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秋水赏析大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 庄子秋水赏析大全 2012-04-05 手机版1.秋水赏析庄子生活的战国后期,社会正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虽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但却终归于虚无缥缈;他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相对主义,虽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但却时常陷入诡辩。本文是庄子秋水篇)七个部分中的第一部分。其写作意图,主要是以相对主义为武器,宣扬道家之“道”的无限性,并进而嘲讽孔孟之道。但其中关于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的观点,却具有积极意义。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展现河水满涨的景象,突出河伯沾沾自喜;第二个层次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突出河伯自识其丑。第二部分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河伯。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第二个层次是说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第三个层次阐发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道理;第四个层次是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进行嘲笑。作为一篇说理文,秋水的意理结构十分严谨。与文章所阐析的认识的无止境问题相适应,作者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生发无穷的论说方法。先说河,再说海,再说到天地万物,这是举物的由小到大、层层推进;先说海比河大,再说天地比海大,由此得出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结论,这是阐析事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先让河伯自喜自傲于河水的满溢,再让它看到大海的浩瀚而自卑自丑,然后海若才进行开导,这种循循诱导的方法,符合教诲和接受的心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说教,并顺势嘲笑伯夷、仲尼的“自多”,这就使全文的论说,皆在层层推进中呈水到渠成之势。庄子的文章,不仅外观扬厉恣肆,而旦内在意理无间,故成千古奇构妙文。内容述评从哲学思想方法上看,庄子的秋水主要是宣扬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无论是大小、多少、长短、有无,还是贵贱、得失、生死:都是相对的,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没有明确界限的;由此,他陷入了物的“齐一,论和理的无是非观。在他的心目中,只有那个以“无的形态存在的先验的“道”,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绝对的。对这种极端的相对主义,列宁曾给予明确批判。他说:“对于客观的辩证法来说,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来说,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他又说:“作为认识论基础的相对主义,不仅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并且还否定任何为我们的相对认识所逐渐接近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的准绳或模特儿。”(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显然,庄子把相对绝对化是不符合辩证法的。但教材中所节选的这一部分,尚未走到齐物我、无是非的绝境,因而其中包含着不少合理的思想因素。首先,庄子认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拘于虚”,即受到空间的限制,二是“笃于时”p受到时间的限制,三是“束于教”,即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这概括是合理的、全面的,有启发人们放眼宇宙而匡正自我的认识价值。其次,文章所展现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的无止境性,对鞭策人们永远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自满自足,永远要努力学习,开扩眼界,力求上进,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至于庄子对孔盂之道的否定,显然有很大的片面性。这里涉及到儒、道两个学派、两种世界观的问题,须作历史地辩证地考察分析,不可简单从事。艺术特色秋水是一篇说理文章,阐述的是哲学思想,但在写法上却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具有许多鲜明的艺术特点。一、哲理与形象的结合庄子散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的说理,不局限于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演绎,而是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本文的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整体性寓言形式。本文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观点,整篇是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先秦诸子中多喜引用事言故事来说理,但像本文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这也是庄子寓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寓言的基本特征,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寓意富有哲理。本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寓言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使哲理与形象结合起来,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效能。2寓理于意境描绘。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这是诗歌的基本表现方法,但在庄子的说理文中,却常常采用这种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本文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不仅显示了楼外有楼、天外有天的客观事实、事理,而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眼光、两种心态、两种境界,由此也就自然地层开了说理,自然地导向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意境的描绘、两种境界的并列,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寓意比抽象说理更含蓄、更丰满、更有理趣。像庄子散文这样寓理于寓言故事和意境描绘,在中国说理文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这恐怕与他所极力宣扬的虚无缥缈之“道”相关。庄子之“道”的深微玄妙,与其行文的生动奇谲,表里相应,十分合宜。“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能通过种种形象化的手段,将不可道之道传达得相当鲜明清晰,这是庄子散文最令人折服之处。二、运用比喻说理庄子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本文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就连用了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三个比喻;在阐述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时,又连用了“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碧空之在大泽”、“似梯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一系列比喻。广义地说,文中的百川灌河、万川归海、天地之大、九州之小等等事例,乃至整个寓言故事,也都具有比喻意义。因为认识无止境这一文章主旨是包容一切的普遍规律,其具体内容是不可能尽言的,故略举一二,则皆具有以例喻理、以一寓万的性质。所以可以说,本文中的比喻本身,也都是在说明事物的相对性,在喻比认识的无止境,此之谓整体设喻,援譬设喻过程也就是论证说理的过程。三、宏肆有力的语言气势文章贵有气势,说理文尤其如此。这气势,首先来自于理直气壮,但也常常得力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本文的气势,既来之于整体说理的层层推进、内在意理逻辑严谨(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也来之于大量排比句式和反诘句式的运用。“井蛙”、“夏虫”、“曲士”三句是排比,“四海”、“中国”、“万物”三句是排比,“五帝”、“三王”、“仁人”、“任士”四句也是排比。北海若的话几乎都是由排比句组成的。排比句的作用,就在于通过一连串同构句式的大肆铺陈,造成行文的一种滔滔莽莽、宏肆张扬、铿锵有力的气势。“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不似碧空之在于大泽乎?”“不似梯米之在于大仓乎?”“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这都是反诘句。本文的反诘句,不仅加强了肯定无疑的语气,而且与排比句统为一体,双重累加性地强化了语言的气势和说理的力度。2.形象具体可感,意蕴丰满多彩秋水(节选)赏析作者: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 吉传琴 印文权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子的秋水虽是一篇说理文章,但由于庄子强调直觉体悟,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写法上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论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秋水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大泽之中一样。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自然。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先秦诸子中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秋水(节选)虽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却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河伯面对河水的满溢时的自喜自傲,看到大海的浩瀚时的自卑自丑,一切都如在眼前,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真是让人惊叹。而哲理与形象的结合,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二、哲理因用意境描绘而更含蓄丰满。由于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和批判头脑的诗人哲学家”(智者的叮咛),因此他不仅善于虚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寄寓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而且常常通过景物描绘,创造意境,寓意理于“境”的诗歌表达方法来构建全篇,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其艺术境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诙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秋水(节选)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辨)牛马”的景象,接着又展现了“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的浩瀚景象。通过这两种景象的对比,不仅显示了楼外有楼、天外有天的客观事实、事理,而且显示了看待世界的两种眼光、两种心态、两种境界,由此再自然地展开说理,水到渠成地导向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意境的生动描绘,两种不同境界的对比并列,不仅增强了说理的形象可感性,而且使说理更含蓄、更丰满、更有理趣。三哲理因用“暗示”手法而更多义丰富。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道”的玄虚空灵使得庄子讲寓言故事时,往往并不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含蓄的“暗示”手法,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又难以全部领悟,无形中更增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秋水(节选)只是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却可以带给我们多种启迪,既可以理解为鞭策人们永远不要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永远不要自满自足,又可以理解为越是有真本事的人就越谦虚,人应该保持谦虚的美德,因为谦受益,满招损;既可以理解为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可以理解为人知耻而后才近乎勇;既可以理解为做事有比较才有鉴别,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既可以理解为要有广阔的胸襟气度和远大的志向目标,也可以理解为人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这样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反而越能使读者产生丰富联想。刘熙载艺概?文概称“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确实庄子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寄寓在形象的描绘之中,借助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不得不令人折服。3.秋水个人感受&赏析读了庄子的秋水,我不禁为其超凡脱俗的哲理思辨所震撼,奔放肆虐的理想色彩如同海神若般庞大无涯,游曳于天地间的清灵洒脱的思想却极其巧妙地以“个人”为切入点。我蓦地想到了红楼梦里“空云洁白”的妙玉最爱读的也是老庄,自比为“樫外人”的她是否像庄周一般对人世冷眼旁观?秋水中“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的,在庄子看来不过是“犹小石小木在大山也。”尘世间功名利禄变得可笑,诸公衮衮像红尘的丑态嘴脸成为社会的主体,叫庄周如何不幽愤?但他将对现实的失望化为木简上嘲讽激昂的文字和思想中案例剖析的材料,让文以载道,从社会的泥滓中飞出悠然的蝴蝶,于是濮水曳尾,漆园傲吏,终成了南华如诗的篇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庄子秋水中河伯很符合当下一些炙手可热的人的形象,自负狂妄,目中无人;而海若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精神是理想中完美人格的化身。对比之下不仅感慨,当时离我们是多么远,又是多么近啊。受现代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濮水边拒绝楚王的庄子很容易被看做不思进取消极怠慢的自由主义者可我们是多么需要自由的心灵世界啊,现实的实用是一缸水泥,凝固了,就会永远冷下去。几千年前,庄子拜见惠施却反被搜捕,几千年后,有人证明嫉妒者的本质是恐惧失去;然而庄子早就用鹓鶵栖梧的寓言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高贵,不是富贵名利,而是保持自我。濠梁之鱼的故事充满了喜剧的辩证色彩,虽然照唯物论的观点谁也不能窥探心灵。如果撇开哲学,从诗意一点的角度看,庄周看到鱼儿高兴,仅仅是因为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河面碧波粼粼,河岸郁郁芊芊,庄子的心境替外物涂了一层明丽的光辉鱼儿乐不乐不是我能指认的,但我看着它就觉得它很快乐。若干年有个叫王国维的替这种把感情加给生物的意境起名叫“有我之境”,是耶,非耶,化为蝴蝶。赏析:一、思想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即使如此,庄子依然要选择剥离。拒绝小吏,就是关闭了通向红尘的大门,红尘中不止有虚左以待的楚相之位,也有集体的认同,时代价值的体现,然而他关上了通向那些的大门,打开了另一扇名位“性灵”的窗,窗外,白鹭在湍流中戏水。如果说“濮水钓鱼”说的是自由的选择,那么“鹓鶵栖梧”则说的是自由的保洁,真正的自由是要如高山之雪那般纯净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自由的高洁如莲花般不可亵渎。所以庄子宁愿饥寒,也要“饮梧桐枝的水”;宁愿困顿,也要“采薇而食”,落落拓拓,干干净净。前两个例子讲的是庄子“自由保真”的处世态度,“河伯与海若”的寓言则体现了他辩证的宇宙观。这辩证包括:大小之辩,多少之辩,道德与天道之辩。河伯宽广得“百川灌河”,然而相对于海若的“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它还是显得微小,而海若相比天地“犹小木石在大山也”,仍然微不足道。在庄子看来,一粒可以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也可以是一粒沙。这是大小之辩。接下来是多少之辩。“人卒九州,似毫末在马体。”“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粒米之在大仓乎?”强调个体的渺小,但反过来为渺小与博大的矛盾统一做了铺垫。最后引出人间的道德与天道之辩,所谓“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说的是泛化的仁义道德在亘古流传的天道面前,正如高山下的小草一般的渺小。那些逐鹿中原的王侯将相,救国图强的仁人志士,伯夷、叔齐死节首阳山的好名声,孔丘羽化八千弟子的博学,面对造物的智慧神奇,天道的宝相庄严,难道不狭隘吗?庄子在秋水之湄唱出一段放飞心灵,敬畏自然的清阙。松林泉下,斯人同谁?二、文笔铺张渲染的修辞,汪洋恣肆的句式,云水空阔的意境,构成了庄子语言最主要的特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张扬的比喻使人一下子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浩浩汤汤,衔远山,吞长河,横无涯际的江水流向远方。“吾之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让人真切感受到天地有多么阔大,好似穷千里目也不能望尽。“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既有比喻,也有铺垫,奇特的想象给人以鲜活的意象,更好地说理。秋水铺张渲染的修辞在文中起了增添文采,构建境界,说理透彻的作用。汪洋恣肆的句式是秋水文笔上另一个特点。“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对仗的句中透着一股肆意磅礴的张力,仿佛抬首便是万里江河奔涌,千秋斗转星移。“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连续排比的句式自有锋芒,句句如剑发硎,那样气势,将王霸图雄尽归尘土。“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反问句式的运用,选择之间是凛然生死般的神勇,异常执著,刹那间抓住人心。读着秋水,忽然就有“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的寥廓,仿佛风生水起,字字句句如庞大天空的碎片。王小波是和庄子一样的斗士,他将自由化作与生命逆行的歌。庄子则用他行云流水的文字,构造一个“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始终无故。”的景地,那背后蕴藏着他深邃的智慧,秋水是庄子关于宇宙的解读,面对未可知的谜,他的文字却将我们代入云空水阔的意境,难道不像极了李白那个梦游天姥山的梦境?我们触摸意境,就是对庄周梦的解释。4.秋水赏析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地”,“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语言方面,景物描写的运用衬托了河神前后不同的认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5.庄子秋水赏析“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人们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其实,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而已。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大海如此谦虚。 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只能称为管窥蠡测。从空间角度来说,是这样;从时间角度说也是这样的。我们所经历人类有文字的历史,也可谓“弹指一挥间”。哲理因用形象表达而更具体可感。秋水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也就是说,世间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北海相对于黄河确实很大,但是“四海”仍处在“天地之间”,如同蚁穴处在大泽之中一样。庄子认为天不是最大,毫末也不是最小,而人在天地间显然很渺小,因此人才要顺应自然。秋水要表达无限相对思想,却并不单纯说理,而是运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次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先秦诸子中很多人喜欢引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但像秋水这样,整篇都是寓言故事,却很少见;而且这里的寓言不是纯粹引用,而是庄子自己虚构的。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而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通过两人的对话,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秋水(节选)虽只是庄子?秋水的开头,却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是用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说话,河伯面对河水的满溢时的自喜自傲,看到大海的浩瀚时的自卑自丑,一切都如在眼前,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真是让人惊叹。而哲理与形象的结合,避免了呆板、抽象说理的枯燥乏味,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6.庄子给你一个真实的世界-秋水赏析摘 要: 庄子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道法自然,顺时而治,将道家的精髓予以更大程度的宏扬。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气势阔大,历来为人称道。庄子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老子的无为思想,主张道法自然,顺时而治,将道家的精髓予以更大程度的宏扬。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气势阔大,历来为人称道。秋水(节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凡七句一百四十言,借助神话题材发端引导读者思考一个既浅显又深刻的道理,可谓短小精悍,以凝练见长,一直作为中学教材的传统课文选用至今。我读庄子,虽失之浅俗,然亦每有欣喜,比如秋水外冷内热的庄子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让我们从秋水中地地道道的主人公河伯说起吧。河伯虽贵为黄河之神,但不能免俗,感慨于“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浩荡泾流,他自然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欣喜之情,不能自禁,这是普通人的正常表现。我们可以想象,他“顺流而东行”时该有何等满足与得意,一路欢歌,送去暮色又迎来朝阳。愉快的旅程总显得短暂,河伯不知不觉来到了北海。在他看来,沿途那些不成气候的小流很让人乏味,于是他“东面而视”,希望能看到一番别致的景色,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北海“不见水端”这时的河伯大概是心情最为复杂的那个人吧:一直想寻求表明唯我独大的证据,碰到的却是最不能接受的场面(北海之大,让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所以他失望、沮丧;在自己所了解的世界之外,竟有另一个更为阔大的未知世界,所以他迷惘、震惊;甚至,这一刻他简直不知所措。可怜的河伯!在此,庄子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目光短而自视高并正为此痛苦的真实的普通人,神话只是他穿着的外衣,真实才是他的世界,因为以上种种就是活生生的现实。河伯的自大是普通人大多会犯的错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领地,“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只有当他离开黄河,“顺流而东行”时,才见到了真正的世界,先前的自负与眼下的情形造成的巨大反差使得河伯痛苦万分!了解河伯痛苦的人莫过于庄子,为了不让河伯消沉,庄子苦心安排了新的情节让河伯积极入世。从“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的动作和神态,我们不难看出河伯的坚定:他首先对自己先前的无知浅薄做了定位,俗语中所说的“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然后顿悟,将自己归类于“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的典型教材,最后表明自己认识上的变化:是更为博大的未知世界指引了“井底之蛙”。毫无遮掩地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言由心生,情真意切,好一个河伯!这分明是一个经过深思并敢于自新的真实的入世者。事实上,从河伯的身上,我们更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庄子:世界之大,山外有山,不知天高地厚轻狂自得,只会成为笑柄;而芸芸众生因无知而自满,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敢于自省,省而能深,错而能改,也算是善莫大焉。因为凭着莫大的勇气和可贵的精神,众生就可以从已知走向未知,从而到达自由王国。河伯的遭遇是庄子苦心虚构的一个故事,河伯所为才是现实人生最需要的东西,天下苍生若作如是观,生活将会实现“无为”,真正做到顺其自然。换一个角度说,庄子哲学绝对不是一种消极的哲学,他所倡导的“无为”恰恰是为了有为和大为,在他无拘无束与看似不经意的文字中,到处充满人文关怀。又或者,在庄子的精神世界,对人类命运的凝视只是他的“无意注意”真正的智者不忧于形色,真正的思想不一定就是最响亮的声音。洞察世象的庄子并非“敏于行而讷于言”,主张“道法自然”的庄子恰恰是在贯彻“自然”的准则,通过最为瑰丽的神话、寓言故事,将自己对人世的理解和思考聚笔于普通人,“一人之心”,足可见“千万人之心”。他所示人的,可能只是一个冷峻的侧影,一副漠然的神态。反观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或举世浑浊、唯我独醒,悲情于色、疾言厉行;或大厦将倾、于事无补,大有行为饱受约束、举止尽显困厄,以我之力难挽大势的颓唐而那些真正关注现实,立足今日的人性化的入世者,始终萦怀的何尝不是活生生的人生!谁说庄子冷眼看世界,他永远牵挂现实生活,一片热肠尽在天下。7.庄子秋水篇鉴赏朱宏达庄子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这是人们对庄子其书的最高称誉。秋水篇是人们公认的庄子书中第一等文字。作为秋水篇的一则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尽管篇制短小,自然也应属至妙之文之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亦称濠梁之辩,因为全文着重在一个“辩”字上。辩论的双方庄周和惠施都是当时著名的论辩家。一个是聪明绝顶而又看透世情的学者,一个是专门研究辩术而又“自以为最贤”的“辩者”。两人虽然还谈不上旗鼓相当,并驾齐驱;却也是棋逢敌手,互不相让。庄子徐无鬼记惠施死后,庄周悲伤之极,说了一个匠石运斤的故事,寄托自己的哀思。庄周说:“自从惠施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就没有辩论的对手了。”可见庄周和惠施不但是辩论场上的对手,也是一对知彼知己,相互依存的挚友。本文讲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而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略作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把这场辩论深化。庄周肯定人能知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人能知鱼之乐。且不说辩论双方谁是谁非,光两人在辩论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就使人应接不暇;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丰富的奇想,更能启人遐思。他们两人的辩论,虽则不可能谈惊四座,却也是洋溢着深厚的南华神理、机趣横生的思辨力量和浓郁的抒情色彩,而使文章起到移情益智的作用。“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除了它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者的思维方式却截然不同,因而辩论的结果也就很难判断出谁是谁非。惠施是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鱼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感情;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周的逻辑推理,纯是玩弄诡辩。他是根据相对主义的理论,不仅完全泯灭了人和鱼不同质的差别和界限,而且把惠施的发问作为辩论的前提。“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施展诡辩到了强词夺理的地步。然而,庄周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人乐鱼亦乐,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所谓“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高兴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则蜡烛垂泪,兴到则青山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朱光潜语)。这些和庄子人乐鱼亦乐的情境是相仿的,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鱼当然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但庄周把自己游濠梁之上的快乐,移栽到出游的鱼身上;反过来更加衬托出庄周的快乐。所以,本篇所写不但不会使人感到庄子是在狡辩,强词夺理,相反倒觉得庄周说得机趣横生,使人读后感到融融快乐,趣味盎然。知鱼故事的原意是表达庄子渴望自由,意欲打破物我界限,以追求超然物外的快乐境界。如苏东坡慕名游濠梁古迹时作的诗所说那样:“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知。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把庄周的齐一理论发挥得透辟深刻。尽管人乐鱼亦乐的故事,是庄周的艺术创作,纯属主观精神世界的自我满足,但整则故事的高度艺术性却感动着许许多多古今读者。今天,当我们漫步杭州西湖或游览北京颐和园,乃至全国许多旅游胜地,可以看到有不少景观运用了庄子知鱼的典故。古为今用,给读者以美学享受。例如杭州玉泉有一副对联云:“鱼乐人亦乐,未若此间乐。”又有一副对联云:“泉清心共清,安知我非鱼。”所以,从美学价值上来说,“濠梁之辩”是庄周散文中最值得玩味的一篇。诚如明代王世贞所说:“还将吾乐同鱼乐,三复庄生濠上篇。”(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古文鉴赏大辞典朱宏达撰稿)8.从(秋水)看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想象丰富,文笔流畅,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注: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指想象丰富,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而言,而不是体现爱情的浪漫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孟庄和孟叟。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庄子独见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三闾为屈原)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以此为基础,在深刻揭露“窃国者为诸侯”的政治现实的同时,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主张一种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同时,庄子崇尚一种“天人合一”,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精神的自由,而非名利。这种本于自然的人性论与伦理观,为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庄子同时也采用了一种文学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就是寓言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庄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会惧怕后人的肢解。同时让他的观点不会被历史湮没。不同的时期拜读,会得更新的意义。庄周梦蝶、混沌开窍、庖丁解牛都是其出色的寓言。庄子的文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宛奇葩,将先秦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相对老子而言,庄子的思想倾于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事情可见。9.断章取义又何妨秋水的寓意赏析作者:丁爱华在一般的文学鉴赏中,人们常常讲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反对断章取义,因为断章取义只是截取文章其中的一段孤立地加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会与原意不相符合,甚至是截然相反,容易造成错误。事实上,断章取义也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时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反而能从悲观中看出乐观,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成分来,对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秋水(节选)的寓意理解便是如此。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对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庄子本身的写作意图。课文节选的是秋水全文的开头一段,作者本是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如: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比较才有鉴别;知耻而近乎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你能说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吗?而这么多的启迪正是我们对秋水断章取义的结果。其实人们对庄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养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阐述避开一切矛盾的养生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单独来看这则故事,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句名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尽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实际上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个一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是浩瀚无边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了。”原来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识,跟我们的理解刚好的背道而驰!总之,特殊情况下的断章取义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只要我们学会从中汲取积极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样地使我们从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但要记住:这种理解文章的方式仅仅适合于个别文章,并非普遍实用。10.对秋水中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吴姜峰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全文通篇设喻,实质上是庄子在叙述故事并借助它讲明一个哲学上的道理。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节选了全篇的第一节,可谓言简意赅。在教学中,常会走二个极端,有的把它作为一篇先秦散文大讲其词语活用及其句式特点,有的仅仅抓住文章的比喻,脱离故事中的形象大谈其寓意、提炼其中心思想。我认为这样二者的做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前者未免枯燥,后者未免抽象。既然是故事,那么就要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汇编6篇
- 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 感恩老师+演讲稿范文集锦三篇
- 房产销售主管月工作总结
- DB31-T 1394-2023 塑料制品绿色设计评价导则
- 男性患者自助式清洁间歇导尿
- 《社会保险法》讲座课件
- 吉林省长春市虹麓综合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做好安全防范
- 酒店相关职业规划
- 中职家长会课件教学
- DB34∕T 4179-2022 社区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
- 校园天眼平台建设方案
-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技巧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美妆细分市场机会与策略洞察-任拓-202409
- 2024-2030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学习与娱乐平衡》主题班会
- 加油站风险清单(隐患排查表)(195项) 2024
- 2024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教师组)装备制造类智能制造设备技术赛项竞赛样题1
- 2023.05.06-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高处作业吊篮工程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