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必修II专题一专题二)分值: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头令描写的是A. 耧车B. 筒车C. 曲辕犁D. 水排【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禾苗待我灌醉”可知,“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头令”中的工具是农业灌溉工具,故答案为B项。ACD项,耧车是播种工具,曲辕犁是耕作工具,水排是鼓风冶炼铁的工具,都不是灌溉工具,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2.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燃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C.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D.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受到剥削,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不用来出售;材料也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劳动状况,因此A、B、C 三项均不符合要求。田庄的生产包括农业,也包括手工业甚至兵器修造,说明田庄经济能够自给自足。D项正确。考点:田庄经济点评:汉代田庄经济的特点有:(1)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3.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 民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官营手工业D. 个体手工业【答案】C【解析】 “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表明“它”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投入市场,而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供应皇室贵族日常生活用品,不以市场为目的,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点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表明这是男耕女织的特点,故正确;材料“有财不行商”表明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安土重迁的思想比较严重,故错误,正确;所以答案选B项,ACD项排除。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唐三彩是一种瓷器B. 中国先有青瓷后有白瓷C. 越窑盛产白瓷D. 中国先有瓷器后有陶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排除;C项,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排除;D项,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瓷器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排除。6.某文物爱好者到博物馆参观,看到下列文物,其中一定是赝品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一尊战国时期的钢剑一把明朝的粉彩瓷器一件带有龙山文化印迹壳陶一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制造业兴盛的时期,因此符合史实;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的,战国时期还没有钢剑,不符合史实;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始见于康熙晚期,后历朝流行不衰,不符合史实;蛋壳陶主要发现于山东境内,为龙山文化时期遗物,距今约4600年,是山东史前时代最具特点的器物之一,它代表了当时中国制陶技术的最高水平,符合史实。综上分析可知,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中包含的或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7.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 加强外航海船管理C.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 打击海上走私活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见图)的主要目的是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所以选C。8.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施复夫妇是机户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施复夫妇雇佣人织绸,即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是机户,故项正确;材料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故项正确;项材料未反映,且明朝时期手工业并不落后,故项错误;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未反映,故项错误。故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9.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不能直接得出唐代A. 该技术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B. 农具和技术在区域间交流传播C. 江东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特点D. 农耕技术已初步形成完整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江东地区,显然不是整个长江流域,并不能说广泛使用,A正确;B、C和D都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排除。10.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答案】C【解析】“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都说明是男耕女织的结合模式,C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提出铁犁牛耕技术,A错误;精耕细作属于耕作方式,B错误;D是战国时期已经确立。11.通过这条运河,从巴蜀一带出发的粮船被送到战争前线,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攻克了岭南。这条运河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井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灵渠位于广西岭南,利于秦军作战,故选C;都江堰,郑国渠皆位于四川;井渠则是汉代开始开凿的,排除其他选项。12.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提高了生效效率,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强化了耕织结合的议案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购买力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农民的购买力低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排除C。材料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没有涉及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的信息,排除D。13.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A. 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B.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C. 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D. 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体现出海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沿海瓷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出内陆制瓷业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财政收入的来源,故B项排除;瓷器是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故D项排除。14.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 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5.成书于明朝末年的温氏母训指出,“治生是要紧事”,“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并且认为“通文义的商贸”与“学孝弟(悌)的秀才”、“知稼穑的公子”的地位一样。这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 家训重在灌输封建伦理C. 经商谋生已经成为社会共识D. 社会阶层流动速度加快【答案】A【解析】“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各人各治所生”说明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观念,A正确;B与材料信息不符;C中“社会共识”说法绝对;材料说明的是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对商人地位认识的变化,不是社会阶层流动加快,D错误。16.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A. 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可以看出,明朝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确实面临着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可见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说的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C项,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这一结论是错误的,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的生产关系兴起B.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C.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福建地区为追求高额的经济收入,从而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18.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答案】C【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的涌入使“女工几停其半”,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促使“男耕女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选C符合题意。19.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达错误的是A. 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发展迅速B. 面粉业的增长因一战的结束而趋缓C. 面粉业的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D. 面粉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图片数据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数据反映了1918到1919年我国面粉出口仍然增长较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一战时期,欧洲国家急需面粉,中国面粉业的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时期,面粉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一个缩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变化的趋势,注意紧扣时间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期的史实出发,即可逐一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0.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A. 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大生产B. 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C. 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商人D. 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材料中“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缺乏资本主义产生的经济基础;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最初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综合上述分析,总结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特点是: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故答案为B项。A项,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大生产符合英国而不符合中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观察,而不是近代企业投资者的身份,排除;D项,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日本近代工业的特点,排除。21.在影视片三毛流浪记中,以主人公三毛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线,直接反映一个普通打工者在都市中艰苦奋斗历程,20世纪四十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名家店铺,他非常困惑他困惑的原因是A. 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实着中国市场B. 蒋介石为了打内战的需要,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量出卖国家主权C. 美国比其他国家经营水平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D. 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上海“到处是美国商品,充实了各家店铺”,是因为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2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 4.6个B. 3个C. 2.5个D. 0.55个【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四个时段的划分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18751895年这个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产生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四个时段中最少的那一个,即0.55个;19141918年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被称作“黄金时期”,所以这一时期“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上述四个时间段中最多的,即4.6个;剩下两个时段18961911年、19121913年和两个数字,2.5个和3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发生艰难,但是一直在发展,特别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19121913年对应“3个”较合适,那么18961911年就对应“2.5个”。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为C项,ABD项排除。2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曲折的根本原因是A. 帝国主义的压榨B. 封建主义的阻碍C.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而其中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答案为C项。ABD项,帝国主义的压榨、封建主义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都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因素,这多种因素的存在其根源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造就的,此三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24.下面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单位:%)。该表反映出晚清年份半制成品制成品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机器生产187337.4-58.31.7189328.40.158.42.5190317.214.732.98.0A. 传统手工业急剧衰败B. 经济正处于转型期C. 已形成合理经济布局D. 经济受到列强掠夺【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晚清时期手工业制造正在向使用机器生产转变,说明传统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B正确;A中衰败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受到列强掠夺,D错误。25.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A. 钢铁和机器制造B. 造纸业和化工业C. 火柴和榨油D. 纺织业和面粉业【答案】D【解析】【详解】回顾教材知识可知,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期间新建厂矿企业增多,投资额增加,在多个行业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体上轻工业较多,所以“发展最快”的行业不可能是钢铁和机器制造这样的重工业,排除;B项,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化工行业只是有相当发展,并不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粉业和纺织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火柴和榨油不是发展最快的行业,排除。26.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是:A. 洋务企业B. 外商企业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小李查的资料可知:“私家经营”“与日本纸的竞争”二个关键词能看出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以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的特点27.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年代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18431656.23123.9318472167.44162.1618441724.12128.9618482299.34172.0218452024.74151.5118492354.98176.1918462208.36165.2218502232166.86A. 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 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表格显示出白银兑换制钱文数指数逐渐增加,体现出银钱钱贵的现象,说明民众和政府之间矛盾加剧,B正确;A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C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影响;D是19世纪60-70年代产生。2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19世纪90年代D. 20世纪30年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晚清”“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可知,材料主张鼓励保护民间开办工厂使用机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正确;A、B两项所述的年代是民间机器企业产生起步的时代,政府对民间企业更多的是抑制而不是鼓励,排除;D项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了,排除。【点睛】“晚清”“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是关键信息。29.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A. 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 封锁苏区红色政权C. 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 顺应英美等国要求【答案】A【解析】因为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国民政府才发行了法币,这说明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遏制白银外流,稳定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和苏区红色政权无关,故B项错误;C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因为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国民政府才发行了法币。30.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这反映了A. 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C. 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D. 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答案】C【解析】“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说明日本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C正确;A、B和D错误。31.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水电工业89%11%冶炼工业90%10%机器制造业73%27%化学工业75%25%饮食品工业23%77%服饰品工业8%92%A.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 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D.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答案】A【解析】从图表可知除了饮食业和服饰业中私营比重大,其他的重工业都是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反映出抗战时期为了战争需要,国家实行统制经济,故A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国统区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重,与当时外国经济掌控国家重要物资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仅体现了国统区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比例,不能体现出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所占比重小,故C错误;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这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是当时中国形势带来的影响,故D错误。32.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 洋务企业B. 民族资本企业C. 外国资本企业D. 官僚资本企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在1895年以后发展到一个高潮;在一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减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消失。结合以上分析,此种经济成分是外资企业。故选C。A项在甲午战争后衰落;B项在一战期间并未发展减弱而是得到快速的发展;D项是在1927年后出现的经济成分。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成分点评:近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同时存在过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时间最早实在19世纪60年代。它们都是采用机器生产,都是近代企业,但是它们的生产目的和投资者明显的不同,外资企业和民族工业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洋务企业主要是供给政府使用,民用企业面向市场。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出现了官僚资本。33.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A. 民族资本B. 官僚资本C. 外资企业D. 个体经济【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借口战争需要,实行战时体制,致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蚕食鲸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正确;民族资本是被蚕食的对象,A不正确;外资企业与材料“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矿企业”不符,C不正确;个体经济也属于被压榨的对象,D不正确。34.下面漫画深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漫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A. 外国资本主义B. 本国封建势力C. 本国反动政府D. 三座大山【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漫画显示的是一把破扇企图挡住外面的风,而扇面上的文字是“提倡国货”,这表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外国资本主义。故答案为A项。BC项,本国封建势力、本国反动政府都不是外来的风,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三座大山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设问中“最大阻力”不符,排除。【点睛】题中的“看图”,是指对图文结合的理解。大多数高中历史试题中的漫画都是图文结合类的,图是主体,文字起补充和说明作用。但很多时候漫画中的文字(含漫画的标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漫画中的文字来“看图”,其要领如下:a.分解标题中的文字信息,对应漫画中的图片信息,确定漫画的主题;b.看图中有无明显表现出夸张、讽刺等意味的信息,结合漫画创作的时间点(或其他提示时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5.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A. 先独立才能富强B. 同时并举C. 先富强后独立D. 都不可能实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确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但是民族不独立,经济即使就是再发展,也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所以民族独立经济才能健康、正常的发展,也就是先独立才能富强,二者而不能同时并举等。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先独立才能富强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5分、第37题15分,共30分)36.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外部因素是什么?【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