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ppt_第1页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ppt_第2页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ppt_第3页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ppt_第4页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古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它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例如居民点、宫殿、官署、寺庙、作坊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风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例如洞穴、采石厂、沟渠、仓窖、矿坑等等。,一、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历史价值 1、古文化遗址的人类化石产地和旧石器地点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早起历史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科学价值,1、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直立人阶段,猿人,距今30万年以前,如云南元谋人(250万年)、陕西蓝田人(115万年)、北京人(40-50万年) 早期智人阶段,古人,距今30-4万年前,陕西大荔人(20万年)、广东马坝人(13万年)、山西丁村人(16-21万年) 晚期智人阶段,新人,距今4-1万年前,如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周口店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及稍后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发现,确立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猿人加短的存在。,北京人用火遗迹的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位于龙骨山顶的山顶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分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窖四部分、上室住人,下室是基地。墓地发现的尸骨上撤有赤铁矿粉和多件装饰品随葬,这表明人类的爱美习俗早已产生,而早期的埋葬习俏亦悄然兴起,同时也说明山顶洞遗址的文化成就在当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 古文化遗址对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有重要作用。 所谓聚落形态类似于今天的社区规化,住房安排在哪里、公共活动场所定在什么地方、墓地置于何处、如何抵御野兽和外敌的入侵,等等。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 母系氏族公社遗址 ,如西安半坡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四川大巫大溪遗址。 父系氏族公社遗址,如山东章丘龙山文化,内蒙赤峰红山文化,浙江余杭良渚文化。,例: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半坡遗址 遗址大致分为三个区,即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入工挖掘的宽68米、探56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3、古遗址和古墓葬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发展演进的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科。,例:窑洞 宫殿 孔庙 明十三陵 清陵,4、 古文化遗址还为我们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种群的演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古代的墓葬排列布局还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婚姻家庭形态提供了资料。 6、沿海地区的古文化遗址还反映了沿海陆地形成和海浸的情况;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出土物还透露了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信息;而各地区、各民族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不同特征又为划分文化区域类型和确认民族文化的不同特色奠定了基础;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分布地点为我们研究古人对生活环境的选择、适应和改造以及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