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及其适用性摘要本文对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与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品牌个性量表,以及在不同文化和行业背景下对品牌个性量表适用性的验证与讨论,指出品牌个性测量的未来研究必须进一步明确品牌个性内涵,并建立本土化及行业化模型。关键词品牌个性测量维度品牌个性量表品牌个性测量一直是营销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课题。研究者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出发,提出了大量相关的概念和观点,创造了许多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Aaker(1997)提出的品牌个性“大五(BigFive)”测量模型。尽管如此,Aaker本人也认为品牌个性测量体系的研究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其维度、影响因素、调节变量、表现因素等在不同的文化和行业背景之下,会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后来的研究者围绕着“大五”模型的适用性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实证研究。一、品牌个性的测量模型品牌个性的提法源于将个人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转移到市场营销语境中来。在这一语境中,品牌被假设与人是相似的,能够发展人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在市场营销领域的从业者和学者给予品牌个性的众多定义中,Aaker(1997)的解释最被广泛接受。她认为品牌个性是“一特定品牌拥有的一系列人性特征”,其不仅包括诸如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等人口统计特征,还包括如热情、关心他人和多愁善感等人类个性特点。例如:绝对伏特加(AbsolutVodka)被描述为淡漠、时髦、25岁的当代年青人;而红牌伏特加(stolichnayaVodka)却被赋予智慧、保守的年长者形象。品牌个性根源于消费者对品牌所赋予的人性特征,所以许多研究者都赞同用来描述人的词汇同样可以用于描述品牌个性。在测量品牌个性的已有研究中,建立在人类个性量表基础上的测量维度被广泛采用。1人类个性量表及其“大五”模型现有公认的人类个性量表为Goldberg(1990)总结的“大五(BigFive)”模型,在这一量表中,人类个性被规划到开放性(open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愉悦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这五个方面的测量维度(这些维度常常被缩写为OCEAN),并具有30个具体的特征指标。由于人类个性的“大五”模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词汇分析归类的结果,也是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甚至进化论等基础之上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多种学术研究领域,如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了证实。但是,人类个性量表在品牌语境中的有效性还未被证实。Caprara,Barbaranelli和Guido(2002)通过对12个具有大量市场品牌的消费者研究,考察了人类个性“大五”模型中的维度作为一种比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形容品牌个性,。研究中,1500个受访者运用人类个性“大五”模型中其特征指标的30个形容词来评估12个品牌的个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大五”的五个维度在形容品牌个性时没有完全复制;虽然其中的一些维度在品牌里也得到反映。但是其他一些却没有。研究结果还发现,描述人类个性的形容词应用到品牌上有时会传递不同的意思。所以,建立在人类个性基础上的品牌个性量表的有效性还值得探讨。2品牌个性量表及其“大五”测量模型Aaker(1997)通过运用一系列严格的过程,发展并评估了品牌个性量表(BrandPersonalityScales,简称BPS)。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发展可靠的、有效的、能够广泛运用的品牌个性测量方法。她首先对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领域中的相关文献作了全面的回顾,收集了总共309个分散的品牌个性特征。接着,通过受访者对这些特征在品牌描述性上的打分结果,将特征较少到114个。631个美国消费者对筛选出代表广泛产品和服务的37个品牌在这114个个性特征上进行有效性的打分,通过分数的统计结果识别了以下品牌个性的五个维度:真诚(sincerity)。激动人心(excitement),能力(competence),精细(sophistication),粗犷(ruggedness)。这五个维度可以再细分为15个不同方面,共有42个指标。由于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也有五个方面的维度,所以也称为新“大五”模型。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与人类品牌个性量表中三个维度具有联系性:“真诚”和“愉悦性”都包含温暖和接受的概念;“激动人心”和“外向性”都有社会化、能量和活动的意味;“能力”和“尽责性”都涵盖责任感、可靠性和安全感的范畴。但是,Aaker量表中的“精细”和“粗犷”这两个维度和人类个性量表中的“开放性”和“神经质”却绝然不同。同时,Aaker本人也指出这些维度并不完全真正反映人类个性的维度,就像Caprara,Barbaranelli和Gmdo(2002)的研究结果所描述的那样,当描述人类个性的语言用来形容品牌时已经是在传递不同的信息。3公司个性量表与Aaker的研究在时间上平行的另一研究是由Caruana(1997)进行的,为适应越来越多超越产品品牌化而关注公司品牌化的研究需要,Caruana(1997)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确定在公司声誉构成中起作用的因素。通过焦点团体小组座谈,配合文献分析,研究结果为发展34个测量公司声誉指标提供了基础。与之延续地,Davies,DaSuva和Roper(2003)发展了公司个性量表(CorporatePersonalityScale),这一量表试图测量不同利益相关者如何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非只看见组织向市场提供的个别产品和服务。通过对15个组织和4600个受访者的实证调查,它们从在探索性研究后保留的93个因素中提取出包含七个维度愉悦性(Agreeableness),能力(Competence),进取心(Enterprise),无情(Ruthlessness),别致(Chic),男子气概(Machismo)和非正式(Informality),共49个指标的量表模型。总体上,Aaker的42个指标的品牌个性量表和Davtes等人的49个指标的公司声誉量表具有相似性,其中具有20个同样的指标。二、品牌个性量表的适用性自1997年Aaker提出品牌个性量表以来,与其相关的研究潮流应运而生:第一股潮流检验这一量表在其他国家的有效性以便评估量表在跨文化环境的适用性;第二股潮流是检验这一量表在不同行业的有效性。作为品牌个性测量研究中的最重要成果,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虽然在一些不同行业和文化环境中被运用,但并没有被广泛和完全地接受。1品牌个性量表的跨文化适用性研究者普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品牌个性量表在跨文化上的概括性必须被检验。Aaker,Benet-Martinez和Garolera(2001)在日本和西班牙的相关研究识别了品牌个性量表中一些具有跨文化有效性的品牌个性维度(真诚、激动人心、竞争力、精细),和其他一些不同的维度(美国为粗犷、日本为和平、西班牙为激情)。Ferrandi(1999)等人。在法国也测量了品牌个性量表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使Aaker量表中的42个指标减少到33个指标,并且5个维度也相应转化为:真诚、激动人心、精细、活力和嗜好。Supphellen和Gronhaug(2003)在俄罗斯对品牌个性量表进行了跨文化有效性的研究,发现在俄罗斯文化环境中,品牌个性维度应包含维度为:成功与现代的、激动人心的、粗犷、真诚和精细。在中国,黄胜兵和卢泰宏(2003)采用词汇法、因子分析和特质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以来自中文语言、中国的品牌为内容,经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发展出中国的品牌个性维度“仁、智、勇、乐、雅”。并且通过与美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品牌个性维度的比较分析表明:“仁”(sincefity)、“智”(Competence)、“雅”(Sophisticated)这三个维度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一致性,这是共性。“仁”是中国品牌个性中最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维度,其次是“乐”。而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品牌个性中存在着“勇”,日本则不存在这样一个单独维度,而“勇”与美国的“Ruggedness”比较相关。相关研究还表明,品牌个性往往用来代表不同其所属文化的的价值观和信念。黄胜兵和卢泰宏(2003)的研究表明中国与美国相比,品牌个性最具有差异性的是,中国更加强调群体性利益,而美国更加重视个人利益、强调个性的表现,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品牌个性中的体现。而Sung和Tinkham(2005)的研究也发现,当一系列韩国和美国的全球性品牌在同样的品牌因素上被评分的时候,6个共同的维度和2个契合各自文化的因素被发现。韩国品牌中两个带有文化特殊性的因素是:被动的令人喜爱,优势支配地位。其反映了在韩国社会和经济体系中儒家哲学的价值观。虽然美国品牌的文化意义不像韩国品牌那么清晰,但是两个特殊因素(白领的和雌雄同体的)仍有体现,意味着与职业地位和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文化价值观。2品牌个性量表的跨行业适用性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不同行业的品牌个性维度还是有所不同的。Redas-Mdndez(2004)等人的研究,是在智利中心地区的两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测量福特汽车的品牌个性,同样运用了Aaker的量表。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Aaker量表中的“粗犷”维度在这一研究中并不可靠也不有效;并且在受访者中,三个新的个性特征被识别:竞争、尊敬和冷酷。Harris和Fleming(2005)的研究结果揭示在服务行业中品牌个性的测量必须增加人类个性量表的维度和指标。因为员工作为服务提供者,他们的个性特征在服务行业的品牌个性建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消费者通常通过人类个性的维度形成对员工的印象,这些维度即包括人类个性量表的外向性、稳定性、创新性、愉悦性和尽责性。Smith(2006)等人运用Aaker品牌个性量表在澳大利亚考察了一个会员制体育组织的品牌个性特征。因子分析结果显示:Aaker量表在会员制体育组织这一样本中并没有完全地获得应用,而一个融合了“创新”这一新维度的改进量表被引进。改进的量表更好反映了体育组织这一特殊样本的属性特征,也说明特殊的行业变量在品牌个性测量中的存在。Ekmcl和Hosany(2006)的研究目的在于识别旅游者是否将Aaker量表中的个性特征指标用于描述旅游地点,研究结果表明关于旅游地点的品牌个性认知由三个维度(真诚、激动人心和欢乐)构成,其中“快乐”这一维度也是Aaker量表中没有的。类似的研究是Murphy,Moscardo和Benckendorff(2007)对北澳大利亚大暗礁的480个旅游者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旅游地点形象因素相关数据。研究结果也显示要将品牌个性量表运用于旅游地点语境有着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3品牌个性量表是否准确Azoulay和Kapferer(2003)认为,虽然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在不同文化和行业环境中受到检测,但是这一量表的使用在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相关研究都是在Aaker量表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寻找不同因素。他们指出Aaker的量表并没有确实测量品牌个性,其包含了品牌识别的大量维度,而品牌识别在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中必须与品牌个性相区别。Azoulay和Kapferer(2003)提出品牌个性量表的不准确源于对于品牌个性这一概念的松散定义。Aaker(1997)把品牌个性定义为“一特定品牌拥有的人性特征”。这一定义来自于从业者对品牌个性的早期使用,他们将品牌个性作为一个包含广泛的便利事项去定义所有与产品自身无关的属性。因此,从一开始,虽然个性在心理学上具有独特的含义,但是它在品牌化的运用中却倾向于松散,过于包容万象。心理科学中“个性”一词在品牌个性出现之前已经具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心理学基础字典概括了心理学关于“个性”的相关定义: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关稳定的、动态发展的、情绪和感情上的特征,是一个人对情境做出反应的方式。在多数情况下,这个词并不包括行为的认知方面(智力、能力、知识),它总是与感情、情绪和精力这些方面联系。个性与个人的认知、技能和能力具有清晰的区分。根据心理学基础字典的定义,Azoulay和Kapferer(2003)认为Aaker的定义的问题在于太宽泛它包含了超过个性概念范畴的事物。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工作将智力因素、性别和社会阶层从个性中分离出来,但是如果接受Aaker的定义将意味着心理学家的工作被忽视,意味这着与人相关的一切事物都能应用到品牌个性上。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的不准确的根源就在于它建立在错误的概念定义上,其包含了在概念上与纯粹的个性概念相区别的维度,例如:1)竞争力。Aaker量表中竞争力作为一个主要因素,是指一种技术上的认知或者是准确传输事物的能力,而心理学上的个性定义排除了任何与能力和认知相关的事项。2)性别、社会阶层和年龄。在产生指标的过程中,Aaker增加了与性别、社会阶层和年龄相关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在心理学的个性概念和量表中是不存在的。所以,Azoulay和Kapferer(2003)认为,实际上,这些维度和指标其实应该包含在品牌识别这一更广泛的体系中,品牌个性只是品牌识别的一个子集。三、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综上所述,Aaker的品牌个性量表对于测量在不同文化、行业环境下的品牌个性未必适用,而其准确性也有待商榷。所以关于品牌个性测量的未来研究需要更多的工作去决定品牌个性的内涵,以及建立与具体文化、行业相适应的品牌个性量表。相关研究应关注以下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