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内容索引,核心素养,达标检测,基础落实,基础落实,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的市民 经济实力增强。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 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工商业者,孔子,(1)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 (2)道学家是指信奉道家的知识分子。( ),判断正误,2.主张 (1)挑战权威 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的是非为标准。 (2)挑战正统: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 ”。,儒家经典,人伦物理,孔子,材料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 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主张?,问题思考,提示 李贽主张是非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体现了他“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时期的要求。 4.著作:焚书藏书等。,资本主义萌芽,李贽虽然否定孔子权威,斥责礼教虚伪,但他对儒家思想并不完全抛弃,而是扬弃。李贽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思维点拨,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 ”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 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著作:明夷待访录。,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天下之法,反专制,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思维点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明末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主张 (1)形成 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将这一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 的先河。 4.著作: 日知录等。,经世致用,朴实学风,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概念辨析,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 (1)世界观:世界是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 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 是绝对的。,物质,考察研究,运动,材料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思考 材料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问题思考,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2.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著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思维方法,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思维点拨,五、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实质、影响 1.实质:对传统儒学的 ,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批判继承,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1)批判、继承 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 (2)发展 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化理解,2.影响:促使我国 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文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归纳总结,知识结构,核心素养,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针对练 (2018承德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解析 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传统儒学,故D项正确。,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应用1 材料一反映的是黄宗羲反对 的思想,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君主专制,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具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的作用。,学以致用,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中国儒教史说,李贽对周公、孔子、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都充满了虔诚和敬意。他痛心疾首的是那班迂腐门徒、假道学、伪君子败坏了他们的事业。他真心接受王阳明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应用 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与传统儒学之间的关系。,提示 李贽一方面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如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等;另一方面真心接受王阳明的“良知”说,说明他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达标检测,1,2,3,4,5,6,1.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C.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解析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故选B项。,1,2,3,4,5,6,2.(2018日照高二期中)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解析 李贽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故选D项。,1,2,3,4,5,6,3.(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解析 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反封建,号召人民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对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1,2,3,4,5,6,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解析 “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即指反对道学的空谈心性,倡导实学,故A项正确。,1,2,3,4,5,6,5.(2019广州高二检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主张 A.出自天下郡国利病书 B.区别王朝政权与国家概念 C.具有了近代“民权”意识 D.被康有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3,4,5,6,解析 材料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思想主张区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思想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启蒙,故C项错误; 这一思想主张被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D项错误。,1,2,3,4,5,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