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起源与演化.ppt_第1页
岩浆起源与演化.ppt_第2页
岩浆起源与演化.ppt_第3页
岩浆起源与演化.ppt_第4页
岩浆起源与演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浆起源与演化,上地幔的温度分布与岩浆起源,开放体系的岩浆演化,岩浆动力学,本节内容,第一节 上地幔的温度分布与岩浆起源,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推断,上地幔物质的主要矿物组合有: Ol+Px+Sp Ol+Px+Gr Px+Gr等。 被捕获于碱性玄武岩浆和金伯利岩浆中。,金伯利岩:石榴石橄榄岩、尖晶石橄榄岩 石榴石辉石岩和榴辉岩 玄武岩: 尖晶石橄榄岩和辉石岩,地幔岩 包体,金伯利岩:透辉石、钦铁矿、石榴石 橄榄石、斜方辉石等 玄武岩:透辉石、斜方辉石、钛角闪石 中长石、歪长石、磁铁矿、尖晶石等,巨晶,推断地慢岩生成时的深度: 地幔岩包体的矿物组合及化学组成 共生矿物间元素分配 高温高压实验等资料 地震波速,高温高压熔融实验表明,地幔中水的存在明显降低地幔岩石的熔点。 在约1000和35 GPa(相当于100km深)时地幔岩有一个固相线低凹区,可解释初始熔融限于地幔的比较狭窄的地带。,自然银,上地幔部分熔融时,橄榄石和辉石共存的液相如何发生变化,对岩浆成因研究很重要。 对玄武质岩浆,要确定橄榄石与斜方辉石初始结晶区边界位置,受以下因素影响:,岩浆的起源,主要氧化物组成 压力 H2O CO2,1影响硅酸盐矿物结晶区域的主要氧化物效应 随不同氧化物的加入发生明显变化,加入一价元素氧化物时镁橄榄石与顽火辉石结晶区界面移向SiO2一侧,加入高价氧化物时则移向贫SiO2一侧。,3H2O 无水条件下生成的初始液相SiO2不饱和,而H2O过饱和条件下的初始液相SiO2过饱和。 4CO2 降低地幔的熔点,同时液相趋于贫SiO2富含CO2或碳酸盐成分。,2压力 随压力的增高移向贫SiO2一侧。,玄武岩浆的成因模式,上地幔物质 极少量的部分熔融 高压条件,根据玄武岩浆的相平衡规律提出:,金伯利岩浆 含碱、H2O和CO2,碱性玄武岩浆 类似于金伯利岩浆,但生成 压力降低(1.5一2.0GPa),拉斑玄武岩浆 富SiO2,贫碱和TiO2、P2O5 上地幔物质 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安山岩质岩浆起源,安山岩同玄武岩一样,可出现不同系列。其中分布最广而且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钙碱性安山岩。出现于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是造山带岩浆起源的中心问题。 钙碱性安山岩浆的成因假说: 玄武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 下部地壳的部分熔融 玄武岩浆对地壳物质的同化作用 俯冲到地幔内部的海洋地壳的部分熔融 含水条件下的上地幔的部分熔融,1玄武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建立在鲍文玄武岩浆结晶的反应原理: 玄武岩浆通过分离结晶生成富含SiO2和碱的残余岩浆,并结晶出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水矿物。 格陵兰层状侵入体的研究表明,随结晶作用的进行,残余岩浆富Fe而贫SiO2。 分别代表钙碱性系列玄武岩浆(紫苏辉石系列) 拉斑玄武岩系列岩浆(易变辉石系列)的分离结晶趋势。 影响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趋势的因素有:岩浆组成、氧逸度以及角闪石的行为等。,2大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洋地壳向地幔内部俯冲时,玄武质地壳通过相转换变化为石英榴辉岩,进一步俯冲时因温度提高,石英榴辉岩开始熔融。约在3GPa下部分熔融生成相当于安山岩成分的初始液相。 Ringwood(1974)提出安山岩浆成因的二阶段模式:俯冲板块部分熔融生成安山岩质或英安岩质岩浆,其与俯冲板块上面的橄榄岩反应生成辉石岩。辉石岩因密度小浮于橄榄岩上,再经部分熔融生成钙碱性安山岩浆。,花岗质岩浆起源,花岗质岩浆的主要成分可用CIPW标准矿物Q、Or、Ab和An四种矿物近似表示。 Q-Or-Ab-H2O系(Q-Or-Ab-An四面体底面)是研究花岗岩浆成因的重要体系。,原岩:富An的下部地壳安山质、玄武质岩 在水过饱和状态下熔融生成富含长英质成分的液体。 说明,在大陆地壳下部,600700时最适宜产生花岗质岩浆。,第二节 开放体系的岩浆演化,20世纪初认为火成岩的多样性以及岩体内成分的变异主要归因于岩浆分异作用过程,而且有两种分异作用即液态下的分异作用和晶体与液体分离的分离结晶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环太平洋造山带安山岩系列的研究,强调岩浆混合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前,普遍认为岩浆演化是分离结晶、岩浆混合、同化混染以及岩浆注入等多元因素联合作用的复杂过程。,1斑晶矿物中熔体包裹体 斑状熔岩的斑晶中含代表生长熔体的玻璃质包裹体,但不同斑晶矿物中含不同组分的包裹体,也不同于基质玻璃的组成。 2暗色微粒包体 是高温的基性岩浆球滴进入较低温酸性岩浆时淬火快速结晶而成。 3非平衡矿物相 反环带结构和石英晶体周边生长单斜辉石等,应用时必须排除同化混染等影响。,岩浆混合的岩相学标志,1岩浆房层状对流 不同成分的岩浆因存在温度、密度梯度,在浅位岩浆房中产生扩散对流作用,形成带状岩浆房,使上部较酸性岩浆层和下部较基性岩浆层内分别产生双扩散对流。 2岩浆房残余岩浆混合 岩浆喷发之前,岩浆房内存在一成分界面分隔的两种成分岩浆,并可同时喷发导致岩浆房内成分界面破裂,诱发残余岩浆发生混合。,岩浆混合作用的模式,第三节 岩浆动力学 -物理过程,熔融作用的热源: 岩石圈物质是岩浆产生的物源,在正常地热梯度条件下很难发生熔融。因此, 俯冲带的地幔对流与温度结构 大陆碰撞作用导致的地壳加厚 岩浆底侵作用(underplating) 拆沉作用(delamination) 地幔柱(mantle plume) 减压熔融 挥发分的助熔作用,1岩浆的产生、分凝和聚集,熔体分离的机制: 压实作用:通过固态残晶与熔体间存在的密度差 扩张破裂分凝作用:应力差高时,低度熔融的岩石也能发生扩张破裂作用,促进熔体向断裂带的流动和熔体与残晶的分离 变形诱发的抽汲作用:变形使岩石体积增大,产生裂隙熔体便被汲进到裂隙中而聚集 小体积熔体囊的上升:在浮力等作用下发生聚集,形成数厘米大小的岩浆囊。,2熔体的分离与聚集, 中性浮力面效应 岩浆停留的稳定界面 一个岩浆体与围岩的密度不同,重力作用使岩浆发生运动: 岩浆密度围岩,趋使岩浆上升(正浮力) 岩浆密度围岩,重力作用使其下降(负浮力) 岩浆密度围岩,重力作用使岩浆趋于稳定(中性浮力),3岩浆运移、上升的动力学,运移上升的机制取决于物理条件和构造动力,岩浆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是岩浆运移、上升的根本动力,但都是在岩石圈内拉张、挤压、剪切走滑等各种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