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一、年龄问题2二、排列组合问题i3三、鸡兔同笼10四、“两数之差”的问题14五、从“三”到“二”19六、容斥问题23七、行程问题28八、推理原理33九、数字推理题型及讲解i38十、数的运算问题43十一、平均数问题46十一、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51十二、从平均数求个别数56十三、工程问题60十四、两个人的问题62十五、多人的工程问题69十六、水管问题75十七、牛吃草问题80十八、概率原理83十九、抽屉原理96二十、百分数与配比问题98二十一、浓度和配比107二十二、整数的问题114二十三、分解质因数122二十四、余数129二十五、上楼梯的问题138二十六、时钟问题142二十七、植树与方阵问题143一、年龄问题解年龄问题,一般要抓住以下三条规律:(1)不论在哪一年,两个人的年龄差总是确定不变的;(2)随着时间向前(过去)或向后(将来)推移,两个人或两个以上人的年龄一定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一定会改变。【例1】妈妈今年 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几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分析】无论在哪一年,妈妈和女儿的年龄总是相差43-11=32(岁)当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时,女儿的年龄为(43-11)(3-1)=16(岁)16-11=5(岁) 说明那时是在5年后。同样道理,由 11-(43-11)(5-1)=3(年)可知,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是在3年前。【例2】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父亲和女儿年龄的和是49岁。父亲、女儿今年各是多少岁?【分析】从3年前到今年,父亲、女儿都长了3岁,他们今年的年龄之和为49+32=55(岁)由“55 (4+1)”可算出女儿今年11岁,从而,父亲今年44岁。【例3】陈辉问王老师今年有多少岁,王老师说:“当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3岁;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2岁了。”问王老师今年多少岁?【分析】我们先要明白:如果我比你大a岁,那么“当我像你这么大时”就是在a年前,“当你像我这么大时”就在a年后。这样便可根据题意画出下图:从图上可看出,a=13,进一步推算得王老师今年29岁。二、排列组合问题i一、知识点: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种不同的方法 3排列的概念: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4排列数的定义: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元素中取出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5排列数公式:()6阶乘:表示正整数1到的连乘积,叫做的阶乘规定7排列数的另一个计算公式:=8组合的概念:一般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9组合数的概念: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10组合数公式:或11组合数的性质1:规定:; 2:+ 二、解题思路:解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弄清一件事是“分类”还是“分步”完成,对于元素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也就是会正确使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排列定义和组合定义,其次,对一些复杂的带有附加条件的问题,需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特殊优先法对于存在特殊元素或者特殊位置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特殊的东西入手,先解决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再去解决其它元素或位置,这种解法叫做特殊优先法.例如:用0、1、2、3、4这5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_个.(答案:30个)科学分类法对于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由于情况繁多,因此要对各种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分类,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解答,避免重复或遗漏现象发生例如:从6台原装计算机和5台组装计算机中任取5台,其中至少有原装与组装计算机各两台,则不同的选取法有_种.(答案:350)插空法解决一些不相邻问题时,可以先排一些元素然后插入其余元素,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7人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人不相邻,则不同排法种数是_.(答案:3600)捆绑法相邻元素的排列,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排法,即将相邻的元素当成“一个”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局部排列例如:6名同学坐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坐在一起的不同坐法是_种.(答案:240)排除法从总体中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方法数,这是一种间接解题的方法.b、排列组合应用题往往和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某些知识联系,从而增加了问题的综合性,解答这类应用题时,要注意使用相关知识对答案进行取舍.例如:从集合0,1,2,3,5,7,11中任取3个元素分别作为直线方程ax+by+c=0中的a、b、c,所得的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有_条.(答案:30)三、讲解范例:例1 由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七位数(1)求三个偶数必相邻的七位数的个数;(2)求三个偶数互不相邻的七位数的个数解 (1):因为三个偶数、必须相邻,所以要得到一个符合条件的七位数可以分为如下三步:第一步将、四个数字排好有种不同的排法;第二步将、三个数字“捆绑”在一起有种不同的“捆绑”方法; 第三步将第二步“捆绑”的这个整体“插入”到第一步所排的四个不同数字的五个“间隙”(包括两端的两个位置)中的其中一个位置上,有种不同的“插入”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720种不同的排法所以共有720个符合条件的七位数解(2):因为三个偶数、互不相邻,所以要得到符合条件的七位数可以分为如下两步:第一步将、四个数字排好,有种不同的排法;第二步将、分别“插入”到第一步排的四个数字的五个“间隙”(包括两端的两个位置)中的三个位置上,有种“插入”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1440种不同的排法所以共有1440个符合条件的七位数例 将、分成三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解:要将、分成三组,可以分为三类办法:()分法、()分法、()分法下面分别计算每一类的方法数:第一类()分法,这是一类整体不等分局部等分的问题,可以采用两种解法解法一:从六个元素中取出四个不同的元素构成一个组,余下的两个元素各作为一个组,有种不同的分法解法二:从六个元素中先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选法,再从余下的五个元素中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选法,最后余下的四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由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各选取出一个元素分别作为一个组有先后之分,产生了重复计算,应除以所以共有15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第二类()分法,这是一类整体和局部均不等分的问题,首先从六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出一个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不同的选法,再从余下的五个不同元素中选取出两个不同的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不同的选法,余下的最后三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根据乘法原理共有60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第三类()分法,这是一类整体“等分”的问题,首先从六个不同元素中选取出两个不同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不同的取法,再从余下的四个元素中取出两个不同的元素作为一个组有种不同的取法,最后余下的两个元素自然作为一个组由于三组等分存在先后选取的不同的顺序,所以应除以,因此共有15种不同的分组方法 根据加法原理,将、六个元素分成三组共有:15601590种不同的方法例 一排九个坐位有六个人坐,若每个空位两边都坐有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解:九个坐位六个人坐,空了三个坐位,每个空位两边都有人,等价于三个空位互不相邻,可以看做将六个人先依次坐好有种不同的坐法,再将三个空坐位“插入”到坐好的六个人之间的五个“间隙”(不包括两端)之中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上有种不同的“插入”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7200种不同的坐法排列组合问题ii一、相临问题整体捆绑法 例1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必须站在一起有多少不同排法?解:两个元素排在一起的问题可用“捆绑”法解决,先将甲乙二人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他五人进行排列,并考虑甲乙二人的顺序,所以共有 种。捆绑法:要求某几个元素必须排在一起的问题,可以用捆绑法来解决问题.即将需要相邻的元素合并为一个元素,再与其它元素一起作排列,同时要注意合并元素内部也可以作排列.一般地: 个人站成一排,其中某 个人相邻,可用“捆绑”法解决,共有 种排法。练习:5个男生3个女生排成一排,3个女生要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 此题涉及到的是排队问题,对于女生有特殊的限制,因此,女生是特殊元素,并且要求她们要相邻,因此可以将她们看成是一个元素来解决问题.解 因为女生要排在一起,所以可以将3个女生看成是一个人,与5个男生作全排列,有 种排法,其中女生内部也有 种排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 种不同的排法.二、不相临问题选空插入法 例2 7名学生站成一排,甲乙互不相邻有多少不同排法?解: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一般应用“插空”法,所以甲、乙二人不相邻的排法总数应为: 种 . 插入法:对于某两个元素或者几个元素要求不相邻的问题,可以用插入法.即先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将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元素的空档之中即可.若 个人站成一排,其中 个人不相邻,可用“插空”法解决,共有 种排法。练习: 学校组织老师学生一起看电影,同一排电影票12张。8个学生,4个老师,要求老师在学生中间,且老师互不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分析 此题涉及到的是不相邻问题,并且是对老师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老师是特殊元素,在解决时就要特殊对待.所涉及问题是排列问题.解 先排学生共有种排法,然后把老师插入学生之间的空档,共有7个空档可插,选其中的4个空档,共有 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共有的不同坐法为 种.三、复杂问题总体排除法或排异法有些问题直接法考虑比较难比较复杂,或分类不清或多种时,而它的反面往往比较简捷,可考虑用“排除法”,先求出它的反面,再从整体中排除.解决几何问题必须注意几何图形本身对其构成元素的限制。例3.(1996年全国高考题)正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共7个点,以其中3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个.解:从7个点中取3个点的取法有 种,但其中正六边形的对角线所含的中心和顶点三点共线不能组成三角形,有3条,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332个.练习: 我们班里有43位同学,从中任抽5人,正、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至少有一人在内的抽法有多少种?分析 此题若是直接去考虑的话,就要将问题分成好几种情况,这样解题的话,容易造成各种情况遗漏或者重复的情况.而如果从此问题相反的方面去考虑的话,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在计算中也是非常的简便.这样就可以简化计算过程.解 43人中任抽5人的方法有 种,正副班长,团支部书记都不在内的抽法有 种,所以正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至少有1人在内的抽法有 种.四、特殊元素优先考虑法 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可以考虑优先安排特殊位置,然后再考虑其他位置的安排。 例4 (1995年上海高考题) 1名老师和4名获奖学生排成一排照像留念,若老师不排在两端,则共有不同的排法种解:先考虑特殊元素(老师)的排法,因老师不排在两端,故可在中间三个位置上任选一个位置,有 种,而其余学生的排法有 种,所以共有 72种不同的排法.例5(2000年全国高考题)乒乓球队的10名队员中有3名主力队员,派5名队员参加比赛,3名主力队员要安排在第一、三、五位置,其余7名队员选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那么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种.解:由于第一、三、五位置特殊,只能安排主力队员,有 种排法,而其余7名队员选出2名安排在第二、四位置,有 种排法,所以不同的出场安排共有 252种.五、多元问题分类讨论法 对于元素多,选取情况多,可按要求进行分类讨论,最后总计。例6(2003年北京春招)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 )a42b30c20d12解:增加的两个新节目,可分为相临与不相临两种情况:1.不相临:共有a62种;2.相临:共有a22a61种。故不同插法的种数为:a62 +a22a61=42 ,故选a。例7(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地区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 种.(以数字作答) 解:区域与其他四个区域相邻,而其他每个区域都与三个区域相邻,因此,可以涂三种或四种颜色 用三种颜色着色有 =24种方法, 用四种颜色着色有 =48种方法,从而共有24+48=72种方法,应填72. 六、混合问题先选后排法 对于排列组合的混合应用题,可采取先选取元素,后进行排列的策略 例8(2002年北京高考)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车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 种b 种c 种d 种解:本试题属于均分组问题。则12名同学均分成3组共有 种方法,分配到三个不同的路口的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种,故选a。 例9(2003年北京高考试题)从黄瓜、白菜、油菜、扁豆4种蔬菜品种中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三块土地上,其中黄瓜必须种植,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 a24种 b18种 c12种 d6种 解:先选后排,分步实施. 由题意,不同的选法有: c32种,不同的排法有: a31a22,故不同的种植方法共有a31c32a22=12,故应选c. 七相同元素分配档板分隔法 例10把10本相同的书发给编号为1、2、3的三个学生阅览室,每个阅览室分得的书的本数不小于其编号数,试求不同分法的种数。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解,并思考这些方法是否适合更一般的情况?本题考查组合问题。解:先让2、3号阅览室依次分得1本书、2本书;再对余下的7本书进行分配,保证每个阅览室至少得一本书,这相当于在7本相同书之间的6个“空档”内插入两个相同“i”(一般可视为“隔板”)共有 种插法,即有15种分法。八转化法:对于某些较复杂的、或较抽象的排列组合问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将其化归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来求解.例11 高二年级8个班,组织一个12个人的年级学生分会,每班要求至少1人,名额分配方案有多少种?分析 此题若直接去考虑的话,就会比较复杂.但如果我们将其转换为等价的其他问题,就会显得比较清楚,方法简单,结果容易理解.解: 此题可以转化为:将12个相同的白球分成8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问题,因此须把这12个白球排成一排,在11个空档中放上7个相同的黑球,每个空档最多放一个,即可将白球分成8份,显然有 种不同的放法,所以名额分配方案有 种.九剩余法:在组合问题中,有多少取法,就有多少种剩法,他们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当求取法困难时,可转化为求剩法.例12 袋中有5分硬币23个,1角硬币10个,如果从袋中取出2元钱,有多少种取法?分析 此题是一个组合问题,若是直接考虑取钱的问题的话,情况比较多,也显得比较凌乱,难以理出头绪来.但是如果根据组合数性质考虑剩余问题的话,就会很容易解决问题.解 把所有的硬币全部取出来,将得到0.0523+0.1010=2.15元,所以比2元多0.15元,所以剩下0.15元即剩下3个5分或1个5分与1个1角,所以共有 种取法.十对等法:在有些题目中,它的限制条件的肯定与否定是对等的,各占全体的二分之一.在求解中只要求出全体,就可以得到所求.例13 期中安排考试科目9门,语文要在数学之前考,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顺序?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排列问题,就其中的两个元素来讲的话,他们的排列顺序只有两种情况,并且在整个排列中,他们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要求其中的某一种情况,能够得到全体,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并且也避免了问题的复杂性.解 不加任何限制条件,整个排法有 种,“语文安排在数学之前考”,与“数学安排在语文之前考”的排法是相等的, 所以语文安排在数学之前考的排法共有 种.十平均分组问题:例14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2)分为三份,每份2本;(3)分为三份,一份1本,一份2本,一份3本;(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5)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1本。 解:(1)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种;(2)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两本有种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分为三份,每份两本,设有x种方法;第二步再将这三份分给甲、乙、丙三名同学有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所以因此,分为三份,每份两本一共有15种方法。(3)这是“不均匀分组”问题,一共有种方法(4)在(3)的基础上再进行全排列,所以一共有种方法(5)可以分为三类情况:“2、2、2型”即(1)中的分配情况,有种方法;“1、2、3型”即(4)中的分配情况,有种方法;“1、1、4型”,有种方法,所以,一共有90+360+90540种方法总之,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排组分清,加乘明确;有序排列,无序组合;分类为加,分步为乘。具体说,解排列组合的应用题,通常有以下途径:(1)以元素为主体,即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2)以位置为主体,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3)先不考虑附加条件,计算出排列或组合数,再减去不合要求的排列组合数。三、鸡兔同笼一、基本问题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例1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解:我们设想,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2442=122(只).在122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122-88=34,有34只兔子.当然鸡就有54只.答:有兔子34只,鸡54只.上面的计算,可以归结为下面算式:总脚数2-总头数=兔子数.上面的解法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能够这样算,主要利用了兔和鸡的脚数分别是4和2,4又是2的2倍.可是,当其他问题转化成这类问题时,“脚数”就不一定是4和2,上面的计算方法就行不通.因此,我们对这类问题给出一种一般解法.还说例1.如果设想88只都是兔子,那么就有488只脚,比244只脚多了884-244=108(只).每只鸡比兔子少(4-2)只脚,所以共有鸡(884-244)(4-2)= 54(只).说明我们设想的88只“兔子”中,有54只不是兔子.而是鸡.因此可以列出公式 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88只都是“鸡”,那么共有脚288=176(只),比244只脚少了244-176=68(只).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4-2)只脚,682=34(只).说明设想中的“鸡”,有34只是兔子,也可以列出公式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上面两个公式不必都用,用其中一个算出兔数或鸡数,再用总头数去减,就知道另一个数.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通常用这样的思路求解,有人称为“假设法”.现在,拿一个具体问题来试试上面的公式.例2 红铅笔每支0.19元,蓝铅笔每支0.11元,两种铅笔共买了16支,花了2.80元.问红、蓝铅笔各买几支?解:以“分”作为钱的单位.我们设想,一种“鸡”有11只脚,一种“兔子”有19只脚,它们共有16个头,280只脚.现在已经把买铅笔问题,转化成“鸡兔同笼”问题了.利用上面算兔数公式,就有 蓝笔数=(1916-280)(19-11)=248=3(支).红笔数=16-3=13(支).答:买了13支红铅笔和3支蓝铅笔.对于这类问题的计算,常常可以利用已知脚数的特殊性.例2中的“脚数”19与11之和是30.我们也可以设想16只中,8只是“兔子”,8只是“鸡”,根据这一设想,脚数是8(11+19)=240.比280少40.40(19-11)=5.就知道设想中的8只“鸡”应少5只,也就是“鸡”(蓝铅笔)数是3.308比1916或1116要容易计算些.利用已知数的特殊性,靠心算来完成计算.实际上,可以任意设想一个方便的兔数或鸡数.例如,设想16只中,“兔数”为10,“鸡数”为6,就有脚数1910+116=256.比280少24.24(19-11)=3, 就知道设想6只“鸡”,要少3只.要使设想的数,能给计算带来方便,常常取决于你的心算本领.下面再举四个稍有难度的例子.例3 一份稿件,甲单独打字需6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需10小时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小时后,因有事由乙接着打完,共用了7小时.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时?解:我们把这份稿件平均分成30份(30是6和10的最小公倍数),甲每小时打306=5(份),乙每小时打3010=3(份).现在把甲打字的时间看成“兔”头数,乙打字的时间看成“鸡”头数,总头数是7.“兔”的脚数是5,“鸡”的脚数是3,总脚数是30,就把问题转化成“鸡兔同笼”问题了.根据前面的公式 “兔”数=(30-37)(5-3)=4.5,“鸡”数=7-4.5=2.5,也就是甲打字用了4.5小时,乙打字用了2.5小时.答:甲打字用了4小时30分.例4 今年是1998年,父母年龄(整数)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和是17岁.四年后(2002年)父的年龄是弟的年龄的4倍,母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那么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时,是公元哪一年?解:4年后,两人年龄和都要加8.此时兄弟年龄之和是17+8=25,父母年龄之和是78+8=86.我们可以把兄的年龄看作“鸡”头数,弟的年龄看作“兔”头数.25是“总头数”.86是“总脚数”.根据公式,兄的年龄是(254-86)(4-3)=14(岁).1998年,兄年龄是14-4=10(岁).父年龄是(25-14)4-4=40(岁).因此,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时,兄的年龄是(40-10)(3-1)=15(岁).这是2003年.答:公元2003年时,父年龄是兄年龄的3倍.例5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解:因为蜻蜓和蝉都有6条腿,所以从腿的数目来考虑,可以把小虫分成“8条腿”与“6条腿”两种.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8条腿的蜘蛛数=(118-618)(8-6)=5(只).因此就知道6条腿的小虫共18-5=13(只).也就是蜻蜓和蝉共有13只,它们共有20对翅膀.再利用一次公式蝉数=(132-20)(2-1)=6(只).因此蜻蜓数是13-6=7(只).答:有5只蜘蛛,7只蜻蜓,6只蝉.例6 某次数学考试考五道题,全班52人参加,共做对181道题,已知每人至少做对1道题,做对1道的有7人,5道全对的有6人,做对2道和3道的人数一样多,那么做对4道的人数有多少人?解:对2道、3道、4道题的人共有52-7-6=39(人).他们共做对181-17-56=144(道).由于对2道和3道题的人数一样多,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对2.5道题的人(2+3)2=2.5).这样兔脚数=4,鸡脚数=2.5,总脚数=144,总头数=39.对4道题的有(144-2.539)(4-1.5)=31(人).答:做对4道题的有31人.四、“两数之差”的问题鸡兔同笼中的总头数是“两数之和”,如果把条件换成“两数之差”,又应该怎样去解呢?例7 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解一:如果拿出40张8分的邮票,余下的邮票中8分与4分的张数就一样多.(680-840)(8+4)=30(张),这就知道,余下的邮票中,8分和4分的各有30张.因此8分邮票有40+30=70(张).答:买了8分的邮票70张,4分的邮票30张.也可以用任意假设一个数的办法.解二:譬如,假设有20张4分,根据条件“8分比4分多40张”,那么应有60张8分.以“分”作为计算单位,此时邮票总值是420+860=560.比680少,因此还要增加邮票.为了保持“差”是40,每增加1张4分,就要增加1张8分,每种要增加的张数是(680-420-860)(4+8)=10(张).因此4分有20+10=30(张),8分有60+10=70(张).例8 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解:类似于例3,我们设工程的全部工作量是150份,晴天每天完成10份,雨天每天完成8份.用上一例题解一的方法,晴天有(150-83)(10+8)= 7(天).雨天是7+3=10天,总共7+10=17(天).答:这项工程17天完成.请注意,如果把“雨天比晴天多3天”去掉,而换成已知工程是17天完成,由此又回到上一节的问题.差是3,与和是17,知道其一,就能推算出另一个.这说明了例7、例8与上一节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总脚数是“两数之和”,如果把条件换成“两数之差”,又应该怎样去解呢?例9 鸡与兔共100只,鸡的脚数比兔的脚数少28.问鸡与兔各几只?解一:假如再补上28只鸡脚,也就是再有鸡282=14(只),鸡与兔脚数就相等,兔的脚是鸡的脚42=2(倍),于是鸡的只数是兔的只数的2倍.兔的只数是(100+282)(2+1)=38(只).鸡是100-38=62(只).答:鸡62只,兔38只.当然也可以去掉兔284=7(只).兔的只数是(100-284)(2+1)+7=38(只).也可以用任意假设一个数的办法.解二:假设有50只鸡,就有兔100-50=50(只).此时脚数之差是450-250=100,比28多了72.就说明假设的兔数多了(鸡数少了).为了保持总数是100,一只兔换成一只鸡,少了4只兔脚,多了2只鸡脚,相差为6只(千万注意,不是2).因此要减少的兔数是(100-28)(4+2)=12(只).兔只数是50-12=38(只).另外,还存在下面这样的问题:总头数换成“两数之差”,总脚数也换成“两数之差”.例10 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诗选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0个字.问两种诗各多少首.解一:如果去掉13首五言绝句,两种诗首数就相等,此时字数相差1354+20=280(字).每首字数相差74-54=8(字).因此,七言绝句有28(28-20)=35(首).五言绝句有35+13=48(首).答:五言绝句48首,七言绝句35首.解二:假设五言绝句是23首,那么根据相差13首,七言绝句是10首.字数分别是2023=460(字),2810=280(字),五言绝句的字数,反而多了460-280=180(字).与题目中“少20字”相差180+20=200(字).说明假设诗的首数少了.为了保持相差13首,增加一首五言绝句,也要增一首七言绝句,而字数相差增加8.因此五言绝句的首数要比假设增加2008=25(首).五言绝句有23+25=48(首).七言绝句有10+25=35(首).在写出“鸡兔同笼”公式的时候,我们假设都是兔,或者都是鸡,对于例7、例9和例10三个问题,当然也可以这样假设.现在来具体做一下,把列出的计算式子与“鸡兔同笼”公式对照一下,就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事.例7,假设都是8分邮票,4分邮票张数是(680-840)(8+4)=30(张).例9,假设都是兔,鸡的只数是(1004-28)(4+2)=62(只).10,假设都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首数是(2013+20)(28-20)=35(首).首先,请读者先弄明白上面三个算式的由来,然后与“鸡兔同笼”公式比较,这三个算式只是有一处“-”成了“+”.其奥妙何在呢?当你进入初中,有了负数的概念,并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就会明白,从数学上说,这一讲前两节列举的所有例子都是同一件事.例11 有一辆货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的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损瓶子不给运费,还要每只赔偿1元.结果得到运费379.6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瓶破损了几只?解:如果没有破损,运费应是400元.但破损一只要减少1+0.2=1.2(元).因此破损只数是(400-379.6)(1+0.2)=17(只).答:这次搬运中破损了17只玻璃瓶.请你想一想,这是“鸡兔同笼”同一类型的问题吗?例12 有两次自然测验,第一次24道题,答对1题得5分,答错(包含不答)1题倒扣1分;第二次15道题,答对1题8分,答错或不答1题倒扣2分,小明两次测验共答对30道题,但第一次测验得分比第二次测验得分多10分,问小明两次测验各得多少分?解一:如果小明第一次测验24题全对,得524=120(分).那么第二次只做对30-24=6(题)得分是86-2(15-6)=30(分).两次相差120-30=90(分).比题目中条件相差10分,多了80分.说明假设的第一次答对题数多了,要减少.第一次答对减少一题,少得5+1=6(分),而第二次答对增加一题不但不倒扣2分,还可得8分,因此增加8+2=10分.两者两差数就可减少6+10=16(分).(90-10)(6+10)=5(题).因此,第一次答对题数要比假设(全对)减少5题,也就是第一次答对19题,第二次答对30-19=11(题).第一次得分519-1(24- 9)=90.第二次得分811-2(15-11)=80.答:第一次得90分,第二次得80分.解二:答对30题,也就是两次共答错24+15-30=9(题).第一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5+1=6(分),第二次答错一题,要从满分中扣去8+2=10(分).答错题互换一下,两次得分要相差6+10=16(分).如果答错9题都是第一次,要从满分中扣去69.但两次满分都是120分.比题目中条件“第一次得分多10分”,要少了69+10.因此,第二次答错题数是(69+10)(6+10)=4(题)第一次答错 9-4=5(题).第一次得分 5(24-5)-15=90(分).第二次得分 8(15-4)-24=80(分).五、从“三”到“二” “鸡”和“兔”是两种东西,实际上还有三种或者更多种东西的类似问题.在第一节例5和例6就都有三种东西.从这两个例子的解法,也可以看出,要把“三种”转化成“二种”来考虑.这一节要通过一些例题,告诉大家两类转化的方法.例13 学校组织新年游艺晚会,用于奖品的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共232支,共花了300元.其中铅笔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铅笔每支0.60元,圆珠笔每支2.7元,钢笔每支6.3元.问三种笔各有多少支?解:从条件“铅笔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这两种笔可并成一种笔,四支铅笔和一支圆珠笔成一组,这一组的笔,每支价格算作(0.604+2.7)5=1.02(元).现在转化成价格为1.02和6.3两种笔.用“鸡兔同笼”公式可算出,钢笔支数是(300-1.02232)(6.3-1.02)=12(支).铅笔和圆珠笔共23212220(支).其中圆珠笔220(4+1)=44(支).铅笔220-44=176(支).答:其中钢笔12支,圆珠笔44支,铅笔176支.例14 商店出售大、中、小气球,大球每个3元,中球每个1.5元,小球每个1元.张老师用120元共买了55个球,其中买中球的钱与买小球的钱恰好一样多.问每种球各买几个?解:因为总钱数是整数,大、小球的价钱也都是整数,所以买中球的钱数是整数,而且还是3的整数倍.我们设想买中球、小球钱中各出3元.就可买2个中球,3个小球.因此,可以把这两种球看作一种,每个价钱是(1.52+13)(2+3)=1.2(元).从公式可算出,大球个数是(120-1.255)(3-1.2)=30(个).买中、小球钱数各是(120-303)2=15(元).可买10个中球,15个小球.答:买大球30个、中球10个、小球15个.例13是从两种东西的个数之间倍数关系,例14是从两种东西的总钱数之间相等关系(倍数关系也可用类似方法),把两种东西合井成一种考虑,实质上都是求两种东西的平均价,就把“三”转化成“二”了.例15是为例16作准备.例15 某人去时上坡速度为每小时走3千米,回来时下坡速度为每小时走6千米,求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去和回来走的距离一样多.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前提.平均速度=所行距离所用时间去时走1千米,要用20分钟;回来时走1千米,要用10分钟.来回共走2千米,用了30分钟,即半小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走4千米.千万注意,平均速度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每小时走(6+3)2=4.5千米.例16 从甲地至乙地全长45千米,有上坡路、平路、下坡路.李强上坡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平路上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下坡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李强行走了10小时;从乙地到甲地,李强行走了11小时.问从甲地到乙地,各种路段分别是多少千米?解:把来回路程452=90(千米)算作全程.去时上坡,回来是下坡;去时下坡回来时上坡.把上坡和下坡合并成“一种”路程,根据例15,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现在形成一个非常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头数10+11=21,总脚数90,鸡、兔脚数分别是4和5.因此平路所用时间是(90-421)(5-4)=6(小时).单程平路行走时间是62=3(小时).从甲地至乙地,上坡和下坡用了10-3=7(小时)行走路程是45-53=30(千米).又是一个“鸡兔同笼”问题.从甲地至乙地,上坡行走的时间是(67-30)(6-3)=4(小时).行走路程是34=12(千米).下坡行走的时间是7-4=3(小时).行走路程是63=18(千米).答:从甲地至乙地,上坡12千米,平路15千米,下坡18千米.做两次“鸡兔同笼”的解法,也可以叫“两重鸡兔同笼问题”.例16是非常典型的例题.例17 某种考试已举行了24次,共出了426题.每次出的题数,有25题,或者16题,或者20题.那么,其中考25题的有多少次?解:如果每次都考16题,1624=384,比426少42道题.每次考25道题,就要多25-16=9(道).每次考20道题,就要多20-16=4(道).就有9考25题的次数+4考20题的次数=42.请注意,4和42都是偶数,9考25题次数也必须是偶数,因此,考25题的次数是偶数,由96=54比42大,考25题的次数,只能是0,2,4这三个数.由于42不能被4整除,0和4都不合适.只能是考25题有2次(考20题有6次).答:其中考25题有2次.例18 有50位同学前往参观,乘电车前往每人1.2元,乘小巴前往每人4元,乘地下铁路前往每人6元.这些同学共用了车费110元,问其中乘小巴的同学有多少位?解:由于总钱数110元是整数,小巴和地铁票也都是整数,因此乘电车前往的人数一定是5的整数倍.如果有30人乘电车110-1.230=74(元).还余下50-30=20(人)都乘小巴钱也不够.说明假设的乘电车人数少了.如果有40人乘电车110-1.240=62(元).还余下50-40=10(人)都乘地下铁路前往,钱还有多(62610).说明假设的乘电车人数又多了.30至40之间,只有35是5的整数倍.现在又可以转化成“鸡兔同笼”了:总头数 50-35=15,总脚数 110-1.235=68.因此,乘小巴前往的人数是(615-68)(6-4)=11.答:乘小巴前往的同学有11位.在“三”转化为“二”时,例13、例14、例16是一种类型.利用题目中数量比例关系,把两种东西合并组成一种.例17、例18是另一种类型.充分利用所求个数是整数,以及总量的限制,其中某一个数只能是几个数值.对几个数值逐一考虑是否符合题目的条件.确定了一个个数,也就变成“二”的问题了.在小学算术的范围内,学习这两种类型已足够了.更复杂的问题,只能借助中学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等代数方法去求解.六、容斥问题一、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把一类事物的全体放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每个集合总是由一些成员组成的,集合的这些成员,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如:集合a=0,1,2,3,9,其中0,1,2,9为a的元素。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记号“”读作“并”。ab读作“a并b”,用图表示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b的并集ab。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为a=1,2,3,6,10的约数集合为b=1,2,5,10,则ab=1,2,3,5,6,103、交集:a、b两个集合公共的元素,也就是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它们组成的集合叫做a和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如图阴影表示:例:已知6的约数集合a=1,2,3,6,10的约数集合b=1,2,5,10,则ab=1,2。4、容斥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用|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如a=1,2,3,则|a|=3)原理一:给定两个集合a和b,要计算ab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成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求出a+b(或者说把a,b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第二步:减去ab(即“排除”加了两次的元素)总结为公式:|ab|=a+b-ab原理二:给定三个集合a,b,c。要计算abc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求a+b+c;第二步:减去ab,bc,ca;第三步:再加上abc。即有以下公式:abc=a+b+c-ab-bc- |ca|+|abc二、例题分析:例1 求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分析:设a=20以内2的倍数,b=20以内3的倍数,显然,要求计算2或3的倍数个数,即求ab。解1:a=2,4,6,20,共有10个元素,即|a|=10b=3,6,9,18,共有6个元素,即|b|=6ab=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12,18,共有3个元素,即|ab|=3所以ab=a+b-ab=10+6-3=13,即ab中共有13个元素。解2:本题可直观地用图示法解答如图,其中,圆a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2的倍数的全体;圆b中放的是不超过20的正整数中3的倍数的全体,其中阴影部分的数6,12,18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即ab中的数)只要数一数集合ab中的数的个数即可。例2 某班统计考试成绩,数学得90分上的有25人;语文得90分以上的有21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有38人。问两科都在90分以上的有多少人?解:设a=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b=语文成绩90分以上的学生那么,集合ab表示两科中至少有一科在90分以上的学生,由题意知,a=25,b=21,ab=38现要求两科均在9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求ab,由容斥原理得ab=a+b-ab=25+21-38=8点评:解决本题首先要根据题意,设出集合a,b,并且会表示ab,ab,再利用容斥原理求解。例3 某班同学中有39人打篮球,37人跑步,25人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解决方案
- 包覆贵金属金属材料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纤维增强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如何规划店铺运营
- 大专工商企业三年规划
- 食物中毒事件演练报告
-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 第七章 循证医学课件
- 第二章 3认知取向课件
- 2025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第1册(21讲)08 B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中档版含答案
-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PPT
- 厂区内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共1页)
- 部分主板集成LSI1068E芯片的SASRAID设置解析
- 海尔公司网点备件系统操作流程指导
- 光学作图专题复习教案
- 完整版中建八局施工分包与劳务用工管理办法
- 浅谈健美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 陕西绿源天燃气有限公司子洲LNG工厂联动试车方案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5《生物的启示》教学设计
- WOMAC评分量表
- 项目WBS任务模板(2-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