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doc_第1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doc_第2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doc_第3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doc_第4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魏江山1杜位良2 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2.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作者简介:魏江山,泸州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通信作者:杜位良,E-mail:duwliang163. 【摘要】中风后便秘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其治疗已逐渐成为中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热点。笔者近十年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相关文献,并从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按摩疗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认为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临床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还需做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风后便秘;中医药疗法;综述 【】R256.35【文献标志码】A【】1007-8517(xx)03-0041-02 中风亦称脑卒中,是急性发生的血管或血流异常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压力加大,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我国已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2。中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饮食多精细,且很多患者使用脱水剂,故容易导致便秘3,这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之一。文献研究显示,约有半数中风患者可有便秘发生。由于患者排便费力,可导致再次发生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死等病情加重情况4。因此,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已逐渐成为中风相关并发症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十年来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辨证论治 中医学对中风及相关并发症做了深入的研究5。中风的发生,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六端,而中风后便秘则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相关,故临床上对中风后便秘多以实邪壅滞、气血亏虚、痰浊阻滞和瘀阻脉络进行辨证分型,分别采用通腑泻下法、扶正润肠法、化痰降浊法和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 1.1通腑泻下法中风后实邪阻滞,导致中焦壅滞,化热腑实,进而出现大便秘结、苔黄厚腻等症。通腑泻下法可用于治疗中焦腑实的便秘患者。王晓萍6利用小承气汤配合重要穴位贴敷以达到畅通经络、条达脏腑、泄热通的作用,治疗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王喜娥7等利用益气养阴、增液润燥、泄热通便法治疗本虚标实的便秘,方选加味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72例,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复方芦荟胶囊的对照组患者。 1.2扶正润肠法中风后气血亏虚,阴亏于下,津枯肠燥,故而导致便秘,便秘后大肠失于传导,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病情。故气血亏虚的中风后便秘患者多用扶正润肠法治疗。杜辉8选用八珍汤加麻仁、杏仁、柏子仁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分别选择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60.87,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率为17.39,有效率为54.35,经统计学检验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黄小波9利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治疗90例患者,总有效率90%,疗效优于口服益气润肠膏的对照组,芪蓉润肠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后便秘均具有显著润肠通便的作用,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起效时间快、作用平和、维持时间长的特点。 1.3化痰降浊法中风后病人痰浊中阻,郁而化热、痰热互结、枢机不利、腑气不通、进而导致形成痰热腑实证。痰热腑实证便秘患者需清化痰热、通腑降浊,临床上多采用化痰降浊法治之。胡志辉10运用星蒌承气汤和凉膈散治疗中风便秘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酚酞片,两组各45例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经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袁杰11自拟通腑泄浊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由生大黄6g,炒枳实10g,厚朴10g,羌活10g,全瓜蒌30g,制半夏9g,防风10g,桃仁10g,钩藤20g,元明粉6g组成,复发率、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口服酚酞片的对照组。 1.4活血祛瘀法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脑血管变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致;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离经之血便是瘀血,两者均有瘀血因素。血瘀则气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大肠失于濡养,不能推动大便外出,出现便秘。故血瘀所导致的便秘,应治病求本,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雷枭12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30例中风便秘患者,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每日1次,4周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沙明杰13采用通腑活血汤以活血通络、泻热、急下存阴,药用生大黄(后下)12g,芒硝(冲服)10g,厚朴、枳实各10g,川芎、红花、丹参各12g,水蛭10g(碾粉分2次吞服),治疗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1%。 2针灸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对吞咽困难14、瘫痪、中风后抑郁及便秘15等相关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头部足运感区位于旁中央小叶的头应皮对部位,而旁中央小叶恰是人体大脑排便控制区,针刺此穴可以改善该部位脑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排便的中枢调整作用。结合针刺腹部大横、腹结、天枢、水道、关元、中脘等穴位可以直接刺激肠道感受器,增强肠蠕动,达到通便的作用。李琰琴16运用头针配合腹针治疗中风后便秘50例患者,头针取双侧足运感区,腹针取双侧大横、天枢、左侧水道、归来、外水道、外归来;热秘加合谷、曲池;冷秘加关元;虚秘加气海、足三里;气秘加中脘、太冲。结果显示治愈4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张亚娟17取头针足运感区配合五脏俞,针刺旁中央小叶的大脑排便控制区,同时针刺五脏俞即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每日1次,治疗15d为l疗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方法服用番泻叶,每次取35g,用开水100ml冲泡10min后饮下,每日1次,连续服用15d。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76.6%,统计显示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贴敷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使药物直接经穴位被吸收,药物到达病灶的浓度较高,避免口服经消化酶的破坏以及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该疗法具有副作用小、作用时间久、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张艳霞18在神阙穴贴敷药物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患者,组方为:大黄30g,芒硝30g,生地黄30g,当归30g,枳实30g,厚朴15g,陈皮15g,甘草9g,共研细末,取适量,用麻油调和敷于脐部,每日1次,次日换药,持续7d,对照组予以中风常规治疗,经过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李咏梅19利用生大黄粉贴敷神厥治疗中风便秘,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丸治疗便秘。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4穴位按摩 中医学认为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平衡阴阳、使气机顺畅、增强脏腑机能,达到调节胃肠道功能目的,穴位按摩安全、简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王少敏20按摩天枢、承道、归来、长强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20min,10d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比涉可啶片(便塞停)口服,1次/d,5mg/次,连服10d。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语 综上所述,便秘会加重中风病人病情,积极防治中风后便秘对中风病人尤为重要。西医治疗便秘多采用缓泻剂,久用缓泻剂易产生依赖性。中医学综合运用辨证论治、针灸、穴位贴敷及按摩疗法,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无依赖性。但在临床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中风后可分为急性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而每个中风分期阶段患者便秘的辨证分型不尽相同,但在选取病人时,进行分期及分型的比较少,造成了统计数据差异较大;样本含量较小,样本分配缺乏随机性,可重复性差,缺少盲法、随机性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医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大部分研究都是临床观察,缺乏实验研究;尚无中风后便秘的动物模型及病因病理研究;罕有对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研究。中医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研究可在以下几方面作深入探索:肠神经系统是肠道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故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势必导致肠道功能的紊乱,从而引发便秘等相关的疾病;中医药对肠道神经系统作用机理有待明确;中医药对肠神经递质产生何种作用,是否通过影响兴奋性神经递质(如SP、Ach和5-HT)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NO、VIP等)的分泌来调节肠道功能;水通道蛋白AQP3、4、8存在于结肠,与肠道水分吸收有很大关系,但在中风后便秘患者表达尚不清楚。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作进一步研究。另外尚需建立统一的中风分期及便秘分型标准;完善科研设计,多做实验研究和治疗机理研究;加强对现有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及循证医学方面的探索;做到研究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为中医药临床治疗中风后便秘提供理论、循证医学和实验依据,使中医药在防治中风后便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imJS.StrokeinAsia:aglobaldisasterJ.IntJStroke,xx,9(7):856-857. 2侯秋慧,张苏明.脑卒中治疗十年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xx,10(1):28-35. 3张兆蓬.从中医病机角度谈便秘对脑中风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xx,29(12):134. 4叶华韵,王旭东.中西医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研究概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xx,12(11):40-42. 5YangK,TanY,WangF,etal.TheimprovementofspatialmemorydeficitsinAPP/V717Itransgenicmicebychronicanti-strokeherbtreatmentJ.ExpBiolMed(Maywood),xx,239(8):1007-1017. 6王晓萍,周明旺,康开彪,等.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xx,25(5):10-12. 7王喜娥,周游.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脑梗塞便秘7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xx,34(4):46. 8杜辉.八珍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便秘46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xx,2(1):75-76. 9黄小波,李宗信.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xx,22(8):622-623. 10胡志辉,高梅兰,张艳.化痰通腑法中药治疗急性期中风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xx,9(11):169. 11袁杰.自拟通腑泄浊汤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44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xx,10(12):98-99. 12雷枭.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xx,21(1):40-41. 13沙明杰.通腑活血汤治疗中风伴便秘68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xx,2(08):48,54. 14ChengFX,ChenT.Efficacyobservationofpost-strokedysphagiatreatedwithacupunctureatLianquan(CV23)J.ZhongguoZhenJiu,xx,34(7):627-630. 15ManSC,HungBH,NgRM,etal.Apilotcontrolledtrialofabinationofdensecranialelectroacupuncturestimulationandbodyacupunctureforpost-strokedepressionJ.BMCComplementAlternMed,xx,(14):255. 16李琰琴,高旸.头针配合腹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