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2)第12课鱼书学案粤教版.docx_第1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2)第12课鱼书学案粤教版.docx_第2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2)第12课鱼书学案粤教版.docx_第3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2)第12课鱼书学案粤教版.docx_第4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2)第12课鱼书学案粤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鱼书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暌违()觌面()书箧() 鬼蜮()咫尺() 谒人()信笺() 分道扬镳()(2)多音字隽 参泊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风流云散:_(2)光怪陆离:_(3)素昧平生:_(4)推心置腹:_(5)娓娓而谈:_(6)分道扬镳:_(7)一枝之栖:_(8)人情鬼蜮:_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2)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3)从这次举行的法律知识考试来看,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4)缉私队的刘队长,有胆有识,只身深入关押着人质的顶楼,推心置腹地向罪犯交代了政策,说服罪犯自首。()(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娓娓而谈“文学与人生”。()(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7)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8)毕倚虹盛赞李涵秋善于以“尖酸隽冷之言,刻画社会人情鬼蜮”。()辨词填空(1)沟通勾通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汪精卫暗中_日本,背叛了祖国。合作双方要加强_,互相信任。 (2)形迹行迹形迹:a.举动和神色;b.痕迹,迹象;c.指礼貌。行迹:行动的踪迹。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_十分可疑。这就是那个_不定的犯罪嫌疑人张某。三、名言警句与“书信”相关的名句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2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3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王实甫长亭送别4鱼雁沉沉无信,天涯常是泪滴。周邦彦浪淘沙一、作者简介柯灵(19092000),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电影剧作家。他的散文既追随了“五四”新文学的道路,又继承了深厚的古典文学传统,风格典雅清丽,婉约细腻,自成一格。作品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二、背景展示鱼书,即装在鱼腹中的书信。古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变,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筒内,该筒称为鱼书筒,相当于今天的信封。“鱼书”一词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后,人们常将书信称为“鱼书”。柯灵的鱼书一文,从日常生活中亲人朋友间的书信往返入手,谈书信往返对于人类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人与人聚散无常,有时难免产生离愁别绪,所以,作者说,与朋友书信往来,是难得愉快的事。B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们来说,邮差是他们最亲切的朋友,情书是他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C写信与著书立说很相似,都需要有读者阅读,所以古今中外许多私人的书简成为了文学的隽品。D作者用自身的经历证明友情的长久不是取决于情感而是取决于志趣。E作者在故乡县城谋到一个办事员的职位后,收到了一封匿名恐吓信,这让作者认识到病态社会使人性扭曲、灵魂变质。1文章用“鱼书”作标题,有什么好处?答:_2作者写到了鱼书的哪些重要作用?答:_3作者在翻阅旧信时提到“其中也确有些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第7段),这三处“人生小景”分别在8、9、10三段,请复述这三个“人生小景”的内容,并分别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然后分析一下它们对作者有何影响。小标题人生小景对作者的影响第8段第9段第10段4.作者在文中叙述写匿名信这件事,有什么作用?答:_5品读下列句子,说说其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好处。(1)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答:_(2)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答:_(3)给远在他乡的友人写信,神驰心往,仿佛剪烛西窗,促膝长谈,心情畅适,近乎薄醉。答:_(4)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答:_争论话题有人说在信息交流特别发达的今天,写信已经过时了,有什么事打个电话就行了,书信已没有存在的价值。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我的观点: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运用示例古往今来,多少扣人心弦的故事,都建立在无垢的友谊之上。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盏明灯”。友情的力量是伟大无比的,无须对它进行多高的评价,因为友情本是无价的,是不可用事物去衡量的。朋友是我倾诉的一颗太阳,每当我垂头丧气时,是它给予我能量;朋友是我星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星,是它每天晚上对我眨眼睛,使我不感到孤单寂寞;朋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越翻越诱人,越翻越耐人寻味。二、课外素材传递情谊更珍贵手写书信因美重获青睐网络时代,电子邮件颠覆了人们以往的通信方式。但是,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手写书信非但没有在无纸时代消亡,甚至还在电子邮件几乎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独特地位。美国女子梅利莎每周至少一次都会收到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好友珍妮特的手写信。这种对信的期待绝非源于对因特网的忽略。梅利莎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上网,完全可以给珍妮特发邮件。然而或许正是这种轻而易举让这对好友决定,采用互寄明信片与书信的方式交流感情。对设计师斯佩德而言,书信还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斯佩德从不使用电脑。电子邮件都是由手下员工打印出来后供她阅读。最近,她和马萨诸塞州的克兰公司合作建成了一条新的信纸生产线。这些信纸颜色鲜艳,配有动物图案,并印有一些公益性质的短句。此外,公司还附售回信卡和特色商务卡,用于回信和商务联系。选材感言在通讯方式高速发展的今天,手写书信离我们渐行渐远,似乎已让人感到陌生。手写书信虽然不如电话、电子邮件那么快捷,但是那一笔一画认真写出的文字却蕴涵着写信人的真情。如果你偶尔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会如获至宝,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因为信笺里传递的是亲友、同志或恋人的一片真挚的感情。写信时的专注、等信时的期待、收信时的惊喜、读信时的感动,恰恰说明了人们渴望手写书信的真情。柳毅传书、鸿雁传情,这些经典美丽的传说至今广泛流传。这些传说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柳毅和鸿雁所传递的,是手写的书信和书信所表达的真情。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先读佳作谁解家书味夜深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信封,铺平。我总爱往来于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挂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视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在冬天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天寒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洋溢着丰沛的爱。(1)(2)因为那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天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而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1)(2)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3)金圣叹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写道:“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写下最睿智的讽刺。(1)(2)此中的滋味谁解?谁能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无法言说的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高贵的灵魂。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他叔父虽在咸宁改造,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正是在文革间写下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1)(2)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读出了大师的从容。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3)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1)(2)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个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眼泪读下去的。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到千家万户的时候,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信呢?乔治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生命在竞争中飞跑,我们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们走了,像松果一样掉落。”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像松果一样掉落在地上,但是我们不能失掉家书,更不能失掉那一种情怀。在时代的喧嚣声中,我愿为你沉下心来,我愿为你掸落纷扰的尘埃,为你独对孤灯,只为读懂你小小纸页上的无限承载!思悟亮点1选材准确(1)本文段所选材料紧紧围绕中心,具有统一性,都是与名人家书有关的内容,请具体说说每则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提示第段林清玄母亲写给林清玄的家书,第段傅雷写给子女的家书,让我们体味到家书的温情;第段金圣叹临终前的家书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第段沈从文写给侄子的家书表现出了一种高洁的情怀;第段林觉民的家书表明了一个战士伟大的志向。这些材料都是紧紧围绕着题目而展开的。2用材恰当(2)作者运用材料时取舍得当,对家书的原文,有的引用了一段话,有的引用了一句话,有的只提及几个字,有的甚至只字不提,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文章引用了金圣叹家书中的一段话,只有读了这一段完整的话,读者才能体会到这字里行间蕴含的辛酸与寂寥。对林清玄母亲写给林清玄的家书,作者只引用了一句话:“天寒露重,望君保重。”只八个字便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对沈从文写给黄永玉的家书,作者只引用了一句话:“这儿的荷花真美!”这句话与沈从文所处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话虽少,却折射出了大师的从容淡定。傅雷家书和与妻书作者没有引用原文,因为原文比较长,其中所述的内容与表达的感情不是引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的,所以作者用自己的话对傅雷家书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对与妻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3)说说这几则材料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提示这几则材料从整体上看是递进关系,这一点通过第段和第段的两个过渡句能够看出来;但其中两段的材料是并列关系,两段的材料也是并列关系。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kudqiyzhyjinbio(2)jun/jnshn/cnb/p2(1)融洽/恰当(2)分歧/岐黄(3)编辑/作揖(4)札记/包扎二、理解运用(1)形容四散消失。(2)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3)一向不相识。素,从来。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4)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5)不知疲倦地连续谈论。(6)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7)形容极小的栖身之地。(8)人心险恶。对点小测(1)(2)“光怪陆离”不能用来形容人。(3)“素昧平生”用于人,不能用于知识。(4)“推心置腹”指诚心待人,一般用于私交或关系密切的人身上。(5)“娓娓而谈”不能带宾语。(6)“分道扬镳”指意见不和、志趣不同的两者不再进行交往,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7)(8)辨词填空(1)勾通沟通(2)形迹行迹整体感知BEA项原文说“除了极少的例外,是一种难得的愉快”。C项作者认为“写信不是著书立说”。D项应是“不只取决于情感,还取决于志趣”。课堂互动1(1)用“鱼书”作标题富有神秘色彩,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2)以“鱼书”为题新颖、别致、含蓄,更能活跃人们的想象力。(3)具有古朴、文雅的气息,是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2(1)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的“一盏明灯”,鱼书往返是友情的具体表征;(2)邮政的发明,是近代文明对人类的恩泽,因为它缩短了人类心灵的距离;(3)书信往来,可以使天涯海角的亲人朋友,将形体隔绝的痛苦,“取偿于精神的密接”;(4)书信往来,可以起到滋润感情的特殊效果;(5)有些书信,会成为文学的隽品。3.小标题人生小景对作者的影响第8段友情的聚散与敦厚善良的友人分道扬镳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了何谓美好,何谓邪恶。第9段曲折的际遇浪迹天涯的朋友间的奇异缘遇第10段匿名的病态遭匿名信恐吓的痛苦经历4.这种社会的病态和变质的感情也凭借了雁足鱼书,简直是对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