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做弹塑性分析》PPT课件.pptx_第1页
《Gen做弹塑性分析》PPT课件.pptx_第2页
《Gen做弹塑性分析》PPT课件.pptx_第3页
《Gen做弹塑性分析》PPT课件.pptx_第4页
《Gen做弹塑性分析》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塑性分析 在midas Gen中的实现,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目录,弹塑性分析的意义 两种弹塑性分析方法比较 静力弹塑性分析 动力弹塑性分析,弹塑性分析的意义,了解结构抵抗大震(中震)的能力; 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规则结构: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 不规则结构:存在薄弱部位,局部破坏-结构倒塌; 了解结构的薄弱层或薄弱位置; 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静、动力弹塑性分析比较,静力弹塑性 基本概念及原理,静力弹塑性,静力弹塑性分析步骤,静力分析; 查看整体指标(周期,振型,7个主要比值等); 结构设计并查看超筋超限信息; 定义静力弹塑性分析工况; 定义塑性铰特性; 分配塑性铰特性; 运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查看结果;,静力弹塑性-Pushover主控数据,定义结构的初始内力状态; 复杂结构应进行施工模拟分析,应以施工全过程完成后的内力为初始状态;(高规3.11.4) 一般:DL+0.5LL; FEMA: DL+0.25LL; 对于柱铰(P-M-M相关) 初始荷载引起的轴力会影响构件的塑性铰特性值;,定义初始荷载,静力弹塑性-定义Pushover荷载工况,几何非线性,高规5.5.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弹塑性计算分析时,应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 几何非线性- P-效应 (重力二阶效应) 在横向荷载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基础上,竖向荷载引起的附加内力和变形;,静力弹塑性-定义Pushover荷载工况,加载模式,(1)振型: 做特征值分析,提取基本模态; (2)等加速度: 惯性力,取决于各层质量; (3)静力荷载工况: 利用已定义的荷载工况;,静力弹塑性-定义Pushover荷载工况,加载模式,振型 等加速度 静力荷载,静力弹塑性-定义Pushover荷载工况,分析终止条件,达到极限层间位移角; 达到最大位移; 指定节点 如顶层角柱顶点; 指定最大位移方向,静力弹塑性-定义塑性铰特性,塑性铰特性,集中铰与分布铰; 单轴铰与多轴铰; 铰成分: 梁:My, Mz; 柱:P-M-M相关; 墙:Fy, Fz; 支撑:Fx;,静力弹塑性-定义塑性铰特性,骨架曲线 FEMA 双折线 三折线,静力弹塑性-分配塑性铰特性,选择要赋予塑性铰特性的单元; 选择单元类型; 选择铰特性值类型; 点击“适用”进行分配; 选择单元时可结合“按方向选择过滤” 与单元类型进行; 出于建模考虑而建的虚梁可不分配;,静力弹塑性-分配塑性铰特性,三种铰对比(梁弯矩铰) 梁截面:400*800; E:3*107 ; I=0.0170667m4; L=4.2m; MMcr: 三种铰刚度值相同; McrMu: K双折线K三折线KFEMA ;,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性能点处: 基底剪力, 最大位移; 谱加速度,谱位移; 有效周期,等效阻尼;,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性能点 能力谱 需求谱,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性能点 需求谱与能力谱的交点。 反映了结构在相应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塑性变形能力。 寻找性能点的出发点: 性能点处,有效阻尼值相等;,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是否满足抗规中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 (抗规表5.5.5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基底剪力; 与反应谱法得到的基底剪力在合理比例范围之内;(35倍)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静力弹塑性-查看结果,塑性铰分布; FEMA: B(屈服)、IO 、 LS 、 CP 、 C 、 D 、 E(完全破坏) 双折线;1-yield; 三折线: 1-yield、2-yield;,动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动力弹塑性分析步骤,定义时程荷载工况; 定义时程荷载函数; 定义地面加速度; 定义非弹性铰特性值; 分配非弹性铰特性值; 分析并查看结果;,动力弹塑性,定义时程荷载工况,分析类型; 线性:弹性时程分析; 非线性:动力弹塑性分析; 分析方法; 时间控制选项; 初始荷载; 可选ST;CS;TH,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Newmark法(1959),动力学方程式: 数值计算方法: 等加速度(=1/2,=1/4) 线性加速度(=1/2,=1/6) 注:线性加速度法只有当t/Tn0.551时稳定,动力弹塑性,定义时程荷载函数,动力弹塑性,如何选波?,1. 初步判断:频谱特性(特征周期); Tg=2 EPV/EPA; (地震波) EPV:有效峰值加速度; EPA:有效峰值速度; 与规范比较,误差控制在20%以内。,动力弹塑性,如何选波?,初步判断:有效峰值加速度 计算所选地震波的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地震能量较大区域处的加速度平均值; 按照规范规定进行调幅;,动力弹塑性,如何选波?,初步判断:持续时间 从首次达到该时程曲线最大峰值的10%那一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0%为止。 有效持续时间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10倍。,动力弹塑性,如何选波?,2. 二次判断-地震影响系数 与设计反应谱数据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主要振型周期点上相差不超过20%),动力弹塑性,如何选波?,3. 三次判断-基底剪力 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R相比: 单条波:65%R S 135%R 多条波平均值:80%R M 120%R,动力弹塑性,定义地面加速度 选择时程荷载工况; 选择各方向时程分析函数; 可单向加载或多向同时加载; 三向同时加载时,系数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