶柱鼓瑟,墨守成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缘事说理,就事说事,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考虑问题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思维品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升。正如余闻先生在评论全国甲卷作文题时所说:“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需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的规避套作、更好的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做出了探索。”时评类作文注重思维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套作与速构,因此我认为应该成为日常作文训练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吕国文.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J】.新媒体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