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 苏州市概况1.1 天然环境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1.2 人口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沿海开放城市合计天津上海宁波福州广州苏州面积(平方公里)16,6464,2767501,0331,0431,444178建成区土地面积1,394336254635118260总人口28,7375,8097,8621,0951,3083,620857非农业人口22,4014,6117,5285628912,953723社会劳动者人数(千人) 占人口的比例16,891 58.8%3,334 57.4%4,387 55.8729 66.6%797 61.0%2,212 61.1%517 60.3%第一产业 1. 721 (10%)221 (7%)63 (1%)196 (27%)99 (12%)253 (11%)30 (6%)第二产业 8,959 (53%)1,950 (58%)2,655 (61%)327 (45%)398 (50%)946 (43%)320 (62%)第三产业 6,211 (37%)1,163 (35%)1,669 (38%)206 (28%)300 (38%)1,013 (46%)167 (32%)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1.3 城市发展形式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地区,也已经获得批准发展为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市的城市发展至今主要都是向西朝太湖方向延伸,以致古城在整个城市化发展地带中处于偏东的位置。第2章 拟议结构图由苏州市联合新加坡商业集团和政府机构共同在该地区发展一个新园区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0月提出。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以创造一个能与现有的苏州市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园区为主要目标的引导下制定了一个概念结构图。在和苏州市城市规划局等有关的单位,以及新加坡裕廊环境工程公司和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讨论之后,拟议的结构图和第一期初步规划图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2.1 地段选择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建地段(见苏州市地图)是根据以下原因而加以选择:位置优越,具备多项优势: 和上海的经济成长相辅相成; 位于联系上海和内地城市的主要铁路和公路运输走廊上; 位于联系杭州和北京的大运河边; 优美的太湖风景区具有发展旅游和康乐活动的潜能。 由于该市目前正在向西(河东与河西)伸延发展,因此逻辑上应该向东发展,以平衡城市的扩张,这样古城才可继续保留,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这个地区的公路、铁路和河道运输系统都很发达。 苏州工业园区占据策略性位置,往来上海苏州的游客都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地区,园区的设计可被充分的利用,以产生最大的视觉冲击。2.2 边界和地段情况拟建中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在古城以东,与古城相邻。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独墅湖。斜塘河和吴凇江,东部则是青秋浦。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定边界是针对地段的局限、机会、交通便利程度和行政等因素仔细考虑并和苏州当局讨论后而拟定的。这块土地地势较低,目前是用于农业生产,由多条河道进行灌溉。这个地段内有多个乡村群落(较大的村镇包括斜塘、跨塘和胜浦),由单层的和双层的农屋组成。一些小工厂座落在机场大道和312国道沿线以及较大的村镇内。务农人口大约是每平方公里787人。在这块苏州工业园区中有3个主要水域:金鸡湖、白荡和沙湖,其中以金鸡湖的面积最大,达720公顷。地段中可通航的河流河道包括娄江、吴凇江、相门塘、葑门塘斜塘江、娄斜线、青秋浦和风凰泾。河道中较主要的是娄江和吴凇江,前者流入苏州上海边界处的长江河口,后者流入上海市,然后流进黄埔江中。通过吴凇江,苏州就能和上海的港口取得联系。在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的机场大道是拟建地段中除312国道以外的又一条主要公路。连接这个地段和古城的公路包括葑门路苏斜路(这条路的延续就是机场大道)和相门路。不过,两地之间的公路联系也可利用较北处现有的312国道和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和西部现有的东环路,此外,高速公路还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建造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和拟建苏杭高速公路。2.3 规划概念(见拟议结构图)在对实体和社会特性,经济增长潜能,苏州市的发展趋势,以及拟建地段的优劣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制走了以下的目标与策略以指导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目标 策略加强具有历史意义 向城市的东部延伸,以平衡城市的扩展形式。的苏州市的地位。 在现有的城市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商业中心,减 轻古城所面对的发展压力,从而辅助这个历史城市 继续扮演苏州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的角色。作为60万人口的家 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园。 提供足够的和种类多样化的住屋。 提供良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在商业、文化和其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他功能方面为新园 业、康乐和文化发展。区及更广大的地区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提供机会与服务。为人民和商业提供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高效率的运输。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问题。创造一个健康、充 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市环境。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主要采用了以下概念:土地的使用是根据明确的功能加以划分:由清洁的轻型工业围绕着商业中心和居住邻区,使工作地点和必要设施靠近住家。商业中心是以分层次方式进行规划。在第一期地段内的新商业中心同时为园区和整个苏州市服务,在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卫星镇中心为个别的卫星镇服务,所有三个地段内的邻里中心则为邻里居民服务。第一期地段内独特的新商业中心以及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镇中心加强了苏州市的中心轴线设计。这条轴线起于河西新区中心,经过古城的心脏区,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规划也包括一个分层次的公路网络,结合现有的公路系统,并进行小规模修改,以提供高效率的交通网络。贯穿公路将和居住区内的公路分开,以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适当分配绿色户外空间,以创造一个高素质的居住环境。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设施,支援这新区。保留现有的湖泊和主要河道,以突出苏州“水城”的特色,并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社区设施,如体育设施、小学和中学,公园、医院、文化娱乐中心等,以支援各个邻区和整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拟议结构图,目的在于指导这个现代化园区进行具体发展,让它能与现有的城市相结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实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规划概念是在于通过向东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并充分与历史古城结合,以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拟议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三个独特的实体。第一期地段:新式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避免古城过度拥挤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这将确保这个古城原址仍被保留为苏州传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第二期地段:为科技中心。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及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湖滨住屋的优良环境。第三期地段: 自给自足的新镇,用于用地较广的轻工业。在这个地段内也会保留一些土地以建设主要的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2.4 规划参数人口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预测的人口增长如下年人口累计增加1992857,134-1995909,59752,46320001,004,269147,13520051,108,794251,66020101,224,198367,06420151,351,614494,48020201,492,291635,157据此估计,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能够容纳60万人口。基于新加坡的经验,这样的人口总数,足以维持一个提供更多全面设施的区域中心。劳工我们假设参与劳动者总数占总人口的60。在这些参与劳动者当中,60从事工业,25从事服务业(即办公室职员、零售业员工、酒店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员工等),其余15则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如交通通讯、公用事务、建筑和其他服务。土地使用标准新镇原型(不包括工业用地和其他特别用途)的土地使用标准,是以中国城市规划标准为基础(附表1),并结合新加坡的新镇规划和在中国其他规划工作的经验而制定的,如附表2和3所示。各期地段的边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采用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在这70平方公里地段(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将被划分成3个卫星镇,总人口将达60万人。在必要时,园区继续向东部扩展。这3个自给自足的新镇是以下面的方式划分:. 天然/人工特征如河道、湖泊和高速公路,作为各镇之间的边界,容易辨认。 每个镇区的特色,比如第一期地区靠近古城,第二期地区拥有优美的湖畔环境,第三期地区拥有广阔土地。 每个自给自足的新镇的人口介于10万和30万。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结构图的主要规划参数总结如下:2.5 拟建用地拟议的结构图显示64平方公里土地(不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的宏观用途,如图4所示,土地用途的分配表总结如下: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总共公顷%公顷%公顷%公顷%工业31526.9(525)32.0156044.0240037.9生活居住区.居住.商业.公共机构(405)3105342(34.6)26.54.53.6(615)47040105(37.5)28.52.56.5(860)65555150(24.5)18.51.54.5(1880)1435148297(39.6)22.62.34.7教育科研302.6503.0551.51352.1绿地康乐14512.41408.52607.55458.6道路广场21017.921513.046513.089014.0基础设施/公用事业151.3151.01203.51502.4河湖水域504.3805.02106.03405.4小计1170100.01640100.03530100.06340100.0康乐度假区350-350-总计1520-1640-3530-6690-.不包括金鸡湖(720公顷).包括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380公顷)2.6 交通(见交通结构图)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具有重要的功能:.它能满足所规划的发展型式的交通需要,为城市的每个部分提供适当的交通。.它有助于指导发展型式,使交通便利的地区能进行高密度发展,从而让其他低密度地区得以保留。.它占据的土地面积比例相当大,而且会影响环境。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输系统在规划下将能容纳区外交通(来往苏州和其他城市之间和区内交通(在园区和现有城市内)的最高流量。通过细心的布局,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环境也受到保护以免受过境交通的影响。在概念上,区外交通将由现有的312国道,加宽和重新定线后的机场大道,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拟建中的苏杭高速公路以及现有的东环路所提供。园区内的交通则是由两条绕过金鸡湖,并横贯东西,穿过整个园区的主干大道,以及其他相距15至3公里的南北干道所提供。这些主干大道将连接主要的商业中心,以提供最便利的交通,并减少不必要贯穿居住区的交通。公路的设计也将照顾到能配合城市环境的自行车。在远期,自行车道的一部分在有必要时可成为另一条汽车道,以应付可能增加的汽车交通流量。道路系统的适当设计,配合良好的交通管理,可使交通更为畅通,以充分利用公路基础设施。铁路交通未来可能也需要一个快速大众交通(轻轨列车)系统,以便在最繁忙的路线上载送每天大量的人流,特别是运载来回古城和第一期核心地带的人流。苏州总蓝图在修订时,也提出了一项轻轨列车路线计划,以供进一步的研究。在古城和第一期商业核心区内,轻轨列车的轨道可建在地下,在这些地区之外则可建在地面,经过保留的公路地段,从而可节约成本。水路交通目前在拟议的苏州工业园区内有5条8级航道和2条5级航线。为了使园区能提供更好的对外水路交通,现有的青秋浦(8级)被建议提升至5级、这样就能更好地联系另外两条5级航道(吴淞江和娄江),这两条航道分别是连接上海、太仓和常熟。因此,在苏州工业园区东南角的河港也可获得这些航道的辅助,对于运输和旅游功能拟形成航道系统如下图:河道规划将以满足河道景观、旅游、排水、运输功能为整治原则:景观功能继承苏州古城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之历史文脉;旅游功能旅游河道旅游憩息,作为风景旅游内容之一;排水功能雨水可就近排人河道,节约排放雨水工程造价;运输功能工业园区建设时的建筑材料和建成后部分货物可通过水路运输解决。第3章 首期开发区规划方案3.1 规划区现状地理位置在地理位置上, 15.2平方公里的首期开发区介于古城外城河东环路(400一600公尺以外)和金鸡湖之间的地段,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葑门塘。距苏州古城中心25公里左右。(见首期现状图)地势水文开发区地势平坦,地势标高介于32公尺(吴凇标高),区内河流纵横。主要的河道,北部有娄江;中部的相门塘和南部的葑门塘由向东流向金鸡湖;南界的黄天荡则流入独墅湖。河流、湖泊的高低水位相差不大。由于园区内的三大河流均与西部古城苏州相连,所以其水质的特征均与苏州城市河道相同。目前河道的水质勉强达到国家的4类水水质。地质情况苏州位于长江下游人海附近地区,为冲积平原,除西北面虎丘有小面积火山基岩及其风化、残积岩层坡积层外,极大部分地区均系第四纪(Q3Q4 )沉积的一般性粘土,最大沉积厚度达200m左右(水厂深井资料),为大面积的沉降区域、至于表填土层(包括耕填上层、杂填上、素填上和游质上层)为现代人类活动的堆积物。各土层特性:根据现有38个控制钻孔,从地表000m28m深度所形成上层资料中,可依次划分为:表土层粘土亚粘土轻亚粘粉砂交互层亚粘土轻亚粘粉砂交互层亚粘土粘土等土层。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较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地耐力为15Kgcm2左右。大气园区内以乡村的农民耕作为主,只有几个小工厂,所以对大气环境不至于造成影响,目前大气环境主要受苏州古城区的影响,其大气环境指标近国家二级标准。园区内的几个小工厂,均不存在有放射性污染问题。今后也绝对不会允许有放射性污染的存在产生。人口概况区内人口大约是6万人,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0人,人口分布在区内各村镇。较大的村镇包括:翁家洪、南北老坟头、大家洪、秋塘洪、双港桥、曹家园、七图里、西南村、张家库、北港村、库塘、沈家埭、南田村、西湾、金湖新村、九图村、金光村、徐家场、官上村、东西木香港、金狮桥、王家洪、赵巷村、何家浜、叶家村、唐家洪、下马洪、王坟头、宋家园、蒋家洪、北塘滩、胡家里、洋泾里、花钵窑等。用地现状目前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由区内河流水道进行灌溉。乡村多由单层和二层农屋组成。在南部沿机场大道,北部沿312国道地段,以及一些较大的村镇之间,还散落着一些工厂。一座220千瓦变电站(葑门变电站)也座落在西部苏斜路北侧。此外,还有一座中学和七座小学。在金鸡湖与独墅湖之间的低洼地带则用作养鱼场。(见首期现状图)交通区内主要对外公路交通靠312国道和苏斜路(延伸接机场大道)。在东环路和开发区之间,连接古城的葑门路,相门路的延伸公路正在拟建中。而拟建的苏杭高速公路也将纵穿开发区的西部界线。在水路方面:区内航道以娄江(5级航道),相门塘(8级)及葑门塘(8级)东北部的凤凰泾(8级)为主。其中5级航道可以通航300吨级轮船;8级航道则可通航30吨级。区内其他小河道目前也作为小船通航之用。3.2 规划构思根据拟议苏州工业园区结构图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的首期开发区规划构思及特点如下: 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商业中心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多样化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具有独立职能而又能与旧城区相辅助相对独立的新区在这方面,通过四个平衡,即:用地平衡、就业平衡、商业设施服务平衡以及生活居住区平衡,进一步吸引古城内居民、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以减轻(疏解)已经过度拥挤的古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须承受的压力。这将确保并贯彻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并促进古城改造及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使古城在被保留为苏州传统行政和文化中心方面得以发扬光大。加强苏州市的中心轴线,长方形发展的传统布局特点:通过设计,加强新区商业中心与古城的心脏区的中轴联系,成为未来整个苏州市的文化,行政、商业金融贸易中心。继承发扬苏州传统布局,保留及善加利用现有湖泊河道,突出具有苏州水城特色,而又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园区面貌。通过层次分明,高效率的交通网络,配合适当的绿化空间,创造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居住、工作及消闲娱乐环境。通过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全面的社区设施以及邻里中心,缩短在生活、就业和消闲娱乐的交通距离,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和方便的居住环境。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事业设施,支援新区发展在供水、供电及电讯等方面的需求。根据以上所述,首期开发区的性质拟定为:“新型和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并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3.3 规划规模人口规模:在5到10年,开发区人口将达到10万人。用地规模:发展区现状用地面积15.2平方公里,这包括了35平方公里的未来高尔夫球场度假区。 1992年苏州市人均用地70平方米左右,而本开发区规划用地指标为150平方公尺人左右(不包括金鸡湖和独墅湖)。首期总体规划图显示首期开发区土地拟建用途,详细用地平衡分布总结如下:用地土地面积(公顷)%工业31526.9居住31026.5公建.商业.公共建筑.学校(95)531428(8.1)4.51.22.4教育科研302.6公用事业151.3道路广场21017.9绿地公园24512.4河湖水域504.3小计1170100.0康乐度假区350-总计2520-3.4 首期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总体布局:根据规划构思所定下的方针,首期开发区土地分布以干将路为中轴线延伸至金鸡湖,在沿线南北地带发展为由西向东的带状商业中心。并将干将路向东延伸并分散成两条区干道,把新区,古城区和工业园以及金鸡湖串联在一起,同时也平衡了苏州市的线性发展。在开发区内中轴线商业中心地带的甫北面,依序划分为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这样的功能布局,缩短了生活区与就业,消闲娱乐中心之间的交通距离,并达到将运输量大的工业用地布置在接近对外交通的园区外围这种布局,使不同用途的交通更好的分隔开来,避免了重型与轻型交通混乱的局面。在城市景观方面,沿河道两岸都设置公园绿地,尽可能将这些河网绿地连同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单体或群体建筑以及沿路带状绿地结合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水乡城镇风貌。功能分区(1)工业用地在面积为1,170公顷的用地中,约有28已规划为工业用地,占地310公顷,可为超过6万名工业劳工创造就业机会。第一期地区内的居民估计可以提供3万6千名工业劳工,额外劳工可从该市的其他地区吸收。第一期地区拟发展的目标工业为广泛的轻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以及一般性工业。禁止设立可能危害邻近居民健康和安全、并会污染金鸡湖的污染性与重型工业。鼓励发展的工业必须要能够加以利用这地区的熟练劳工工业用地可用于发展高层、多层和低层厂房,容积率由03至25不等高层厂房为6层或以上,容积率可达21 至25,低层厂房为单层或双层,容积率以03至04为指标。除了提供具有全面基础设施的工业用地块直接供工业家发展外,计划也包括兴建一些标准式厂房让他们能立即开展生产。建议兴建的厂房类型有多种,包括二至三层的独立或连排式厂房,以及最高为六至七层的多单位式高层厂房。拟建的厂房类型多样化,可提供多种设施和不同的楼面面积,满足大小规模的投资商的需要。第一期地区的工业发展密度会较高,特别是毗邻居住区和商业中心区的发展地段,由于其位置优越,能利用就近的劳工来源,并根据总体规划建议设立的轻工业类型,该区的工业发展密度会比其他各期的发展密度为高。工业用地的设计概念,是尽量让高层厂房面向主要公路,使它们得到最大程度的注目,一些拥有良好景致(比如靠近金鸡湖)和在主要公路两旁的工业用地,可发展高科技工业和商业园。其中一些较佳地段,可拨给跨国企业兴建高质素的工业厂房。低层厂房集中设在靠近河岸地方,以保存该处的天然景致。(2)仓库第一期开发区的仓储用地设在限制区内,面积约15公顷,占工业用地面积5人仓储用地将沿着主航道建设,并与河运口岸相邻。限制区内有含污染性的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在园区内,由于工业用地的厂房大多配有仓储设施,所以规划中的仓储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很少,但将来如有需要也可把部分的工业用地改为仓储用地。(3)公共建筑用地:首期的公共建筑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央核心地带,总毛面积75公顷,占开发区的6。其中大约55公顷的商业用地,用于发展密集的办公楼,购物中心,饭店(宾馆)和娱乐消闲中心。整个商业中心将为本区以及整个苏州市未来的200万人口服务。在进行商业核心区的详细设计时,商业用地的划分可以再调整和改善已完成的规划方案以干将路分成两段,一南一北向东延伸,作为整个商业中心的外围界线。其中,又规划一条中间干道作为区内中轴线。线以北为办公楼及金融地带,线以南以相门塘为次轴线,在河的两岸发展购物宾馆及娱乐消闲中心。(4)生活居住用地:首期发展区的生活居住用地分布在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在规划上,生活居住用地再划分为5个居住小区 。总生活用地面积约370公顷,占开发区的32。其中300公顷的住宅用地将能够提供超过3万个居住单位,而其中30发展为低密度和中密度住宅和公寓,即每公顷可达90户。另外70属于高密度公共住屋单位,每公顷可达145户。一般上,环境良好的住屋用地,比如金鸡湖或与商业核心区相邻的地段,将发展高素质的住房。而与工业用地相邻的地区,则发展高密度或公共住屋每个生活居住小区除了住宅用地之外,还将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如:邻里商业中心,中学,小学,公园绿地,体育康乐等设施以支援个别邻里。居住小区的详规见附件一。(5)绿化用地在开发区内多条现有的水道将被保留。河道的两岸将保留一片绿色地带,以突出苏州独特的水城特色,并增加新园区的翠绿景致,金鸡湖岸周围地区除了一部分用于发展高素质的湖滨住屋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将保留为绿地和康乐设施的建设(见首期园林绿化图)。总公共绿化用地面积达到140公顷,占发展区的12% 人均14平方米而绿化复盖率估计可达60左右,远远超过35的规划指标。(6)高尔夫球场度假区金鸡湖与独墅湖之间的350公顷地带具有秀丽的湖滨景色,这里将发展高尔夫球场和度假区。这个计划中的度假区将可加强金鸡湖与独墅湖周围优美的湖滨环境。(7)文教科研用地介于苏斜路与黄天荡之间的地段,除了部分用于公园绿化,还有部分约35公顷土地将保留,作为未来的教育科研用地。例如,部分地段可用于发展国际学校,为到苏州投资、工作的外国投资家,专业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教育设施。3.5 首期开发区交通规划适应开发区对外交通,规划用地和旧城区间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开发区的公路和水路乃依据拟议的整个苏州工业园结构图中的交通规划,做更详细的规划(见首期交通规划图)。公路方面:公路骨架由四横四纵组成。(1)对外交通:拟议的苏杭高速公路将由开发区的西部边界干道上通过。现有的东环路也将作为连系开发区交通和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及机场大道的主要干道。(2)对内交通:东西向有贯穿整个园区的连接东环路与沪宁高速公路的一级干道经过。这条干道以南、以北各有一条以货运为主的横向干道。此外,中央核心地带的南北边缘有区于道把繁忙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整个首期开发区还有四条纵向干道,同以上的横向干道组成一个棋盘式格局、层次分明、有效率的网状公路系统。规划公路通车里程55公里,沟通所有功能分区。水路方面:原有的8级航道如凤凰径及葑门塘将给予保留。可是相门塘由于通过拟议中的商业:核心地带,将不适合作为航道,只能允许小船如“水上的士”通过。北部的娄江则将继续作为5级航道,为新区工业发展发挥其功能。3.6 拟建启动区选定一块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作为园区发展工作的开端。选择这个地点作为启动区的原因,是它的交通便利,可经现有的苏斜路和机场大道到达;发展局限小,不需要大量清除工作或徙置居民;此外,基础设施的连接也很方便。启动区范围内包括了不同的土地用途,展示将会在园区内进行的各种工业、往屋和商业发展。启动区将配合金鸡湖南部拟建的高尔夫球场度假区,同时发展。附件二和三分别说明启动区内部分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的典型规划设计。4.1 环境保护规划 前言 自然现状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保护措施 结论4.1 环境保护规划前言由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是苏州市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当苏州市的整体规划做出调整时,也要相应地进行配合性调整以保证古城的文脉。同时,由于工业园区启动在即,因此希望苏州市的整体规划早日有个明确的和相对稳走的规划方案,以使工业园区的规划在调整时不至于做相应的原则性调整,只是局部或部分的小调整,最终使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案得以顺利地通过并付诸于实施。自然现状(1)水文根据大运河苏州站从1919至1971年观测资料(其中缺38、 46、及49年资料):四十三年平均水位(吴凇标高)2.76米最高年平均水位 3.27米(1957年)最低年平均水位 2.28米(1934年)历史最高水位 4.37米(1954年7月28日)历史最低水位 189米(1934年8月27日)城内河道水位根据大运河推算相差不大变化在2.2一2.8米之间,(以上均为吴凇标高)。地下水位,根据历年来钻孔测得地表水位平均值为360m300m,但受到季节、运河水位涨落发生变化,也与排水情况有关,渗水层一般见于001100之间,即粘性上与轻亚粘上粉砂交界处,其次一般分布于细砂、砾砂层,为良好含水层,常温保持在20左右,深层承压水一般有三层,层在-80m左右处,厚56m;层在-100m左右处为理想的开采层,厚620m,层在-130m左右处,厚26m。地表水一般无侵蚀作用,但在有侵蚀性化合物生产用水的工厂、矿区及其周围地表水需要进行分析,确定其侵蚀性。(2)气温根据1951年1978年2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最高气温17;(1953年);年平均气温15;(1968年);月平均最高气温34.5;(1971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1.5;(1978年1月)。最高温度38.6;(53年8月26日、54年8月12日)(历史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9.8(58年1月16日)(历史最低温度-12)(3)风向、风速根据1951年1980年30年统计资料:年平均风速3.5米/秒,年最大平均风速4.7米/秒(70年、72年)年最小平均风速2.0米/秒(52年),最大风速为17.0米/秒(1973年12月21日),风向NNW,最大风力等级为7级。(4)湿度根据19511978年2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8%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85(1951年)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8(55年、56年、71年)最小相对湿度12(74年4月2日、77年3月5日)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6.4毫巴(7148年)最大绝对湿度为43.5毫巴(1977年8月7日)最小绝对湿度为1.5毫巴(1973年12月1日)(5)降水量根据19511978年28年统计资料:平均年降水量1076.2mm最大年降水量1544.7mm (1957年)最多年降水日数149日(1967年)最小年降水量604.2mm ( 1978年)最大日降水量343.3mm (62年9月6日)最大月降水量484.4mm (62年9月)最小月降水量0.2mm ( 73年12月)落雪次数平均1一3次年最大积雪厚度16cm (77年1月2日)最早初雪期12月11日(64年)最迟终雪期3月20日(65年)霜,根据1951一1978年统计资料:平均年元霜期为248日最早初霜期11月8日(1972年)最迟终霜期4月5日(1976年)(6)蒸发量根据1951一1978年2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蒸发量为12558mm年最大平均蒸发量为16486mm (77年)年最小平均蒸发量为852mm ( 51年)月蒸发量最大2622mm (78年8月)最小14.6mm (54年1月)(7)气压根据1951197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气压10162mm年平均最高气压1016.7mm ( 71年)年平均最低气压1015.6mm ( 75年)最高气压1039.4mm (72年12月12日、 73年12月24日)最低气压990.7mm ( 73年7月19日) :(8)日照根据19511978年28年统计资料:年平均日照小时1988.1小时日照百分率45年平均最高日照小时23535小时日照百分率53年平均最少日照小时11760小时(77年)日照百分率40(9)地面水园区内河流纵横,其北部的娄江为园区的主要通航、引水、排水河流。由于园区内的三条大的河流(在第一开发期内)均与东部古城苏州相连,所以其水质的特征均与苏州城市河道相同。目前河道的水质勉强达到国家的4类水水质。园区内目前主要是乡村,有少数小工厂,其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生活污水,因此园区内的河道水质亟待改善。(10)大气园区内以乡村的农民耕作为主,只有少数小工厂,所以对大气环境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目前大气环境主要受苏州古城区的影响,其大气环境指标接近国家二级标准。园区内的少数小工厂,均不存在有放射性污染的问题。今后也绝对不会允许有放射污染的存在产生。环境保护目标苏州工业园区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国际工业园,其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均应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工业园区所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将作为园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环境保护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达到环境保护与工业园区开发同期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由于工业园区相邻于古城苏州,因此在大气、地面水源及噪声的环境保护方面应充分地配合及达到古城苏州城区的环境保护规划所提出的今后十年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概想。(如近期目标,1外城河及运河苏州段水质在中远期达到地面水三级奠定基础;2大气:接近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与古城苏州的环境保护的措施同步进行。同时工业园区的一切排放的气、水和噪声等应严格地按排放标准进行控制,不至于加重或破坏现有的环境。以期与古城苏州同步实现环境保护的概想。大气环境争达到中国大气质量的二级标准及最终与古城苏州同步实现其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由于园区的主要河道与古城苏州的外城河相连,而古城苏州的今后十年(中远期)的环境目标是达到地面水三类标准,因此园区应完全配合古城苏州的概想力争达到此目标。同时最终实现与古城苏州同步达到中国地面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标准。噪声环境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放射污染没有放射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保护措施工业园区应在观点和实践上确保“环境质量第一”要求的实现。-在总体规划上,合理布局区域功能。-污水截流治理。工业园区将采取雨水,污水分流制。-按中国环境统计标准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和环保意识。-依法监督,搞好环境监测。园区内将参照新加坡和中国环境保护条例进行环境管制和管理。结论为了使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现代化国际工业园,其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高的标准和高的起点。同时积极配合古城苏州总的环保规划总蓝图,达到预期的目标。(1)在古城以东建一个7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中央政府的打开门户的开放性政策,古城苏州由于历史古迹及城区大小的限制,不可能超饱和地在城区内进行开发,只有可能在城外寻找发展,因此在与古城相联的东部开发国际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同时并在开发中考虑到古城的文脉,将使其与古城相互辉映。开发区内由于外资企业的涌人,不仅解决了资金及就业等问题,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也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古城的相应发展。因此,为工业园区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的先决条件,单从环保的角度而言,由于拟建中的工业园区将严格地按高标准进行控制,不允许对现有的环境有任何的污染及破坏。并与古城苏州市共同肩负起改善现有大气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工作,使之早日达到或接近国家对环保所要求的最高标准。由于环境保护工作非一日之事,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相当的、一部分的资金的投入。因此,工业园区的开发及利用不仅保证了该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同时将与古城苏州一起肩负起区域性的环保监控任务。(2)环境保护在开发区的首要任务:-将所有的生活、生产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污水厂的出厂污水不排人园区的水体,不至加重现有水体的负担。-在开发区工程启动的同时,绿化工作同步展开,特别是河道两岸、高压线走廊的部分、住宅区与工业区的空地部分。使园区内的绿化覆盖面积达到或超过所要求的环境缘化标准。-在搞好园区的环保工作的同时,以点带面,尽可能地帮助周围地区同步的搞好环保工作,以期最终使整个区域的大气、地表水达到国家要求的最高标准。42 给水工程规划供水规划(1)水量计算(2)制定给水工程组成(3)选择水源并确定取水口位置(4)选择水厂位置(5)水质要求启动区供水(1)前言(2)水源,水质及供水压力要求(3)供水主干管初步规划设计取水工程(1)前言(2)水源,水质及取水口(3)输水主干管的初步规划设计设计流量初步设计方案(4)第一、第二和第三期供水主干营的初步规划设计(见首期供水规划图)4.2 给水工程规划供水规划(1)水量计算a.苏州工业园区的用水量由以下几部分用水构成,居住区生活用水量商业区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公共机关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其他6用水量标准参考新加坡和中国现行标准。表1项目用水量(立方米/日.公顷)居住生活区105.00商用区0.70工业区140公共机关50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10其他5因此,整个工业园区第一期地段的用水量为10万立方米日,二期为15万立方米日,三期为32万立方米日。(2)制定给水工程组成苏州是一个水乡城市,城市周围湖泊众多,同时过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因此必须选择以地面水为水源给水系统。初步的构想给水工程为:取水构筑物,一阶泵房,水厂,清水池,二阶泵房,输配水管网。(3)选择水源并确定取水口位置在保证水量,选择较好水质和工程费用较低的原则下,因此制宜拟用阳澄湖为水源地。为保证水质,取水位置必须伸延至湖内水质较好处。详细取水口位置在可行性方案定。(4)选择水厂位置为缩短混水管长度又考虑接近道路减少工程造价的原则,初步定为工业园区外北侧,详细位置在可行性方案定。水产建设规模可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首期供水能力为9万立方米日左右的水厂,预留扩建位置,随工业园区发展需要,同步扩建。(5)水质要求水质标准可接新加坡或标准要求达到饮用水标准。启动区供水(1)前言由于开发区的启动区急于上马及目前的供水管不能满足该区需求,另外新的取水工程尚未动工。所以启动区的水先由苏州古城的城市管网供应,日供水量为3.0万立方米日,在此初步设计中同时考虑欲留阀门和管径的大小,以备将来整个开发区使用独立供水系统时能利用及匹配上新系统的需要,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开发区第一期的供水需求。(2)水源,水质及供水水压需求启动区的供水水源取自苏州古城东部供水管网,其水质需求按目前苏州市供水标准。启动区如对水质如另有需求,只能自行进行处理,另外,进入启动区的水压希望不小于中国消防用水量最低水压的要求,以求启动区内各个角落均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供水。(3)供水主干管初步设计 启动区的供水总面积为20688公顷(其分配见下表2)表2用地项目用地面积(公顷)%居住用地19.559.5商业用地18.468.9汽油站0.860.4工业用地95.2346.0公共机关1.860.9保留用地2.361.2体育1.080.5道路40.4019.5其他27.0813.1总计206.88100.0表中没有包括消防用水及未预见用水,所以总水量的确定以表2中的各项总和的2倍,求得为3.0万立方米/日。-主干管先由两条450毫米直径的干管与古城苏州城东管网相连接。进入启动区后,分配到两条450毫米直径的主于管,由西向东延伸,两条干管间距为500米,先延伸至800米处由连通管相连,使之成为网状结构。另外该连通管分别向南北延伸,该连通管的设计同时考虑到开发区作为独立给水系统时,可作为配水主干管,故管径选为与主干管相同即450毫米。在主干管(450毫米)与两条配水干管的连接点处,以一个四通相连。在南北方向同样配水管的延伸及将来作为独立的配水干管。所在北部四通口设一阀门,南部延伸用作暂时供给启动区南部用水。干管与走向见图1。建议配水干管干每隔500米左右应设阀及排气阀,以备管子的检修之用。取水工程(1)前言基于开发区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