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ppt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ppt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ppt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ppt_第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 , 人,伟大的 、 、 。 “鲁迅”首次用于狂人日记,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短片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杰出代表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二心集等。,预习检测:,周树人,浙江绍兴,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 取,晚年了,回忆起 少年时代的事。,生平,1、浙江时期(117岁) 教育来自:民间教育 正规教育 2、南京时期(1721岁 ) 水师学堂江南陆师矿物学堂 3、留日时期(19021909年) 1902年一第一批的成绩公费考取日本江门学院 反清救国 治病救人 弃医从文 4、杭州南京时期(19091912年) 南京任教 5、北京时期(教育部前往北京)(19121926年) (1)痛苦的沉默 (2)在沉默中爆发 (3)任性斗争 1918年狂人日记,之后呐喊彷徨 6、厦门广州时期(19261927年) 1927年野草 7、上海时期(19271936年) 杂文斗争的十年,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是一间私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少年时曾在这里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今日百草园,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宿儒,倜傥,锡箔,珊瑚,攒,敛,脑髓,蝉蜕,zo,q,shui,chn,m,shi,s,yun,dng,ttng,shn,b,su,tu,cun,盔甲,东方朔,ku,shu,lin,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和蔼,长吟,轻捷,云霄,弹琴,脊梁,臃肿,牵连不断,无妨,倘,机关,无味,啄食,高枕而卧,陌生,鉴赏,人迹罕至,躁,书塾,质朴,目标揭示,1、掌握课文生字词 2、了解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3、预习本文内容,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18),(1024),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百草园”是个什么园?,课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屋?,是鲁迅幼年读书的私塾。 课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诗书,味之太羹(gng),史为折俎(z)子为醯(x)醢(hi)。” 意思是: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吃未加作料的原肉汁;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诸子百家的书如吃调好味道的肉酱。 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证此说。,解题:何谓“三味”?,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结合课文谈谈为什么。,百草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第2、7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1-2题。 3、预习文中百草园之所以为“我”的“乐园”的原因,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预习检测,百草园的美景,我 的 乐 园,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揭示目标,1、掌握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 3、理解作者儿童时代百草园生活 的快乐,1、如何理解似乎确凿?,确凿 表断定 断定其中不会有什 么动人之处 似乎 时间长了对这断定有踌躇, 记不清,问题引导下再学习,整体,局部,写作顺序,先植物,后动物,先动物,后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和木莲,覆盆子,低高,高低,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比喻、拟人、排比,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认识几种动植物1,皂荚树,桑葚,认识几种动植物2,斑蝥,叫天子(云雀),认识几种动植物3,蜈蚣,覆盆子,认识几种动植物4,何首乌和木莲,拔何首乌图,百草园,重点: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齐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_,这两者都从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_的,蝉鸣在_,蟋蟀到_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颜色,形状,视,听觉,味觉,春末,盛夏,秋天,当堂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部分从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动物写到植物,从植物写到动物,2、本段层次井然。比如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完全达标,2、对百草园描写的用词既抓住了 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光滑,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肥胖,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体现儿童特别的感觉,窜向云霄里去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儿童的羡慕,低唱、弹琴,叫声,儿童特有的感受,作业布置,1、背诵文章第7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5-9题 3、预习“美女蛇的故事”及“雪地捕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预习检测,1、第二自然段中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哪一部分补上了冬景,使四季图更完整。 2、检查冬景图的背诵,目标揭示,1、掌握“雪地捕鸟”准确的动作描写 2、感受我对百草园的深情,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问题引导下再学习,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扫开,露,支,撒,拉,系,牵,罩,看,抓住关键动词,3、“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5、“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 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的依恋难舍之情,4、第九段作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自由快乐的乐园,百草园,课堂训练,(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1、填空,2、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 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A 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B 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 C 使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 D 给百草园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以及对孩子的吸引力;,百草园,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1、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完全达标,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返回,小结,作业布置,1、背诵第7自然段 2、预习“三味书屋“部分 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生活描写和对先生的评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预习检测,1、文中是怎样评价先生的 2、三味书屋的生活怎样,作者是否喜欢,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补充材料,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3、讨论文章的主题。,目标揭示,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next-鲁迅书桌,三味书屋,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当初上学时的座位,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三味书屋环境,问题引导下再学习,2、三味书屋有哪些片段?,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 折腊梅花 3 寻蝉蜕,三味书屋的生活,第一、问怪哉虫的时 第二、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第三、后面小园的趣事 第四、师生一同读书,3、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大概是先生不作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教育思想的落后陈旧不可取。,“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4、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游戏是孩子的本性,表现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也说明了私塾教育效果较差。,5.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乏味。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2、文章中怎样写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当堂训练,1、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 对先生的描写、评价 作者的读书、生活的片段,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对儿时的怀念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私塾教育。,1、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读书、习字、对课 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完全达标,小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通过对百草园自由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知识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作业,1、练习册 10-14 2、背诵及默写2、7自然段,作业优化设计,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1、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3、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 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4、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 蝉、黄蜂、叫天子、蛉、蟋蟀、蜈蚣、斑蝥,听蟋蟀、油蛉弹唱、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