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建设研究摘要当前,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日渐成为资本和人才追踪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天津城市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创新网络的概念首次引入对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研究,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文化产业的分类、创新网络的概念以及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在全面分析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模型对天津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进行分析,形成了Sw0T矩阵分析表,并得出天津市文化产业目前机遇大于挑战,应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建立创新网络弥补劣势的结论。第三章从促进天津市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个层面,阐述了加速创建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必要性。第四章分别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天津市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同时进行了定性分析预测。在前四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基础上,第五章根据天津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以及强创新潜力区域的要求,提出了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模式和特点,并分别阐述了创新网络主体(文化企业、政府文化部门、文化中介组织、高校和文化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网络扣各结点(创新性文化市场体系、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的政策体制、创新的融资方式、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第六章依据第五章提出的构建模式,分别从创新网络主体的建设和网络中各结点的建设两方面,具体阐述了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实现途径。关键词: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构建、实现途径AbstractAtPresent,CulturalIndustryhasbeeomeasunriseindustry.ThedeveloPmentofCulturalIndustrydeeidesacountryorregion5futuredeveloPment.TianjinasoneoftheeitiesinBohaiBayeeonomieeircle,thedeveloPmentofitsCulturalIndustrywillPlayaPivotalroleintheeconomiedeveloPmentofTianjin,inBohaiBayeeonomiecircle,andeveninthe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ecordingly,it15ofgreattheoretiealandPraeticalsignificancetodo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TianjinCulturalIndustry二With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thePaPerPutstheconcePtofinnovationnetworkintotheresearchofTianjinCulturalIndustryforthefirsttimeintherelatedfields,whieh15oneofthisPaPer5innovations.ChaPter1introdueesrelatedconeePtsandtheelassificationofCulturalIndustry,eoneePtofInnovationNetwork,andalsosomerelatedtheory.ChaPter11usesSWOTmodeltoanalyze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todeveloPTianjjnCulturalIndustryonthebasisofanalyzingthePresentsituationofTianjinCulturalIndustry.ChaPter111elaboratestheneeessityofsPeedthecreationofInnovationNetworkofTianjinCulturalIndustryfromPersPectiveofboththeoryandPraCtiee.ChaPterIVusesbothEconometricAnalysisandTimeSeriesAnalysismethodstomakeaquantitativePredictionof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ofTianjinCulturalIndustry,andthenaccordinglyPutsfo附ardqualitativeforecasting.onthebasisoftheformerfourchaPters,ChaPterVeonstructsthemodelofTianiinCulturalIndustryInnovationNetworkaceordingtoTianjinCulturalIndustry”llthFive一Year,develoPmentgoals,andresPectively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ofthemainbodyandnetworknodes.BasedonthemodelinthefifthehaPter,ChaPterVlsPecifieallyaddressesthewaystorealize下anjinCulturalIndustryInnovationNetwork.Keywords:TianjinCulturalIndustry;InnovationNetwork:COnstruction:WayofRealizing目录第一章绪论.”二“”“”.”“.11.1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选题意义.”“”.”二”.21.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二.21.2.1研究框架.”二“.”“.”.21.2.2研究方法.“.“”.”.4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52.1相关概念.”.”.“.”.52.1.1文化产业的概念.”.“.”.”.52.1.2文化产业的分类.”.”“.”.62.1.3创新网络概述.”.”.”.“.72.2相关理论“.“.“”.“二“”.92.2.1反马太效应.”.”二”“.92.2.2规模经济理论.”二”.”.二“.”“92.2.3区域创新理论.”.”.”“10第三章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现状.”.”二”.“.”“”n3.1现状分析.,.,.,.,.,.,.,.,.,.,.,二,二,113.1.1总体情况.,.“”.”.“.“.”.113.1.2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析.“”.“.123.1.3分层情况.”.一.,.133.1.4分行业情况.”.”.143.1.5其他情况.”.”.213.2天津市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223.2.1优势分析.,.一.一”.,.”:.”.”“.233.2.2劣势分析.一”.”“”.”.253.2.3机遇分析.,.,二.”.”.,.一.283.2.4威胁分析.”.,303.3天津市文化产业SWOT分析结论.”.”.31第四章加速创建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必要性.,.,二”.、.334.1天津市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334,2天津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344.3天津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35第五章天津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一”.365.1对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定量预测.”.”.”二:.”.365.1.1计量分析方法.”.“二”.,.365.1.2时序分析方法“.”.”.”.”“”.”.,.-.,415.2对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定性预测.”.”“:-.,.44第六章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二“”.476.1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依据.”.”.”.”.”.476.1.1天津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二”“.”.“”.”.476.1.2大津市要成为强创新潜力区域的要求.“二“.“.”.486.2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构建.,.”二”二”二”.”496.2.1创新网络模式.”.”.“.”.496.2.2创新网络的特点.”.”“.”.”.”.“.506.2.3创新网络主体的构建.“.”“”.“.”.”.516.2.4创新网络中各结点的构建.”.”.,.”.53第七章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实现途径”.”.”二.,.”.587.1创新网络主体的实现途径.”.”.“.”.”.”.587.1.1文化企业的实现途径.”.”.”.”.587.1.2政府文化部门的实现途径.”“”.”.”.597.1.3文化中介组织的实现途径.”二”.617.1.4高校和文化科研院所的实现途径.”.637.1.5金融机构的实现途径.”二.”637.2创新网络中各结点的实现途径.“”二.“”.647.2.1创新性文化市场体系的实现途径.“.”.“.647.2.2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实现途径.”.”.687.2.3创新的政策体制的实现途径”.”.”.”.717.2.4创新的融资方式的实现途径.”.”.727.2.5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途径.”.”.”.73结束语.”.75参考文献.”.”.”.”.76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7致谢.”.”“.”.一.78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己有大约半个世纪的历史。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1995年日本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美国于1965年成立国家艺术基金会,文化艺术业获得了长足发展;1997年,英国也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把推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拯救英国经济困境的有效方法;1998年经历金融危机重创的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并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在现有资源中并未查到国外学者对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研究项目和相关论文。在国内,文化真正作为产业进入经济范畴只有7年。2000年中央政府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到党的十六大,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自发性增长”、“正名”、“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张旗鼓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己经积极展开了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过Vip检索了关于文化产业的相关文章2106篇,其中专门研究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的文章有2篇,都是把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没有查到专门研究天津市文化产业的文章。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一是有关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文化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文化产业创新,尤其是对于创新网络的研究很少;二是这些成果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翔实的实证和定量分析;三是这些研究成果多从整个国家的角度考虑,忽视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缺乏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尤其是某个城市的研究。而本论文独辟蹊径,以天津市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首次将创新网络的概念引入到文化产业的研究之中,在分析天津市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以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指出了加速创建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结合天津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实施途径。本论文的完成将进一步完善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此领域的研究,为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厂第一章绪论2选题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关于城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论文以天津市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而填补了这个领域研究的缺陷,并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本论文还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利用汤姆森和马蒂拉的区位商理论分析天津市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地位,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天津市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等,这些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从实践角度来说,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文化产业都被公认为“朝阳产业”,成为资本和人才追踪的目标。这主要是源于文化产业不占用自然资源、产品附加值又高的产业属性,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文化产业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因此,目前许多省市结合“文化大省”和“文化强市”发展目标,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中国3个主要的经济支撑区域之一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一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对于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将文化产业作为天津市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加以思考,不仅有助于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还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天津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迫在眉睫。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较为详尽和切实的实证资料,并对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2.1研究框架技术路线图:第一章绪论文化产业定义及分类创新网络概述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天津市文化产业分析现状分析SWOT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构建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大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构建依据网络模式特点分析主体及联结机制的构建结点构建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实现途径创新网络土体的实现途径创新网络中各结点的实现途径才现途创新人培养系径的体实的川川国阴圈图回口川州问圈图图园圈川回岗川回圈日创性化场现途径新文体系市的实回囚国图叫阴国3高校化所和文科研现途径院的实日川图川川图四图图阴图图臼州州州刻州刻叫.引引第一章绪论2.2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反马太效应、规模经济理论、区域创新理论等区域经济学理论及产业经济学理论,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研究工具,在借鉴国内区域产业运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角度,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等相关领域的文献,形成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进行了实际调研,搜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再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按照拟好的研究框架进行系统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尽可能做到数据资料翔实。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发展理论多种多样,本研究就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和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介绍如下:2.1相关概念2.1.1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己有大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是目前国际社会乃至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其所产囊括的范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甚至没有形成统一的称谓:比如美国叫版权业,英国叫创意产业,西班牙叫文化消闲产业,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这不仅为文化产业的经济学统计和国际间的比较分析带来不便,也关系到有关行业和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各种政策、制度的制定等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多种定义,见表2一l:表2一l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不同定义定定义部门门定义内容容联联合国教科科指通过_l: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l耳耳文文组织织生产、供应和传播。欧欧盟盟把文化产业归为“内容产业”,包括“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息产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视听传媒业”。美美国国没有官方界定,就行业范围来讲,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艺艺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和音乐唱片业。韩韩国国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中中国国家统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关计计局局联的活动的集合合中中国文化部部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资料来源:山西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中心http:/,.my314.eom/油fw/zxjj/836.htm,2006一07一27.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上表中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必须是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以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组织形态,通过获得的利润来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其次,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核心,在创造巨大商业利润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大量的文化消费品;再次,文化产业的主体多元化,他们通过分工协作,使文化价值转换成为商业价值,又以商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促成了文化价值的传播。2.1.2文化产业的分类根据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它们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们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从行业范围来看,文化产业涉及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一2002)中的80个行业类别。为满足部门管理需要并结合文化活动的特点,将这些行业划分为9个大类,分别是:(l)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为反映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又将上述9个类别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主要是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管理范围;第二层: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第三层: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2005长沙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长沙市统计局.2006年9月281.2王学文.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启动,统计监测分三个层次【川.大众11报.2006(8).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因此,核心层包括(l)至(4)4个类别,主要反映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5)(6)(7)3个类别,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8)和(9)两个类别,主要反映相关文化服务。核心层和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称为“文化服务”,相关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称为“相关文化服务”部分。具体层次关系如图2一1所示。文化产业相关层往心层包括:(一)新闻服务(二)图书报干暗像产品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四)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包括:(五)广告服务(六)会展服务(七文化旅游服务相关层包括:(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图2一1.文化产业的三层结构资料来源: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解读【N.中国文化报,2004一04一09(2).2.1.3创新网络概述所谓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政府提供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长期合作形成且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稳定联系网络。它是区域内多元主体参与的、有多种创新资源流动的、开放的创新系统,是一种新的组合与运作方式3。创新网络既是一个经济网络,又是社会关系网络,是政府、企业、R&D机构、金融机构、协会、个人等主体,为实现互动学习和创新活动,而在互动学习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关系的总和。通过知识、信息在网络中的自由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从而增强区域创新功能和竞争优势(见图2一2)。3盖文启.创新网络一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I.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李青,李文军,郭金龙.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一与案例研究【M】.北京:商务印一书馆,2004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交交交易成本、边际际际外部经济性实现现现区域内创新新新社社社会成本降低低低(规模、范围)功能增强强强图2一2区域创新网络运作原理图资料来源:盖文启.创新网络一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创新网络在区域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网络中不同的参与者(企业、R&D机构、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形成、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共同参与创新的开发与扩散,通过交互作用建立科学、技术、市场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互惠和灵活的关系,参与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正式合约或非正式安排形成,而且网络形成的整体创新能力大于个体创新能力之和。创新网络不仅是互动学习和创新的条件,也是新的社会组织,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就是各个主体通过创新网络内的互动学习和相互合作实现的。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是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和区域长期发展的保障。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是一个社会、技术、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创新过程,是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其核心是在不断更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面对技术、市场等的快速变化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与更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产业和区域必须高度重视通过互动学习,提高对知识与技术的创造、占有、应用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以获得和保持发展优势和竞争力。5李青,李文军,郭金龙.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案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2.2相关理论2.2.1反马太效应所谓“反马太效应”就是克服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挣脱马太效应的束缚。“马太效应”在区域经济上的表现就是“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的区域差距扩大化6。但区域创新网络研究的重要流派之“新的产业空间”学派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强调建立以区域创新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产业空间,认为区域创新网络可以在多点萌发,发达和落后地区均可以根据本地区特色而建立适合自己的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就像“马赛克”一样,不规则地镶嵌在发达和落后地区,使得落后地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区域创新网络进发出区域经济的活力,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区域创新网络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作用即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反马太效应”。区域创新网络的建成能够以其“反马太效应”实现落后与先进的历史交替。2.2.2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是经过张伯伦、马歇尔、贝葱等产业经济学家不断将其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规模经济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产量的增长即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应下降。它包含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形式: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或生产要素投入价格相对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个企业在生产或经营单一产品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减少了产品生产或经营的单位成本而产生的经济性(收益递增)。但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特点更加明显,一些原来依赖于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现在常常难以实现其内部规模经济。为增强其灵活适应性,一些企业逐步将生产的价值链条向外部延伸或剥离,或者一些企业因为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得不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与同行业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或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在企业协同作用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外部规模经济。波特(1998)指出,现代竞争特别是区域或产业部门的竞争取决于整体生产率的高低,而非取决于投入或单个企业的规模,。因此,新产业区内部的企业集聚、创新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群体企业通刘健.区域创新网络的现实效应及路径选择闭.财经科学.2006(I).【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IM】.译者:高登第、李明轩.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过合作网络联结所实现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不仅仅是依靠单个企业通过内部规模扩张所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只有通过企业外部的区域创新网络的作用,刁能实现持续的创新与市场的收益递增,进而使新产业区快速发展,使区域创新网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2.2.3区域创新理论,gd新理论”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首次提出来。但由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忽略了社会制度等因素在创新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于市场的角色,近几年又形成了“新熊彼特主义“的创新理论(Dosi,1988;Freeman,1994)。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在区域内的企业与基础研究之间;在企业和更广的制度环境之间。区域创新理论是将创新理论的应用范围限定在某一区域内,是指一个地区研究、开发、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并以此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区域创新的核心在于地区政府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区域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普遍地、持续地、富有效率地实现创新,从而推动本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区域竞争力。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l)根据反马太效应,强调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而在天津市范围内多点建立以区域创新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产业空间可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2)根据规模经济理论,整个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区内企业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企业外部规模经济的实现,是通过企业外部创新网络的形成,导致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与创新网络的“广度”和“厚度”有关。因此,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创新网络对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3)根据区域创新理论,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够促进该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创新网络是实现区域创新的有效途径,因此意义重大;区域创新的核心在于地区政府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因此政府是创新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8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胡志坚.国家创新系统【MI.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第三章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现状第三章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天津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行业逐渐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又诞生了许多新兴的文化行业。但是天津的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直辖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相比还不太相称,与上海、北京、广东等沿海地区和发达省市相比还相对滞后。本章是在全面分析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模型对天津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进行分析,形成SWOT矩阵分析表,为天津市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提出提供了实践依据。3.1现状分析3.1.1总体情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新支点”。截至2005年,全市共有文化市场经营机构989个,实现增加值6.491亿元;共有文化事业单位329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459人(见表3一l、表3一2)。表3一12000一2005年文化事业机构情况年年份份电影事业业艺术事业业公共图书馆馆文物业业群众文化事业业总计计333l8lll2444llll2666l666l006lll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第三章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现状表3一22000一2005年文化事业人员情况年年份份长瞬来业业艺术事业业公共图书馆馆文物业业群众文化事业业总计计资料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天津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5年天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94亿元。截至2005年底,天津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计3.58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0.6%。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75万,在岗职工数1.52万人,其他从业人员0.23万人。2005年人均文化事业费30.29元,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北京(见表3一3)。表3一32005年全国部分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地地区区人均文化事业费(元)排序序上上海海44.5444lll北北京京41.天天津津30.西西藏藏28.浙浙江江22.)”东东13.河河北北11.2777l222山山东东6.67772lll资料来源:文化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6【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1.2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分析区位商(英文全称LQ)是区域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的比重之比。用该方法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和竞争力。LQ1表示区域部门在区域中的地位第三章天津市文化产业的现状较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在高层系统中的地位重要,或者说区域部门具有相对优势,反之,LQ1表示区域部门对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处于相对劣势。本文引入这个概念用于分析天津市的文化产业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和地位。地区某产业增加值与地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LQ=全函某声亚增丽值写荃颤丽脾而面翻瓤祖渔Lij/LiLj/L式中,L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Li表示i地区的全部产出;Lj表示全国j行业的全部产出,L表示全国所有行业的总产出。本文用文化产业增加值代表产出指标。通过查找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出2005年Lj/L二3597.06/.5=0.02129,计算出主要的文化大省(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如下表所示:表3一42005年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商与其他省市的对比城城市及地区区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海山东东辽宁宁广州州LLLij/Liii0.LLLQQQ2.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天津市的LQ为1.3527,大于1,表明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相对优势。从环渤海地区的各个省市来看,天津市也名列前茅。除了北京市的LQ为2.6491,高于天津市,辽宁、山东两省的LQ都低于天津市。可见,天津市的文化产业还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但与全国文化中心北京,以及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上海、广州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3.1.3分层情况天津市文化产业核心层以事业单位居多,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休闲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纤维制品项目投资与成本分析考核试卷
- 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策略与实施方法考核试卷
- 清梳联设备培训
- 烘焙食品原料品质把控考核试卷
- 森林病虫害和生态系统服务考核试卷
- 小学人教部编版1 观潮教案设计
- 植物蛋白饮料的微生物安全控制考核试卷
- 服装材质识别与应用考核试卷
-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巧考核试卷
- 小学沪教版12 刻刻印印学版画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单词
- 建设工程管理毕业实践报告
- 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 2025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 GB/T 23863-2024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四川省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标准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鸟》课件
- 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置培训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