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_第1页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_第2页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_第3页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_第4页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张茁 E-mail: M.P:Tel: 01064456759,全民行动 减少脑卒中,全民行动 减少脑卒中,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眩晕很少是脑供血不足 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脑卒中 脑血管病防治中的误区,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Br J Cardiol. 2002; FEB 9(2):103105.,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卒中复发倍数,0,10,20,9倍,与普通 人群相比,与同龄同性 别人群相比,15倍,死亡率高达19,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卒中显著缩短期望寿命1 !,* 数据来自弗莱明翰心脏研究,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45866.,60岁时的平均剩余生存期 (男性) *,健康,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有过急性心梗死的病人,有过脑卒中的病人,0,2,4,6,8,10,12,14,16,18,20,年,-7.4 年,-6.2年,-12年,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调查表明:卒中平均降低人寿命 12年!,就诊到体检10分钟 就诊到通知神经科医生15分钟 就诊到CT检查25分钟 就诊到治疗60分钟,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education/jauch/,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黄金一小时,中国3个城市的卒中发病率,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大国,Stroke. 2006;37:63-68,年龄校正的发病率(/10万人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cardiovascular_diseases/resources/atlas/en/,3个国家每年卒中死亡人数,在中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题,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来源: Stroke 1991;22:312-318.,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以时间计算,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误区:,头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VBI) 颈椎病,一.脑的血液供应:,前循环:又称颈动脉系统,由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组成。主要供应双侧大脑半球 后循环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Rarities 5%,75%,动脉粥样硬化:TIA和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20%,25%,30%,20%,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1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发现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颅外段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推测是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将此概念引伸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可见,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认识的提高,认为前循环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种形式,“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也不再被使用。,然而,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将头晕/眩晕和一过性意识丧失归咎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因。,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即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相对缺血状态”。这些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导致VBI概念不清、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相当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2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80年代后,随着国际上临床研究的深入(如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NEMC-PCR)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重要认识:,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CT,TCD,MRI,SPECT或PET)都无法可靠地界定“相对缺血状态”。,虽然头晕和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但头晕和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循环缺血。,基于以上认识,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PCI)概念取代了VBI概念。,3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 后循环缺血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使用PCI概念摒弃VBI概念,可以全面提高各级医院的相关科室(神经科、普通内科、骨科、老年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中医科)医务人员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认识,规范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开展科学的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我国在此领域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二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动脉夹层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2)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2.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主要是不可调节的因素和可调节的因素。不可调节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等。可调节的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等。,3.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 以往认为转头/颈使骨赘压迫椎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由于前庭神经核对缺血敏感,故而产生头晕/眩晕。这是典型的以假设或经验代替证据的传统医学的模式,也是导致当前VBI诊断混乱的重要原因。而大量的临床研究则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绝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 后循环缺血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在有或无的中后循环缺血老年人群间,颈椎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