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涂鸦”——活用插图资源的一些尝试.doc_第1页
别样“涂鸦”——活用插图资源的一些尝试.doc_第2页
别样“涂鸦”——活用插图资源的一些尝试.doc_第3页
别样“涂鸦”——活用插图资源的一些尝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样“涂鸦”活用插图资源的一些尝试 殷淑君 (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213300)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分为文艺性和说明性插图两类,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插图通过绘画形式把课文中有意义的人物、场景和情节表现了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增加阅读乐趣。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学生的印象,往往可以超过课文本身。因此,插图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对插图的兴趣,并不是出于教师所期望的动机,而是因为他们可以对插图进行“加工”。爱信手“涂鸦”,这是孩子的天性。随便翻开一本学生的课本,可能会让你大开眼界,那些插图中的人物有的长了胡子,有的加了一副眼镜,还有的张嘴“说话”了我三番五次提醒学生不要在书上随便涂画,可是屡禁不止,甚至有些原本没有这种“爱好”的学生,也开始对插图进行新的“创作”,让人哭笑不得。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时,我就又碰到了这个难题。爱如茉莉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温馨的面面:作者手捧一束茉莉花走进妈妈的病房,看到初升的阳光照进病房,彻夜陪护的爸爸趴在床边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手睡着了,而妈妈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在教学中,我打算抓住这幅插图,引导学生感悟爸爸妈妈那如茉莉般淡雅清香的爱情。但是就在我准备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图的感受时,我无意中发现一个调皮的学生,把作者手中的茉莉花涂鸦成了玫瑰花。当我质问时,他居然振振有辞:“电视上都说玫瑰代表爱情,送花就要送玫瑰。” 我的第一反应是:现在的媒体天天宣扬些庸俗的爱情观,小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居然还奉为圭臬。但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两句,可能在学生看来,就是老调重弹,了无新意。不如抓住这个机会尝试一下不同的做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他十分诧异,显然,我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接着,我又提议每位学生自己准备一张白纸,用画笔表达自己心中对“真正的爱”的理解。听罢,学生们立刻拿冉纸、笔面了起来。有的画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有的画了雨天爸爸为自己打伞,有的画了过生日时妈妈煮的长寿面这一幅幅面深深打动了我。谁说现在的孩子是自私的,只会享受,不知感恩?他们也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灵。 看来,简单、直接的批评不一定能纠正学生喜欢“涂鸦”的“爱好”,如果顺着他们的“爱好”让其自由发挥,说不定会收获惊喜。小学阶段,不少学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不让他们干的事他们偏要干。其实,有些看似不守规矩、没有教养的行为,实际上是学生最本质、最真实的内心情感的流露,换个角度看,也是极其宝贵的教学契机。教师如果能积极捕捉其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就可能有意外的收获。所以,有时不妨试试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按照这个思路,我开展了教学尝试: 第一,续画“故事结局我来定”。 有些课文以开放式结尾结束,是为了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我便借题发挥:“以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它写下来!”但,应者寥寥。显见,我们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畏惧作文的。如果我们巧借插图,启发学生想象,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情况定会有所不同。 学完了狼和小羊-文,很多学生对狼的蛮横凶残都义愤填膺,也为小羊的命运感到担忧。于是,我建议:“课文就讲到这儿,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拿起画笔,接着课文中的插图把它画下来,看看谁的故事接得好。”学生立刻投入到“创作”中。课后,我收集到学生“创作”的狼和小羊结尾不下十种:现代版小羊掏出新式武器,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狼;智慧版小羊请来了牧羊犬,一起赶走了狼;动画版小羊和“喜羊羊”们合作,把狼整得很惨我抓住机会,让学生自己解说自己画的图片,还评冉“最佳漫画家”。 第二,改画“我的观点我来改”。 课文中的插图,描绘的是课文中的场景,反映的是课文中的观点、理念。因此,我建议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理解时,可以模仿课文的插图,也来画一面。 学了珍珠鸟,学生有的画了“绿色小分队”将青蛙放生,有的面了帮受伤的鸟儿包扎一幅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展示在我的眼前,这些不是对课文主题“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最深刻的理解吗! 第三,编画“动态课文我演绎”。 由于篇幅的局限,课文中的插图有时只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一幅关键图画,让人看了意犹未尽。我们可以文中插图为蓝本,补画出其他板块,组成情节、结构完整的“连环画”。郑和远航一文成功塑造了航海家郑和的形象,学生都十分喜欢他。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郑和为主人公,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组“连环画”。学生在小组内分工,一人一幅。他们有的画了扬帆起航的场景,展示出当时船队的规模;有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