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权债务管理制度_第1页
公司债权债务管理制度_第2页
公司债权债务管理制度_第3页
公司债权债务管理制度_第4页
公司债权债务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公司各个部门的责任,使公司的债权债务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 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主要由财务部负责,销售、采购、储运等与债权债务业务有关的部门配合。 2财务部负责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户的会计人员,应及时与债务或债权方核对账目,各类往来账目的核对要求如下: (1)每年发生业务往来超过500万元的账户,每年至少与对方财务部门面对面核对账目3次。 (2)每年发生业务往来在100万500万元的账户,每年至少与对方财务部门面对面核对账目2次。 (3)每年发生业务往来在50万100万元的账户,每年至少与对方财务部门面对面核对账目1次。 (4)每年发生业务往来不足50万元的账户,原则上采用按季度信函对账的方式。 (5)每年发生业务往来在50万元以上的账户,除了每年与对方财务部门面对面核对账目外,还需要采用信函、传真、电话等方式定期核对账目。 3会计人员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核对账目,都必须在账目核对备查簿上登记,面对面核对账目的对账结果,要填制债权债务核对表并存档。 4通过核对账目发现的未达账项,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若因账目核对不及时,而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负责往来核算的会计人员要承担责任。 5销售、采购等业务部门的营销人员,应利用出差时机,配合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到对方财务部门核对账目,并将核对情况及时通报财务部。 三、发出商品及未结算采购物资的核对 1发出商品的核对,由销售部门负责,仓库、财务等相关部门配合。 2对发往公司外部仓库的产品,销售部门要建立每月核对一次收付存的制度,并填制经对方盖章确认的外库产品收付存核对表,分别列明外库产品的月初库存量、本月收入量、本月结算量和月末未结算量。 3通过核对账目发现的未达账项,要及时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正确处理。若因外库产品核对不及时,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由销售部门承担。 4财务部负责发出商品核算的会计人员要积极配合销售部门搞好外库产品的核对工作,每季度至少到外库面对面核对账目一次,核对结果要填制外库产品收付存核对表存档。发现的未达账项,要及时与仓库保管员、销售部业务员联系核对。 5未结算采购物资的账目核对由采购部业务员负责,仓库保管员和财务部会计人员做好配合,由于账目核对不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由采购部门负责。 四、结算票据的管理 1为了防止呆账、坏账的发生,使公司的债权债务做到有账可查、有据可依,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公司所有与外单位发生结算业务的部门和个人,都要及时与财务、储运等部门搞好票据传递和账务处理工作,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准滞留票据。 2财务部、储运部要将各类销售票据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销售部门要将财务部盖章“收讫”的发票联及时传递给客户,并督促其及时入账。对当月确因客观原因尚未送交客户入账的发票,销售部门要于月末填制“销货发票滞留清单”,送财务部门核对、存查。 3采购部从供货单位采购的所有物资,不管付款与否,都要及时向对方索要购货发票,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已办完入库、审批手续的购货发票,及时送交财务部进行会计处理。对不能立即付款的票据,财务部要一式两份填制“应付款项转账单”,分别列明收款单位、物资名称、数量、单价、金额、发票号码、经办人等内容,一份交经办人存查;一份作为会计凭证登入应付款账户。月末,对确因客观原因没有办理入库手续的各种物资,材料核算组要填制“采购物资估价入账单”,进行估价入账处理,以保证材料核算的真实性、正确性。 4各经办部门与外单位的各种费用结算业务一经发生,都要及时向对方索要发票,经分管领导批准后,送交财务部进行会计处理。对不能立即付款的票据,财务部要填制“应付款项转账单”,分别交经办人存查和登入应付款账户。月末,对确因客观原因导致票据未能传递到财务部的,经办部门应填制“应付费用清单”,送交财务部进行会计处理。 5对于滞留应付、应收票据超过15天的,财务部有权不予受理,由此造成损失的,责任由票据滞留人承担。 五、债权债务的清理 1债权债务的日常清理,由财务、销售及采购部门共同负责。 (1)财务部往来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主管债权债务的核对、清理任务,定期核对往来账户。 (2)销售部的每名销售人员,都要按客户建立产品发出、货款收回及结存台账,逐笔登记产品发出及货款回收情况,并按月与公司财务部、储运部及购货单位的财务、供应、仓储部门核对账目。 (3)采购部的每名采购人员,都要按供货单位建立物资购入、货款支付及结存台账,逐笔登记物资购入、货款支付及结存情况,并按月与公司财务部、储运部及供货单位的财务、销售、仓储部门核对账目。 (4)财务、销售、供应、储运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日常核对工作中发现的差错或未达账项,要及时处理,不留后患。对由于经办人员不负责任而造成的呆账坏账,公司将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调离管理工作岗位。 2当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债权债务大量积压时,应及时组建专门小组进行债权债务的专项清理,以避免呆账、坏账、死账的发生和诉讼有效期的贻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债权债务专项清理小组主要由财务、销售、采购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专项清理工作要突出一个“快”字,要制订严密的工作计划,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债权后债务,校对账目与清欠资金相结合”的原则,抓紧开展工作,对长年不发生业务或濒临破产的客户,要重点清理,货款收回无望的要立即起诉。 4清理债权债务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涉及哪个部门,那个部门就要为清理债权债务工作提供线索,提供方便,发现故意为清理债权债务工作设置障碍,不积极配合的现象,公司将给予严肃处理。 六、附则 1本制度由财务部会同总经理办公室制订,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员工借款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规范公司财务行为,加强员工借款的管理和核算,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特制订本制度。 1、借款的范围 员工因公出差需要借支的款项。 2业务员零星采购所需的款项。 3经财务部门核准可周转使用的周转金、备用金。 4其他因业务需用必须预借现金的款项。 三、借款的限额 1因公出差人员借款限额,按预计出差天数及标准核定: (1)车船票、飞机票按预计金额借款。 (2)住宿费、补助费按每人每天100元借款。 (3)如有特殊原因需增加款项时,应在借款单上阐明理由。 2零星物资采购,按计划金额借款。 3周转金、备用金的限额,按财务部核定的数额借款。 4其他借款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借款单,不得多借。 四、借款的程序 1员工借款需办理如下手续: (1)借款人按借款限额填写“现金借款单”,并签名、盖章。 (2)借款人所在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 (3)公司分管总经理批示。 (4)财务部经理审批。 2借款人员根据签字手续齐全的“现金借款单”到财务部办理借款,经审核人员审核后由出纳员支付现金。 3员工借款必须按规定办理借款手续,并严格按限额借款,否则,财务部不得付款。 4财务部对已支付的借款作如下处理: (1)“现金借款单”为增加应收款的凭证。 (2)“现金借款单”存根由出纳人员留存,作为催收借款和还款时的依据。 五、借款的归还 1员工出差返回及零星采购结束后,必须及时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并结清欠款。 2会计人员应根据借款申请严格审核报销凭单,对不符合借款申请用途的票据不予报销,否则一切后果由责任人承担。 3员工借款的归还期限如下: (1)出差借款自最后一天的住宿日期或回公司所在地的车船票日期算起,在10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及还款手续。 (2)零星采购以购货发票日期为准,在10日内,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及还款手续。 4员工借款的归还实行逐笔结清的办法,已发生借款尚未结清者,一律不准再发生新的借款。具体还款程序如下: (1)借款人将手续齐全的现金报销单据交财务部,由稽核员审核无误后交出纳办理现金付讫手续。 (2)借款人足额归还借款时,出纳员将现金清点无误与借款单存根核对相符后,开具现金收讫凭证作为借款人归还借款的依据。同时,将借款单存根和现金收据一并交借款人存查。 5实行备用金制度的,借款人报销时,由财务部门付讫现金,借款滚动使用。借款人调离原部门后,应立即归还所借的备用金。 六、借款违章的处罚 员工借款后,不按规定办理还款手续的,一律视为挪用公款,并按以下办法给予处罚: 1超过购货发票日期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