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想得以快速发展,必须走特色之路。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二要创建自身质量品牌;三要建设名师队伍。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理念;质量;名师队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相互竞争的态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站稳脚跟,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就必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境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将加快步伐进入中国职教领域,使中国的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新形势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规律。高职院校要保持活力,就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无论是调整专业设置、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是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都要强化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犹如办学的灵魂,是一个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所以对一个学校来说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首先要用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指导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行业服务的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除了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能够适应工作转移或岗位转换的应用型人才,是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骨干。其次要有市场理念。高职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办出生机与活力,就要立足区域,研究市场。学校要围绕市场办,专业围绕市场设,质量检验靠市场,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实用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形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源”。除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外,高职院校还要有科学定位的战略选择。正确的定位是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定位中有三种倾向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有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追求目标偏重于保少数学生的“专升本”上,有碍于大多数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本层次的办学,把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最大的追求,院校领导的主要心思和精力皆在于此。这些做法皆是不完全可取的。所以,正视高职教育定位问题,研究和探索高职教育科学定位,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正确选择,也是办出特色的前提。二、创建自身质量品牌(一)加强专业建设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既能体现学校特色,又能体现市场需求。高职教育既要注重“高等性”,又要注重“职业性”,把专业特色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核心,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作出分析,找准学校在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本地区、本行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专业设置上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专业知识的细化,传统的岗位界限越来越模糊。现代职业所需求的是多种知识结构的共同体,所以狭窄的专业课程设置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变化。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要突破专业框框,注意所学专业的宽泛性和课程的基础性。重视各学科间的渗透与结合;加强所学专业的横向联系;做到知识交叉渗透;开展“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应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个人特长,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此外,办高等职业教育更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从而设置新的专业。例如,天津职大创办的眼镜专业,就很受欢迎。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形成若干个真正体现高职特色的具有不可替代优势的品牌专业或特色课程,做到别人没有的专业我有,别人有的专业我办得更好,通过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这才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推行双证书制推行双证书制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发达国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一项主要政策,就是国家全面推行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体系,依法治教。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考核,将证书制度转向双证制,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2采用订单式培养实践证明,高职院校以企业“订单”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有利于教学过程中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三个协调”奠定了高职院校实现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产学研合作是以岗位和研究项目为结合点,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三)加强创业教育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高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强调其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立业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教育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把求职者变为职业岗位创造者。不能“等、靠、要”,要立志自主创业。学校应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在校园内通过诸如请有影响的私营企业家来校谈创业的经历,请创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谈创业过程等等,营造出以创业为荣、创业有为的风气,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型企业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二要抓好创业本领的传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懂得投资风险分析,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此外还要为学生创造培养创业能力的物质条件,安排学生轮流进入校办企业,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最高形式,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参加实际创业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生产要素,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有利于学生体验劳动辛苦及创业艰难。国内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经验证明,校办企业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措施。(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因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适宜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这项特色的创建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最好集中投资办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为本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偿服务;二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如正在探索的“工学交替模式”“顶岗实践模式”“模拟现场教学模式”等。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可靠保证。(五)做好就业指导,广开毕业生就业途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衡量办高职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加快步伐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的途径就是要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线人才,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部分人还能自行创业,为社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另外,要努力拓宽高职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可以尝试以不同形式为农村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开辟高职教育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渠道。我们应当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通向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要由迄今为止主要为城市、为二产、为国营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培养人才,逐步转变为全面为城乡、为一、二、三产业服务,为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企事业服务,特别是要为农村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面临的共同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率先进行开拓和实践。三、建设名师队伍大学靠大师支撑,名校靠名师出名。师资队伍是高职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洞悉市场的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树立品牌的关键。高职院校也可从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的兼职教师,有关职业培养的课程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避免“因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