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_第1页
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_第2页
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_第3页
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_第4页
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财务分析向新平(本文由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一、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 现金是企业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实质是将以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费用、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净利润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分别转换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并据以考察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 由于现金流量表自身的特点,其编制的难度很大,加之,大多数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该表不甚了解,基于此,我们根据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就现金流量表中的主要项目的确定,提出以下参考性公式,以供同行们参考。(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主营业务收入-当期发生的销售退回-现金折扣)+(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中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和租金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收回的代垫运费+(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应收帐款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视同销售而发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人-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当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不含租金-当期核销的坏帐(不含租金)-票据贴现利息-(应收帐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初余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帐款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帐款中租金期初余额)若以物业出租为主的企业,租金则为主营业务收入。2、收到的租金=其他业务收人中的租金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初余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帐款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帐款中租金期初余额)-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帐款(租金)和应收票据(租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中的租金-当期核销的应收帐款(租金)坏帐损失3、收到退回的增值税款补贴收人中出口迟税款-用于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期末余额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补贴收入-出口退税款+应收补贴款(不含出口退税)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不合出口退税)期末余额5、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财务费用中利息收入+资本公积中现金捐赠收入+营业外收入中的现金收入+其他应付款中的代收运杂费、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收取的押金或保证金+流动资产损失获得赔偿的现金6、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中的折旧费、出租包装物的摊 销费及技术转让成本)(含进项税)-(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未余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应付帐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当期接受非现金资产减少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劳动保险费、福利费+(制造费用-原材料消耗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去的制造费用)-代垫运杂费7、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管理费用(租金)+其他业务支出(租金)+其他应付款(租金)期末余额-其他应付款(租金)期初余额-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租金8、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种津贴和劳动保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应付工资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当期减少额+其他应收款(代职工支付的费用)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代职工支付的费用)期初余额+住房周转金当期减少额9、支付的增值税款应交税金中已交增值税10、支付的所得税=应交税金中已交所得税11、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应交税金中已交税款支付的增值税款-支付的所得税+未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支付的税款12、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当期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坏帐准备+其他应付款(不含租金)期初余额 其他应付款(不含租金)期未余额+代垫运杂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中未支付现金的费用。(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现金等价物+长期投资贷方发生额-收回的非现金资产用于抵偿债务的有价证券-因处置长期投资而转销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2、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期初余额-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期末余额-股票股利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中债券利息收入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净额-回收的残值-其他应收款中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但尚未收到的部分+其他业务收入中技术转让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中因技术转让而现金支出的相关费用、税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技术转让)期初余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技术转让)期末余额+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技术转让)-核销的坏帐损失(技术转让)-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技术转让)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借方发生+无形资产借方发生+固定资产借方发生数+递延资产借方发生数-未支付现金增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建工程6、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股票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7、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债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长期投资(债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三)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l、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增加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增加数-吸收的非现金资产投资部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部分企业支付的费用直接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部分2、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应付债券贷方发生额3、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贷方发生额+长期借款贷方发生额,并与银行贷款证核对一致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借方发生额+应付债券借方发生额5、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长期待摊费用(股票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在建工程(债券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 财务费用(债券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6、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借方发生额-股票股利7、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预提费用(利息支出)贷方发生额+预提费用(利息支出)期初余额-预提费用(利息支出)期末余额+在建工程(利息支出)借方发生额8、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长期应付款中融资租赁费期初余额+当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中融资租赁费期末余额9、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实收资本减少数-减资而不抽走资金的部分(四)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根据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填列,如果为汇兑损失,用负数表示,为汇兑损溢,用正数表示。(五)补充资料1、净利润=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所得税2、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准备=(坏帐准各期末余额-坏帐准备期初余额)+当期核销的坏帐3;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余额-累计折旧期初余额)+累计折旧借方发生额4、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中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额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营业外支出的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6、财务费用=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含汇兑损失)7、投资损失=-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8、存货的减少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初余额-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或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期末余额 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或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须提费用的期初余额1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短期投资期末余额-短期投资期初余额)二、根据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析是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成果,以便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方法很多,和其他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大致相同,主要有: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变动趋势分析法和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结构百分比分析法在于帮助报表使用者、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量的主要去向,进一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变动趋势分析法则通过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使报表使用者、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i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的两个项目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此考虑企业现金流量所能满足生产经营、投资与偿债需要的程序,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是各种分析方法中最简便而揭示能力最强的方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相比,财务比率分析的突出特点在于能将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机地联系起来,对那些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了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各个财务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在关系及其数值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序,就必须使用财务比率分析法。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主要从流动性、偿债能力、资本支出能力和获利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流动性比率分析 流动性比率分析是现金流量表财务比率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衡量企业资产变现能力的高低。其分析比率主要有:现金流动比率、现金速动比率和流动负债现金比率1、现金流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主要衡量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 现金+现金等价物(或短期投资、应收票据)现金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或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金期末余额+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其他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短期投资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末款现金流动比率越高,企业流动资产变现损失越少,对短期债权来说越安全。但现金流动比率过高,则说明企业现金存在闲置,这必然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流动比率一般应为1.52。2、现金速动比率企业的存货由于变现能力很弱,单纯按照现金流动比率还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和资产的变现能力。现金速动比率则能弥补现金流动比率的不足。现金速动比率一般在0911为宜。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现金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公式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来确定,而流动资产、存货、的数额则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合计项目和存货项目的期末数。3、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现金比率是现金速动比率的进一步分析,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有保障。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流动负债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或有负债 公式中的或有负债包括对外担保可能形成的负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等。(二)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比率分析,利于债权人掌握能否按期取得利息,到期收回本金;投资者能否把握有利的投资机会,创造更多的利润;经营者能否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债权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反映现金流量表的偿债能力比率主要有: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及己获现金利息保险倍数。1、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到期债务本息支出比率:-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借款到期利息支出) 公式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及借款到期利息支出来自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栏。分母剔除了其他现金来源的偿债情况,便于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再举债能力。当到期债务本息支付比率小于1时,则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本息。2、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 流动负债+或有负债-定额负债 公式中的定额负债指暂时可以延期支付的款项,主要包括历年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结余、预提费用等。只有当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大于或等于1时,债权人的全部流动负债才有现金保障。3、已获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已获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费用+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现金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付现两项金额均已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揭示。(三)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 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是在对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及对长期资产进行处置的现金流入的基础上进行揭示的。资本支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比率和现金再投资比率两部分。l、投资活动融资比率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主要用以衡量企业全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的资金来源。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固定资产净值+长期投资+在建工程+无形资户+递延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投资活动融资比率原则上应为o.2o.5,如果大于1,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2、现金再投资比率投资活动融资比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分子为保留在企业内部供再投资的现金净流量,分母为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一般认为,该比率达到75115为理想水平。(四)获利能力分析 现金流量表获利能力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权责发生制下主观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现金流量表获利能力分析一般包括利润变现比率、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总资产现金报酬率和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四个部分。1、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 利润变现比率显示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利润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人为操作帐面利润,造成虚盈实亏的可能性。2、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实收资本期末余额+实收资本期初金额)2 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反映了企业对所有者的回报能力,这一比率越高,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越强。3、总资产现金报酬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2 这一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旨在衡量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4、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贷方发生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或-(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期初余额+应付润或应付股利的期末余额)2 一般而言,现金流量投资利润比率越高,所有者获得投资利润的保障系数越大。(五)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对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等价物的确认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变现、价值变动风险小。2、在分析企业的现金获利能力时,应排除: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已经或者将要停止的项目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重大事项或法律变更等特别项目引起的现金净流量;会计准则和重要财务会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作者单位: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浅谈验资类型及验资报告孙月兰本文由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 199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公司设立登记和变更注册资本登记。应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年度检验(以下简称年检),公司应提交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多年验资的实践经验,本人对验资类型及验资报告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一、关于验盗类型 1企业年检审验应否验资并作为验资的类型 验资包括设立验资和变更注册资本验资是人所共知、无可非议的,而对年检审验是否属于验资类型说法不一,颇有争议。年检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主要审查内容有14项, 企业对工商年检提供的资料中有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根据年检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企业提供给工商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应是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确认的会计报表,而不是年检验资报告。 1996年2月出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问题解答第233页解答: “在实务中,一般将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变更验资和年检验资三种类型”;第234页还提到年检验资的审验范围通常包括注册资本和所有者权益。由于把年检验资作为验资的一种类型,引发了对年检验资要回答什么的种种说法。主要的有:验证实收资本;验证所有者权益;验证可以承担的民事责任或没有水份的净资产等等。在实际工作中,经过近几年的操作,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年检审验回答的数据不一致,由此造成年检审验报告的不一致、不规范;审验依据,范围不统一;收费依据及承担责任不明确。再则,通过年检审验纠正了资本金不足、不实等问题后是否可以解除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助责任等等均不明确。本人认为,年检审验不能列作验资的一种类型。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一号验资中第2条对验资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所谓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本公告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的实收资本(股本)及其相关的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验”。把所有者权益列入验资范围显然超越了验资规定范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范围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中提到“验资一般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两种基本类型”,并没有把年检审验列为验资类型。1996年12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中明确规定:对满一个会计年度的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应当提交年度审计报告。不难看出,年检企业应当提交的是年度审计报告而不是验资报告。 由此可见,验资类型仅包括设立验资和变更注册资本验资两种类型,而不应包括年检验资。 2提交工商年检用的审计报告,在出具报告时应重视和关注的事项。 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审查验证”。为了满足登记主管机关对年检审查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要重视和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认真对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1号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试行)对所有者权益类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提供了审计目标和程序的指导意见,本文不作引证。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全部资产数额扣除负债数额是所有者权益数额,所有者权益数额是提供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资格的重要依据。 为此,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不能忽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利润分配和未分配利润数额的审计,审计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如果发现实收资本未经验证,要提出按规定办理验资;发现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提出变更验资或调整帐务处理;发现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处理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提出调整。 第二、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第18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会计报表的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等重要事项予以关注”。 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主要关注以下事项:1. 抽逃出资挂帐作债权的;2应该处理由企业承担的”待处理资产损失”和应摊未摊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仍挂帐的;3实际上无法收回的各种债权长期挂帐未处理的;4对外投资违反有关规定,长期投资累计投资额超过本公司净资产50以上;长期投资占被投资企业股份控制地位未采用权益法、合并报表方法编制报表的;5其他影响净资产的事项。 出现以上情况,注册会计师经过分析判断后认为必要的,在审计报告意见段之后,增加对关注事项的说明。 二、关于验资报告验证实收资本到位,不能作为任何时候资本安全、完整的依据,因此验资报告有必要限定其用途和时效。1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 企业在成立时,要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与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是企业向登记机关登记的数额,作为企业经济行为的信用基础,具有一定的信誉度。注册资本表现的形式是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我国现行法规有关规定,内资企业先投资后注册,外商投资企业先注册后验资。实收资本除章程中分期出资外应等于注册资本。 注册会计师验资是在特定的时点上:一方面对实收资本审验,反映实收资本的存在;另一方面对与实收资本相对应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审验,反映资产的存在。在企业成立时,资产负债形式比较单一,在验资的时点上,其资产能够表达企业一定的信誉度和偿债能力。企业成立后,经过生产经营的运转,资产负债发生了变化,企业盈利,净资产增加,偿债能力增强;企业亏损,净资产减少,偿债能力减弱;出现资不抵债,便面临破产。不难看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审验实收资本及相关的资产负债,不能离开审验的时点和当时的情况。如果在审验的当时,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注册会计师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把验资报告作为任何时间保证企业资本安全、完整的依据,一旦发生债权诉讼,不追究债权人自身的责任,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仅依据若干年前的验资报告,一味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这是一种曲解。2。验资报告的用途 为了避免发生对验资报告的曲解,有必要重申验资报告的用途。企业委托验资有其目的,也有一定的用途。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对公司注册资本进行登记管理”,还规定“公司设立登记或者变更注册资本时,提交的验资证明,须由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合营各方缴付出资额后,应由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出具验资报告,由合营企业据此发给出资证明书”。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新企业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中规定:“企业在验资工作完成后10天内,应将验资报告报送主管财政机关”,还规定:“验资报告失实的应重新验资”以上规定把验资报告作为:企业办理注册资本登记的证明;企业据此发给出资证明书;供有关企业主管机关审核备查等,都界定了验资报告的用途。 用于企业办理注册资本登记为主要用途的验资报告,根据以上规定其时效为出具验资报告之日起90天内。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第三者(企业利害关系人)倚重验资报告,曲解为任何时候企业资本安全、完整和偿债朗力的依据;有必要限定验资报告的用途和时效。注册会计师在签订验资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中应包括验资报告用途、份数和时效。在出具的验资报告中也应注明上述内容,以避免第三者在法律诉讼中无理取闹,实行注册会计师自我保护。 以上提出关于验资报告类型及验资报告几个方面的意见,旨在抛砖引玉。请同行们指教。(作者单位:衢州永欣合计师事务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及关键点例析张麟(本文由河北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 我国部分学者就1993年以后历年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意见作过全面细致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严重不足。笔者认为,这种不足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1)实务界、学术界以及管理部门尚未摸索与制订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可操作性强的关于重要性的标准;(2)部分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概念的理解还不尽全面、深刻;(3)注册会计师迫于环境压力或受利益所趋,对重要性标准的运用属两难选择,大部分CPA最终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按照对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意见的研究情况,审计报告类型与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相比背离太多。这表明我国CPA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远未成熟,一旦经济环境有所变动,遭起诉的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应不在少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致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 受我国CPA执业环境(尤其是脱钩改制前)影响,为数众多的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法律、社会责任淡薄。从目前来看,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一方面审计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却依然迫于环境所限,不得不以高风险换取低收益,或者为获取一定收益而宁愿承担可能的高风险,风险与收益关系被严重扭曲;(2)对审计风险理论的掌握还不够系统,难以有效指导实践;(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在现实环境下尚难得到实务界的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性较差。二、重要性概念理解与运用关键点1重要性概念为审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审计模式由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发展为抽样的制度基础审计,这其中是以内部控制作为其制度基础,以抽样技术作为其方法基础,而以重要性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对于社会公众或报表使用者来说,非重大的会计信息并不足以影响其据以形成的判断与决策,于是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审计目标便逐渐演变成为对会计报表的所有重要方面而非所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2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许多国家的审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由于两者均为共同的报表使用者服务, 因而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由于会计活动旨在提供信息,而审计活动则为鉴证信息,故从理解时所处的角度以及运用时所持的方式上有所差异。就主观性而言,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别来自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就客观性而言,它们又可合二为一,即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来自于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3两种重要性水平。学术界有学者将重要性水平区分为实际重要性水平和估计重要性水平,两者可以用前述客观性和主观性来解释。但要注意,这里的客观性仅是相对而言,一个能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共同接受的重要性标准是不存在的。4重要性之于审计的重要性。这体现在五个方面:(1)在审计的发展史上,是作为支持现代审计模式的重要观念或思想之一;(2)在审计过程的计划、实施、终结阶段,是作为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程序是否适当的依据之一;(3)在抽样审计中,是作为确定可靠水平和精确度的指标之一;(4)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是作为考虑审计意见类型的关键事项之一;(5)在涉及CPA的诉讼活动中,是作为合理界定审计责任的证据之一。5重要性水平的标准。标准有质与量两方面,大体来自:(1)会计、审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实务界的经验积累;(3)学术界的实证研究;(4)司法判例。三、审计风险理解与运用关键点1审计本质的另一种解释-分担风险。分担风险论认为审计是一个把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的过程。审计被看作是一种保险行为,审计费用是利益相关者所支付的保险费用,审计的效果为保险的价值,审计人员如果失职则需赂偿相应的损失。审计职业在取得报酬、利润和威信的同时承担了由会计报表供需双方转移而来的风险。2广义和狭义的审计风险。由会计信息供需双方转移给审计职业的风险,可称为广义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相对来说不可控。具体审计项目时可能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称为狭义的审计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可以规划与控制,规划与控制的目的在于从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的矛盾中寻找到最佳点。3目前我国民间审计中存在的与审计风险相关的问题。(1)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作假;(2)事务所全面、彻底脱钩改制,走向市场,面对风险;(3)审计收费与风险的关系扭曲;(4)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司法部门在CPA所承担法律责任上的认识分歧;(5)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与风险意识偏低。4审计风险模型注意事项。(1)预期风险、可容风险与终极风险的差别和统一;(2)模型可以扩展;(3)模型并不唯一s(4)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使用;(5)模型具有主观性。5审计风险的衡量尺度。(1)考虑项目性质与遭法律诉讼的可能性;(2)审计成本与业务竞争的压力;(3)审计人员的风险偏好;(4)重要性水平;(5)行业经验积累。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理解关键点1明确重要性有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实际重要性和估计重要性之分;审计风险有预期风险、可容风险和终极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分,在不同情况下所指会有不同,这是正确、清晰理解二者相互关系的前提。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相互关联。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的判断,而重要性的确定又常常依赖于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两者互为条件。这里第一个审计风险指终极风险,第二个审计风险指预期风险,重要性则指由会计重要性所估计的审计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讲,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发生错报或漏报的程度,审计风险则指会计报表中发生错报的或漏报的可能性,两者统一起来,就成为会计报表中某种程度错报或漏报发生的可能性,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意义。3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而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这里的重要性是指实际重要性,这里的审计风险是指终极风险。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低,从而较大的错、漏报对其判断或决策影响不大,实际重要性水平为高,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水平就低,反之亦然。此即为准则中所称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4从审计人员角度而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有可能成正向关系。这里的重要性水平为估计重要性,这里的审计风险依然指终极风险。当审计人员所估计的重要性与实际重要性相差不大时,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如3所述,当估计重要性水平严重偏离实际重要性水平时,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高(也即偏离越多),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风险越大,因为其把本为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认定为不重大。相反,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风险相对越低,因为此时多花的审计成本可能已经查出了正常情况下由于确定低水平重要性而查不出的那部分错报或漏报。此即为准则中所称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科目主观题型举要与考核要点崔宏(本文由河北注册会计师协会提供) 在历年考试中,主观试题(简答、综合题)均占40-50的分值。相对于客观试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而言,主观题更要求考生对教材内容纳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其难度自然高于客观试题,也是历年来不少考生最容易丢分的试题。因此,掌握主观题的题型与考核要点,是广大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概括而言,审计科目主观试题可归纳为十二种题型,其中简答题七种,综合题五种。现分述如下:一、简答题型及考核要点1概念性问题。虽然名词解释类的试题已被取消,但一些重要的概念仍可能以释义的形式在简答题中出现。如l999年注师考试简答题第一题写出会计师事务所的五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的含义即属此类。此类问题还有:(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五大类认定;(2)九项一般审计目标;(3)六大类审计程序;(4)审计总目标的三性、四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要素、抽样风险的类别等重要概念的含义或性质。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明确,且多以填制表格形式出现,答题要点务必准确,注意关键词、关键字的掌握。2比较性问题。这种题型带有较强的综合性,一章中的前后部分,不同章节的相关部分往往结合在一起。比如1998年注师考试简答题的第三题筒述现金盘点与存货盘点的区别,以及第四题简述审计报告与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区别即属此类。此类问题,考生还应掌握:(1)应收帐款与应付帐款函证;(2)错误与舞弊;(3)一般审计目的与特殊审计目的;(4)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特别是在盈利预测、关联方及其交易等具体项目上的划分);(5)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6)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7)审计业务与咨询、服务业务;(8)审计意见(审计报告)与管理建议(管理建议书);(9)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10)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与保留意见报告;(11)控制测试、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与余额的实质性测试;(12)检查程序的方向性(顺查与逆查)等重要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不明确,需要考生自己来提炼,可从标题、内容、格式与结构、目的与作用、性质、必要性、执行主体、执行程序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般不会出现太大偏差。3条件性问题。这类题型也是历年来常考的简答题题型。如1999年注师考试简答题第四题在何种情况下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期初余额作适当审计?1997年简答题第二题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在什么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即属此类。此类问题,还有:(1)何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或低水平(分初次评估和再次评估两种情形);(2)对应函证的项目何种情况下采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方式,以及函证对象选择条件;(3)具备何种条件才能成为一名事务所合伙人或成立一家合伙制事务所;(4)两大类初步审计策略要素设计;(5)不同意见类型审计报告的出具等重要问题的适用条件。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相对明确,答题时要求完整,不得遗漏。4判断性问题。这种类型试题大部分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单个判断题组成,如1999年注师考试中简答题第三题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即属此类。此类问题考生还需掌握:(1)样本量与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判断;(2)证据数量与估计的控制风险、可接受检查风险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判断;(3)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判断;(4)审计证据可靠性高低的判断;(5)独立性导致的需回避事项的判断;(6)内部控制缺陷的判断;(7)分析性复核可能发现问题的判断;(8)是否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判断等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以表格、图形或文字形式出现,答案一般需由教材内容提炼并归纳总结,要求考生根据一般原则灵活掌握相关内容。5计算性问题。这类题型可考的内容不多,但比较重要,历年考试中也经常见到。需掌握的主要内容有:(1)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特别是检查风险的计算(如1998年简答题第一题);(2)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和确定(如1999年简答题第三题);(3)样本量的计算。这类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要掌握相关公式即可求得。因此考生务必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有关模型公式。6,程序性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考核考生对重点项目、重点审计程序的运用和掌握。如1997年注师考试筒答题第三题对外商投入货币资金投入的特殊验证内容是什么?1996年简答题确定固定资产金额准确性及所有权归属性应实施哪些重要审计程序即属此类。考生除掌握上述问题外,还需掌握:(1)截止测试的运用(尤其是营业收入截止测试的三条途径和存货截止测试的两种方法);(2)三级复核的重点与内容;(3)重点审计程序的运用(比如分析性复核的运用,检查程序的方向性运用(顺查与逆查),函证及监盘程序的具体要求);(4)重点项目的审计程序(如营业收入、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应付帐款、坏帐准备、应付工资、长短期借款以及期初余额、期后事项、合并会计报表、关联方及其交易等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及其披露要求)。7责任性问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核考生对一些重要事项的工作责任,即出现什么问题或就什么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如何处理。如1996年注师考试简答题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何种对策避免或减少法律诉讼?1997年简答题注册会计师对查明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责任是什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报告责任是什么?1998年简答题第二题对于不同时段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分别承担哪些责任即属此类,考生除掌握上述三类问题外,还需掌握:(1)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或已证实存在的违反法规行为的责任;(2)注册会计师的存货监盘责任;(3)注册会计师对期后发现审计报告日存在的事实的责任;(4)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获知的重大不一致和重大错报的责任;(5)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责任。这些问题涉及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计划、程序实施及审计报告的影响,考生应结合相关审计准则的精神并参照考过的试题,合理归纳答案要点。二、综合题型及考核要点1报告出具问题。这是历年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验资报告及审计报告的编写,如1999年综合题第二题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判断和编写,1998年验资报告(含附件)的编写,1997年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均属此类问题。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类题型常考,其题型逐渐呈现复杂化趋势。在审计报告中要特别注意解释说明段的运用,尤其是保留意见另加解释说明段的报告类型,在掌握了四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判断标准之后,灵活运用说明段是考生得分高低的一个关键。在验资报告中,重点掌握设立验资报告的出具,牢固掌握一次出资还是分期出资、外币折算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