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352-1986 大豆》相比于之前的《GB 1352-1978》,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质量等级划分:1986版标准对大豆的质量等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更加细化了不同等级大豆的品质要求,以适应市场对大豆质量多样化的需要。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产品分类的准确性和市场交易的透明度。

  2. 检测项目与指标更新:新标准增加了多项检测指标,如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杂质含量等的具体要求,同时对某些原有指标的限值进行了调整。这些改动旨在更科学、严格地控制大豆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和满足加工需求。

  3. 检验方法改进:1986版标准引入或修订了一些检验方法,使得检测过程更为精确、高效。这些方法上的进步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减少因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的误判。

  4. 包装、标识要求:新标准对大豆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以及产品标签信息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强调了标识的清晰性和完整性,便于追踪产品来源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5. 卫生标准提升: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986版标准加强了对大豆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卫生指标的限制,确保产品符合更高的卫生安全标准。

  6. 适用范围界定: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做了进一步明确,可能包括了对不同类型大豆(如食用、榨油用等)的具体规定,以便于标准的准确实施和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352-2009
  • 1986-05-06 颁布
  • 1987-04-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352-1986大豆.pdf_第1页
GB1352-1986大豆.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352-1986大豆.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 民共 和国 国家标 准UD.C 6 3 8 . 8 5 3 . 5 2大豆GB 1 3 5 2 一 8 6S o y b e a n代替 GB 1 3 5 2 -7 8本标准适用于 收购、销售、 调拨、 储存、加工和出口 的商品大豆。1 分类 1 . 1 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 1 . 1 . 1 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 . 1 . 1 . 1 东北黄大豆: 粒色为黄色。粒形多为圆形、椭圆形,有光泽或微光泽。脐色多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 1 . 1 . 1 . 2 一般黄大豆:粒色一般为黄色、 淡黄色。粒形较小,多为扁圆和长椭圆形。脐色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 1 . 1 . 2 青大豆:种皮为青色。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以下两种: 1 . 1 . 2 . 1 青皮青仁大豆。 1 . 1 . 2 . 2 青皮黄仁大豆。 1 . 1 . 3 黑大豆:种皮为黑色。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以下两种: 1 . 1 . 3 . 1 黑皮青仁大豆。 1 . 1 . 3 . 2 黑皮黄仁大豆。 1 . 1 . 1 其他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 1 . 1 . 5 饲料豆 ( 株食豆) :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 ( 肾脏形),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1 . 2 互混限度 1 . 2 . 1 前四类大豆混有异色粒限度为5 . 0 ,其中混有饲料豆限度为1 . 0 % 0 1 . 2 . 2 饲料豆中混有前四类大豆不限。 1 . 2 . 3 前四类大豆中混有异色粒超过2 0 % 的为杂色大豆。 1 . 3 大豆中的褐斑纹和黑斑纹粒 ( 俗称花脸豆) ,凡肉眼能看见斑纹的均属异色粒。 1 . 1 大豆中的名贵品种和分类中不能包括的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2 质t标准2 . 1 各类大豆按纯粮率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下表:纯 粮 率, %杂 质, %水 分, 洲色泽、气味东北、华北地区其 他 地 区等级最 低 指标19 6 . 01 . 01 3 . 01 4 . 0正 常29 3 . 539 1 . 048 8 . 558 6 . 0国家标准局1 9 8 6一 0 5一 0 6 发布1 9 8 7一0 4一0 1 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3 5 2 -8 32 . 22 . 32 . 42 . 5各类大豆以三等为中等标准,低于五等的为等外大豆。大豆种皮脱落,子叶完整,以及种皮生有白蒲而未伤及子叶的,均属好粒。收购大豆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豆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 名词解释 3 . 1 纯粮率 除去杂质的大豆 ( 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3 . 2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 . 2 . 1 未熟粒 籽粒不饱满, 瘪缩达粒面1 / 2 及以上或子叶青达1 / 2 及以上 ( 青仁大豆除外) ,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 3 . 2 . 之 虫蚀粒 被虫蛀蚀,伤及子叶的颗粒。 3 . 2 . 3 病斑粒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的颗粒。 3 . 2 二 破碎粒 子叶残缺 ( 包括整半粒) 、横断、 破裂的颗粒。 3 . 2 . 与 生芽、涨大粒 芽或幼根突破种皮或吸湿涨大未复原的颗粒。 3 . 2 . 6 霉变拉 粒面生霉或子叶变色变质的颗粒。 3 . 2 . 7 冻伤粒 籽粒透明或子叶僵硬呈暗绿色的颗粒。 3 . 3 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 . 3 . 1 筛下物 通过直径3 . O m m圆孔筛的物质。 33 . 2 无机杂质 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3 . 3 . 3 有机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 豆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3 . 4 色泽、气味 一批大豆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4 检验方法 大豆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 按照G B 5 4 9 0 一 5 5 3 9 -8 5 ( 粮食、 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 执行。5 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 严防污染。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B 1 8 5 2 一r,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