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ppt_第1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ppt_第2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ppt_第3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ppt_第4页
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讲义,微观部分(Microeconomics),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一、经济(economy) 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持家之本是节俭。 经济的定义: 1、指节省、有效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耗费获得较大的成果。 2、统称人类社会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二、经济学,1、研究经济问题(生产、交换、消费)的科学。 2、大量与经济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 (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2)一个经济部门或领域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3、探讨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的科学。,三、经济学的东、西方之分 按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世界阵营划分,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为东方,苏联存在时,世界分为北约和华约,北约以美国为首,华约以苏联为首。 相应地,社会主义国家信奉的经济学,被称为东方经济学,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主。资本主义国家信奉经济学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可见,经济学也有阶级性。,四、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之后,经济学被分为两个部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如国民总产值、消费总量、投资总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消费者、生产者、资源拥有者的 决策规律,以及它们在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宏观经济学主要依赖于可以预测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偏重于逻辑推理。,五、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政治经济学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指对国家事务的公共管理。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它应该研究除经济以外的社会政治活动和关系。还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理论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政策的应用科学。也有人把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视为同意词。到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为经济学所替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又重新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一、四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 (一)早期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公元前430-35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著有和,转述苏格拉底的经济思想。主要观点:凡有用的东西都是财富;分工可以提高物品质量;商品价格和供求之间相互影响。 2、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理想国和法律论。主要观点:分工有得于生产;人分三个等级,哲学家最高;公有财产,共妻共子,消费共产主义。 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柏拉图的学生,著有政治论、伦理学。主要观点: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私有财产优于公有财产;人的能力不同。 4、阿奎那(1225-1274),著有神学大全。主要观点:公平交换;私有财产符合自然规律;分工有得;人分等级。,(二)重商主义,1 、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十五世纪,全盛于十六、十七世纪,衰落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商人资本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时期。 2、主要思想:货币即财富;发展外贸;重视出口,限制进口;国家应干预经济。 3、代表人物:威廉配第(1623-1687)。主要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主要观点: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地租论;货币流通速度和利息。,1、产生背景 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前夕,半农奴的封建社会,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2、代表人物:魁奈(1694-1774),著有农民论、人类论、赋税论、经济表。 3、主要思想:强调自然秩序;净产品学说,生产耗费剩余即为净产品;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经济应自由放任,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仆人。,(三)重农学派,1、产生背景 封建社会瓦解,工业革命步伐加快,资产阶级形成。 2、代表人物: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 3、主要思想: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对立统一;经济应当自由放任,国家不应干预;市场规则是只看不见的手。 4、亚当斯密(1723-1790),受魁奈和杜尔哥的影响,著有国富论、道德哲学,集古典经济学之大成。 5、马尔萨斯(1766-1834),著有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尺度、地租的性质与发展、人口论等 6、大卫李嘉图(1772-1823),著有政治经济学与税赋原理、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农业保护论等,(四)古典经济学,在马克思看来,1830年以后,经济学从古典走上了庸俗。 1、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末,我国学者把英国的李嘉图和法国西蒙斯第以后的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 2、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被我国学者称为庸俗经济学后。,(五)庸俗经济学,1、张伯伦和罗宾逊解释垄断 2、凯恩斯针对大萧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 3、希克斯用序数效用代替基数效用,(六)西方经济学的三次修改,除了上面讲过的几个学派外,还有以下重要的学派: (一)边际效用派 1、产生背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夕,既有人们寻求新价值学说的强烈愿望,又有现实的重视效用的传统和足资借鉴的已往边际概念乃至边际效用分析。 2、主要观点:需求弹性;边际效用渐减。 3、代表人物: (1)古诺(1801-1877),著有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之研究。主要思想:用数学方法分析了垄断利润和需求弹性。,二、主要经济学流派,(2)戈森(1810-1858),著有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主要思想:满足渐减原则。 (3)门格尔(1840-1921),著有国民经济学原理。主要思想:财货分级;价值是一种心力的判断;财货价值是以用于最小重要的用途的那部分代表,最小重要的即后来的边际。 (4)维塞尔(1851-1926),著有经济价值的本源和基本规律和自然价值。主要思想:第一次将最小重要的用途以边际代替;财货价值等于其数目的总和乘以边际效用。 (5)杰逢士(1835-1882),著有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思想:物物交换方程式;短期劳动力供给曲线分析。 (6)瓦尔拉(1834-1910),著有纯粹经济学要义、应用政治经济学研究。主要思想:稀少性是交换的起因;一般均衡论。,(二)新古典学派,1、代表人物:马歇尔(1842-1924),著有经济学原理、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 2、主要观点:经济世界是不断变化和缓慢渐进成长的;价格是事物交换的比率;消费者剩余;报酬渐减定律;生产成本理论;供求均衡论。 马歇尔集前人之大成,使经济理论系统化。,(三)制度学派(Institutionalism),1、代表人物: (1)凡勃伦(1857-1929),著有有闲阶级论企业经营论、工程师与价格制度。主要观点: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应从制度分析入手;社会习惯或制度影响经济。 (2)康芒斯(1862-1945),著有制度经济学。主要观点:交换活动是集体行动,通过集体行动实现合理价值。 2、主要思想:社会习惯或制度影响经济;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应从制度分析入手。,(四)新历史学派,1、产生背景: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在修正旧历史学派的某些观点基础上形成的。 2、代表人物: (1)施穆勒(1838-1917),著有国民经济学大纲。主要观点:否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强调心理、道德和法律因素的决定作用;国家超阶级性。 (2)瓦格纳(1835-1917),著有政治经济学教程、财政学。主要观点:既要重视历史统计方法,又不能完全否定经济规律;公共财政渐增规律。 3、主要观点:尊重历史规律,重视统计资料。,(五)凯恩斯学派,1、产生背景:1930s的大萧条,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 2、代表人物:凯恩斯(1883-1946),马歇尔的学生,著有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主要观点:抨击金本位制,主张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放在稳定国内价格水平上;修改货币数量说,将收入、利润、储蓄和投资等因素均列入其方程中;扩大总需求以扩大就业;决定投资的因素有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总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乘数理论;流动陷阱;非自愿失业;总体分析;政府应干预经济;等。,(六)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1、皮古(1877-1959)马歇尔的学生,著有福利经济学、财富与福利。主要观点:将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即剑桥公式;将福利分为无法计量的一般福利和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福利;整个国民经济以国民利得来体现;增加国民利得的总量既是臻进经济福利的基本因素;边际个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可能背离。 2、帕累托(1848-1923),著有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教程。主要观点:纯经济理论可分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理论;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帕累托定律;帕累托最优状态。 3、哈罗德(1900-1978),凯恩斯的学生,著有国际经济学、经济周期、动态经济学、经济动态论。主要观点:用乘数理论和加速原则来研究周期波动;将静态均衡分析发展为动态均衡分析;哈罗德增长模式,包含实际增长率、保证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模式;经济增长以实物为基础,未涉及货币因素。,(七)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 1、产生背景:滞胀出现后,凯恩斯主义失败。把马歇尔的新古典派微观分析补充到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故称新古典综合派。 2、代表人物及观点: (1)萨缪尔森(1915-),著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主要观点:宏观和微观结合分析;显性偏好;将各种理论用严密的数学公式表示出来。,(2)索罗(1924-),著有资本理论与报酬率、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主要观点:改进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罗经济增长率模式;索罗剩余。 (3)托宾(1918-),著有新经济学。主要观点:资产选择理论,资产选择首先考虑收益的确定性和风险二个因素;货币成长理论,实际现金余额的即为净财富的增长。,(八)新剑桥学派,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派被称为剑桥学派,凯恩斯的后继者罗宾逊为首形成的学派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1、主要观点:采用长期和动态分析经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对工人不利;抛弃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货币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代表人物:琼罗宾逊,1927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留校任教,著有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主要观点: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的储蓄倾向不同;只要资本家增加支出,不论是用在投资上或用在消费上,均会增加他们的利润;利润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反对劳动价值论。,(九)货币主义,1、代表人物:弗里德曼(1912-),芝加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强调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著有货币稳定计划、资本主义与自由、最适货币量论文集。 2、主要观点:现代货币数量论;恒久收入下的消费函数;不承认非自愿失业,只承认结构性失业,二者组成自然失业;反对固定汇率制,主张浮动汇率制;理性预期假设,政策无长效。,(十)供给学派,1、产生背景:六十年代末以来,长期的滞胀,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此学派受里根支持而得以流传。 2、代表人物:拉弗,加州青年经济学家,著有货币的危机。 3、主要观点:反对扩大总需求以增加就业和产出,认为供给能创造自已的需求(来自萨伊);好政府能刺激生产,坏政府去刺激消费;减税刺激生产;税率和税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拉弗曲线表示。,(十一)激进学派,一些人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修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被称为激进派或左派。 代表人物及观点: 1、庞巴维克,奥国学派创始人之一,全盘否定马克思的资本论。著有卡尔马克思和他的体系的终结。 2、卢森堡(1870-1919),女士,左派领袖,著有资本积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如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李嘉图、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 二、在上层建筑方面,要为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和建议。如对失业、垄断、萧条、通货膨胀、贫富悬殊等问题,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拉弗、卢卡斯等人。,历年诺贝尔奖得主及获奖原因,2003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Clive Granger)和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在处理“时间序列”变量的研究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格兰杰教授发展的统计技术目前成为中央银行、财政部、学术界和金融市场的经济预测人士经常使用的工具。恩格尔的研究成果通常用于金融市场价格分析。 2002 克那曼(D.Kahneman)和斯密斯(V.Smith )因为克那曼“将来自心理学的洞见整合到了经济科学之中,尤其是关于在不确定性下人们的判断和决策制定行为” ,因为斯密斯“建立了实验室实验作为实证经济分析的工具,尤其是研究可选市场机制方面” 2001乔治阿克洛夫(G.Akerlof)、迈克尔斯彭思(M.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兹(J.Stigliz) 奖励他们对“非对称信息市场”分析所做的贡献。 2000詹姆斯 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丹尼尔麦克法登 ( DANIEL L. McFADDEN)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999罗伯特门德尔(ROBERT A. MUNDELL)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1998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1997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 前者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后者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1996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和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 前者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 后者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5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94约翰纳什(JOHN F.NASH) 约翰海萨尼(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3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 NORTH)和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 FOGEL) 前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后者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 1992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 1991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1990默顿米勒(MERTON M.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 他们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89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 建立了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性指导原则。 1988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 1987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 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1986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 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 STONE) 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 1983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 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2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 1981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 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起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和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 1978赫泊特亚西蒙(HERBERT A. SIMON)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 OHLIN)和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 MEADE)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和佳林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前者在1939年创立了享誉全球的线形规划要点,后者将数理统计学成功运用于经济计量学。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贡献。 1974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和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1972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和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1西蒙库兹列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