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件)传染病.ppt_第1页
(推荐课件)传染病.ppt_第2页
(推荐课件)传染病.ppt_第3页
(推荐课件)传染病.ppt_第4页
(推荐课件)传染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的危害:,触目惊心,在20世纪前,传染病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如在19世纪中叶美国出生的全部儿童只有半数能活到5岁,当时导致儿童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天花、猩红热、伤寒、痢疾等传染病。,1,.,2004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年度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时指出:2003年,全世界被传染病这种恶魔夺去生命的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触目惊心,传染病的危害:,2,.,触目惊心,传染病的危害:,20022003年,肆掠中华大地的“非典”,在预防和医疗水平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仍然夺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 ,感叹,3,.,第2节 传染病的预防,灾难,4,传染病病例,5,.,躺在病床上的艾滋病患者,躺在病床上的 非典患者,6,.,学生活动一,模拟传染病的传播,请一个同学手上沾上面粉,与 另一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再与其 他同学握手;依次类推。,(1)假如面粉代表病原体,试着描述病原体是如何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 (2)你知道病原体还有哪些传播途径?,讨论,7,.,握手给我们的 思考与启示,1、超链接数学 如果你带有一种接触传染的病原体,你已与10个人握过手,而这10个人又分别与其他10个人握过手,你把这种病菌共传给了多少人?,请你算一算,8,.,握手给我们的 思考与启示,2、现代文明的握手与古代礼仪中的拱手作揖,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学角度看,有何区别? ,课题,9,.,10,.,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2、通过媒体传播,、空气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 、生物传播 、其它媒体(物品)传播,1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12,.,2、通过媒体传播,、空气传播,13,.,、饮水、食物传播,14,.,、生物传播,蚊子、老鼠,果子狸(SARS病毒),15,.,、其它媒体传播,抽血,静脉注射,16,.,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2、通过媒体传播,、空气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 、生物传播 、其它媒体传播,案例分析,17,.,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呈上升趋势,据下列信息分析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 长江流域、洪涝地区易发生疫情。 疫区水域中都有“钉螺”这种动物。 消灭“钉螺”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案例分析,?环节,学生活动二,18,.,传染病的流行,即从患者传播到健康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链”,那么,这条“链”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的?,动脑筋:,学生活动三,小组讨论,19,.,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解释,20,.,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探究,21,.,学生活动四,分析填表,分析书中图24-8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各种措施,结合列出的表格,将图号填入表格相应的空格中。,22,.,你能将这些方法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学角度进行归类吗?,思考与交流,2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4,.,1、加强晨检,2、病人尽早隔离、治疗 3、开窗换气 , 4、空气消毒 , 5、经常洗手 ,6、用具分开,7、不要擦拭眼睛、嘴巴等 ,8、共用物品常消毒, 9、锻炼身体, 10、劳逸结合,11、防止受凉,12、外出戴口罩,13、少去公共场所,14、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预防,15、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的预防:,知识拓展:,25,.,巩固练习:,完成相关生物补充习题,26,.,27,.,谢谢!,28,概念辨析,“传染源”与“病原体”的一回事吗?它们是什么关系?,29,.,传染病从发生发展到恢复经历的阶段: (1)潜伏期:病原体侵入但不表现症状。(2)前驱期:出现轻度反应,(3)症状明显期:出现各种特有的症状。(4)恢复期:症状消失,逐渐恢复。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1)社会因素:包括制度、方针、政策,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 (2)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象、动植物分布等。 传染病防治法 共七章、四十一条,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疫情的报告与公布和传染病的控制。,帮你拓宽视野,30,.,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节录毛泽东送瘟神,主席的感叹!,斗争、细节,31,血吸虫病是在地球上许多区域流行过的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中国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曾多次流行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宝应)。,案例分析,血吸虫病例,32,课后探究学习,搜集关于艾滋病的资料: 1、有关传播、危害和预防的知识 2、艾滋病的标志、艾滋病日、每年预防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