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9204-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硅胶》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食品级硅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技术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
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经过特殊处理达到食品接触安全要求的硅胶产品。这些硅胶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防粘剂、脱模剂或作为其他食品加工辅助材料。
-
术语和定义:对食品添加剂硅胶的基本概念给予了明确界定,确保了标准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技术要求: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硅胶应满足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外观、硅 dioxide含量、重金属(如铅、砷、镉)残留量、微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均需符合特定限量标准,确保其在食品接触使用中的安全性。
-
试验方法:详细描述了如何检测硅胶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包括样品的制备、检测仪器、检测步骤等。
-
检验规则:制定了产品出厂检验及型式检验的规则,要求生产商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率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每批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规范了硅胶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标注的信息,如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信息及使用说明等。同时,对产品的包装材料、运输和储存条件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止产品在流通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或变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2-12-25 颁布
- 2013-01-25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29204201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发布 2012-12-25 发布 2013-01-25 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胶 GB 292042012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胶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硅酸钠溶液与酸反应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硅胶。 2 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分子式 SiO2 2.2 相对分子质量 60.0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 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50 mL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状态 粉末或颗粒 3.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检验方法 二氧化硅(SiO2)含量(灼烧后),w/% 94.0 附录 A 中 A.4 灼烧减量,w/% 70.0 附录 A 中 A.5 重金属(以 Pb 计)/(mg/kg) 30 GB/T 5009.74 砷(As)/(mg/kg) 3.0 GB/T 5009.76 水溶物,w/% 5.0 附录 A 中 A.6 A GB 292042012 2 A B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警示 本方法中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操作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无水碳酸钾。 A.3.1.2 氨水。 A.3.1.3 氨水溶液:11。 A.3.1.4 硝酸溶液:45。 A.3.1.5 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 12 g 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 ,溶于 100 mL 水中。 A.3.1.6 钼酸铵溶液:称取 6.5 g 钼酸铵,溶于 30 mL 氨水溶液中,冷却,搅拌下缓慢加入到 70 mL 硝酸溶液中,放置 48 h。抽滤,滤液保存于暗处。该溶液久置会变质失效,向 5 mL 该溶液中加入 2 mL 磷酸氢二钠溶液后,不立刻产生大量黄色沉淀时,即表明该溶液失效。 A.3.1.7 邻联甲苯胺的冰乙酸饱和溶液。 A.3.2 鉴别方法 A.3.2.1 称取约 5 g 试样于铂坩埚中,加入 200 mg 无水碳酸钾混合,在红热的电炉上灼烧约 10 min,冷却,加 2 mL 水溶解,必要时加热,然后缓慢加入 2 mL 钼酸铵溶液,有深黄色产生。 A.3.2.2 在滤纸上滴加 1 滴 A.3.2.1 中产生的黄色硅钼酸盐溶液,水浴蒸干溶剂,然后加 1 滴邻联甲苯胺的冰乙酸饱和溶液,将试纸放在氨水上,应有蓝绿色斑出现。 A.4 二氧化硅(SiO2)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试样经950 50 灼烧1 h后,用过量氢氟酸加热分解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氟硅酸逸出。灼烧后称量,损失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硅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氢氟酸。 A.4.2.2 硫酸。 A.4.2.3 乙醇。 A.4.3 仪器和设备 A.4.3.1 铂坩埚:30 mL。 A.4.3.2 高温炉:可控温 950 50 。 GB 292042012 3 A.4.4 分析步骤 称取约 1 g 灼烧后的试样 A(A.5.2) ,置于已于 950 50 灼烧至质量恒定的铂坩埚中,用 2 mL乙醇润湿,加入 56 滴硫酸,加入 10 mL 氢氟酸淹没试样。置于电炉上蒸发至刚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后,冷却,再加入 5 mL 氢氟酸,小心转动坩埚以冲洗内壁,再蒸发至干。于 950 50 灼烧至质量恒定。 A.4.5 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SiO2)含量的质量分数 w1,按公式(A.1)计算: %10001211mmmmw(A.1) 式中: m1试样 A 和铂坩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2残渣和铂坩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0铂坩埚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 0.2%。 A.5 灼烧减量的测定 A.5.1 仪器和设备 A.5.1.1 电热恒温干燥箱:可控温度 105 2 。 A.5.1.2 高温炉:可控温度 950 50 。 A.5.1.3 铂坩埚:30 mL。 A.5.2 分析步骤 称取 3 g5 g 预先于 105 2 下干燥 2 h 的试样, 精确至 0.000 2 g, 置于已于 950 50 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铂坩埚中,于 950 50 灼烧 30 min。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保留此灼烧过的试样为试样 A,供 A.4 测定二氧化硅含量时使用。 A.5.3 结果计算 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 w2,按公式(A.2)计算: %10001212mmmmw (A.2) 式中: m1试样和铂坩埚灼烧前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2试样和铂坩埚灼烧后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m0铂坩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A.6 水溶物的测定 A.6.1 仪器和设备 A.6.1.1 电导率仪。 A.6.1.2 玻璃砂芯漏斗:滤板孔径5 m 15 m ,容积100 mL。 A.6.2 分析步骤 称取 5.00 g0.01 g 于 105 2 干燥 2 h 的试样, 置于 250 mL 烧杯中, 加 100 mL 水, 搅拌 15 min。GB 292042012 4 静置,待不溶物沉淀下来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进行抽滤,将滤液转入 250 mL 容量瓶中。用热水洗涤不溶物 3 次,每次约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2030芹菜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自然科学地球科普知识
- 2025年模塑绝缘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沙湾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物研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试题及答案
- 集合数学知识点高一
- 道具 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 青岛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药物相互作用的教育与提升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精深解析试题及答案
- 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 2023-2024
- (2025)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
- 晨光医院救护车驾驶员考试题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GNS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专业实践报告5000字范文
- 2024年度昌平区养老院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矿业权评估师岗前培训课件
- 二年级家庭教育讲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GB/T 24008-2024环境影响及相关环境因素的货币价值评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