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吉首市光明小学 张冬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2009年我校全面实行生本教育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来说,无疑是一阵春风。但,与这不和谐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吉首市光明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90来源于流动人口,生源复杂多变,既有“城中村”改造成就的家境富裕的孩子,也有跟着父母来吉首打工谋生的“流动儿童”;他们的家长有的是有知识的,有的是仅仅脱盲的农民工,还有的是靠家里大量房租生活的出租户。这些学生有的从学前班开始就在我校就读,更多的是频繁辗转就读于多所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我们这里方言众多,孩子们的语言有很多种,所以在教学语言表达的时候,非常困难。那么,如何满足各个不同家庭对学校的要求?如何使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能持续提高?快速使我校成长为有特色、有素质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对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社会日趋信息化,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即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未来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要能说会道,还要有敏锐的听说能力、洞察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读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所需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并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且具有日常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然而,小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已很迫切的摆在所有小学教师的面前。研究的理论依据:1、主体教育理论所谓主体教育,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尽可能的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的培养才有可能落到实处。2、心理学认知过程理论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本课题则侧重于“感觉”和“语言”阶段的研究。3、现代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重视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的作用。在教学中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达到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表达是一种对语言的一种感受,它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直觉思维的训练对于语言表达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言语材料的大量积累,并对此进行逻辑分析,找出语言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城乡结合部小学低年级学生研究范围:城乡结合部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及在生活实际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研究的目标:1、挖掘教材生活中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合理整合,创新设计语言训练的形式,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自觉地进行到语言文字训练有计划有系统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2、通过想象、积累、迁移、借鉴等多种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意识。3、在文本与课堂之间架起语言训练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4、提高儿童的语言的敏感度、丰富儿童的语言内涵、发展儿童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通过语言的训练,有条理的表情大意,培养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研究的内容:1、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语言表达不清的原因:语言表达是新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常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致使他们常常沉默寡语,这一现象和当今社会需求很不符合,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深思。 2、让学生敢于表达的策略的研究:找到学生为什么与同学交流不清的原因后,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学生准确的和同学进行语言表达的策略,并让他们感受到正确的语言表达给他们带来的舒畅心情和愉快情绪。 3、学习新课标对语言表达能力提出的要求,并研究,得出达到要求的策略。 4、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的研究:课堂是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语言表达的最直接的场所,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这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各展语言表达的沃土,在这块沃土上,师生不断的锻炼着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优化课堂语言。比如“我认为”,“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 5、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态的研究: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就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心理,不再表达不清,这样就能更快地适应多变的社会,如鱼得水在各种场所施展自己的口才,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心态的研究。研究的方法:本次研究拟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对调查情况分类对比,积累材料,拟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进行具体操作。 1、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你说我说、 我演你说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从中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 4、实验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在语言表达中,学生有没有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评、敢于准确的发表自己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后总结经验。 6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本次研究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研究思路:根据研究情况,组建课题研究组,分配研究任务。在领导的引领下,主持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为课题的研究找准理论支撑。寻找学生语言薄弱的根本原因作为切入口,课题组人员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剖析,采用各种方式对症下药,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乐表达,想表达的心境。技术路线:请有关领导进行研究指导、课题研究组人员定期召开研究会议,解决各种疑惑,研究中期请有关专家对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指导,采取请进来速提高的研究路线。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关键问题:各学科间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避免了个别学科的语言障碍。创新之处:将各学科的语言进行整合,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平台,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凝聚力,促使大家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达成共识。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11.42011.7)实验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2、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确定实验班。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5、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6、聘请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2011.92012.4) 1、学生各科口语表达能力水平前测分析。 2、制订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 3、每周分别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和谈天说地课。 4、出台实验操作方法,并付诸实施。 5、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组织交流评议。 6、开展学生“口语”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口语”兴趣。 7、建立课题研究记载册等档案资料,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8、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组织先进实验教师评比。 9、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10、实验中期检测分析。 11、小结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2.52012.7)实验总结阶段1、学生口语水平后测分析。 2、组织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做好全面和个案分析记录。 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4、聘请专家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性论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反思集、教学设计、说课等。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张冬秀 主持人 培训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梁亚平 组 长 组织学习有关理论、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田 芳 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