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练习_第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练习_第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练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第一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2.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3.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4. 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砌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5.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6.“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7.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喜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8.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9.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0.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1.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类)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己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己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12. 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材料观点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 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 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 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 B C D13.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14.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15.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材料体现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二、材料题16.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 里仁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 2分) 材料二“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朱熹(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早期儒学与朱熹关于人欲的思想异同。(4分)材料三 “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 何心隐(1517-1579明代思想家)寡欲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 答案:15 CBDAA 610 DBBCD 1115 BBADB16. (1)价值观:富贵应取之有道,安贫乐道。(追求道义,不贪恋富贵。)(2分) (2)相同:两者都肯定正当的人欲。(2分) 不同:前者强调人欲应符合道义,后者指出人欲应符合天理(公道与良知)。(2分)(3)主张:“尽天之性”,承认每人都有发展人欲的自然权利,但需要有所节制。(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