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doc_第1页
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doc_第2页
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doc_第3页
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doc_第4页
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文中的人文地理学 【摘要】诗词是中国学生母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本文通过对古诗文中的人文现象的地理疏解,探寻轻松教与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手段和模式来解决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引用古诗文走进地理课堂,不仅是对于地理教学的创新,更是体现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地理,地理教学,应用案例 一、引言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各项地理技能,更要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体现了科学美感的课程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引用诗句走进地理课堂,不仅促进地理教学的创新,更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艺术和魅力。众多诗歌当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诗句。 高中地理必修二主讲人文地理知识,本文主要从人口部分授课出发,在众多诗句当中筛选出部分相关诗句进行教学案例探讨。 二、人口的变化 不同时期的人口在时间与空间上发生着数量上的变化。因此,选取人口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两类展开分析,筛选出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赏析及应用如下: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地理角度赏析 本句描绘作者舒适的田园生活,表达其生活美、意境美的同時,无意中流露出当时社会非常重要的人口信息。诗中叙述了三个孩子的不同形象,从侧面明晰地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对于作者的家庭来说,大儿子由于年长,所以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负责在自己家的农田中干农活,务农事;二儿子相对来说小一些,家中类似于编织笼子的一些简单的、辅助劳动由他来完成;三儿子年纪最小,少不谙事的他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 上述社会形态下,由于落后的婚姻观、生育观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人们持有多生多育的想法,多子多福的普遍观念。一个家庭,只有人口多才能拥有较多的劳动力,通过发展自给自足的家庭农业从而实现家庭的生存与发展。诗中,从“最喜小儿无赖”中“喜”字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感到开心和幸福。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强烈的,这必然导致当时社会形成高的人口出生率,在传统农业社会相比原始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使得当时社会人口死亡率较低。高的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最终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这就是人口增长模式中典型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相对现代社会来说,人们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和压力,并不能体现出强烈的生育意愿,人口也是因为这样不断地减少,形成现代社会中较低的人口出生率。这说明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不同的生育意愿是人口出生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应用案例及分析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授课中,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人口自然增长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所涉及到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各类原因;第二部分讲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学生需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地区分布。在讲解第二部分的人口增长模式的传统型时可将本首诗应用其中。 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距离现代社会较远,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古诗文很好的为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征的学习进行辅证。不仅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将古代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的人口增长模式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从直观上进行对比。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地理角度赏析 这首诗耳熟能详,作者生活于唐朝,是科举制度成型的朝代。作者中榜后被朝廷安排到某地为官,需要到被任命的地区居住生活,发生人口迁移现象。这种因为政策所导致的人口迁移现象甚至在现代社会中也屡见不鲜。 从地理角度分析,这种在本国范围内,跨越省级行政界线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长期移居的现象是人口的空间移动即人口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作者的人口迁移是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政治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政策以及政策所影响到的相关人员的人口空间移动。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永王东巡歌 从地理角度解释该现象,是由于政治因素中战争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与秩序,大批人口选择从现居地迁往其他安全、能够满足自己及家人正常生活的地方居住甚至定居。 社会变革、战争等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都曾促使人口发生迁移。 2.案例应用及分析 以上两句诗可应用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授课当中,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人口迁移的定义、方向、规模及其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需系统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两大类因素。在讲解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时可将这两首诗应用其中。 例如:教师在讲述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人口迁移的定义来判断诗中所述是否为人口迁移,并且分析得出诗中所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当然,这两首诗中作者为我们所描述的人口迁移都是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被动的人口迁移。 灵活引用相关诗词进走地理课堂是具有教育教学意义的课堂环节。对于学生,可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和灵活迁移应用的能力与素养;对于教师,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对地理知识灵活应用的纯熟程度,还能增强教师个人魅力;对于新型课堂,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和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何将古诗词游刃有余的应用在地理课堂当中也是我们所应当思考。 参考文献 1陈晗.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N.学知报,xx-3-30(007). 2张继红.古诗词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N.教改聚焦,xx. 3樊杰,韦志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xx.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