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上)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主要影响,应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历史现象的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2.17世纪下半期,因为茶叶价格昂贵以及输入英国的茶叶数量小等因素,饮茶在英国并不流行,茶只是英国上层社会追逐的时尚品。到18世纪上半期,饮茶在英国仍不甚流行。但到18世纪中后期饮茶开始在英国盛行,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突出表现为茶叶进口量的大增,茶叶走私的活跃和当地茶具制造业的兴起等。这些变化表明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 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17纪下半期饮茶在英国并不流行,”“18世纪中后期饮茶开始在英国盛行,饮茶风俗遍及城乡各个阶层”,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中国的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与国际劳工格局不符合,排除D。3.某著作描述某一时期的欧洲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文主义的复苏B. 商品经济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 大批优秀学者和文学家极力倡导D. 天主教会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公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对个性的追求,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文艺复兴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A是文艺复兴的表象,排除;C是个人因素,排除;C是启蒙运动的背景,排除D。4.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精神的新生”意味着()A. 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B. 天主教会的腐化没落C.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 新的社会蓝图的描绘【答案】C【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是借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表面上看,它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复兴,但实际上却是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故排除A,选C。材料强调“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强调天主教会的没落,排除B。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理想蓝图,排除D。5.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则是“大兴土木”。“大兴土木”的含义是()A. 提出了改造封建社会的一整套方案B. 进一步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C. 更加猛烈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D. 在欧洲建立起新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清理了场地”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而启蒙运动同样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之处在于思想家们构筑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理论,故选A。BC两项反映了启蒙运动的“清理了场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启蒙运动只是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理想蓝图,排除D。6.下图漫画反映了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为射向国王盾牌的“利剑”应该是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王的神圣权力受到严重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追求自由、民主、法治等;其中C项是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观点,主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C项正确。A项属于君权至上的体现,与材料批判君主专制不符,排除。B项强调的是上帝的权威和地位,与材料批判君主专制不符,排除。D是指教皇的权威凌驾于王权之上,与材料批判君主专制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漫画的意思“国王的神圣权力受到严重的冲击”,二是理解各选项的意思,逐一分析选项与材料的关系即可知道正确答案。7.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共和之路举步维艰B. 议会粉饰君主专制C. 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 虚位君主统而不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相当于电源,说明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示应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之路举步维艰,排除A。德国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权力不大,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故B项正确。德国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的现象不明显,排除C。德国皇帝拥有一系列实权,而非虚位君主统而不治,排除D。8.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国家采取的“和平变革方式”是A. 光荣革命B. 一票共和C. 制宪会议D. 炉边谈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等信息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史称不流血的政变,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1875年,在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仅以1之差战胜君主派,与材料不符,排除B。1787年,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中,制定了1787年宪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9.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 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 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 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错误;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10.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中提到“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这主要缘于英国A. 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 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D. 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到186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促使英国贸易政策发生变动,故B项正确;AC项是18世纪下半叶,排除;D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关键的时间点“到1860年”。11.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答案】A【解析】“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说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战胜自然的自信和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B不符合“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排除;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增强人们改造自然的思想而不是能力,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12.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A.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B. 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C.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D. 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促使煤炭工业发展,导致环境大量污染,为此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文件来控制环境污染,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不是限制工厂数量和规模,故A项错误;政府立法目的是控制环境污染,故B项错误;此类现象与疾病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13.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国总人口约3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数量不同B. 政局稳定程度不同C. 统治阶级不同D. 工业化的水平不同【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1851年,英国的工业化程度最高,因此,城市人口的比例最高,法国虽然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但是工业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城市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水平不同,选D项;A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英国和法国的统治阶级都是资产阶级,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加快城市化进程分析解答。14.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 确立了以人为本价值观念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D.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人的权威下解放”应该是指启蒙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答案为D项。A项是文艺复兴的影响,B项是经典力学的贡献,C项是宗教改革的主张,均排除。点睛:所谓理性,就是承认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主张用科学知识来认识客观事物,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判断和处理;坚决反对和批判“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启蒙时代”,把他们提倡的思想称为“理性主义”。15.某学生搜集了以下材料。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生活习俗B. 封建思想仍是阻碍社会风俗西化的根本原因C.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 近代妇女开始追求西方时尚化的生活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三种女人的穿着,既体现了其所处的社会阶层,又反映出社会习俗的多元化。C选项正确;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生活习俗说法绝对,A选项排除;封建思想仍是阻碍社会风俗西化的根本原因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意图,B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近代妇女开始追求西方时尚化的生活方式的结论,D选项排除。16.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法律规定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C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17.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A. 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B. 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C. 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D. 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答案】B【解析】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以为便可以倾销他们的工业产品,实际上由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商品并可能得到畅销,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从经济角度思考,排除。18.有史书曾记载: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清朝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中英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清朝不懂得国际公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条约的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中国一直是专制主义以及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非常注重形式,这就体现了两国的治理秩序差异。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和不了解世界形势并不是本质反映,故A、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政治体制以及思想的不同,也就是治国秩序的不同,与国际公法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9.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而题干中的“新约”指的是马关条约,故A、B项排除;据题干中“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等信息可判断出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据此判断应该是马关条约,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C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排除。点晴: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据材料信息“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判断“新约”,然后分析备选项即可。20.1920年5月4日,胡适撰文指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胡适意在A. 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B. 指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C. 阻止学生参与社会事务D. 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920年5月4日”,胡适认为学生活动是在“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这说明胡适目的是在反思五四时期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社会风潮,故A项正确;胡适并没有认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故B项错误;胡适不赞成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并不代表其阻止学生参与社会事务,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的意思,故D项错误。21.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 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B. 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 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D. 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反映了根据地儿童游戏种类的变化,没有体现战争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故排除A项;题意中只反映了儿童做游戏的娱乐方式,没有体现其他的娱乐方式,不能说明娱乐方式多样化,故排除B项;题意中未涉及抗战成果的内容,故排除C项;根据地儿童游戏由初期的玩球、跳绳到中后期的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的变化,说明中共甚至通过儿童游戏进行抗战动员,体现了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故选D项。22.电视剧长沙保卫战(1939919421)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该电视剧的播出说明A.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B. 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C. 抗日战争转入了战略反攻D. 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更客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战术上未分出胜负,战略上阻止了敌人的进攻。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对敌军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说明电视剧客观地反映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故D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被打破,故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国民党在相持阶段的抗战,没有共产党抗战的信息,无法体现国民党“左右了”相持阶段抗战,排除B;1944年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3.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英吉利”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等同于崇洋,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手稿中使用了21个夷字辑著成的书稿中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受到了近代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849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结合所学,这时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故D项错误。24.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 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 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 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 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A。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B。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D。25.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 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 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899-1919年间中国思想界没有单独、完整的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国人还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并未引起社会重视,没有得到广泛深入的宣传,不能说明当时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26.政治妥协是高明的政治智慧,在近代民主宪政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深刻的妥协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们自然向往并总是称赞英国革命的平和。但在英国革命时期,正是由于统治者善于妥协,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 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但这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显然,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摘编自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革命时期”政治妥协的主要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斥了哪些主要矛盾?最终又通过哪些方式实现了妥协?(3)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决不意味着是无原则的和平妥协”?并简要分析“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4)上述近代中外三次政治妥协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答案】(1)史实: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等。(2)矛盾: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政府各职能部门权力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方式:实行联邦制;三权分立与制衡;参众两院议员的分配比例不同;奴隶按五分之三计入总人口。 (3)原因:革命派坚持民主共和的底线。积极影响: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避免长时间的社会动荡和战争流血。(4)启示:适度妥协维护社会稳定;妥协需要坚持原则。【解析】【详解】(1)史实: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1832年议会改革等都体现了政治妥协。(2)矛盾: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存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矛盾,政府各职能部门权力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方式:结合所学,美国实行联邦制解决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矛盾,通过三权分立与制衡解决了政府各职能部门权力的矛盾,通过参众两院议员的分配比例不同解决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通过奴隶按五分之三计入总人口解决了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 (3)原因:根据“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得出革命派坚持民主共和的底线。积极影响:根据“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得出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根据“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得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根据“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得出避免长时间的社会动荡和战争流血,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4)启示:综合材料,可从适度妥协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妥协需要坚持原则等角度分析总结。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专利管理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上册五倍数和因数5.32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冀教版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丰收的果园教案苏教版
- 简单突发急救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三观察物体3.2观察立体教学设计冀教版
- 装配钳工鉴定初级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对环保的贡献研究试题及答案
- 药店门店管理试题及答案
- 急救急诊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第3课夏本纪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 2025年江苏盐城东方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店零售医疗器械规章制度
- 【MOOC】《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DB51T 2429-2017 雨夜公路交通反光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数字银行的监管政策与实践-洞察分析
-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模版(2篇)
- 2025年外研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全集(一年级起1-12全册)
- 探究中医药知识图谱-洞察分析
- 中建医院幕墙工程专项方案
- 内河避碰与信号大副核心考点必背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