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1页
医学伦理学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2页
医学伦理学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3页
医学伦理学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4页
医学伦理学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本章重点内容,一、中国传统医德的主要思想 二、国内外医德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贡献,3,第一节 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医德发展的历史轨迹 1.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的初中期 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炎帝味草木 医学目的:“以拯夭亡”,“令民知所避就” 2.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 百家争鸣,“医乃仁术”被奉为职业伦理原则 3.发展时期 进入封建社会后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孙思邈 大医精诚,4,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阶层。 职业医生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医学开始摆脱巫术的羁绊,成为一种经验知识和技艺,另一方面又表明,医生的地位从能“绝地通天”的巫师变为一般的手艺人。,5,6,二、中国医德的优良传统,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 “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 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清廉正派的行医作风; 尊重同道的谦虚品德; 注重道德的自律和修养; 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7,1.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黄帝内经 “天覆地载,万物备悉,莫贵于人。” (唐)孙思邈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8,2.“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医乃仁术” ,即通过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 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儒家认为医学为“生生之具”,医学的目的是仁爱救人,是儒家实现仁爱爱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儒同道”。,9,3.“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孙思邈大医精诚,10,4.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橘井水泉香” “杏林春暖,橘井泉香” 杏林典故 三国名医董奉 橘井,西汉时期苏耽 古代弟子出徒,老师通常送两样东西:手提马灯、雨伞。,11,5.清廉正派的行医作风,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宋代名医何澄 “我欲有疾,望厚之相救,何如? 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厚之相救,何如? 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12,6.尊重同道的谦虚品德,孙思邈大医精诚 清代叶天士拜师,13,7.注重道德的自律和修养,孙思邈 林逋,14,8.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华佗与曹操 李时珍,15,三、中国近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1、医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医生负有维护国家富强的责任; 增强国人的健康,以强国强种。 2、新医学体制的建立与职业伦理准则的产生 个体行医发展到集体行医 医患关系复杂化,医医关系突出 生物医学模式已经确立,16,1926年,中华医学会制定医学伦理法典,全文共2339个字,其中涉及到对一般医疗行为的论述,这在20世纪早期全世界的医德规范中是少有的,体现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所特有的医学伦理观。,17,1932年6月上海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