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CT.ppt_第1页
脊柱CT.ppt_第2页
脊柱CT.ppt_第3页
脊柱CT.ppt_第4页
脊柱C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一、脊椎退行性变,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一般不引起明显症状。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原因,也可促使脊椎发生退行形变。,退行性改变,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因退变所致的颈腰腿痛在诸多疼痛疾病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有必要重视对本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降低发病率。 那么,什么叫退行性疾病呢?与颈腰腿痛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人体进入成人期的同时,发育却逐渐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各组织的老化、退变,即进入退变期。 但我们经常发现,尽管有人年龄相似,但退变的程度却不相同。有的人年龄仅40岁左右,但其腰椎或膝关节的X光片却显示尤如5060岁年龄的退变程度,这些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颈椎病,临床分型 1、神经根型: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手麻 2、脊髓型:单或双侧肢体无力、束带感,病理反射(+) 3、交感神经型:症状复杂:头痛、心慌、耳鸣 4、椎动脉型:头转眩晕、恶心、呕吐,常规X线诊断颈椎病,1.颈椎曲度变直、反屈 2.颈椎序列改变 3.椎间隙变窄 4.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 5.椎间孔狭窄 6.小关节紊乱 7.后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或骨化,常规X线表现,正常颈椎钩椎关节,椎体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后矢状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腰椎正常解剖,一、椎间孔 椎间孔位于上方椎弓根至下方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 (1)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 (2)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平面,在神经根下方 (3)下13很小,在椎间孔的最低部分,在上方小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腰椎正常解剖,二、椎间盘 正常椎间盘在腰24为凹陷状或扁平状,L45及L5/S1常为扁平或轻度凸出。椎间盘的密度比在其后方 含脑脊液的硬膜囊低,鉴别二者轻度衰减值差异重要,以区分椎间盘及硬膜囊的界面。,腰椎正常解剖,三、神经根 CT可确认神经根的位置。 四、硬膜外脂肪 硬膜外脂肪围绕椎管内的各种结构,但在椎间盘脱出,退行性变或手术后硬膜外脂肪可消失。可见两侧前内椎静脉。在椎体后方中线可见脊椎内静脉网或椎体静脉为低密度缺损。,腰椎正常解剖,五、黄韧带 黄韧带为位于小关节及椎管后外侧方之间的窄条状软组织阴影黄韧带可增厚,凸至椎骨,形成椎管狭窄,并偶可钙化。 六、小关节突 在椎间孔中 1/3 平面可见小关节突。自下方脊椎的上方小关节突位于自上方脊椎的下关节面的前及外侧方。关节间隙在轴位CT扫描清晰可见。,正常椎间盘,正常腰椎椎体,脊椎退行性变病理与临床,椎间盘退行性变:A、纤维环退变:多发生于20岁以后,出现网状、玻璃样变及裂隙样改变,并向周围膨出,退变处可有钙盐沉着;B、软骨终板退行性变:表现为软骨细胞坏死、囊变、钙化和裂隙;C、髓核退变:晚于纤维环退变,主要表现为脱水、碎裂,有时出现气体和钙化。 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脱位。 韧带退行性变: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脊椎骨骼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和骨质增生。 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脊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其后缘正中仍保持前凹的形态。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可受压。 膨出的椎间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有时可显示椎间盘“真空”征和髓核钙化。 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部唇样骨增生、硬化。 黄韧带肥厚、钙化:表现为椎板内侧高密度影,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表现为椎体后缘的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二、椎管狭窄,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结构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临床与病理,先天性:包括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的椎管狭窄,和特发性狭窄。 获得性:退行性变、创伤、炎症、肿瘤、肿瘤样病变、手术、后纵韧带骨化、骨质增生。 依狭窄部位可分为A、中心型椎管狭窄;B、侧隐窝狭窄;C、神经孔狭窄。,腰椎椎管的表现形式,正常椎管,向心性狭窄,小关节肥大,椎弓根短小,椎管狭窄的CT表现,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脊柱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钙化等改变。 骨性椎管矢状径: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 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 侧隐窝矢状径:小于2mm为狭窄。 椎间孔宽度:小于2mm为狭窄。,椎管的测量,椎弓根高度,椎管矢状径,椎弓根间距离,两关节间距离,如何评价椎管狭窄?,AXB/CXD正常在1/4.51/2间, 分母4.5表示腰椎椎管狭窄,侧隐窝2mm为狭窄,5mm肯定不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三、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与病理,椎间盘由透明软骨终板、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随年龄增长,出现髓核脱水、变性、弹性减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周围韧带松弛。为内因。 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椎间盘内压增加,为外因。 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的压迹,称为Schmorl结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LDH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及游离型。 退变型(degeneration):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核磁扫描可见盘内含水量减少,CT可见变形或钙化。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 膨出型(bulging):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根性症状。如同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压。,突出型(protrusion): 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必要时需微创介入治疗。 脱出型(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游离型(seqestration): 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受累肢体麻木。 2主要体征为腰平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 4好发于腰4-5及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病理按突出程度分: (1)内纤维环破裂,髓核挤压外纤维环,椎体后缘骨膜和后纵韧带向外膨出; (2)内外纤维环均破裂,髓核突出于上下椎体后缘的骨膜下,称骨膜下破裂; (3)纤维环、骨膜及后纵韧带均破裂,突出的髓核和破碎的纤维环进入椎管内,称为椎管内破裂。,腰椎间盘突出,按突出部位分 1、居于后方的中央型 2、偏于后方一侧但未超过椎间孔内口 的后外侧型 3、居于椎间孔内口以外的远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示意图,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直接征象:A、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B、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C、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D、许莫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出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 间接征象:A、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B、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骨质硬化。,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腰椎间盘髓核游离,颈椎间盘髓核脱出,腰椎间盘髓核脱出,CE,四、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约占4050,好发于儿童和青年,近年老年人发病上升。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胶少见。病变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 大多数病人发病隐袭,病程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低热,食欲差和乏力。脊柱活动受限,颈、背或腰痛,多为酸痛或钝痛。脊髓受累可出现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瘫痪。,脊椎结核的CT表现,骨质破坏:1、中心型:椎体内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骨缺损区,边缘不清,可有小死骨。可变扁或楔形变。2、边缘型,破坏开始于椎体的上下缘,累及椎体和椎间盘,椎间隙变窄。3、韧带下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开始于前纵韧带下,涉及数个椎体,椎体前缘凹陷性破坏,扩散累及椎体及椎间盘。4、附件型,较少见。,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间盘完全破坏,相邻的椎体相互融合,为诊断脊椎结核的重要依据。 冷性脓肿:病变椎体周围干酪性脓肿,咽后壁、后纵隔、腰大肌的脓肿,可有不规则钙化。 后突畸形:为常见征象,常见于少年儿童胸椎结核。 死骨:较少见,沙粒样死骨。,五、椎管内肿瘤,室管膜瘤,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起源于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物,好发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易发生囊变。 多见于3070岁 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已经很大。,室管膜瘤的CT表现,脊髓呈不规则膨大。 脊髓密度均匀性降低。 囊变较常见,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肿瘤扩张压迫邻近骨质时,可见椎管扩大。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可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室管膜瘤MR表现,星形细胞瘤,76%为III级。 以胸、颈段增多。 38可发生囊变。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以颈、胸段为多。 常见与2040岁,无性别差异。 平扫肿瘤呈圆形实性肿块。 密度较脊髓略高。 脊髓受压移位。 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 肿瘤穿过硬膜囊神经根鞘向硬膜外生长时,肿瘤呈哑铃状。 增强肿瘤呈中等均一强化。 MR表现:T1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边缘光滑。T2呈高信号。增强: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神经鞘瘤MR表现-T1WI,神经鞘瘤MR表现-T1WI,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神经鞘瘤MR表现 矢状T1WI和T2WI,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