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报告书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报告书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报告书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报告书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建设单位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康祥波联系人刘保杰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商埠路东42号联系电政编码741020建设地点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纸房沟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固体矿产地质勘查M7472占地面积(平方公里)1.33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79.1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5 %评价经费(万元)预见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铀、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需求呈上升趋势,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同时,战略性新产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立足国内,加快找矿突破,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持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突出大宗矿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发现一批国家和我省急需的矿产资源,增加资源储量,缓解重要矿产资源短缺状况,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天水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贮量大。区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铁、锰、铜、铅、锌、银、钼、钨、镍、镁、白云岩、蛇纹岩、透辉石、地热等40多个,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多处。另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矿化点、物化探异常区。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项目的详查区面积为1.33km2。勘查矿种为金矿,勘查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探矿权人为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勘查单位为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探矿许可证。勘查证号(T62120090502028950),期限为2017年12月5日至2019年5月1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本项目属“三十八、专业技术服务业109、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含勘探活动和油气资源勘探)”,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委托甘肃创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即派有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收集了相关资料,编制出了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境影响报告表,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与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与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7年1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7)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修正),2004年6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法199712号;甘肃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甘肃省环保厅,2016年11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2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2.2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T169-2004)。2.3项目有关文件(1)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环评委托书,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2)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资料。3、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3.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为矿产资源地质勘查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及淘汰类建设项目,为允许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3.2 规划符合性分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保障重要金属矿产有效供给,加强贵金属矿产勘查;在自然保护区内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在国家地质公园等地区,依法严格准入管理。全面清理各类保护地内已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由各地区情况,分类处理,研究制定退出补偿方案,在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有序退出,及时治理恢复矿区环境,复垦损毁土地”。本项目金矿探矿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不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限制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本项目符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重点勘查煤层气、页岩气、煤炭、地热水、铀、铁、铜、铅、锌、镍、钴、铂族、金、银、锑、铬、钒、钾盐、晶质石墨、石英岩、凹凸棒石粘土、萤石、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磷矿等;在甘肃省南部地区,规划期要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加强铜、铅、锌、锑、金、白云岩、重晶石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项目金矿探矿的实施将进一步探明麦积区纸房沟金矿资源储备量,以及金矿资源开采的可行性,为以后的金矿开采提供技术性依据。综上,本项目符合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和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的要求。4、环境功能区划4.1、环境空气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本项目属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按二类区要求。4.2水环境根据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修订)(甘政函【2013】4号),甘肃省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嘉陵江一级水功能区划图,本项目属红崖河麦积-两当保留区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属于类,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一级水功能区划图见图1。4.3环境噪声 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本次评价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本项目属农村,声环境功能区按1类区要求执行。4.4 生态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属天水南部农林生态功能区。项目区生态功能区划分见图2所示。5、评价原则本次评价以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排污总量控制相结合为原则,在调查、核实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收集工程所在地区环境基础资料;通过对工程探矿期的分析,以及工程状况调查,客观、准确地弄清工程的“三废”排放情况及排放特征,分析论证环保防治措施以及排污达标情况;分析项目探矿期对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及范围;通过对工程污染的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环保治理措施和建议。6、评价目的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分析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源强、排放方式等。依据有关环评导则、规范、标准和要求,预测和评价本次工程在探矿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依据预测结果,根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初步设计”中的环保设施、措施进行有效性论证,突出工程项目实用性和针对性。就本项目环境影响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监控计划。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环保部门进行该地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7、项目概况7.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7.2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项目勘查区位于天水市利桥乡东北约20km纸房沟地区,隶属天水市麦积区利桥乡管辖。勘查区由1-9号拐点圈定,勘查区范围坐标见表1,勘查面积为1.33km2。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详见图3,矿区范围见图4。表1 项目金矿勘查区范围坐标表1954北京坐标系经度、纬度1980西安坐标系经度、纬度面积(km2)备 注点号L( )B( )L( )B( )1.33勘查区范围坐标拐点编号从勘查区范围左下角起顺时针方向计1106 28 0034 18 30106 27 5734 18 302106 28 0034 18 56106 27 5734 18 563106 28 2034 18 56106 28 1734 18 564106 28 2034 19 10106 28 1734 19 105106 28 3934 19 10106 28 3534 19 106106 28 5734 18 46106 28 5334 18 467106 28 5734 18 38106 28 5334 18 388106 28 5034 18 38106 28 4634 18 389106 28 5034 18 30106 28 4634 18 307.3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建设投入总资金279.12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7.4 项目详查方式详查阶段:目的和任务是对经过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价值的矿床,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报告,一般探求CD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一般金属矿10-20%,非金属矿20-50%,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可提供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书使用。一般要求是:基本查明详查区内地质、构造情况;对矿体(层)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矿石的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工业类型和品级等的控制和研究程度,达到探求相应储量级别的要求;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基本查明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床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评价。本次详查准备在以往所获成果的基础上,在该勘查区内开展地质详查工作,主要包括:1、在区内主要矿体聚集地段开展1:2千地质测量;2、对主要矿体以钻孔、硐探工程进行系统揭露控制;同时以硐探工程对主要矿体进行勘查评价,查明了详查地段的地质特征、主要矿体的形态特征、规模、产状变化特征和矿石质量,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7.5项目组成及项目内容7.5.1项目组成该矿矿区探矿面积1.33km2,该项目主要由主体工程(探矿工程)、辅助工程(行政生活设施工程)、公用工程(包括给排水、供电)、环保工程(废气处置、废水处置、噪声防治、固废处置)部分组成。主要工程见表2所示。表2 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主体工程测量1:2000地形测量1.33km2钻探根据探矿区地质、水文条件,工程采取钻探打钻勘探方式。共设7个钻探分别为ZK403、ZK203、ZK001、ZK101、ZK301、ZK102、和ZK302。硐探设计探硐3个,分别为CM-1、CM-2和CM-3,硐探断面形状为圆拱形,主巷道规格为2.22.5m,坡度为37%。采样测试样品的化学分析由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测试中心承担地质编录按部颁发规范DZ/T0078-93执行,报告编写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1-T0033-92)执行。辅助工程行政生活设施工程办公与生活区炸药库占地面积100m2储运工程交通运输利用现有道路(金昌沟、木漆沟)公用工程给排水勘查区泉水比较发育,生产生活用水都取自山泉水供电从利桥乡百花电管所引入供暖冬季采用电暖气供暖环保工程废水处置职工洗漱废水直接用于场地泼洒降尘,旱厕废物经收集后定期清理,用于周边区域肥田;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泼洒降尘;钻坑涌水和坑道涌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生产。废气处置洒水、材料遮盖、运输车辆加盖防尘布;油烟净化器1台。噪声防治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避免设备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固废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地表剥离物临时堆放,取样完立即恢复地表原状;硐探施工地附近设置临时堆渣场,废石全部暂存弃渣场,工程结束后渣场废石回填,覆土植树,恢复植被。7.5.2详查部署与探矿工作内容工作部署根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及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的要求,根据纸房沟金矿矿体的规模、形态变化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对其勘查类型进行了初步论证,确定矿体勘查类型为类型和类型。类型以8080m作为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的基本网度,以160160m作为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基本网度,以320320m作为探求预测的资源量(334)的基本网度。类型以4040m作为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的基本网度,以8080m作为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基本网度,以160160m作为探求预测的资源量(334)的基本网度。主要通过1:2000地质测量,钻探、硐探等取样工程。大致查明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主要矿(化)体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总体工作原则遵循:突出重点,主次兼顾,点面结合,综合找矿。探矿布置原则:按照网度,适当灵活,垂直矿体走向,穿、沿脉并举,取得最佳的地质效果。对主矿体分布区开展1:2000地质测量,查明主矿体由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情况,设计工作量1.33km2。对矿区主要矿体进行系统工程控制,查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等。设计工作量:钻探1299m,硐探44m。进行矿样的化学分析和小体重样分析,了解矿石质量。探矿工作内容本次探矿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为1:2000地形测量1.33km2,硐探44m,钻探1299m。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项目实施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探矿矿区范围内,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概略研究,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其主要工作见表3。表3 项目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项目单位设 计 工 作 量备注1/2千地质修侧km21.331/2千水文地质修侧km21.331/2千工程地质修侧km21.331/2千环境地质修侧km21.33钻探m1299包括水文孔硐 探m44工程点测量个7采集测试各类样品拣块样个20刻槽样个10劈半样个80内检样个9外检样个5水质简分析个10水质全分析个1光谱全分析4岩石化学全分析个4岩石组合分析个3薄片样块10光片样块10岩石小体重样块30岩石湿度样个30选冶试验样个1各类样品合计个(件)227探矿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地质填图、硐探、钻探、采样与测试及地质编录等。测量为了满足勘查区探矿地质工作要求,测量工作主要为探矿区的1:2000地形测量及坑、钻工程测量、测量工作采用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甘肃CORS基站),以网络RTK技术测量模式进行图根控制测量、配合长距离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步点测量。测量的精度要求执行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 T183412001)。A. 1:2000地形测量对重点成矿区开展1:2000地形测量工作,1:2000地形测量采用西安80坐标,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B. 1:2000地质测量地质测量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线距50-80m左右,点距30-60m左右,地质点均用全站仪法测定准确位置。硐探、钻探工程A.硐探工程工程主要用于对矿区内矿体规模较大、矿化较强、品位较富的主矿体进行深部勘查评价,一般控制矿体垂深按40m的段高布设。所施工的坑探工程均为平硐,在布设前,首先依据以往已施工的坑探工程标高位置,按段高要求在其上下布置坑探工程,坑口位置依矿体地表分布特征根据具体地形条件选择位置,掘进方向按设计执行。坑道断面规格为2.22.5(高宽),坡度控制在37%以内,掘进过程中及时编录,并对缩减矿化蚀变带采取了刻槽化学样,样品布设在主编壁腰线上。项目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在项目详查区共设置3个平硐硐口,探矿全部采取坑探中的平硐探矿方法。项目共设置3个弃渣场。渣场位置位于每个硐口附近,具体位置见工程布置图5。平硐断面、硐口选择一般要求:(a)平硐断面一般为梯形或拱形。不支护或喷锚支护宜采用拱形断面,木支护宜采用梯形断面。(b)平硐断面的规格应根据勘探的目的、掘进深度、地质情况、工程措施、掘进条件等因素决定。具体情况见表4。表4 平硐断面规格表平硐深度净断面规格(高宽)挖掘方法0501.81.8人工打眼、人工装岩、胶轮手推车运输502002.02.0风钻打眼、人工装岩、胶轮手推车运输2006002.22.2风钻打眼、人工或小型机械装岩、矿车运输60010002.22.5台车凿岩、装岩机装岩、机车运输()机掘平硐净高不应低于1.8m,运输设备与平硐一侧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2m。()人行道宽度以0.50.7为宜。(c)硐口位置的选择应保障施工安全,满足地址要求,应尽量选择在岩石完整坚固而稳定的部位。硐口必须进行支护,以保证硐口的安全。(d)硐口地处公路或人行道上方陡坡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出渣、爆破造成的事故。硐口地处交通干线以下施工时,应经过论证确定硐顶上覆岩体适宜厚度。平硐穿越铁路、公路时,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根据现有资料,初步选择在矿区基岩出露处设置坑探硐口,硐口位置用高精度GPS定位,硐断面定位拱形,净断面规格为2.2m2.5m(高宽),坡度控制在37%以内,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任何一段的中线偏离误差不得大于坑道设计宽度的20%,施工时坑道要平直干净,安全畅通,便于观察取样。编录图用压平法展开,编录比例尺1:50,绘制两壁一顶。根据矿化情况系统采取刻槽化学样和岩石化探样,一般在一壁取样,矿化不均匀时两壁同时取样,特殊情况按实际布置。各硐口设置及渣场情况见表5。表5 各硐口设置及渣场情况表硐口编号硐口规格集中渣场占地探矿弃渣量占地性质经纬度12.2m(高)2.5m(宽)1000m(深度)1个渣场(800m2)4909m3荒地(利用原有渣场)N:341854.39 E:1062853.04 22.2m(高)2.5m(宽)1000m(深度)1个渣场(800m2)4909m3N:341902.21 E:1062833.20 32.2m(高)2.5m(宽)1000m(深度)1个渣场(800m2)4909m3N:341847.21 E:106280.13合计3个渣场(2400m2)14727m3b. 钻探工程工程将对矿带内的主要矿体进行了深部钻孔勘查验证;钻孔开口直径为75mm,终孔直径一般为75mm,所施工钻孔以定向直孔为主。开口钻进50m测量一次钻孔顶角和方位角,钻进过程中每100m测量一次钻孔顶角和方位角,两测点间距不得超过100m,终孔时应再次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在见矿点处也应增测一次。钻孔弯曲度测定使用陀螺测斜仪,对完工的钻孔经验收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钻探工程钻孔及渣场情况见表6。表6 钻探工程钻孔情况表钻孔编号钻孔规格倾角封孔处理ZK403(硐内)75mm(直径)150m(孔深)90稠泥浆灌注,木棒封堵孔ZK203(硐内)75mm(直径)118m(孔深)90ZK001(硐内)75mm(直径)154m(孔深)90ZK101(硐内)75mm(直径)107m(孔深)90ZK301(硐内)75mm(直径)150m(孔深)90ZK102(硐内)75mm(直径)261m(孔深)90ZK302(水文孔)127mm(直径)359m(孔深)90稠泥浆灌注,木棒封堵孔总计封孔:要求用泥浆灌封、孔口竖立水泥作固定标志,注明线、孔号。采样与测试A.基本分析样:在勘查探矿工程中分层、分段采取。地表样品应在新鲜岩矿层中采取,采取方法用刻槽法,刻槽断面一般采用断面为105cm的刻槽法。刻槽样段划分以地质体不同特征为准,样长一般为1m,最长不超过1.50m,最短不小于0.50m。采样方法、长度和断面规格,可根据矿石质量变化情况,考虑矿体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而定。采样时应保证质量,要求不重号、不漏采、不重采、不混入外来物质。设计取样227件。B. 测试(a)基本分析项目:Au、Ag、Cu、Pb、Zn、As、Co。(b)化学样刻槽化学样:主要用于硐探、钻探中采取化学分析样。采样长度最小0.4m,一般为1.0m,刻槽断面10cm(宽)5(深)cm。岩矿芯化学样:用于钻探中对岩、矿心采取化学分析样。采集用二分之一劈切法,一半保留,另一半送样化验。局部岩矿心采样时,对残留岩矿心进行了处理,作过深度改正,在计算过分层采取率和换层深度之后进行,样长一般为0.5-1.5m。(c)组合分析样:组合分析取样是在基本分析结果出来后,由几个至十几个(或更多)的基本分析的副样组合而成。由同一工程或相邻工程构成的同一矿体,同一块段,同一类型品级的基本分析副样组成(即参与同一个组合样的基本样不得分布在不同资源量级别块段、不同矿体、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组合原则是按基本分析样长比例提取采样重量。(d)岩矿标本光薄片样:样品在硐探工程中按不同地段的矿石和围岩分别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样规格大致为369cm。(e)小体重样:小体重样样品主要在主矿体的代表性部位采集,小体重样样品体积一般为60120cm3。用封蜡排水法进行测试。地质编录、综合整理研究及报告编写报告编写按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DZ1-T0033-92)执行,认真做到“三编一及时”。详查总体布局施工场地本项目施工点分散,各施工点规模不大,工程所需材料利用现有道路运送,再用人工搬运到施工地,随用随卸,不单设固定的大、中型施工场地。临时生活营地在矿区新搭建临时生活营作为工作人员休息和施工材料的堆放场所,营地采用彩钢结构板房,布置在项目区地势平缓植被稀疏处,探矿工作结束后对临时生活营地进行恢复。供水供电情况生活水源采用来自矿区的山泉水;供电从利桥乡百花电管所引入,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7.6 详查区金矿体特征矿区普查发现石英脉型金矿体一条;测区内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受F0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陇山群第三岩性段(Pt2l3),岩体为上仙坪花岗岩体(D1X),属小规模、低品位石英脉型金矿体。7.7 主要设备项目主要设备见表7。表7 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l柴油发动机(备用)250KW台12空压机LGB-6/8台23提升机YBJQ-25台14通风机K40-9台25笔记本电脑PIV以上配置台16生活用车客货车辆17生产用车货车辆18凿岩机YT-24台套69锚杆机MFC-1325/3470台210砼喷射机ZPG2台211探水钻MDF-5台112对讲机台413全站仪台214手持GPS水平误差IOM台315数码照相机500万dip部316采样工具套417小型发电机组GY-450GF台218打印机HPA4激光台l18炊具套17.8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见表8。表8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表序号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1水m3/a3519山泉水2炸药t/a75外购3雷管个/a1000外购4柴油(备用)t/a1外购7.9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主要分为金矿详查作业区及职工临时生活区、炸药区等,矿场周围为林地。矿区道路利用已有林区道路。生活区位于矿区外北侧,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示意图5,项目工作程度图见图6。7.10 劳动定员与劳动制度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详查项目由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队负责实施勘查工作。本项目共有探矿工作劳动定员70人,年工作345天,实行每天10小时工作制。8、公用工程8.1项目给排水8.1.1给水工程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新鲜用水量为10.2m3/d(3519m3/a),生产生活用水都取自山泉水。8.2项目供电从利桥乡百花电管所引入,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8.3项目供热项目采用电暖气供暖。8.4 消防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本项目矿山地面工业场地、库房、机房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室内消防以干粉灭火器为主,库房、柴油发电机房、空压机房、配电室等配备消防灭火器材。本项目矿山地表植被茂密,属省小陇山林区,严禁在林区和易燃处吸烟和明火取暖。有可能人为会造成火灾事故或自燃发火因素的存在;探矿平巷火灾事故的成因主要为爆破火灾、电气火灾、农用三轮车柴油车以及木支护木材引起的火灾。室外消火栓工业场地应修筑12m3蓄水池, 安装5.5kw潜水泵配DN15PYC软管为消防管路, 消防管路引入工业场地的办公、住宿区,库房、机房。室内灭火器配备变电所、发电机房、空压机房和为E类带电火灾,中危险等级,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为2A,最大保护面积75m2/A,每处最少2具。按照上述标准配置一定数量的磷酸铵盐手提式8kg干粉灭火器。地面防灭火: 地面爆破物品储存库按规定修筑消防水池、避雷针、配备干粉灭火器等;仓库、配电室、空压机房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灭火设施。坑探平、斜巷防灭火坑探平、斜巷利用凿岩机供水管路水为消防水,每隔50m安装三通阀门;运输矿石的农用小型三轮车自备1具8kg干粉灭火器,装矿地点配备1具8kg干粉灭火器。(5)防火生活区建构筑物之间防火间距:12m;生活区建筑之间防火间距:812m;所有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生产区、生活区建抅筑物,均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设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结合湿式作业供水管道,设计井下消防水管系统,供水管道采用钢质材料。8.5 通信联络系统本项目设计配备一套行政、调度合一的TG420B-24型24门的矿用程控数字调度交换机,交换容量为24门。通信交换设备设置在矿山综合办公院的调度室内。下井电缆选用铠装通信电缆,电缆型号为:HUYVA39-2020.8,两回通信电缆均沿斜井敷设引下至井底车场交接箱,然后经本安型分线盒分线后,引至井下水泵房(配电硐室)、井底车场、工作面等各调度用户。井底车场、各机电硐室、水泵房、采场、掘进工作面等均设有矿用型电话。井下通信系统通过相应接口与矿山程控、数字调度总机相连,实现全矿山上、井下的联网。9、 主要构筑物本项目生活区占地面积为232m2,包括职工宿舍、办公室、库房、炸药库等。项目主要建(构)筑物见表9。表9 主要建(构)筑物表序号建设内容数量面积占地类型备注1职工宿舍672m2荒地每间12m2、彩钢结构2办公室224m2每间12m2、彩钢结构3食堂124m2彩钢结构4旱厕112m2砖混结构5炸药库1100m2砖混结构6合计11232m210、项目场地现状2016年12月建设单位开始着手勘探工作,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建设单位已经建成了炸药库1座以及炸药值班室1间,职工宿舍6间,办公室2间,食堂1间,旱厕1座,并对建构筑物周围进行了场地平整,目前还没开始详探工作。11、 工程占地项目临时占地包括生产区、生活办公区、临时堆渣场等,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632m2,其中堆渣场占地2400m2,主要构筑物占地面积约232m2。矿区道路为现有道路。本项目工程占地情况详见表10。表10 项目占地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面积占地类型备注1堆渣场m22400荒地临时占地2主要构筑物m2232荒地临时占地总计m22632/12、工作进度安排该项目计划一年完成,即2018年1月15日至2018年12月31。具体安排如下:2018年1月2月:收集研究成果资料,编写详查工作设计。做好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并出野外,现场确定施工位置,协调好各方关系,为下一步各项地质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2018年3月10月:野外施工阶段。主要开展1/2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修测及深部钻探、坑探工程施工。2018年11月12月:资料总结阶段。进行各类资料整理,资源量估算,编写金矿详查报告。13、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997、1998年我队五分队对该区进行了金矿普查,发现了五条沟金矿点。1991年甘肃省地矿局地质一队在此进行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金异常面积24 km2,银异常晕面积132 km2。从1995-1997年一直从事金矿普查工作,先后发现了雨子滩、麻辣沟两处石英脉型金矿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来自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私营采金者对区内出露的含金石英脉和古采硐进行浅部揭露和样品分析,施工了一些坑道,采出了部分金品位较高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石。2007 -2009年,受天水达新冶炼有限公司委托,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第四项目组,在该区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共完成实物工作量1/5万地质草测0.3 km2,1/5千地质化探剖面测量3.0km,硐探296m,清理旧坑道302.0m,采集各类样品235件。发现含金石英脉一条,脉宽10-50cm,延伸长几十至百余m,最高品位25.210-6。2010-2011年,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继续在该区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在全区进行了1:1万地质检测,重点对探矿坑道进了编录采样,编写了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普查报告。发现石英脉型金矿体一条,估算333+334金矿石量31812t,平均品位7.3110-6,估算333+334金金属量232.49kg。2011年5月,甘肃省天水市利桥乡纸房沟金矿普查报告经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并备案(甘国土资储备字201152号),2011年5月18日,项目勘查阶段由普查变更为详查。14、 依托现有弃渣场的可行性分析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共利用原有弃渣场3处,分别位于每个硐口附近。硐1弃渣场在硐口1北侧,面积约为800m2;硐2弃渣场在硐口2北侧,面积约为800m2;硐3弃渣场在硐口3西侧,面积约为800m2。硐内废石可通过施工便道运输至渣场,运输方便运距较短,方便硐内废石出渣堆放。此外,本项目3个硐探深度都为1000m,每个硐探弃渣量约为4909m3,探矿期间每个堆渣高度设为6.2m,每个堆渣场三面修建长挡渣墙,原有弃渣场的面积能容纳本项目详查阶段的废石。因此从选址和渣场面积方面,依托现有弃渣场是可行的。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原有项目概况 矿山原矿区概况:2007 -2009年天水达新冶炼有限公司委托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第四项目组在该区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共完成实物工作量1/5万地质草测0.3 km2,1/5千地质化探剖面测量3.0km,硐探296m,清理旧坑道302.0m,采集各类样品235件。2010-2011年,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继续在该区进行地质找矿工作,在全区进行了1:1万地质检测。根据现场勘查,矿山原矿区有3个硐口,分别为硐CM-1、硐CM-2、硐CM-3。原矿山开采遗留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金矿普查完毕后,原有部分弃渣场(硐1弃渣场和硐2弃渣场)未进行植被恢复。 部分原有尾矿渣露天堆放,抑尘的环保设施不完善,干旱有风季节易起尘。 原有弃渣场未设置拦挡墙、截排水设施等。原有弃渣场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面貌,项目区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频度与强度增加,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空间日趋减少,对鸟类及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繁殖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原有尾矿渣鉴别天水海岩矿业有限公司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对硐CM-3场区现存在的尾矿渣进行了固废属性鉴别,分别在矿渣的东、西、南、北侧及渣堆顶部各取一个样,五个点位共采集五个样品,检测数据见表11和表12。表11 腐蚀性鉴别样品编号分析项目渣场东渣场南渣场西渣场北渣场顶部2018101000120181010002201810100032018101000420181010005PH值(无量纲)7.777.227.357.437.90限值浸出液pH2,或者pH12.5,则判定该物质具有腐蚀性。表12 浸出毒性鉴别样品编号分析项目渣场东渣场南渣场西渣场北渣场顶部限值2018101000120181010002201810100032018101000420181010005六价铬0.004L0.004L0.004L0.004L0.004L5Cu0.0025L0.0025L0.0025L0.0025L0.0025L100Zn0.0064L0.0064L0.0064L0.0064L0.0064L100Cd0.0012L0.0012L0.0012L0.0012L0.0012L1Pb0.0042LPb0.0042LPb0.0042L5Be0.0007L0.0007L0.0007L0.0007L0.0007L0.02Ba0.02310.02340.02720.02740.01645Ni0.0038L0.0038L0.0038L0.0038L0.0038L5Se0.0013L0.0013L0.0013L0.0013L0.0013L1总铬0.0020L0.0020L0.0020L0.0020L0.0020L15Ag0.0040.0350.0500.0020.0185As0.002L0.002L0.002L0.002L0.002L5Hg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0.00004L0.1氟化物1.661.300.880.700.96100氰化物0.004L0.0130.0110.0040.004L5根据表11和表12检测结果,本次所采的五分样品检测结果均为超标,因此硐CM-3场区尾矿渣是不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特征的固体废物,属一般固体废物,可外售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及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北连清水县、秦安县。麦积区地处东经1052510643,北纬34063448之间,东西长123公里,南北最宽处50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南部绵亘百余里的秦岭山峦叠翠,西北部黄土高原川梁沟峁纵横交错,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2、地形地貌天水市麦积区处于我国地形分级的第二阶梯地带,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和陇西陆台两大地质结构单位的过渡地带,西秦岭主脉横贯区中部,形成一条脊线,南部属秦岭地槽,北部属陇西陆台,大部分地处陇南山地。全区地形秦岭以南地势高于岭北,岭南为北高南低,向南、西呈倾斜状,岭北为西高东低,向东呈倾斜状。最高处为西部景东梁,海拔2716m,最低处为东部玉泉乡县家路村,海拔1110m。麦积区地貌按其成因和形状,大体可分为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两部分。秦岭山地东起三皇咀,西至景东梁,东西长62km,南北宽41km,面积1540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2.44%,形成于古生代末期。因成山以来久经侵蚀,山体陡峻,基岩裸露,坡度平均在30度以上,脊轴部分坡度大于45度,属于中深度切割的石质山。地表多为石质、土层薄、砂砾多为其主要特征。山坡平缓的台地上有风成黄土层覆盖,山沟河谷两岸有第四系冲积-洪积砂砾、砂土层。3、矿区地质矿区处于大水峪背斜北翼西端,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陇山群第三岩性段(Pt2L3),背斜枢纽近东西向,两翼为一系列开阔的小褶皱,其为一叠加在早期褶皱之上的复式背斜。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区域地质图见图7。3.1 地 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陇山群第三岩性段(Pt2L3)。中元古界陇山群第三岩性段(Pt2l3):分布于矿区东南部秦家沟中段和南草沟、参家湾一带。上部岩性为灰白色灰质和硅质大理岩,其间夹有少量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大理岩层位较稳定,近东西向展布,厚度大于200m,大理岩中发育有晚期含黄铁矿方解石、石英脉,一般宽30-50cm,近东西走向。中部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夹云母石英片岩;下部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金矿化赋存于该段中部的黑云母二长片麻岩中。该岩石呈片状、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磷灰石等所组成,并含有金属矿物。岩石中的长石为板(粒)状,部分具绢云母化、粘土化和碳酸盐化(经茜素红S溶液染色呈红色,遇冷稀盐酸剧烈冒泡),表面混浊,沿长轴方向略显定向性,部分颗粒可见双晶;石英为他形粒状,部分零散分布,部分呈集合体状分布;黑云母为片状,具一组完全解理,大多具绿泥石化,定向分布;磷灰石为柱状、粒状,干涉色为一级灰,零散分布。岩石中有团条状方解石及方解石细脉的分布与穿插。金属矿物为粉粒状的磁铁矿(具磁性,大多边部已氧化),零散分布。其中长石占63%、石英占2%、黑云母占30%、磷灰石占2%、金属矿物占3%。3.2 构 造矿区岩层扭曲较强,但总体为一倾向南南东的单斜构造,见有小尺度的层间小挠曲,未发现较大规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按其规模与特征可分为三大类:区域性断裂破碎带(F0)为区域性断裂,呈北北西走向,向东倾,倾角58左右,横穿西南角,宽度一般在2-30m左右,本区延伸大于600m,是本区主要的控矿断裂,有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充填,局部具有矿化显示,深部矿化较好。容矿断裂为矿区出露最多的一组脆性逆断裂,属与区域性断裂破碎带(F0)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规模厚度1-2m,长度30-350m。其走向北北西、局部近南北,倾角4070。但倾向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向东倾,一部分向西倾,以向东倾为主。两方向断裂呈“X”型共轭关系。该组断裂直接控制着矿区金矿(化)体的空间展布,为区内容矿构造。断裂内普遍产含金石英脉,构成矿区主要金矿(化)体。石英脉局部呈碎裂状、角砾状构造。此外,矿区还有少量近东西走向和其它方向的断裂也含矿,性质与上述含矿断裂基本相似。晚期断裂(F6)该类断层形成时代较容矿断裂晚,对矿区矿体具破坏作用。矿区地表见有F6。该断裂北西走向,长150米,宽1.0米,产状25 O86 O,为脆性逆断层,构造岩石以碎裂岩、构造角砾岩和构造泥为主,金属硫化物含量不均匀,以黄铁矿为主,大多成团块状出现,不具矿化显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