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课件必修.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课件必修.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课件必修.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课件必修.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汉代儒学课件必修.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内容索引,核心素养,达标检测,基础落实,基础落实,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魏晋时期, 和 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过程 唐代 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 ”思想。 李翱:提出从“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 (2)影响:研习 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 形成。,道教,佛教,道统,性命之源,儒经义理,正确认识“三教合流”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2)“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三教合流”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深化理解,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 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 ”一派。 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其核心是“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理,周易,张载,气学,天理,仁,理学 程朱理学的核心是“理”或“天理”。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本原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概念阐释,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和成就 (1)理气论:主张 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 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_ 。 (3)社会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 ”。 (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 的经典。,理,精神,社会,责任感,三纲五常,正君心,理学,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理学的“伦理观” (1)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深化理解,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主张:提出“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剥落、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 (2)评价:他是 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思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2.王守仁心学 (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就是天理、本心、良知;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2)评价: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意义: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心即理也,心学,灵明,儒家信仰,材料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陆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思考 据材料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程朱与王守仁有何不同?,问题思考,提示 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1.程朱理学的特点 (1)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宇宙与人生的问题。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的积极入世思想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理化和精致化。程朱理学把天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囊括在一个天人关系的哲学理论体系中。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尤其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4)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强调的义理,实质上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归纳总结,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知识结构,核心素养,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 一团和气图,应用1 图片的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显然是佛教中人,这一形象体现了 的思想。,三教合一,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 应用2 材料表明朱熹认为天理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个体的人身上就是人性,表现在社会上就是封建 。,伦理道德,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据材料,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提示 崇尚道德、气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宋代理学家张载的社会担当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四句教”奠定了宋明理学的核心话题。“四句教”言简意赅,涵盖宇宙观、本体观、道德观、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四句之间互相交感会通,圆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和抗击外敌、坚持和平的坚强意志。,针对练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解析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说明社会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远超过以前,说明程朱理学在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故选A项。,达标检测,1.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据此可知,韩愈主张 A.援佛入法 B.反佛崇儒 C.融佛尊儒 D.三教合一,1,2,3,4,5,6,解析 由“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可以看出韩愈是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的,故选B项。,2.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解析 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1,2,3,4,5,6,3.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 B.先理后气 C.心即理也 D.理气同源,解析 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B、C、D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1,2,3,4,5,6,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1,2,3,4,5,6,解析 “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反映了心学的观点,即内心反省即可明理,不需外在手段来明理,这属于陆九渊的思想,因此选D项。,5.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守仁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守仁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提倡“知行合一” D.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解析 从“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