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作文素材.doc_第1页
教育理论作文素材.doc_第2页
教育理论作文素材.doc_第3页
教育理论作文素材.doc_第4页
教育理论作文素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教育理论【深】1.师德 师德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的作为。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就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三、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作为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是非常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营造温情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当自尊心理使人去克服各种困难和自身的弱点、合理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时,它在人们的行动中起积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积极自尊心,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并获得成功。要保护学生自尊心,以下几方面是不应忽略的。 首先,坚持平等对话。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师道尊严” 已为时代所摒弃,学生是与老师完全平等的人,尊重是教育民主的第一原则。有了这种健全的心理,才能平等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不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才会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关注弱势群体。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班级里的那些后进生及有某方面生理缺陷的学生则更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害,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要像给朱元璋画像的聪明画家那样,既要保护弱势群体的自尊,又要做得巧妙,使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弱势。 再次,挖掘前进动力。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即使老师们眼中的双差生(学习差、品德差),表面上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对待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因为“恨铁不成钢”,就总是恶语相讥或横加指责,那样只能使他们在背离我们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我们应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在集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和上进心。 最后,宽容学生过失。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小过失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非故意,而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且要懂得宽容他们的错误与过失,不要盯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或对他们的过失穷追不舍,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要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们要细心呵护学生露珠般脆弱的心灵,精心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心理氛围。我们给予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就是对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和培育;老师善解人意的温情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成绩就象一只绩优股一样一路飚升的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人像华罗庚、巴尔扎克等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天赋。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实际上这是一种静态看人的观念。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表现就能预测其在事业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样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教师,而成为一个预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以静态、更不能以眼前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强,潜力大,我坚信对学生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意味着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确切的反映了这样一种动态的眼光。发展意味着变化。儿童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变化是永恒的。儿童潜在的能力是无限的,正如有人所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意味着应该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个性。现代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原因是:每一个具体儿童在某个阶段的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教师不能用机械的、凝固的、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而应当尊重个别差异,促进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灵性,加以培植,培养其自信心,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这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一轮课改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形成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的基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有丰富情感、有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个性的张扬与完善提供宽松的环境。4.快乐学习 快乐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减负。“减负”这一话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减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也是我们教师的追求目标。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被应试主宰,教育也偏离了方向,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纵观之前,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起来乏味,枯燥、畏惧、逃避,学生被动地学,强迫地学,有道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效率,学何其堪。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教学中,我们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多为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其效率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使学生从内心感到知识的不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问我”为“我要问”。 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心声,也是孩子们迫切的期望。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还他们一片快乐的天空。作业不是不布置,不是没有,要少布置,要精练,要像武术切磋中的“点到为止”,要杜绝以往家庭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都是以多取胜,让学生在题海中游啊游,疲惫不堪,究竟大量作业效果如何呢?我想,除了抹杀孩子的快乐和时间以外,还能起什么作用?! “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学习的心情,变“苦学”为“乐学”。让“欢声笑语”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焕发出这个年龄段应有的青春活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说:“学习是轻松而快乐的,我爱学习!”5.发展个性让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是我们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算是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也是性格各异的。正因为万物的五彩缤纷,才使世界变得耀眼迷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各异,才使这个班级变得生机活泼。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思想。任何一种思想,都有鲜明的个性,尊重并采纳学生的正确思想;对待有“异己思想”的学生,要因势利导的说服,不去命令或斥责,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也就促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得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得以调动和满足。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陶行知先生所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出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求平等,出头处谋自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欣赏学生,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赏识教育是前提、是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学生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在班级管理中,提倡“与人为善”、“严格待己,宽容待人”的原则,让学生都学会珍惜在一个班级的缘份,相互之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哪个学生不想读书,也没有哪个学生喜欢跟老师顶撞。他们最大缺点就是少部份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喜欢搞小动作,只要经常提醒,他们就会改过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心态,去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热爱身边的一切,我相信,将来他们一定也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吗?6.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用灵性的语言描绘教师的形象。“赞美,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你”,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其实教育很简单,但是教育又很复杂,因为教育是关乎心灵的工作。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我相信,只有我们把爱无私的献给孩子们,真心的与他们做朋友,我们就会收获更多的爱!7.倾听理解学生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拥戴的老师,就应该蹲下身子,静静的等待孩子开花,同时老师和学生也会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加智慧。学生对老师有特殊的信任,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像朋友一样和老师平等的交流。他们认为,只有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老师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反之,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教育的内容就更难被接受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更多的信任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特别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他让我懂得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蹲下身子做老师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可爱的!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老师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如果蹲下身子从学生的位置考虑,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她)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有个叫皮格马利翁的人,他精心雕刻了一座女神像,他被自己雕刻的女神像迷住了,整天对着她膜拜,最后女神像被他的虔诚打动,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少女。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它传递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就是以欣赏者的眼光对待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效应。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蹲下身子做老师,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真诚的欣赏,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8.严爱结合 师爱是严格的。很多人认为“严”与“爱”是对立的,殊不知,严是爱的一种体现,严与爱是对立统一的。作为教师是应当要像慈母般的关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但是在爱学生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因为将“严”与“爱”双管齐下,使一个个思想散漫、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使一个个误入歧途的少年在攻读学校毕业后成了生产的突击手和标兵;使一个个对生活失去信心,满以为自己“看破红尘”的胡乱消磨时光的学生,毕业后入了党,当了老板等等。母爱是一种个体的爱,它的体现通常是物质多于精神。而师爱是一种社会化了的教育的爱,它注重灵魂的塑造,是一种更广泛更深刻的爱,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理智情感和奉献。教师爱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来庇护孩子,不仅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孩子。教师爱学生,关心、尊重学生,不是一味迁就、盲目顺从、无原则地偏袒学生,师爱不同于溺爱和宠爱,是一种理智的爱、冷静的爱。教师要通过爱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地成为自尊自强的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融“严父”、“慈母”于一身,会是我们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严父慈母”的精心培育下,一棵棵幼苗将会茁壮成长,一朵朵鲜花会更加绚丽多彩。9.启发式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