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二首(咏史诗).ppt_第1页
杜牧诗二首(咏史诗).ppt_第2页
杜牧诗二首(咏史诗).ppt_第3页
杜牧诗二首(咏史诗).ppt_第4页
杜牧诗二首(咏史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牧诗三首,诗三首,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 与 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 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杜樊川”,李商隐,七言律绝,咏史诗,所咏内容: 表现手法: 咏古迹 用典、对比 怀古人 借景抒情、 忆古事 借古讽今、虚实相生 思想情感: 感慨昔盛今衰 感慨壮志难酬 感慨历史兴亡 抒发爱国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咏史诗,见咏史诗三首学案,鉴赏咏史抒怀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 。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过华清官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主旨: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主旨: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过华清官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同为咏史诗,但两诗的立意和表现方法却有不同的地方,请结合有关资料说说。,立意上:过华清官绝句三首(其一)比较直接,在于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酿成安史之乱的不满和批判;题乌江亭在于咏史时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为历史翻案。,表现方法上:过华清官绝句三首(其一)以小见大,从小处着手,善用细节表达主题,总结历史兴亡,冷静的描绘中隐含诗人强烈的爱憎。题乌江亭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直抒胸臆,对历史事实不正面评说,而是另有新论,令人耳目一新。,12、咏史诗,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不公正对待的控诉。,相关资料 极沉挚以澹缓出之,结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读此诗须得其言外自伤意,苟非迁客,何以低回如此? (清乔亿大历诗略,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人去后”,轻轻缩却数百年;“日斜时”,茫茫据此一顷刻也。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贾 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咏史?讽今?情感?,诗人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别有新意。,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过陈琳墓(温庭筠),这首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主旨),此诗作于懿宗咸通三年(862),这时诗人东游江淮一带。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东南)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做过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向何进献计诛除宦官,不被采纳,逃奔冀州投奔袁绍,为袁绍起草讨曹操檄文,痛骂曹之父祖,声名大噪。曹操平定袁绍后,不计前嫌,任用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纪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很受重用。其墓在今江苏邳县。,这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 “识”,这里是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这里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难言的: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但异代同心、惺惺相惜之意。 诗人怀才不遇且知音难觅,只能向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