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关于信息公开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方面,信息公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成果,政府信息公开化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化和实现形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大力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本文提出了一些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思路。【关键词】政治文明建设/信息公开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方面,是关于公共权力合理化和人道化的制度安排。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愈高,其社会就越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就越有保障。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政府信息公开,既是现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政治文明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日趋成熟,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信息公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成果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内容。信息在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自由流动对民主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是理性沟通的基础,而理性的沟通又是民主的前提。因为民主政治是一种参与政治,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程度与有效性事实上是建立在对信息,对政务信息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的。新闻公开、行政公开、司法公开、司法独立,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当然内容。政府信息的披露对民主政府的运作是不可或缺的。美国总统约翰逊说过,“在国家安全许可的范围内,人民能够得到全部信息时,民主政治才能最好地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化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化和实现形式。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公众对政府活动的了解,这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信息公开在实质上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它通过政府管理表现形式的公开性,将国家政治权力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行使和公民政治参与权、知情权的实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通过制度正义和程序正义,将“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相结合,实现现代国家政府管理应当具有的社会正义价值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就政府而言,信息公开不仅包括政府及所属部门的职权、责任以及行政管理和执法程序的公开,更应包括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保存的涉及经济、科学以及社会各方面信息的公开。现代社会,随着国家社会二元化,许多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事业组织,多元化的社会团体,都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从而也就有了可以支配他人的社会权力。它们对于其所属的内部成员,和与其利益相关的外部社会成员,也都有应予公开的社会公共行政事务、校务、商务、社团和社区公共事务等等。即使是医疗卫生机关团体,也有医务公开的义务。信息公开制度是一种承认公民对国家拥有的信息有公开请求权,国家对这种信息公开的请求有回答义务的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一般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主动在网上或政府机关的信息咨询机构以文字的形式公开;另一种是经公民主动查询,由政府机关专门的接待人员或信息处理人员向其公开。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的知情权为基础的。知情权(righttoknow)又称为了解权或知悉权,属于公民“表达自由”和“政治自由”的权利范畴,它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主宪政水平。其基本要义是:公民对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通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具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知情权实际上包括“信息接受权”和“信息公开权”。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不可剥夺的性质。知情权“肯定了公民和其他组织对政府决策、管理活动的广泛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公民诸多权利的核心”。由于知情权只是一种抽象的权利,只有通过具体法律条文将其制度化,即知情权在法律上只有靠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才能得以真正实现。目前,世界上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已有40多个国家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有几十个国家的信息公开法在酝酿制定过程中。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是政治民主和法制健全条件下的产物。二战以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与发展一直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在政治领域,民主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人权保障已成为各个国家政治与文化的基本话语。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素质在不断提高,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公民要求了解有关事件的真相,以监督政府部门的工作,并把其提高到行使自己民主权的高度,要求参政议政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经济领域,经济贸易的发展、企业商机的发现、消费者权益的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离不开及时获取准确信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的生存发展也越来越依赖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要求提高政府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益,加速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调动并强化广大公民参政议政意识,都须尽可能让社会知晓并公开共享各种政府机构信息。按照这个原则思路,世界各国政府在这种潮流面前纷纷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同时,行政权力日益膨胀的倾向和趋势也是信息公开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十世纪以后,行政权的扩张成了一股无法抑制的发展趋势,行政机关拥有越来越多的准立法权、准司法权以及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张是十分危险的,这对传统民主政治提出了巨大挑战。于是,通过扩大民主政治中的参与机制作为摆脱民主制度困境的方略,为许多国家所采纳。政府信息公开化就成为约束行政权力的一种手段。二、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化政治文明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随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积淀形成的。人类对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是人类政治文明走向高级形态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正是在这种不懈追求下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与现代政治文明规定性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政治文明程度,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实质是发展民主政治、实现政治资源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为一种高度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在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与中国这样超大型、长历史、后发型的社会相适合,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它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提升综合国力、保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甚至存在一些弊端,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机构重叠庞大,人员臃肿,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存在等。这些问题同样对经济改革的深化形成了制约。因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来看,把政治文明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主社会以信息公开为前提,政府信息公开化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就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以下特别重要的意义:1.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能最终唤起广大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政治,也没有真正的政治文明。我国公民是通过间接方式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的,人民要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其前提条件是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只有知情以后才能真正谈得上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要让人民知情的渠道多种多样,诸种渠道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设计。政府信息公开是保证民众在知情前提下实现民主权利的需要。政府信息是反映政府活动状况及判断行为合法和有效性的依据。行政机关不但要在法定职权内行政,而且必须随时向公众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公民只有在了解行政机关所作为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享有民主。民主不是一种恩赐,而是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将政府的信息客观、公正以及尽可能地充分地公开,是对公民的信任,只有在政府与公众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唤起广大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同时,也只有公开,公民才能拥有充分的知情权,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权衡轻重,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形成自己的主张。进而有效的参政议政。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表面上看,政府信息公开似乎弱化了政府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实际上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控制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关键性资源,除传统媒体外,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而且已经具有“政治化”的趋势,被西方国家称为“第四权力”。互联网的出现应该说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民主的实施都是有条件的,或者说是有很大的限制性的,这种限制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众的信息获取来源有限,即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公众参与政治生活要有一个表达的渠道。第三,获取信息和表达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应该说普通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成本是很高的。互联网的出现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程度改善。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很好的平台,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互联网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渠道。最重要的,互联网为获取信息和表达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进入渠道。政府上网实际上是政府信息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形式,政府上网能大大拓宽社会公众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渠道。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用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在信息管理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如果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透明度不够,政府信息量严重不足,信息沟通渠道受阻,信息不真实等,都将导致政府工作不正常和社会管理的低效,甚至失控。2.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我们的政府更新行政观念,自觉满足公众的民主要求。行政权力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官僚机构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组织。”行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行政信息的处理过程。我们的政府过去是一个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政府,今天我们需要将之改造为服务型政府。因为真正民主的公共行政是以公众的知情权为前提,以参与为主导,以监督为保障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公共信息由政府垄断、很多政务搞暗箱操作、信息公开不够是制约我国政府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权力者,特别是国家权力者,往往运用其权力,垄断信息,拒绝公开;或者把公开相关信息,看作是他们对相对人的恩赐;公开多少,也只是由政府“钦定”。政府的透明度不高,且不说外国企业和公民,就是在中国的企业和公民心目中,政府始终蒙上一层神秘的高楼深院的朦胧面纱。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信息公开是打造现代服务政府的前提。所谓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政府的性质说到底是一个执行机构、服务机构。政府无权以立法者或监管者自居,无权随意发号施令,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社会和他人。而要保证政府行为符合法律规范,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更多地公开政府活动及有关信息,疏通政府与公众对话的渠道,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自觉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要求,是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在我国,由于长期封建传统的影响,时至今日,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一些负面观念如“官本位”观念、管制行政观念、“人情”行政观念、行政万能观念、干部能上不能下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要求破除这些不适应行政现代化要求的传统行政文化中的负面观念,树立和建立同行政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全新行政理念如民主的公仆观念、平等的权利观念、法治的用权观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方法。首先,信息公开对“公民意识”的养成,民族现代文明素质的提高,无疑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信息公开,公民有了知情权,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包括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等等。进而,它将更为有力地推进政治系统向平等化、公开化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现代行政观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其次,公开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特征,它有别于传统社会惯有的封闭、独断、暗箱操作,体现了民主、开放、科学决策的现代管理新思路。公开政府信息有利于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有利于政府工作人员树立现代化的行政观。3.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也是法治政府的一般做法。世界上法治国家的政府无不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法治是一切向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的国家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的现实课题。法治的全称是“法律的统治”(TheRuleofLaw),建立法治是各国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法治以民主为前提,民主以法治为保障。“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权力,而法治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必然要求权力公开、规范、明确地行使。因为,现代国家,政府的职能无处不在、广泛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财经政策、城市规划、各项公共设施的安排,以到国防、外交都愈发表现出与人们切身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政府职能的扩大不仅仅表现在量的增加上,更有质的变化。比如,行政机关在受到法律约束之外,更拥有了较多的自由裁量权。所以,在实施行政行为时难免仅考虑行政机关一方的立场,不愿主动公开公共行政中的有关资料,甚至千方面百计予以隐匿,特别是与公民有一定关系的公共行政活动总是缺乏透明性。法治政府以依法行政为己任,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纳入法治的轨道,不可逾越,否则就要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