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期末试题(卷)历 史(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是以咸阳宫为主的宫殿区。秦始皇在此以咸阳宫为中心,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彰显财富,发展商业 B天下归一,皇权至上C天下共主,尽享极乐 D君临天下,思想控制2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 D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3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4 美国历史学家顾立雅在研究中国古代制度文明时认为,“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的发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据此推断,顾立雅会高度评价A科举制 B皇帝制度C指南针 D郡县制度5 军机处设置以后,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朝廷就不通过内阁明发,而是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地方高级官吏亲收。材料反映出当时A兵部效率的提高 B君主专制的强化C地方官吏的专权 D内阁职能的转型6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这样做的结果是A完全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D使雅典平民牢牢掌握了城邦的统治权7 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变故而毁坏时,邻近该道路的土地所有者,应该在道路未修复前任他人在自己土地上行走。罗马法这一规定反映了A法律制度有重大缺陷 B个人权益无关紧要C公共利益高于个人权益 D奴隶主特权受保障8 1832年,英国工业家佛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材料反映出当时A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 B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C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 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9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B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C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D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10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士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 B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C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 D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11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战争赔款 B扩大资本输出C打开中国市场 D建立军事基地12恩格斯在1894年11月深刻地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了古老的帝国以致命的打击。”然而,这场战争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对“分水岭”含义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A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C中断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彻底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13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明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涌现出了许多拥有爱国精神的仁人志士14“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D“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6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C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17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18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这次会议是A巴黎和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19亚投行自2015年12月成立以来,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且先后于2017年3月、5月和6月三次启动吸收新成员程序,亚投行成员已从成立时的57个迅速增大到80个,成员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这表明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 B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D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20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上的演说:“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文中的“任何人”“他人”主要是指A英国和俄国 B英国和法国C俄国和奥匈帝国 D法国和俄国21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调整了世界各大国间的关系 B暂时稳定了欧洲和亚太地区C确保了世界长期和平与稳定 D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23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D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2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新兴力量的崛起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5它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它是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海湾战争 D阿富汗战争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西周起就开始了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探讨,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的尝试。随着朝代的更换,这一制度在不断的充实与发展,逐渐完善。秦汉处于中国封建官僚体制初创时期,各项制度均在尝试建设之中,这一时期有了大量的有关机构设置、取官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些法律内容为汉朝所继承。唐宋时期有关“监督”的法律规范已经相对完备。明清时期的“监督”法律规范更加丰富完备,除在基本法典中涉及行政监督的内容之外,两个时期均仿唐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明有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部会典,后在光绪朝总汇为大清会典。为了明确中央行政各都院的办事规则,清时还制定了六部则例,对中央行政详加规范。明清时期的考课监察立法也日益完善。整理自孙季萍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评析材料二 权力制衡在近代成为一种民主政治的法治原则,应当归功于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孟德斯鸠及其他思想家将权力制衡的基本理论归结为两个基本思想: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近代以来西方法治的发展,在严格意义上就是这两个基本思想的外化。严格意义上,近现代法治史,就是一部权力约束和制衡史。而全部近现代法治史都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西方近代权力制衡本质上的不同。(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1919年大事记时间事件1月18日中国代表顾维钓在巴黎和会上明确提出“山东是中国领土,战败国德国应将其山东的一切权利直接交还中国”。2月28日南北和平五次会议召开和谈陷于僵局。3月31日陈毅、李富春等26人赴法勤工俭学。4月6日每周评论刊载共产党宣言的部分文章。5月2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时和警方发生冲突,从而爆发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6月37日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7月6日张作霖借日军力量称霸东三省。8月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9月李大钊在本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了马克思主义。9月25日张伯苓创办的私立南开大学开学。1月12日日本人制造“台江事件”,北京政府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公使发出抗议照会。本年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女性流行一种短衣长裤的着衣时尚,服装逐渐西化。据吴晓波跌荡一百年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解读上表中的主要历史现象。(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进行解读,须全面准确,史论结合。)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7分)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6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DDAB 6-10 BCDBD 11-15 CBAAB 16-20 DACBB 21-25 CACAB二.材料题:26(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4分)(2)不同:中国古代权力监督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近代西方权力制衡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分)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受皇帝意志影响很大,且实际效能有限;近代西方权力制衡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通过立法对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和制衡。(2分)27历史现象:1919年,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发生罢工、罢市、罢课声援五四运动。(2分)解读:1919年上海、天津等地的罢工、罢市运动表明五四运动己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和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因素,巴黎和会的外交受挫激化了国人与北洋政府之间的矛盾。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主义的觉醒,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现象是多方合力的结果,说明1919年的中国,各种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积极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