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_第1页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_第2页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_第3页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_第4页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强调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护,同时也非常重视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 中医还重视防病强身以养生,强体摄生以延年益寿。,2,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3,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是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与生活的照料,或给予健康方面的指导,以保持机体阴阳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健康与疾病的康复。,4,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1.顺应自然 2.平衡阴阳 3.起居有常 4.劳逸适度 5.慎避外邪 6.形神共养,5,1.顺应自然,“天人相应”,人生活于自然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四季气候的不同,昼夜晨昏的交替,地理环境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人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的反应。所以应指导病人注意适应气候和其他生活环境的变化,日常生活不违背自然规律,要根据自然规律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 比如:春季气候多变,要避免感冒风邪;夏季气候炎热湿盛,要防止中暑伤湿、纳凉过度;秋季要防被燥邪温凉所伤;冬令季节应注意防寒保暖。,6,2.平衡阴阳,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相对协调平衡的结果。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是有阴阳协调平衡,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而阴阳平衡失调则是疾病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护理疾病与养生,就是要调整阴阳,要根据患者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情况去制定护理措施,从生活习惯、日常起居、饮食调节、所在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促使阴阳恢复协调平衡。,7,3.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是指日常生活作息要有符合自然的正常规律。只有生活规律,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如果不能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容易引起正气虚弱,导致疾病的产生或加重。 因此,对病人的作息起居、日常活动要根据客观规律进行规范,制定合理的制度。,8,4.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指应合理地安排各种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适度的性生活。 人的任何活动,包括劳动、运动、精神活动、性生活,均应适中有度,一旦太过和不及,都会造成阴阳失调而致病。 所以护理中要掌握劳逸适度的原则,对患者进行指导。,9,5.慎避外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慎避外邪是中医养生和预防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 应指导患者根据季节、气候、居住环境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外界邪气的侵袭,尤其在季节更换,反常气候或遇到传染病流行时更应注意保养和护理。,10,6.形神共养,“形神合一”,形即人的躯体及其组织器官,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是形的外在表现.五脏藏精以化神,气血为神之本,关系密切。所以,不仅要注重形体的保养,也要重视精神的摄养,即形神共养。 所谓养形,是对人的脏腑、气血、肢体等形体的调养和护理。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提供良好的医疗及物质条件来实现。 所谓养神,主要是指对人的精神调养。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志护理,调节情志活动,使精神愉快,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11,二、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1.环境适宜 2.生活规律 3.顺应四时,12,1.环境适宜,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健康;良好的康复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有利于治疗和休息的环境。,13,2.生活规律,遵循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律,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所以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因不同的季节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14,3.顺应四时,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因此,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做好护理工作。 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中暑;春夏季节,阳气升发旺盛,津液易耗,阳气易泄,要注意保护人的阳气不要消耗太过;秋冬季节,燥气伤津,阴寒渐盛,应注意防寒以积蓄阴精;昼夜时分,昼暖夜凉,疾病常出现“旦慧”、“夜甚”现象,昼轻夜重,要加强夜间巡视。,15,第二节 情志护理与养生,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人的七种情绪。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伤及内脏功能而发病。所以要重视情志调养,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忧虑、愤怒等情绪。 一、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志的自我调护,16,一、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1.精神内守:即通过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思想安静,神气内持,心无杂念的状态。耗散精神就会使气血耗散;精神内守,神气清静则气血充足。 2.情绪平和:要使人知道少私寡欲、心无杂念是情绪平和的重要保证,还要有一个宁静的环境,合理的作息规律。 3.豁达乐观:豁达的心胸,乐观的情绪,有益于健康,有益于疾病的康复。豁达乐观,知足常,才能精神愉快。,17,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1.关心体贴 2.言语开导 3.移情易性 4.情志相胜 5.顺情解郁 6.暗示释疑,18,1.关心体贴,患病之后,疾病本身及药物的治疗,常给病人带来肉体的伤痛及精神上的压力;经济上增加家庭负担;对今后生活、工作的忧虑及愈后的担心;环境的陌生,饮食起居的不习惯等等,都会导致病人产生寂寞、焦虑、忧郁、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关心和体贴。护理人员要视人犹己,以诚恳热情地去关心体贴病人。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由于其年龄、职业、文化、家庭、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阅历、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因人制宜,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情志护理。,19,2.言语开导,就是通过正面的说理疏导,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引导病人戒除不良心理因素,调和情志,从而改变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疾病的危害性,又要告诉病人疾病的可愈性,更要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养的方法;多谈一些本病治疗的成功例子与经验,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20,3.移情易性,移情就是让患者把精神注意力,从疾病转移至其他方面去,达到减少或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病人的某些不良情绪、习惯或错误认识,使其能恢复正常心态或习惯,以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住院病人的注意力往往在疾病上,整天胡思乱想,陷入痛苦忧愁烦恼之中。所以要设法移情易性。音乐歌舞、琴棋书画、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等等,都是移情易性的具体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21,4.情志相胜,情志相胜,是用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使其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绪,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的一种方法。祖国医学认为情志产生于五脏,五脏之间有着生克关系,故情志之间亦存在此种关系,在生理上,人的情志变化有相互抑制的作用,故在临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约达到治疗的目的。如对于过怒所致疾病,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对于过思所得疾病,以怒而激之。,22,5.顺情解郁,对于病人,尤其情志忧郁的病人,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顺其意志与情绪。要引导病人将郁闷的情绪诉说或发泄出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患者如能将病情或郁闷的情绪向医生或好友诉说出来,不仅对分析病情大有好处,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疏泄”,可使心情得以舒畅。,23,6暗示释疑,暗示:包括心理暗示和针药暗示。心理暗示指医护人员运用语言、情绪、行为、举止等给病人以暗示,从而使病人解除精神负担,坚信疾病可以治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部分病人,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形成偏见,心理暗示不易接受者,可通过某种场合某种情景施以针灸、药物等方法,暗示其病因已解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释疑:就是解除疑惑,使患者消除对事物的误解而产生的疑心迷惑。,24,三、情志的自我调护,1.清静养神 2.养性修身 3.怡情快志 4.平和七情,25,1.清静养神,神是生命的主宰。静即心无杂念、心态平静。清静养神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使精神不断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不为七情六欲所干扰。要屏除杂念,心平气和,不过分劳耗心神,乐观随和,做到静神不用,劳神有度,用神不躁,“意守丹田”“调神入静”,使心态平静以养神。,26,2.养性修身,道德和性格修养是养生的重内容,养生和养德密不可分。 道德和性格良好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能够较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养德可以养气、养神,有利于定神静心,使气血调和。如果道德低下,常常用神不当,会耗伤精气,导致阴阳失调而患病。,27,3.怡情快志,经常保持积极乐观、舒畅愉快的心情是情志养生的重要方法。 交友揽胜、种花垂钓、音乐歌舞、琴棋书画等都是养生休闲消遣的好方式,从而得到精神满足和充分的休息与调整。,28,4.平和七情,(1)以理胜情:以理性克服情志上的冲动,使思虑有度,喜怒有节。 (2)以耐养性:遇事能忍耐,不躁不怒,淡泊名利,淡泊烦恼。 (3)以静制动:以怡神静心之法(如书法绘画)以清静少欲,避免大喜大怒。 (4)以宣消郁:及时采用各种方法(如倾诉)宣泄情绪,以免气机郁滞。 (5)思虑有度:过思损伤心脾。要合理用脑,节制心劳。 (6)慎避惊恐:惊则气乱。要勇敢坚强,以防惊恐致病。,29,第三节 饮食调护与养生,一、饮食调护的意义 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三、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四、饮食宜忌 五、常用饮食调护方法,30,一、饮食调护的意义,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 饮食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的源泉。食药同源,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养的作用。饮食调护得当,膳食合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饮食调护不当,则易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緾绵反复。饮食调护对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治疗手段。,31,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食药同源,食物同样有寒、热、温、凉四种食性,辛、甘、酸、苦、咸五种食味和升、降、浮、沉之作用趋向。但只是其性能没有药物哪样强烈。部分食物具有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1.食物的性质 2.食物的性味,32,1.食物的性质,1.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证。多辛香燥烈,易助火伤津,凡阴虚或热证、火毒证患者忌用。如:生姜、辣椒、花椒。 2.温性食物:具有温中补气、通阳散寒之功,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轻证,凡阴虚火旺、热证患者慎用。如:羊肉、狗肉、鸡肉、桂园肉。,33,1.食物的性质,3.寒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适用于热证、火毒等实热证,多易伤人阳气,凡阳虚脾弱者慎用。如:苦瓜、绿豆、茶叶。 4.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目赤肿痛、咽喉疼痛等里热证。久服易伤阳气,凡阳虚脾弱者慎用。如:芒果、梨、柠檬。,34,1.食物的性质,5.平性食物:食物性质较为平和,没有明显的寒热温凉偏性,是人们日常习用的食物,也是病人调养的基本食物。常用于阴、阳、寒、热偏颇不明显或寒热错杂、阴阳两虚者。本类食物无特殊禁忌。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 6.补益性食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类: (1)清补类食物: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之功,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要补养调护者。寒证和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莲子、萝卜、冬瓜、木耳等 。,35,1.食物的性质,(2)温补类食物: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补阳散寒之功,适用于阳虚证、寒证需补养或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常用的有牛肉、羊肉、黄鱼、韭菜、洋葱。 (3)平补类食物:凡食物的气味偏颇不显者,皆可用于平补。适用于各类病证,尤其疾病的恢复期,也可用于正常人的补益。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36,1.食物的性质,7.发散类食物:俗称发物。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使新病加重。从现代医学角度说,有些食品含有某些激素,会促进某些功能亢进或代谢紊乱,如诱发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引发旧病复发等;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可成为过敏原,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 各类食物中都有诱发疾病的品种,如大部分海腥类,食用菌类,禽畜中的猪头、鸡头、公鸡、母猪、鹅、狗、各类病死畜肉;蔬菜蘑菇、笋、香菇、葱、蒜、辣椒、生姜等;瓜果中的南瓜;水产中的黄鱼、带鱼、虾、蟹、鲤鱼,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37,2.食物的性味,1.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通经脉、健胃等作用, 适用于外感、气血瘀滞、脾胃气滞证。凡气虚自汗、热病后期、津亏失血、皮肤病等当慎用。如姜、葱、蒜、韭、胡椒、酒等。 2.甘味食物:有补益、和中、缓急、生津、解毒等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证劳损,拘挛疼痛,如蜂蜜、饴糖、山药、大枣等。甘味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古有“中满忌甘”之说。 3.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适用于慢性泻痢、咳喘、虚汗遗精等证,如食醋、山楂、杏子、话梅。酸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38,2.食物的性味,4.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降逆作用,适用于热证、湿热证,如苦瓜、苦丁茶等。苦易伤阴败胃,脾胃虚弱者慎用。 5.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适用于瘤痈、瘿瘤、痰核等病证。如海藻、昆布等大部分海产品,食盐。但过度嗜咸易伤肾气。,39,三、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1.饮食有节 2.饮食有方 3.谨和五味 4.荤素搭配,40,1.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制,做到定时定量。进食不定时、饥饱过度,使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饮食过量过饱,超过胃肠受纳能力,会损伤脾胃;饮食不足,机体气血得不到补充,气血亏损。,41,2.饮食有方,饮食要有正确的方法,做到细嚼慢咽,软硬恰当,冷热适宜,不吃不洁食物,不吃夜宵,忌食腐烂变质食物及病死家禽牲畜。,42,3.谨和五味,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从而保证人体各种营养的需要。 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之饮食要适中,避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阳气,过于辛热助火伤阴,辛辣咸甜偏嗜损害健康。,43,4.荤素搭配,荤素搭配是饮食的重要原则,饮食应以谷物、蔬菜、瓜果等素食为主,辅助适当的肉、蛋、鱼类,不可过食油腻厚味。,44,四、饮食宜忌,病有阴阳之盛衰,而食物有气味之偏性,有的食物是病之所宜,有的食物却是病之所忌,有的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的病情,或与治疗药物有拮抗作用。所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饮食。 因某种原因而不宜食用某些食物时,习惯上称为“忌口”。 饮食宜忌应掌握以下原则和方法:1.辨证施食,2.辨药施食,3.因人施食,4.因时施食,5.特殊忌口,45,1.辨证施食,饮食护理时应按病之寒热虚实的不同,结合食物的性味,选择相宜之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总的来说,食物的性味应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如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46,2.辨药施食,食物的性味应与患者所服药物的性能相一致,不能与所服药物的性能相拮抗,以免降低药效。 (1)食物与所服药物的性味相同,有辅助加强治疗作用,如: 当归 + 羊肉生姜 补血 黄芪 + 薏苡仁 渗湿利水 赤小豆 + 鲤鱼 利水消肿 (2)食物与所服药物的性味相悖,可削弱药物的疗效,如:人参与萝卜;蜂蜜与黄连、桔梗;桃、李、大蒜与白术;鲫鱼与荆芥;鲤鱼与天门冬。,47,3.因人施食,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证的不同,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以达到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的要求。 如肥胖者多痰湿,宜清淡化痰之品,忌肥甘厚腻之物,以免助湿生痰;体瘦者多阴虚,宜多食滋阴生津、养血补之物,忌辛辣动火之品,以免伤阴;脾胃虚弱者,宜清淡饮食,忌油腻、硬固、粘腻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妊娠和哺乳期忌辛辣温燥食品,以免助阳生火,影响胎儿、婴儿。,48,4.因时施食,要根据四季不同气候特点及地理环境之差异,灵活调节人的饮食,以适应自然规律。 春季阳气生发之时,食宜清润平淡,如百合、萝卜、藕、黑木耳等,忌辛辣、耗气之品; 夏季炎热之时,食宜甘寒,如绿豆、苦瓜、西瓜、白扁豆等,忌温热、生火、助阳之品,并应过食生冷或不洁食物; 秋季燥气袭人之时,食宜滋润收敛,如梨、百合、莲子、银耳、芝麻等,忌辛燥温热之品; 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最宜温补,如羊肉、牛肉、狗肉、桂圆、荔枝等,忌生冷寒凉。,49,5.特殊忌口,所谓特殊忌口,是指服用某些药物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或某两种食物不宜共食,以免影响药效和疾病的治愈。如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服用地黄、首乌、人参等滋补药应忌萝卜、少饮茶;服用常山忌葱,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鱼蟹,蜜忌生葱等。 一般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腥膻、肉类等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证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证忌食生冷类食物;疮疡及皮肤病患者忌食腥膻发物及食物等。,50,五、常用饮食调护方法,利用饮食来治疗疾病和调护、保养身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1.汗法 2.下法 3.温法 4.清法 5.消食法 6.补法,51,1.汗法,即解表法,是具有解表发汗的饮食以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初起,邪犯肌表所表现的病证。根据表寒和表热证的不同,又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种方法。 辛温解表食疗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常用的食物有葱、辣椒、生姜等。食后要温覆取汗,以提高疗效。 辛凉解表食疗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常用的食物有西瓜、薄荷、芦根等。,52,2.下法,即泻下法,是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以通便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适用于病后、产后、年老体虚和气血两亏,阴精不足,气虚大肠传送无力,阴血不足大肠失润所致的便秘需要润下者。常用的食物有蜂蜜、桑椹、香蕉、植物果仁、白菜、菠菜、花菜、竹笋、银耳、罗汉果等。,53,3.温法,即温里法,是用温热食物振奋阳气,祛除里寒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里寒证或阳虚证。常用的食物有大蒜、辣椒、红糖、酒、生姜、茴香、桂皮等。 如:生姜红糖汤(本草纲目):生姜250克,绞汁,用红糖150克,小火同煎至糖完全溶化。每次半汤匙,温开水送服。,54,4.清法,即清热法,是用寒凉的食物清解里热,泻火解毒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证。如发热烦渴、口疮尿黄等。常用的食物有白菜、竹笋、西瓜、黄瓜、梨、苦瓜、藕、茶叶、苹果、绿豆、鳖肉等。 如:绿豆汤。,55,5.消食法,即消导法,是用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食物以开胃消食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的病证。常用的食物有洋葱、大蒜、萝卜、麦芽、玉米、山楂、醋、生姜等。 如:大山楂丸:山楂960克,麦芽140克,神曲140克,炼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水送下。,56,6.补法,即补益法,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以补养气血,滋阴助阳,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俗称食补。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血亏损等证。 因病情不同有温补、清补、平补之别。,57,温补,温补主要适用于阳虚证。常用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茸、桂圆肉、荔枝、胡桃、干姜、茴香、胡椒等。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250克,当归30克,生姜15克。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或气血不足证。,58,清补,清补主要适用于阴虚证。常用的食物有甲鱼、鸭肉、银耳、梨、桑椹、西瓜、百合、蜂蜜、燕窝、豆腐等。 如:蜂蜜蒸百合:百合120克,蜂蜜30克。用于肺阴不足,干咳燥热,咽喉干痛。,59,平补,平补主要适用于气虚、血虚证及正常人需要养生保健进补者。常用的食物有粳米、鸡蛋、牛奶、鸡肉、猪肉、鲫鱼、桂圆肉、山药、大枣、花生、海参、木耳、黑芝麻等。 如:海参瘦肉汤:海参250克,猪瘦肉250克,加水炖食。用于产后或病后体虚血少,倦怠乏力,贫血或血虚经闭等。,60,第四节 用药护理,药物疗法是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最基本方法。因此,护理人员能否掌握中药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二、中药给药规则 三、用药一般护理 四、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五、中药外用法与护理,61,一、中药汤剂煎煮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掌握中药煎服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容器:以砂锅、瓦罐为佳,也可用搪瓷器皿,忌用铁、铜、锡等容器,以免发生沉淀和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2.用水:新鲜清洁的雨水、雪水、自来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等均可作为煎药用水。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以浸过药面或稍高出23厘米为宜。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62,一、中药汤剂煎煮法,3.核对: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4.煎前浸泡:煎药前先用清水将药浸泡30-60分钟再进行煎煮,以利有效成分溶出。 5.煎药火候:一般先用武火(强火)待沸后再改用文火(微火),以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如发汗解表药,宜用急火快煎。补益药则应文火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63,一、中药汤剂煎煮法,6.煎药时间: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至沸后1530分钟。 7.煎煮次数:一剂药至少煎2次。 8.绞渣取汁:药物煎好后立即绞渣取汁。 9.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10.特殊药物的煎法:,64,一、中药汤剂煎煮法,(1)先煎:矿石、贝壳类药或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应先煎,如鳖甲、龟板、牡蛎、磁石、石膏、石决明,附子、乌头等。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豆蔲、潘泻叶等。 (3)包煎:对粘性、粉沫性及易使药液混浊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包煎,如旋覆花、车前子、青黛、马勃等。,65,一、中药汤剂煎煮法,(4)另煎: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川贝、羚羊角、三七等。 (5)烊化(溶化):胶质、易粘锅底的药物,应烊化。如阿胶、饴糖、蜂蜜、鹿角胶、龟板胶等, (6)泡服:探发性强、易出味的药泡服即可。如藏红花、肉桂等。 (7)冲服:细料、量少的贵重药和汁液性药物可冲服,如三七、牛黄、熊胆、琥珀等。,66,一、中药汤剂煎煮法,(8)煎汤代水: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如玉米须、糯稻根、灶心土等,应先煎取汁澄清,再用此水煎其他药物,称为“煎汤代水“。,67,二、中药给药规则,1给药时间 2服药剂量 3服药温度 4给药方法,68,1给药时间,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这样既可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可减少毒副反应。 (1)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给时间 (2)根据病证和病情确定给药时间,69,(1)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给药时间, 病在上(如眼病、咽喉病),宜在饭后服;病在下(如肝、肾疾病),宜在饭前服;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70,(2)根据病证和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 一般疾病,口服给药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给药。 危重病证应及时多次给药,并应选择能最快发挥疗效的给药途径。 解表药发汗药,可随时服用;若病情许可,应于中午前阳分时间给药,以顺应阳气升浮,助药力祛邪外出。,71,根据病证和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多次频服, 缓缓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滋补药、开胃药,应在饭前服用;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补阳药,宜午前服。 安眠药、涩精止遗药应睡前给一次药。 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来月经后停服;或在经期服用。,72,根据病证和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消食导滞药、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给药;润肠通便药,驱虫药,宜清晨空腹给药;泻下、逐水药,应入睡前给药;止泻药,按时给药,泻止药停;驱虫药,宜清晨空腹给药。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某些特殊药物的给药时间应遵医嘱执行。,73,2服药剂量,每日一剂,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分服,每次约200250毫升。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应中病即止,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74,3服药温度,一般汤药宜温服。 如治寒证用热药或真热假寒证用寒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热药,宜凉服。辛温发汗解表药,透疹药宜热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75,4给药方法,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药的剂型等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服中药一剂,急症、高热、危重病人每日酌情服23剂;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上下午各一次;丸剂、片剂、胶囊、滴丸等,一般每日23次,用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宜用黄酒送服,以助药力;散剂、丹剂、膏剂、滴丸以及某些贵重细料药,可用开水或汤药冲服或含服;,76,给药方法,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汁,亦可先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预防呕吐,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婴幼儿、危重病人,可将药调化后喂服,对于神志不清、昏迷及其他不能进食者可行鼻饲法将药液或中成药调成药液注入胃中。,77,三、用药一般护理,(1)服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78,三、用药一般护理,(2)观察药物效果和反应。如服解表药后,应观察发汗的情况。服涌吐药后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次数,服泻下药后应观察泻下次数,大便性质、量等。服排石汤要观察有无结石排出等。对服用逐水药或剧毒药时,应事先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服药后要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79,三、用药一般护理,(3)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和间隔时间。,80,三、用药一般护理,(4)起效时间与疗效观察:起效时间是指给药后到药物发挥疗效所需的时间。主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无效,并决定是否继续给药或停药。如表证病人,给解表剂后,若病人周身微汗出,恶寒头痛症状减轻,全身有轻松感,约需0.51小时,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服;若汗出不透,仍恶寒畏风,说明表邪未解,应再服。,81,四、中药内服法与护理,(一)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二)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三)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四)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四)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五)补虚类药的服法与护理,82,(一)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不可久煎。 2.应温服取汗:即温服后卧床盖被,并进食热汤或稀粥,以助药力,达到发汗驱邪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要避免汗出当风,再受风寒。 3.即使出现高热,亦不宜冷敷,以防邪留不透。 4.应慎与解热镇痛类西药同用,以防汗出过多。 5.应多饮热开水、观察出汗情况,寒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6.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酸性食物。,83,(二)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一般应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应得泻即止,不宜再服。 2.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3.服药后,要注意大便的形状、数量、次数、颜色、气味等变化,对服药后腹泻较重者,应随时观察病情,以免虚脱。 4.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和蔬菜,忌食硬固、油腻、辛热发物。 5.臌胀病人服药前后应测体重和腹围,观察服药后腹水消退的情况,84,(三)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服药期间要采取防寒保暖,防止寒邪侵袭。 2.宜进食温热饮食,忌食瓜果生冷寒凉之品。 3.注意病情变化,如汗出不止,厥逆加重,烦躁不安,脉细无根等,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 4.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热证、阴虚津亏者慎用或忌用。服药后出现咽痛口干者应及时停药。,85,(四)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本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 2.一般宜饮后服用,饮食宜清凉,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3.平素脾胃虚弱、阳虚、寒证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86,(五)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药性多辛香燥烈,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动血,应中病即止,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或禁用。 2.一般宜饭后服用。 3.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瓜果之品,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87,(六)补虚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根据虚证的不同分别给药,注意“误补益疾”。 2.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 3.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 4.兼外感表证不宜使用。 5.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6.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萝卜、莱菔子、茶叶等。,88,(七)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1.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居室应保持安静。 2.应酌情做好精神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激动情绪。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茶等刺激性食物。 4.晚饭不宜过饱。,89,五、中药外用法与护理,1.膏药的用法与护理 2.药膏的用法与护理 3.熏洗疗法与护理 4.熨敷疗法与护理 5.掺药疗法与护理 6.吹药疗法与护理 7.鲜药捣敷法与护理,90,1.膏药的用法与护理,膏药,又称薄贴,硬膏等,具有消肿止痛,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拔毒透脓,祛腐生新,祛风胜湿的功效。主要用于外科痈疡疖肿,已成脓未溃,瘰疬,痰核,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病证。如狗皮膏、金黄膏。 要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不同的膏药。敷贴前,应清洁局部皮肤,选择大小适宜的膏药,加温使药膏软化后敷贴患处,膏药敷贴后,应适当固定。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皮肤出现丘疹、水泡、潮红等反应,应立即取下膏药,局部随即用松节油擦拭干净。12天换1次。,91,2.药膏的用法与护理,药膏,又称油膏、软膏、泥膏等。具有消瘀止痛,舒经活血,接骨续伤,温经通络,清热解毒,生肌拔毒的功效。主要用于痈肿疮疡,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胀、疼痛、骨拆等。如金黄膏。 敷贴前,应清洁局部皮肤,将药膏涂在大小适宜、折叠成46层的纱布上,敷于患处后包扎。应注意观察皮肤反应。23天换1次。,92,3.熏洗疗法与护理,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或用开水冲泡后,乘热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浸泡、淋洗、熏蒸、湿敷。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瘫、皮肤疾病、肛肠科和妇科疾病的治疗。 按医嘱配置好所需的药液,药液温度以40500C为宜,熏洗时要防止烫伤。每次熏洗3040 分钟,每日l2次。熏洗时若出现虚脱症状,应立即中止,必要时及时请医生诊治。对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