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664-2002是一项关于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国家标准。该标准旨在为用户提供指导,确保在有空气污染物的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能够正确选择并有效使用呼吸防护装备,同时强调了对这些设备进行恰当维护的重要性,以保持其防护效能。具体要点包括: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呼吸防护用品,包括过滤式和隔绝式呼吸器,旨在防护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蒸气及它们的混合物对呼吸道的伤害。
-
呼吸防护需求评估:使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作业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暴露时间,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
-
选择原则:依据评估结果选择防护级别相匹配的呼吸器,考虑因素包括防护性能、佩戴舒适性、使用限制及使用者的面部特征等。
-
分类与标记:标准详细说明了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方法及产品标记要求,帮助用户快速识别产品的适用范围及防护等级。
-
使用指导:
- 正确佩戴:确保呼吸器与面部密封良好,无泄漏。
- 使用前检查:检查呼吸器的完整性、过滤元件的有效期及气密性。
- 培训:使用者需接受正确选择、佩戴、使用及维护呼吸器的培训。
-
维护与保养:
- 清洁与消毒:按照制造商指南清洁和消毒呼吸器部件,避免损坏。
- 存储条件:确保呼吸器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下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及化学腐蚀。
- 更换部件:定期更换滤毒罐、滤棉等消耗品,遵循制造商推荐的更换周期。
-
废弃处理:对于达到使用寿命或损坏无法修复的呼吸防护用品,应依据相关规定安全处置,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2-03-12 颁布
- 2002-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3 4 0 . 3 0C 7 3 G 黝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c B / T 1 8 6 6 4 -2 0 0 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S e l e c t i o n , u s e a n d ma i n t e n a n c e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e n t2 0 0 2 一 0 3 一 1 2发布2 0 0 2 一 1 0 一 0 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Gs / T 1 8 6 6 4 -2 0 0 2目次一 u A I A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13 术语、 定义和缩略语 。 一13 . 1 术语和定义 13 . 2 缩略语 、 , 、 , , 、 、 、 , “ , 、 ,. 、 , , 、 、 44 呼吸防护用品的 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 1 一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 2 根据有害环境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 3 根据作业状况选择 。 , 一 74 . 4 根据作业人员选择 。 85 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 、 , “ ” 二85 . 1 一般原则 。 85 . 2 I D L H环境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 95 . 3 低温环境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 4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元件的更换 。 。 。 95 . 5 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 。 。 。 , 96 呼吸防护用品的维护 、 , 、 , ,. ,. ,. 、 ,. 1 06 . 1 呼吸防护用品的 检查与保养 1 06 . 2 呼吸防护用品的清 洗与消毒 。 。 “ 二 “ 1 06 . 3 呼吸防护用品的 储存 二 “ 1 07 呼吸保护计划 。 1 07 . 1 一般原则 。 一1 07 . 2 呼吸保护计划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7 . 3 呼吸保护培训内 容 。 1 1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有害环境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 1 2附录B( 规范性附录) I D L H浓度 二 “ 1 3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有毒气体和蒸气的警示性 2 5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举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附录E( 资料性附录) 适合性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对呼吸防护用品使用能力的医学评价 , 3 3附录G( 规范性附录) 佩戴气密性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附录 H ( 资料性附录) 呼吸保护计划检查方法 。 3 5参考文献 3 7图1 呼吸防护用品 选择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表 1 呼吸防护用品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二 二 二 二 二5表2 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A P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二6表3根据 有 害 环 境 选 择呼 吸 防 护 用品 , 二 ” “ “ 7( 3 B / T 1 8 6 6 4 -2 0 0 2前言 本标准与G B / T 1 1 6 5 1 -1 9 8 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对呼吸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与要求的规定相符合, 并具体规定了选择、 使用和维护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本标准附录 B和附录G是规范性附录, 附录A、 附录C、 附录D、 附录 E 、 附录F和附录H都是资料性附录 。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3 M 中国有限公司、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防化研究院。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 : 姚红 、 佘 启元 、 丁松涛、 李小 银、 刘江歌 、 奈芳 、 黎钦华 。GB/ T 1 8 6 6 4 - - 2 0 0 2引言 我国现行呼吸防护用品的标准都是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 实践证明, 只有以上标准还不能保证呼吸防护用品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 制定我国的呼吸防护用品选择、 使用与维护标准很有必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目前尚无同类标准。本标准以我国现有呼吸防护用品的技术条件标准为基础, 结合我国现有产品使用特点, 参考了英国标准 B S 4 2 7 5 : 1 9 9 7 执行有效呼吸保护器计划指南、 美国A NS I Z 8 8 . 2 -1 9 9 2美国呼吸防护标准、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 O S H A) 2 9 C F R1 9 1 0 . 1 3 4 . 1 9 9 8呼吸防护标准、 澳大利亚/ 新西兰标准 A S / NZ S 1 7 1 5 : 1 9 9 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 新加坡标准C P 7 4 : 1 9 9 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实施细则等同类标准, 兼顾了我国现有其他相关标准, 并引用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NI OS H) 1 9 9 0 年正式出版物 D HH S ( NI O S H) P u b l i c a t io n No . 9 0 -1 1 7 N I O S H P O C K E T G UI D E T O C H E MI C A L HA R Z A RD S ( NI O S H危险化学物质指南手册) 中的立即威胁生命和 健康( I m m e d i a t e l y D a n g e r o u s t o L if e a n d H e a l t b , I D L H ) 浓度, 作为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过程中确定有害环境危害程度的判据之一。GB / T 1 8 6 6 4 -2 0 0 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与维护1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 使用和维护的原则、 方法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为预防作业场所缺氧和空气污染物等对人体的危害所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下作业、 航空及医疗救护用呼吸设备。2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2 8 9 1 -1 9 9 5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 B 3 8 3 6 . 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第 1 部分: 通用要求 G B 3 8 3 6 . 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 爆电气设备 第2 部分: 隔爆型 d G B 3 8 3 6 . 4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i ; G B 8 9 5 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3术语 、 定义和缩 略语3 . 1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 1 . 1 呼吸防护用品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防御缺氧空气和空气污染物进人呼吸道的防护用品。3 . 1 . 2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a i r - p u r i f y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能把吸人的作业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 吸收、 催化或过滤等作用, 除去其中有害物质后作为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G B / T 1 2 9 0 3 -1 9 9 1 , 定义 4 . 1 . 1 13 . 1 . 3 自 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s e l f - i n h a l a t i o n a i r - p u r i f y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3 . 1 . 4 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p o w e r e d a i r - p u r i f y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v e e q u i p m e n t 靠动力( 如电动风机或手动风机) 克服部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3 . 1 . 5 密合型面革 t i g h t - f i t t i n g f a c e p i e c e 能罩住鼻、 口的与面部密合的面罩, 或能罩住眼、 鼻和口的与头面部密合的面罩。 密合型面罩分半面罩和全面罩。3 . 1 . 6 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a t mo s p h e r e - s u p p l y i n g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e n tGB / T 1 8 6 6 4 - 2 0 0 2 能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作业环境隔绝, 靠本身携带的气源或者依靠导气管引人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气源的呼吸防护用品。 G B / T 1 2 9 0 3 -1 9 9 1 , 定义 4 . 1 . 2 13 . 1 . 7 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s u p p l i e d a i r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佩戴者靠呼吸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人清洁空气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G B / T 1 2 9 0 3 -1 9 9 1 , 定义 4 . 2 . 1 . 1 3 . 1 . 8 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s e l f - c o n t a i n e d b r e a t h i n g a p p a r a t u s 佩戴者携带空气瓶、 氧气瓶或生氧器等作为气源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 G B / T 1 2 9 0 3 -1 9 9 1 , 定义 4 . 1 . 2 . 2 3 . 1 . 9 负压式呼吸防护用品n e g a t i v e - p r e s s u r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e n t 一种呼吸防护用品, 使用者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在吸气阶段均小于环境压力。 G B 1 6 5 5 6 -1 9 9 6 , 定义 3 . 2 13 . 1 . 1 0 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 p o s i t i v e - p r e s s u r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一种呼吸防护用品, 使用者任一呼吸循环过程面罩内压力均大于环境压力。 G B 1 6 5 5 6 -1 9 9 6 , 定义3 . 3 13 . 1 . 1 1 开放型面录 l o o s e - f i t t i n g f a c e p i e c e 应用于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的送气导人装置, 只罩住眼、 鼻和口, 与脸形成部分密合。3 . 1 . 1 2 送气头革h o o d 应用于正压式呼吸防护用品的送气导人装置, 能完全罩住头、 眼、 鼻、 口至颈部, 也可罩住部分肩或与防护服连用。3 . 1 . 1 3 逃生型呼吸防 护用品 e s c a p e t y p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q u i p m e n t 只用于在紧急情况下从有害环境逃生的呼吸防护用品。3 . 1 . 1 4 空气污染物 a i r b o r n e c o n t a m i n a n t 正常空气中本不存在的、 或浓度超过其在正常空气中浓度范围的任何气态或颗粒状物质。3 . 1 . 1 5 颗粒物p a r t i c l e 气 溶 胶a e r o s o l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 液态或固态与液态的颗粒状物质, 如粉尘、 烟、 雾和微生物。3 . 1 . 1 6 粉尘d u s t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一般由固体物料受机械力作用破碎而产生。3 . 1 . 1 7 烟f u me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 一般由气体或蒸气冷凝产生, 粒度通常小于粉尘。Gs / T 1 8 6 6 4 -2 0 0 23 . 1 . 1 8 葬mi s t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3 . 1 . 1 9 低沸点有机化合物 l o w b o i l in g p o i n t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沸点低于6 5 的有机化合物。3 . 1 . 2 0 有害 环境 h a z a r d o u s a t m o s p h e r e 缺氧的或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空气环境。3 . 1 . 2 1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 m me d i a t e l y d a n g e r o u s t o l i f e o r h e a l t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有害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 如可致命, 或可永久损害健康, 或可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3 . 1 . 2 2 过滋元件f i l t e r e l e me n t 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 可滤除吸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过滤材料或过滤组件。 示例 : 滤毒罐( 滤毒盒) 、 滤尘盒、 滤料等。3 . 1 . 2 3 失效指示器e n d - o f - s e r v i c e - l i f e in d i c a t o r 警告使用者呼吸防护接近失效的系统。3 . 1 . 2 4 佩截气密性检查f a c e - s e a l c h e c k 由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者自 己进行的 一种简便密合性检查方法, 用以确保密合型面罩 佩戴位置正确。3 . 1 . 2 5 适合性检验f i t t e s t 检验某类密合型面罩对具体使用者适合程度的方法。适合性检验分定性适合性检验和定量适合性检验 。3 . 1 . 2 6 定性适合性检验 q u a l i t a t i v e f i t t e s t 根据受检者对检验剂的感觉, 得出合格或不合格结果的适合性检验。3 . 1 . 2 7 定,适合性检验q u a n t it a t i v e f i t t e s t 不依赖受检者对检验剂的感觉, 得出量化的适合因数检验结果的适合性检验。3 . 1 . 2 8 适合因数f i t f a c t o r 呼吸防护用品定量适合性检验的直接结果, 即在人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模拟作业活动过程中, 定量测量呼吸防护用品外部检验剂浓度与漏人内部的浓度的比值。3 . 1 . 2 9 指定防 护因数 a s s i g n e d p r o t e c t i o n f a c t o r 一种或一类适宜功能的呼吸防护用品, 在适合使用者佩戴且正确使用的前提下, 预期能将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的倍数。 3GB/ T 1 8 6 6 4 -2 0 0 23 . 1 . 3 0 危害因 数 h a z a r d f a c t o r 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的比值, 取整数。3 . 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P F 指定防护因数 工 D L H 立即威胁生命和 健康 S C B A携气式呼吸防护用品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4 . 1一般原 则4 . 1 . 1 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 , 任何人都不应暴露在能够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空气环境中。4 . 1 . 2 应根据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 对作业中的空气环境进行评价( 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参见附录 A) , 识别有害环境性质, 判定危害程度。4 . 1 . 3 应首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环境的可能性。若工程控制措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施, 或无法完全消除有害环境, 以及在工程控制措施未生效期间, 应根据本标准 4 . 2 , 4 . 3 和 4 . 4的规定选择适合的呼吸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品分类见表 1 。选择程序见图 I .4 . 1 . 4 应选择国家认可的、 符合标准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4 . 1 . 5 选择呼吸防护用品时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的技术规定, 符合其适用条件。4 . 1 . 6 若需要使用呼吸防护用品预防有害环境的危害,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呼吸保护计划。4 . 2根据有 害环境选择4 . 2 . 1 识别有害环境性质 应识别作业中的有害环境, 了解以下情况: a )是否能够识别有 害环 境 ; b ) 是否缺氧及氧气浓度值; c ) 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物及其浓度; d ) 空气污染物存在形态, 是颗粒物、 气体或蒸气, 还是它们的组合, 并进一步 了解以下情况: 1 ) 若是颗粒物, 应了解是固态还是液态, 其沸点和蒸气压, 在作业温度下是否明显挥发, 是否 具有放射性, 是否为油性, 可能的分散度, 是否有职业卫生标准, 是否有 I D L H浓度( 见附 录 B ) , 是否还可经皮肤吸收, 是否对皮肤致敏, 是否刺激或腐蚀皮肤和眼睛等; 2 ) 若是气体或蒸气, 应了解是否具有明显气味或刺激性等警示性( 参见附录C) , 是否有职业 卫生标准, 是否有 I D L H浓度( 见附录B ) , 是否还可经皮肤吸收, 是否对皮肤致敏, 是否刺 激或腐蚀皮肤和眼睛等。4 . 2 . 2 判定危害程度 按照下述方法判定危害程度: a ) 如果有害环境性质未知, 应作为 I D L H环境; b ) 如果缺氧, 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 应作为I D L H环境; c ) 如果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 达到或超过 I D L H浓度, 应作为I D L H环境; d ) 若空气污染物浓度未超过 I D L H浓度, 应根据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规定浓度按式( 1 ) 确定 危害因数; 若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空气污染物, 应分别计算每种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因数, 取数 值最大的作为危害因数。GB/ T 1 8 6 6 4 - 2 0 0 2危 害因数 =空气 污染物浓度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 定浓度. . . . . . . . . . . . . . (1)表 1呼吸防护用品分类过 滤 式隔 绝 式自吸过滤式送 风 过 滤 式供 气 式携 气 式正 压 式负压式正 压 式负压式半面罩全 面 罩识别有 害环境 ( 4 . 2 . 1 )否 ( 4 . 2 . 2 a )有害环境性 质 是 否 已 知?否 ( 4 . 2 . 2 b )Oz -1 8 % ?空 气污染物是否存 在 ?否 ( 4 . 2 . 2 c )浓度是否 已 知?无而使用呼吸防护 用 品是 (4 . 2 . 2 . )浓度 -IID L H 浓度?危害因数 1 ? ( 4 . 2 . 2 d )I D L H环境应迭择: a ) 配全 面 翠的正压式 S C B A ; b ) 在配备适合的辅助进生型呼吸防护用品 前 提下, 配全面罩或密合型头翠的正 压 供 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4 . 2 . 3 . 1 )非I D L H 环境应 选 择 指定防护因数大于危害因数的呼 吸防护用品 ( 4 . 2 . 3 . 2和 表2)根据空气污染物种 类选择 ( 4 . 2 . 4 和表 3 )选择适合作业 状况特点的呼吸防 护用品( 4 . 3 )选择 适合作业人员特点的呼 吸防护用品 ( 4 . 4 )使用 适合的呼吸防护 用品 5 )图 1 呼吸 防护 用品选择程序G B / T 1 8 6 6 4 -2 0 0 24 . 2 . 3 根据危害程度选择呼吸防护用品4 . 2 . 3 . 1 I D L H环境的防护 适用于 I D L H环境的呼吸防护用品是: a ) 配全面罩的正压式S C B A; b ) 在配备适合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前提下, 配全面罩或送气头罩的正压供气式呼吸防护 用品。 注: 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适合I D L H环境性质。 例如: 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 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 选 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携气式, 不允许使用过滤式; 在不缺氧、 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 D L H浓度 的环境下, 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携气式, 也可以是过滤式, 但应适合该空气污染物种类及其 浓度水平.4 . 2 - 3 . 2 非I D L H环境的防护 应洗择 A P F大于危害因数的呼吸防护用品。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AP F见表 2 .表 2 各类呼吸防护用品的A P F呼吸防护用品类型面 罩 类 型正 压 式负压式自吸过滤式半 面 翠不 适 用1 01 0 0全面罩送风过滤式半 面 翠5 0不适用全 面 罩 2 0 0 - - - 2 0 0 - - 1 0 0 01 01 0 0全 面 罩4 . 2 . 4 根据空气污染物种类选择呼吸防护用品4 . 2 . 4 . 1颗粒物的防护 可选择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见表 3 ) 。若选择过滤式, 应注意以下几点: a ) 防尘口罩不适合挥发性颗粒物的防护, 应选择能够同时过滤颗粒物及其挥发气体的呼吸防 护 用品 ; b ) 应根据颗粒物的分散度选择适合的防尘口罩; c ) 若颗粒物为液态或具有油性, 应选择有适合过滤元件的呼吸防护用品; d ) 若颗粒物具有放射性, 应选择过滤效率为最高等级的防尘口罩。4 . 2 - 4 . 2 有毒气体和蒸气的防护 可选择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见表 3 ) 。若选择过滤式, 应注意以下几点: a ) 应根据有毒气体和蒸气种类选择适用的过滤元件, 对现行标准中未包括的过滤元件种类, 应根 据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提供的使用说明选择; b ) 对于没有警示性或警示性很差的有毒气体或蒸气, 应优先选择有失效指示器的呼吸防护用品 或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c B / T 1 8 6 6 4 -2 0 0 24 . 2 - 4 . 3 顺粒物、 有毒气体或蒸气同时防护 可选择隔绝式或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见表 3 ) 。若选择过滤式, 应选择有效过滤元件或过滤元件组合 。表 3根据有 害环境 选择呼吸防护用 品4 . 3 根据作业状况选择 在符合本标准 4 . 2 规定的基础上, 还应考虑作业状况的不同特点: a ) 若空气污染物同时刺激眼睛或皮肤, 或可经皮肤吸收, 或对皮肤有腐蚀性, 应选择全面罩, 并采G B / T 1 8 6 6 4 -2 0 0 2 取防护措施保护其他裸露皮肤; 选择的呼吸防护用品应与其他个人防护用品相兼容; b ) 若作业中存在可以预见的紧急危险情况, 应根据危险的性质选择适用的逃生型呼吸防护用 品, 或根据本标准 4 . 2 . 3 . 1 规定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c ) 若有害环境为爆炸性环境, 选择的呼吸防护用品应符合G B 3 8 3 6 . 1 , G B 3 8 3 6 . 2 和G B 3 8 3 6 . 4 的规定; 若选择 S C B A, 应选择空气呼吸器, 不允许选择氧气呼吸器; d ) 若选择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应注意作业地点与气源之间的距离、 空气导管对现场其他作业人 员的妨碍、 供气管路被损坏或被切断等问题, 并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e ) 若现场存在高温、 低温或高湿, 或存在有机溶剂及其他腐蚀性物质, 应选择耐高温、 耐低温或耐 腐蚀的呼吸防护用品, 或选择能调节温度、 湿度的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f ) 若作业强度较大, 或作业时间较长, 应选择呼吸负荷较低的呼吸防护用品, 如供气式或送风过 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9 ) 若有清楚视觉的需求, 应选择视野较好的呼吸防护用品; h ) 若有语言交流的需求, 应选择有适宜通话功能的呼吸防护用品。4 . 4 根据作业人员选择4 . 4 . , 头面部特征 选用半面罩或全面罩时应注意: a ) 若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或经销者能向使用者提供适合性检验, 可帮助使用者选择适合的密合 型面罩, 适合性检验方法参见附录 E; b ) 胡须或过长的头发会影响面罩与面部之间的密合性 , 使用者应预先刮净胡须, 避免将头发夹 在面罩与面部皮肤之间; c ) 应考虑使用者面部特征, 若因疤痕、 凹陷的太阳穴、 非常突出的颧骨、 皮肤褶皱、 鼻畸形等影响 面部与面罩的密合时, 应选择与面部特征无关的面罩。4 . 4 . 2 舒适性 应评价作业环境, 确定作业人员是否将承受物理因素( 如高温) 的不良影响, 选择能够减轻这种不良影响、 佩戴舒适的呼吸防护用品, 如选择有降温功能的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4 . 4 . 3 视 力矫正 视力矫正眼镜不应影响呼吸防护用品与面部的密合性。若呼吸防护用品提供使用矫正镜片的结构部件, 应选用适合的视力矫正镜片, 并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使用4 . 4 . 4 不适合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身体状况 应征求工业卫生医师的建议 , 对有心肺系统病史、 对狭小空间和呼吸负荷存在严重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 应考虑其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能力。 对呼吸防护用品使用能力的医学评价方法参见附录F o5呼吸防护用品的使 用5 . 1一般原则5 . 1 . 1 任何呼吸防护用品的防护功能都是有限的, 应让使用者了解所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的局限性。5 . 1 . 2 使用任何一种呼吸防护用品都应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 并严格按要求使用。5 . 1 . 3 应向所有使用人员提供呼吸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 在必须配备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场所内的有关作业人员和其他进人人员, 应接受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 S C B A应限于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使用。5 . 1 . 4 使用前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的完整性、 过滤元件的适用性、 电池电量、 气瓶储气量等, 消除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现象后才允许使用。5 . 1 . 5 进人有害环境前, 应先佩戴好呼吸防护用品。对于密合型面罩, 使用者应做佩戴气密性检查, 以GB / T 1 8 6 6 4 -2 0 0 2确认密合。佩戴气密性检查方法见附录G,5 . 1 . 6 在有害环境作业的人员应始终佩戴呼吸防护用品。5 . 1 . 7 不允许单独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进入有害环境, 只允许从中离开。5 . 1 . 8 当使用中感到异味、 咳嗽、 刺激、 恶心等不适症状时, 应立即离开有害环境, 并应检查呼吸防护用品, 确定并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进人有害环境; 若无故障存在, 应更换有效的过滤元件。5 . 1 . 9 若呼吸防护用品同时使用数个过滤元件, 如双过滤盒, 应同时更换。5 . 1 . 1 0 若新过滤元件在某种场合迅速失效, 应重新评价所选过滤元件的适用性。5 . 1 . 1 1 除通用部件外, 在未得到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认可的前提下, 不应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用品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5 . 1 . 1 2 应对所有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定期评价其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能力。 评价方法参见附录F ,5 . 2 I D L H环境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5 . 2 . 1 在缺氧危险作业中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应符合 G B 8 9 5 8 的规定。5 . 2 . 2 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 应尽可能由两人同时进人 I D L H环境作业, 并应配安全带和救生索; 在I D L H区 域外应至少留 一人与进人人员保持有效联系, 并应配备救生和急救设备。5 . 3 低温环境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53 . 1 全面罩镜片应具有防雾或防霜的能力。5 . 3 . 2 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或 S C B A使用的压缩空气或氧气应干燥。5 . 3 . 3 使用 S C B A的人员应了解低温环境下的操作注意事项。5 . 4 过浦式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元件的更换5 . 4 . 1 防尘过滤元件的更换 防尘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受颗粒物浓度、 使用者呼吸频率、 过滤元件规格及环境条件的影响。随颖粒物在过滤元件上的富集, 呼吸阻力将逐渐增加以致不能使用。当下述情况出现时, 应更换过滤元件: a ) 使用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人员感觉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时; b ) 使用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防护用品人员确认电池电量正常, 而送风量低于生产者规定的 最低限值时; c ) 使用手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防护用品人员感觉送风阻力明显增加时。5 . 4 . 2 防毒过滤元件的更换 防毒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受空气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 使用者呼吸频率、 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等因素影响。一般按照下述方法确定防毒过滤元件的更换时间: a ) 当使用者感觉空气污染物味道或刺激性时, 应立即更换; 注: 利用空气污染物气味或刺激性判断过滤元件失效具有局限性( 参见附录c 0 b ) 对于常规作业, 建议根据经验、 实验数据或其他客观方法, 确定过滤元件更换时间表, 定期更 换 ; c ) 每次使用后记录使用时间, 帮助确定更换时间; d ) 普通有机气体过滤元件对低沸点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寿命通常会缩短, 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更换; 对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防护, 若两次使用时间相隔数 日或数周, 重新使用时也应考虑更换。5 . 5 供 气式呼吸防护用 品的使用5 . 5 . , 使用前应检查供气气源质量, 气源不应缺氧, 空气污染物浓度不应超过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或有关的供气空气质量标准。5 . 5 . 2 供气管接头不允许与作业场所其他气体导管接头通用。5 . 5 . 3 应避免供气管与作业现场其他移动物体相互干扰, 不允许碾压供气管。G s / T 1 8 6 6 4 -2 0 0 26呼吸防护用 品的维护6 门呼吸防护用品的检查与保养6 . 1 . 1 应按照呼吸防护用品使用说明书中有关内容和要求, 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实施检查和维护, 对使用说明书未包括的内容, 应向生产者或经销者咨询。6 . 1 . 2 应对呼吸防护用品做定期检查和维护。6 . 1 . 3 S C S A使用后应立即更换用完的或部分使用的气瓶或呼吸气体发生器, 并更换其他过滤部件。更换气瓶时不允许将空气瓶和氧气瓶互换。6 . 1 . 4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 在具有相应压力容器检测资格的机构定期检测空气瓶或氧气瓶。6 . 1 . 5 应使用专用润滑剂润滑高压空气或氧气设备。6 . 1 . 6 不允许使用者自行重新装填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滤毒罐或滤毒盒内的吸附过滤材料, 也不允许采取任何方法自行延长已经失效的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6 . 2 呼吸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6 . 2 . 1 个人专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应定期清洗和消毒, 非个人专用的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洗和消毒。6 . 2 . 2 不允许清洗过滤元件。对可更换过滤元件的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 清洗前应将过滤元件取下。6 . 2 . 3 清洗面罩时,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拆卸有关部件, 使用软毛刷在温水中清洗, 或在温水中加人适量中性洗涤剂清洗, 清水冲洗干净后在清洁场所避日风干。6 . 2 . 4 若需使用广谱消毒剂消毒, 在选用消毒剂时, 特别是需要预防特殊病菌传播的情形 , 应先咨询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和工业卫生专家。应特别注意消毒剂生产者的使用说明, 如稀释比例、 温度和消毒时间等。6 . 3 呼吸防护用品的储存6 . 3 . 1 呼吸防护用品应保存在清洁、 干燥、 无油污、 无阳光直射和无腐蚀性气体的地方。6 . 3 . 2 若呼吸防护用品不经常使用, 建议将呼吸防护用品放人密封袋内储存。 储存时应避免面罩变形。6 . 3 . 3 防毒过滤元件不应敞口储存。6 . 3 . 4 所有紧急情况和救援使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应保持待用状态, 并置于适宜储存、 便于管理、 取用方便的地方, 不得随意变更存放地点。了 呼吸保护计划7 . 1 一般原则7 . 1 . 1 为确保本标准的各项要求得以准确实 施,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呼吸保护计划, 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购、 使用和维护作为用人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并书面记录计划实施情况。7 . 1 . 2 用人单位内应由一名主管人员负责呼吸保护计划, 该主管人员应接受过适当培训 , 具有管理和有效执行该计划的相应知识和职责。7 . 1 . 3 当作业条件的变化有可能影响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时, 应及时调整呼吸保护计划。7 . 1 . 4 应定期对呼吸保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检查情况对呼吸保护计划做相应调整。呼吸保护计划检查方法参见附录H,7 . 2 呼吸保护计划内容 呼吸保护计划内容应包括: a ) 用人单位内呼吸保护计划责任人姓名和职责, 执行计划相关部门的职责; b ) 依据本标准选择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程序; c ) 依据本标准选择具体类型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d ) 对呼吸防护用品使用人员身体状况的医学评价 , 包括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能力、 适合性、 使用 前后的健康监 护等 ;G B / T 1 8 6 6 4 -2 0 0 2 e ) 常规作业和在能够预见的紧急情况下发放与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和程序; f ) 检查、 更换过滤元件的程序和方法, 维修、 清洗、 消毒、 储存和废弃呼吸防护用品的程序和方法; 9 )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符合本标准 7 . 3的规定; h ) 定期评价呼吸保护计划执行情况、 效果和改进的程序。7 . 3 呼吸保护培训内容 呼吸保护培训内容应包括 : a ) 有害环境的性质与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存在的空气污染物种类、 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b ) 在作业场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c ) 作业人员呼吸保护的必要性; d ) 关于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法律和法规; e ) 选择特定功能或特定种类呼吸防护用品的原因; f ) 所选呼吸防护用品的功能、 佩戴使用方法及其局限性; 9 ) 密合型面罩佩戴气密性的重要性和检查方法 ; h ) 呼吸防护用品或过滤元件更换时机的判定和更换方法; i ) 呼吸防护用品的检查、 维护和储存方法; j ) 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及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GB/ T 1 8 6 6 4 - 2 0 0 2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有害环境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作业中的有害环境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见图A. l o是 否存在危害?酬 不 需 要 * 取 措 施实 施作业是否存在呼吸 危 害?对其它危害进行评价并 采 取 相 应 控 制 措施是否峡氧? 空气污染物浓度是否超过 职业卫生标准?是否需要对危害进行工程控制? 十 是实 施 工 程 控 制对工程控制 后 的 剩余危害进 行 评 价是否需要采取进一 步 控 制 措 施 ?实施和管 理控制措施 幸 是根 据本标准选用适合的呼吸防护用 品并 向 使 用 者 提供 培 训图 A . 1 有害环境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G B / T1 8 6 6 4 一2 0 0 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I DL H 浓度 本附录提供的 I DI H浓度采纳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N 工 O S H) 正式出版物 D H H SN o . 9 。1 1 7 版本的I D L H浓度, 见表 B , 1 表 B . I I DLH浓度序 号一、 染 物 中 文 名 称 一 污染物英文名称一一I D L H一浓 度 一p P 】 1 飞 l p p m换算m创m3 系数卜 ( Z O C) 1 o I H 浓 度一一 ( 2 O C 、l 乙 醛1 o c e t a l d e h y d e , 。 c e t c a l d e h y d e1 0 0 0 0 l t 8 3一11 80 0 口21 乙 酸 , 醋 酸a c e t l c a c l d 一1 0 0 0 一一一 25 0 0l3一 乙 酸 配 , 醋 酸 醉a c e t lca n 卜 y d r id e1 0 004 t 2 4. 4 2 0 04丙 酮 , 阿 西通a Ce tofie2 0 0 0 02 . 4 211 沈 80 0 。口乙腊,甲基氰a c e t o n l t r l le , me t h y l c y a n 胜d e 一4 0 00 一!6 8()。6四 嗅 乙烷a c e t y le n e t e t r a b r o mld e , t e t r a b r omo e t h a n el 01 4. 3 71 牛 07乙 烯 醛a c r o l e ln, a l l y l a ld e h y d e51 O8丙烯腊,乙烯基睛a c r y l o n l t r l l e ,v ln y l c 丫 a n ld e弓 0 02 . 2 11 1 0 0g艾 氏 剂a l d r l n一 飞 0 01 O烯 丙 醉a l l y l a l c o h o l1 5 0一 2 . 4 2乙一_3 6 01 1烯 丙 基 氯 一3 1 8 _一 9 石 ()t 2缩水甘油烯丙醚a l l y l g l y c l d y l e t h e r2 7 04 . 7 5上3 ) 01 3 : 一氨 基 毗 陡2 一 a rn l n o p y r ld ln e刁3 . 9 12 0l 斗氨alll ll l0 n la5 0 00 . 7 13 6 U1 石硫 酸 钱a mmo n l u m s u lf a ma t e5 0 0 0l 6 乙 酸 戊 醋刀a m y ! a c e t a t e4 0 00 一 5 .生 1L2 2以 )(j1 7! 乙 酸 仲 戊 醋,召 fa m y l 己 c e t a t e尸 9 0 0 0一i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5 . 41i_斗 9 0 0 0l 8苯 胺_ 吧 一 b 一)一:1 0 0.l一38 73 9 0l 9茵香胺( 所有异构体)a n ls ld i n e ( a l l l s ( rne r s )5 O2 O锑及其化合物a n t lmo n y吕且t s c ( m p o u n d s( a s s b )8 O2 1蔡 基 硫 脉 , 安 妥A NT U, a 一 n a p l 、 t h y l t h l o c a r b a m l d e1 0 0艺 2砷 无机化合物, 除砷化三氢)。 r se n lc ( e lm e n t al & in rg a n lc oo mlp o u n d s( e x c e P t a r s l n e )a sA s )!1 0 02 3砷化三氢, 肿烷a I Sln e 一 3 . 2 、2 O2 4甲 基 谷 硫 磷 , 益 棉 磷a z ln p h o s 一 n 飞 e t l l y l2 O2 5钡 ( 可溶化合物)b a r lu m ( 5 o l u b l ec o mP o u n d s ,a sB a )1 1 0 013G B / T1 8 6 6 4 一2 0 0 2表 B. 1 ( 续)序 号 污染物中文名称一污 染 物 英文 名 称I D I H浓 度 ”p p 了 1 1l p p m换算mg / m3 系数“ ( 2 0亡 )I D L H浓度 mg 厂 m3 ( 2 0 )2 6苯b e n z e n e3 0 0 03 t2 59 8 0 02 7过氧化( 二) 苯甲酞b e n z o y l P e r o x l d e7 0 0 02 8氯化节b e n z y l c h l ( r ld el O5 2 66 32 9被及其化合物b e r y ll , u m乙, t s c o mp o u n d 、( a 、 B e )l O3 O一 二 氟 化 硼b o r o nt r l工 l u o r ,d e1 0 0!12 . 8 22 8 03 l 嗅广 - 一 一一 ih r o ru l n e)l O6 6 46 63 21 , 3 一 丁二烯, 联乙烯1 , 3 一 b u t a d le n e2 0 0 002 2 545 0 0 03 3ZJ 酮, 甲基乙基酮Zb u t a n o n e , me t h y l e t h y l k e t o n e3 0 0 03 . 0 09 0 0 03 1ZJ氧基乙醇2 一 b u t o x y e t 卜 a n o l7 0 0厂 4 9 13 生 0 03 弓乙酸丁醋( 所有异构体) b u ty l 。 c e tot 。 (a ll 、 。 m 。: 5 )1 0 0 0 04 .8 34 8 0 0 03 6丁 醉n 一 b u t y l a lc o h o l , lb u t a n o l8 0 0 口3 .0 82 5 0 0 03 7Zf醇, 仲丁醇2 一 b u t y l a l c ( )h o l , s e cb u t y l a lc o h o l1 0 0 0 0 一3 吕叔 丁 醇“ rt h u y l a lc o h o l , ,r ,m e ,h y l ca r b ,n o ; 一80 0 0l3 . 0 82 5 0 0 03 9丁胺 , 1氨 基 丁 烷b u t y la mi n e , 1 一 a m i n o b u t a n e2 0 0 03 . 0 46 1 0 04 O叔丁基铬酸酉 旨t e r t b l l t y l c h r o ma t e3 O4 l缩水甘油丁醚凡b u t y l g l y c d y l 七 t h e r3 5 0 05 . 4 11 9 0 0 04 艺一 正 丁 硫 醇b u t y l me r c a p t a n , 左 一 b u t a n e t h l o l2 5 0 03 . 7 59 咨 0 04 3对位叔丁基甲苯 p t e r t 一 b u , y l to l u e n e1 0 0 06 . 1 66 2 0 04 魂铡 粉 尘 / 烟c a d ml u m,e l e m e n t a l乙 c o mp o u n d s咬 a 5 C d )石 0 ( 尘 )9 ( 烟 )4 舀 砷酸钙lc a l c l u m a r s e n a t e ( a s A s )1 0 04 6樟脑( 人造)c a mp h o r ( 5 丫 n t h e t l c ) ,Zc a mp h a n o n e2 0 04 71茶基 N 甲氨基 甲酸醋, 西维 因c a r h a r y l( S e v i n T M )6 0 04 8二氧化碳c a r 卜 o nd l o x l d e5 0 0 001 8 39 2 0 0 04 9一硫 化 碳c a r b o nd i s u l fl d e5 0 03 .1 61 6 0 05 O一 氧 化 碳c a r b o nn l o n o x l d e ,1 5 0 0一1 .1 61 7 0 05 1四氯 化 碳c a r h o nt e t r a c h to r ld e ,t e t r ac h lo r () m 仁 t h a n e3 0 06 .3 91 9 0 05 2氯 丹一 h ,()r d a n e5 0 05 3氯化茨烯c h lo r ln a t e dc a mp h e n e2 00不 1 氯c h l o r l n e3O2 9 58 85 石二氧化氯c h lo r ln e d lo x l d el O2 . 812 81 4G B / T 1 8 6 6 4 -2 0 0 2表 B . 1 ( 续 )序 号污 染 物 中 文 名 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 p- 2 0l p p m换算m g / m 系数卜 ( 2 0 0 C )I D L H浓度 mg / m ( 2 0仁 )1 0 03 3 01 0 02 4 0 04. 6 81 1 0 0 05 0 0 05 . 3 82 7 0 0 05 0 0 01 0 0 0 0弱-14三氟化抓抓 乙 醛抓乙酞苯, 催泪剂抓 苯邻氯节亚甲基丙二腊抓澳甲烷抓二笨( 4 2 %抓)抓二苯( 5 4 %抓)三抓甲烷,氯仿1 - 抓一 1硝基丙烷硝基三氯代甲烷, 氯化苦2氮代一 1 , 3 一 丁二烯0 0 02 0 0 04 0 01 5 0 o56-57-58一59-60一61-62-63-64-65-66-盯6 8 ! 铬酸和铬酸盐6 9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c h l o r i n e t r if l u o r i d ec h l o r o a c e t a l d e h y d ea - c h 1 o r o a c e t o p h e n o n e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 mo n o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o - c h l o r o b e n z y l id e n e ma lo n o n it r i lec h l o r o b r o mo me t h a n ec h lo r o d i p h e n y i ( 4 2 % c h l o r i n e )c h l o r o d i p h e n y l ( 5 4 % c h l o r i n e )c h l o r o f o r m, t r i c h lo r o m e t h a n e1 - c h l o r o - l - n i t r o p r o p a n ec h l o r o p i c r i n , n i t mt r ic h l o r o me t h a n eQ - c h l o r o p r e n ec h r o mic a c i d a n d c h r o ma t e s ( a sC r O3 )c o a l t a r p it c h v o la t i l e s ( a s b e n z e n es o l u b le介 a c t io n )c o b a l t me ta l , d u s t , a n d f u me ( a sCo)C r a g -h e r b i c i d e , s e s o n ec r e s o l ( a l l i s o me r s )c roto n a l d e h y d ec u me n e , is o p r o p y l b e n z e n e ,c y a n id e s ( a s C N)c y c l o h e x a n e , h e x a h y d r o b e n z e n ec y c l o h e x a n o lc y c l o h e x a n o n ec y c l o h e x e n e , t e t r a h y d r o b e n z e n e1 , 3 - c y c lo p e n t a d ie n e2 , 4 - d i c h l o r o p h e n o x y a c e t ic a c idd e c a b n r a -6 . 833 . 6 84 . 5 02 . 915 . 007 0 07 0 一 钻金属, 尘和烟除芳剂甲 酚巴豆醛异丙苯氰 化 物环 己 烷环 己 醉环 己 酮环 己 烯1 , 3 一 环戊二烯2 , 4二抓苯氧基乙酸十硼烷, 十翻氢二乙基- 0 - 2乙硫基乙 0, 0 一 基硫代磷酸酷, 内吸磷二 丙 酮 醇5 0 0 02 5 01 1 0 04 0 02 0 08 0 0 04 0 0 0 01 0 0 0 03 5 0 0 0钾-4173 5 0 00 0 05 0 0 04 . 0 80 0 0M一201 0 00 03 . 423 4 0 0 02 0 0 02 . 7 55 5 0 05 0 01 0 071一跄-73-74-吓一邓一77-78一79一80-81一82d e m e t o nai a c e t - a 1 r n h 0 12 10 04 . 8 3000G B / r 1 8 6 6 4 -2 0 0 2表 B . 1 ( 续)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p .I p p m换算m g / m系数 ( 2 0 C )I D L H浓度 mg / m ( 2 0 C)8 5重 氮 甲 烷d i a z o m e t h a n e21 . 7 548 6乙硼烷, 硼烷d i b o r a n e , b o r o e t b a n e4 01 . 1 5468 7二丁基磷酸醋d i b u t y l p h o s p h a te1 2 58 . 4 71 0 0 08 8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 i b u t y lp h t h a l a t e , D B P9 3 0 08 91 , 1 一 二氯 1硝基乙烷1 , 1 - d ic h l o r o - l - n i t r o e t h a n e1 5 05 . 9 89 0 09 01 , 2 一 二抓苯1 , 2 - d i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 o - d ic h l o r o b e n -z ene1 0 0 06 . 1 16 1 0 09 11,4 一 二氯苯1 , 4 - d i c h lo r o b e n z e n e , p - d i c h l o r o b e nZ ene1 0 0 06 . 1 16 1 0 09 2二抓二氟甲烷, 氟里昂 1 2d i c h lo r o d if l u o r o me t h a n e , F r e o n m 1 25 0 00 05 . 0 32 5 0 0 0 09 31 , 1 一 二抓乙烷1 , 1 - d i c h lo r o e t h a n e , e t h y li d e n e c h l o -r i d e4 0 0 04 . 1 21 6 0 0 09 4 , 2 一 二抓乙烯( 顺式)1 , 2 - d i c h l o r o e t h y l e n e4 0 0 04 . 0 31 6 0 0 09 5二 抓 乙 醚d i c h lo r o e t h y l e t h e r , h is(2c h l o r o e t h y l ) e t h e r2 5 05 . 9 41 5 0 09 6一氟二抓甲烷, 氟里昂 2 1d i c h lo r o m o n o fl u o r o me t h a n e , F r eo n 2 15 0 00 04 . 2 82 1 0 0 0 09 71 , 1二抓 1 一 硝基甲烷1 , 1 - d ic h l o r o - l - n i t r o e t h a n e1 5 05 . 9 89 0 09 8二叙四氟乙烷, 氟里昂1 1 4d i c h lo r o t e t r a f l u o r o e t h a n e , F r e e . -1 1 45 0 00 07 . 1 03 6 0 0 0 09 901 0二甲基 0 一 2 , 2 一 二氛乙烯磷酸醋, 敌敌畏d i c h lo r v o s , DD V P2 0 01 0 0狄 氏 剂D i e l d r in4 5 01 0 1二 乙胺d ie t h y la mi n e2 0 0 03 . 0 46 1 0 01 0 22 一 二 乙 基 乙 醇 胺2 - d i e t h y l a min o e t h a n o l5 0 04 . 8 72 4 0 01 0 3二氟二嗅甲烷, 氟里昂1 2 B 2d i f lu o r o d i b r o mo me t h a n e , F r e o n 1 2 B22 .5 0 08 . 7 22 2 0 0 01 0 4二缩水甘油醚d i g l y c id y l e t h e r2 55 . 4 1飞 4 01 0 5二异 丁 一 基 甲 酮d ii s o b u t y l k e t o n e2 0 0 05 . 9 21 2 0 0 01 0 6二 异 丙 胺d ii s o p r o p y l a min e1 0 0 04 . 2 14 2 0 01 0 7二甲基乙酞胺d ime t h y l a c e t a mid e4 0 03 .6 21 4 0 01 0 8二甲胺( 无水)d ime t h y l a min e2 0 0 01 . 8 73 7 0 0G B / r 1 8 6 6 4 -2 0 0 2表 B . 1 ( 续)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扭p p .l p p m换算mg / m, 系数 ( 2 0 C )I D L H浓度叱 mg / m ( 2 0 C)1 0 9二 甲基 苯 胺d ime t h y l a n i li n e1 0 05 . 0 45 0 01 1 0磷酸二甲基- 1 , 2 一 二浪一 2 , 2 一 二氛 乙醋d ime t h y l - 1 , 2 - d ib r o mo - 2 , 2d ic h l o r e t h y l p h o s p h a t e1 8 0 01 1 1二甲基甲酞胺d ime t h y l f o r m a mi d e3 5 003 . 0 41 1 0 0 01 1 21 , 1 一 二甲阱1 , 1 - d i m e t h y lh y d r a z i n e502 . 5 01 2 01 1 3邻笨二甲酸二甲醋d ime t h y l p h t h a l a t e9 3 0 01 1 4硫 酸 甲 酷d ime t h y l s u l f a t e1 05 . 2 45 21 1 5二硝基苯( 所有异构体)d in it r o b e n z e n e ( a l l is o m e r s )2 0 01 1 6邻二硝基甲酚d in it r o - o - c r e s o l51 1 7二硝基甲苯d i n i t r o t o l u e n e2 0 01 1 8二氧杂环己烷d i ox a n e2 0 0 03 . 6 67 3 0 01 1 9联 苯d ip h e n y l3 0 01 2 0异 狄 氏 剂e nd r i n2 0 0 01 2 1表 抓 醇e p ic h l o r o h y d r i n2 5 03 . 8 59 6 01 2 2苯 硫 磷E P N, o - e t h y l o - p - n i t r o p h e n y l b e n -z e n e p h o s p h o n o t h io a t e5 01 2 3乙 醇 胺e t h a n o l a mi n e1 0 002 . 5 42 5 0 01 2 4乙二 醇 甲 醚2 - e t h o x y e t h a n o l , e t h y l e n e g ly c o l m o -n o e t h y l e t h e r6 0 0 03 . 7 52 2 0 0 01 2 5乙酸乙二醇甲醚2 - e t h o x y e t h ly a c e t a t e , e t h y l e n e g ly -c o l mo n o e t h y l e t h e r a c e t a t e , C e l -l o s o v e a c e t a t e2 5 005 . 4 91 4 0 0 01 2 6乙 酸 乙 酷e t h y l a c e t a t e , a c e t ic e s t e r1 0 0 0 03 . 6 63 7 0 0 01 27丙 烯 酸 乙 醋e t h y l a c r y la t e2 0 004 . 1 68 3 0 01 2 8乙 胺e t h y l a mi n e , a mi n o e t h a n e4 0 0 01 . 8 77 5 0 01 2 9乙苯e t h y l b e n z e n e2 0 0 04 . 4 18 8 0 01 3 0嗅 乙烷e t h y l b r o mi d e3 5 004 . 5 31 6 0 0 01 3 13 - 庚酮, 乙基正丁基甲酮e t h y l b u t y l k e t o n e , 3 - h e p t a n o n e ,3 0 004 . 7 51 4 0 0 01 3 2氯乙烷e t h y l c h l o r id e2 0 0 0 02 . 6 85 4 0 0 01 3 3乙 烯 抓 乙 醇e t h y l e n e c h l o r o h y d r i n1 03 . 3 53 41 3 4乙 二 胺e t h y l e n e d i a m i n e , 1 , 2 - d ia min o e t h a n e2 0 002 . 5 05 0 0 01 3 5二 浪 化 乙烯e t h y le n e d i b r o m i d e4 0 07 . 8 13 10 01 3 61 , 2 一 二抓化乙烯e t h y l e n e d ic h l m记e , 1 , 2d ic h l o r o e t h a n e1 0 004 . 1 14 1 0 0G B / T 1 8 6 6 4 -2 0 0 2表 B. 1 ( 续 )序号污 染 物 中 文 名 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 p .I p p m换算m g / m 3 系数 ( 2 0 )I D L H浓度 mg / ma ( 2 0 C)1 3 7乙二醇二硝酸醋e t h y l e n e g l y c o l d in i t r a t e E GD N5 0 01 3 8叮丙吮, 氮丙环e t h y l e n e i min e1 0 01 . 7 91 8 01 3 9环氧乙烷, 乙撑氧e t h y l e n e o x i d e8 0 01 . 8 31 5 0 01 4 0乙 醚e t h y l e t h e r1 9 0 0 03 . 0 85 8 0 0 01 4 1甲 酸 乙醋e t h y l fo r ma t e8 0 0 03 . 0 82 5 0 0 01 4 2乙 硫 醇e t h y l m e r c a p t a n , e t h a n e t h io l2 5 0 02 . 5 86 4 0 01 4 3N一 乙 基 吗 啡N- e t h y l mo r p h o li n e2 0 0 04 . 7 99 6 001 4 4正 硅 酸 乙酣e t h y l s i li c a t e1 0 0 08 . 6 68 7 001 4 5氟 化 物f lu o r id e s ( a s F)5 0 01 4 6氟f l u or i n e2 51 . 5 84 01 4 7三抓氟甲烷, 氟里昂 nf l u o r o t r ic h l o r o me t h a n e , F r e o n - 1 11 0 0 0 05 . 7 15 7 0 0 01 4 8甲 醛f o r ma l d e h y d e3 01 . 2 33 71 4 9甲 酸f o r m i c a c i d3 01 . 9 15 71 5 0吠 喃 甲醛 , 糠 醛f u r f u r a l , 2 - f u r a l d e h y d e2 5 03 . 9 91 0 0 01 5 1糠 醇# u r f u r y l a l c o h o l2 5 04 . 0 81 0 0 01 5 2缩 水 甘 油g l y c id o l5 0 03 . 0 81 5 0 01 5 3七 氧h e p t a c h l o r7 0 015 4正 庚 烷n - h e p t a n e5 0 0 04 . 1 72 1 0 0 01 5 5六 氯 乙 烷he xa c h l o r o e t h a n e3 0 01 0 . 03 0 001 5 6六 氯 蔡h e x a c h l o r o n a p h t h a l e n e21 5 7己 烷n - h e x a ne5 0 0 03 . 5 81 8 0 0 01 5 82 一 己酮2 - h e x a n o n e5 0 0 04 . 1 72 1 0 0 01 5 9异 己 酮h e x o n e3 0 0 04 . 1 71 2 0 0 01 6 02 - 醋酸己醋s e c - h e x y l a c e t a t e4 0 0 05 . 9 92 4 0 0 01 6 1无 水 麟h y d r a z i n e ( a n h y d r o u s )8 01 . 3 31 1 01 6 2氢 嗅 酸 ,澳 化 氢h y d r o g e n b r o m i d e , h y d r o b r o m i c a c id5 03 . 3 61 7 01 6 3盐酸, 抓化氢h y d r o g e n c h l o r i d e , h y d r o c h l o r i c a c id1 001 . 5 21 5 01 6 4氢 氛 酸 ,氛 化 氢h y d r o g e n c y a n i d e , h y d r o c y a n ic a c id5 01 . 1 25 61 6 5氢 氟 酸 ,氟 化 氢h y d r o g e n fl u o r i d e , h y d r o f l u o r i c a c id3 00. 832 51 6 6过 氧 化 氢h y d r o g e n p e r o x i d e7 51 . 411 0 01 6 7硒 化 氢h y d r o g e n s e l e n id e23 . 3771 6 8硫 化 氢h y d r o g e n s u lf i d e3 0 01 . 4 243 0G B / T 1 8 6 6 4 -2 0 0 2表 B. 1 ( 续 )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 染 物 英 文 名 称I DLH浓 度 “p p . l p p m换算m g / t n 系数b ( 2 0 C)I D L H浓度 - g / m ( 2 0 C)1 6 9碘io d in e1 01 0 . 0 01 001 7 0乙 酸 异 戊 醋is o a m y l a c e t a t e , b a n a n a o i l3 0 0 05 . 4 116 0 0 01 7 1异戊醉is o a m y l a l c o h o l , 3 - me t h y l - l - b u t a n o l1 0 0 0 03 . 6 73 7 0 0 01 7 2乙 酸 异 丁酷is o b u t y l a c e t a t e7 5 0 04 . 8 33 6 0 0 01 7 3异 丁 醇i s o b u t y l a lc o h o l , 2 - me t h y l - 1p r o p a n o l8 0 0 03 . 0 825 0 001 7 4异佛尔酮i s o p h o r o n e8 0 05 . 7 44 6 0 01 7 5乙 酸 异 丙 醋is o p r o p y l a c e t a t e1 6 0 0 04 . 2 56 8 0 0 01 7 6异丙醉is o p r o p y l a l c o h o l1 2 0 0 02 . 5 03 0 0 0 01 7 7异 丙 胺i s o p r o p y l a mi n e4 0 0 02 .4 69 8 0 01 7 8异丙醚i s o p r o p y l e t h e r , d i is o p r o p y l e t h e r1 0 0 004 . 2 542 0 001 7 9缩 水 甘 油 异 丙 醚is o p r o p y l g l y c i d y l e t h e r1 0 0 04 . 8 34 8 0 01 8 0铅l e a d , e l e me n t a l& in o r g a n i c c o mp o u n d s ( a s P h )7 001 8 1六 抓 化 苯 ,林 丹Y - h e x a c h l o r o c y c lo h e x a n e , l i n d a n e1 0 0 01 8 2氢 化 铿l it h iu m h y d r i d e5 51 8 3液化石油气l iq u e f i e d p e t r o le u m g a s , L P G, c o m -p r e s s e d p e t r o l e u m g a s1 9 0 0 01 . 8 03 4 0 0 01 8 4二甲基一 S - ( 1 , 2 一 二氧酞O,0-基乙基) 二硫代磷酸酷, 马拉硫磷仁 1 , 2 - b is ( e t h o x y c a r b o n y l)e t h y l O, SO - d i me t h y l - p h o s p h o r o d i t h i o s t e ,ma la t h i o n5 0 0 01 8 5汞燕气me r c u r y v a p o r281 8 6汞( 有机金属的) 烷基化合物( Hg )m e r c u r y ( o r g a n o ) a l k y l c o m p o u n d s( a s Hg )1 01 8 7异亚丙基丙酮m e s it y l o x id e5 0 0 04 . 0 82 0 0 0 01 8 8乙 酸 甲 醋m e t h y l a c e t a t e , a c e t i c a c id, me t h y le st er1 0 0 0 03 . 0 83 1 0 0 01 8 9丙炔, 甲基乙炔me t h y l a c e t y l e n e1 5 0 0 01 . 6 72 5 0 0 01 9 0丙炔与丙二烯的馄合物m e t h y l a c e t y le n e p r o p a d ie n e mi x u r e1 5 0 0 01 . 6 72 5 0 0 01 9 1丙 烯 酸 甲 醋m e t h y l a c r y l a t e1 0 0 03 . 5 83 6 0 01 9 2甲缩醛m e t h y la l1 5 0 0 03 . 1 64 7 0 0 01 9 3甲 醇m e t h y l a l c o h o l , m e t h a n o l2 5 0 0 01 . 3 33 3 0 0 01 9 4甲 胺m e t h y la mi n e1 0 01 . 2 91 3 0GB/ T 1 8 6 6 4 一2 0 0 2表 B. 1 ( 续)序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 L H浓 度 “P P r l ll p p m换算m g / m 3 系数 ( 2 0 )工 D L H浓度c mg / m, ( 2 0 )1 9 52庚酮, 甲基戊基甲酮m e t h y l( 刀 一 a my l ) k e t o n e ,2 一 h e p -t a n one ,4 0 0 04. 751 9 0 0 01 9 6滨甲烷,甲基澳m e t h y l b r o mld e2 0 0 03 . 957 9 0 01 9 7乙 二 醉 甲醚m e t h y l c e ll o s o lv e T M ,e t h y l e n eg ly c o lm o n o m e t h y l e t h e r2 0 0 03 1 66 3 0 01 9 8乙酸乙二醉甲醚m e t h y l c e l lo s o l v e T Ma c e t a t e , e t h y l e n eg l y c o l mo n o me t h y l e t h e r a c e ta t e4 0 0 04. 9 120 0 0 01 9 9抓甲烷,甲基抓n le t h y l c h l o r id e , c h l o r o me t h a n e1 0 0 0 02. 1 021 0 0 02 0 0三 抓 乙烷m e t h y l c h l o r o f o r rn1 0 0 05. 555 6 0 02 0 1甲 基 环 己烷m e t h y lc y c lo h e x a n e1 0 0 0 04. 0 84100 02 0 2甲 基 环 己 醉m e t h y l c y c lo h e x a n o l1 0 0 0 04 . 7 54 8 00 02 0 3。 一 甲基环己酮ome t h y lc y c lo h e x a n o n e2 5 0 04 . 6 61 2 00 02 0 4异氛酸二苯甲酷me t h y l e n eb i s p h e n y l is o c y a n a t e1 0 02 0 5二 抓 甲烷me t h y l e n ec h lo r i d e , d lc h l o r o me t h a n e5 0 0 03 5 31 8 0 0 02 0 6甲酸甲醋me t h y l f o r ma t e500 02 . 5 01 2 0 0 02 0 7乙基戊基甲酮sme t h y l 一 3 一 h e P t a n o n e ,e t h y la my lk e t o n e3 0 0 05 . 331 600 02 0 8甲基 脱me t h y l h y d r a z in e5 01 . 9 29 62 0 9碘 甲烷me t h y l i o d id e8 0 05 . 9 04 7 0 021 0甲 基 异 丁 基 甲 醇me t h y l l s o b u t y l c a r b l n o l200 04 . 2 58 5 0 021 1甲 基 异 氰 酸 醋me t h y l l s o c y a n a t e2O I2 . 3 7一4 721 2甲 硫 醉me t h y l me r c a P t a n4 0 02 . 0 08 0 021 3异丁烯烯酸甲酷me t h y l me t h a c r y l a t e4 0 0 04 . 1 61 7 0 0 021 4甲 基 苯 乙 烯a-me t h y l s t y r e n e5 0 0 04 . 9 12 4 0 0 021 5甲基 苯 胺mo n o me t h y l a n i l i n e ,me t h y l a n i l in e ,M A1 0 04 . 4 64 5 021 6吗 琳mo r p h o l ln e8 0 0 03 . 6 22 9 0 0 021 7石脑油( 煤焦油)n a P h t h a( c o a l t a r )1 0 0 0 04 5 74 6 0 0 021 8蔡n a p h t h a le n e5 0 05 . 0 02 50 021 9拨 基 镍n l c k e l c a r b o n y l ( a sN i )77 . 1 05 O22 0尼 古 丁fll C 0tl fle3 52 2 1硝 酸n l t r i c a c l d1 0 02. 622 6 02 2 2一氧化氮n i t r i co x ld e , n i t r o g e nm o n o x ld e1 0 0 一1 2 0GB / r 1 8 6 6 4 -2 0 0 2表 B. 1 ( 续)序号污 染 物 中 文 名 称污 染 物 英 文 名 称I DLH浓 度p p -I p p m换算m g l m z 系数 b ( 2 0 C )I D LH浓度仁 mg / ma ( 2 0 )2 2 3对硝基苯胺, 4 - 硝基苯胺p - n i t r o a n il i n e , 4 - n i t r o a n i l in e3 0 022 4硝基苯, 密斑油n it r o b e n z e n e , o i l o f mir b a n e2 0 05 . 1 21 0 0 022 54 一 硝基抓苯p - n it r o c h l o r o b e n z e n e , p - c h l o r o n i-t r o b e n z e n e1 0 0 02 2 6硝 基 乙 烷n n r o e t h a n e1 0 0 03 . 1 23 1 0 022 7二 氧 化 氮n it r o g e n d i o x i d e , d i n i t r o g e n t e t r o x -i d e5 01 . 9 19 622 8三 氟 化 氮n it r o g e n t r if l u o r id e2 0 0 02 . 9 55 9 0 022 9硝 化 甘 油n it r o g l y c e r in e , g l y c e r y l t r i n i t r a t e5 0 023 0硝 基 甲烷n i t r o m e t h a n e1 0 0 02 . 5 42 5 0 023 1硝基丙烷( 所有异构体)n it r o p r o p a n e ( a l l is o me r s )2 3 0 03 . 7 08 5 0 023 2硝基甲苯( 所有异构体)n it r o t o l u e n e ( a ll i s o m e r s )2 0 05 . 7 01 1 0 023 3辛 烷oct ane5 0 0 04 . 7 52 4 0 0 023 4四 氧 化 饿o s mi u m t e t r o x i d e ( a s 0 s )123 5草 酸o xa l i c a c i d5 0 023 6二 氟 化 氧o x y g e n d i f lu o r id e0 . 52 . 2 412 3 7臭 氧ozone1 02 . 0 02 02 3 8百 草 枯p a r a q u a t1 . 52 3 9硫 磷p a r a t h i o n24 0五 硼 烷p e n t a b o r a n e32 . 6 2824 1五 抓 苯 酚p e n t a c h lo r o p h e n o l1 5 024 2, 一 戊 烷n - p e n t a n e1 5 0 0 03 . 0 04 5 0 0 02 4 32 一 戊 酮2 - p e n t a n o n e , me t h y l p r o p y l k e t o n e5 0 0 03 . 5 81 8 0 0 02 4 4全 抓 甲硫 醇p e r c h lo r o me t h y l me r c a p t a n1 07 . 7 37 72 4 5氟化高氯氧p e r c h lo r y l f l u o r i d e3 8 54 . 2 61 6 0 02 4 6汽油馏分( 石脑油)p e t r o l e u m d is t i ll a t e s ( n a p h t h a )1 0 0 0 04 . 1 14 1 0 0 02 4 7苯 酚p h e n o l , c a r b o l ic a c i d2 5 03 . 8 09 5 024 8苯 阱 , 苯 基 联 胺p h e n y l h y d r a z in e , h y d r a z io n b e n z e n e2 9 54 . 4 91 3 0 02 49速 灭 磷2 - c a r b o me t h o x y - l - me t h y l v in y ld i me t h y l p h o s p h a t e Xh o s d r i n 49 . 3 24 02 5 0光气p h o s g e n e , c a r b o n y l c h l o r id e24 . 1 182 51磷 化 氢 , 磷 烷p h o s p h i n e , h y d r o g e n p h o s p h id e ,2 0 01 . 4 12 8 02 5 2磷 酸p h o s p h o r i c . a c id1 0 0 0 0G B / T 1 8 6 6 4 -2 0 0 2表 B. 1 ( 续)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 p .I p p m换算. g / - , 系 数b ( 2 0 )( 2 0 CI D L H浓度e n l g 1 m, ( 2 0 C )2 5 3五抓化磷p h o s p h o r u s p e n t a c h l o r i d e2 0 02 5 4五 硫 化 二 磷p h o s p h o r u s p e n t a s u l f id e7 5 02 5 5三 抓 化 磷p h o s p h o r u s t r ic h l o r i d e5 0S . 7 12 8 02 5 6邻苯二甲酸醉p h t h a l ic a n h y d r id e1 0 0 0 02 5 7苦味酸p i c r ic a c i d1 0 025 8杀鼠酮, 鼠完p i n d o n e2 0 025 9丙烷p r o p a n e2 0 0 0 01 . 8 33 7 0 0 02 6 0乙 酸 丙 醋”p r o p y l a c e t a t e , a c e t ic a c id , n -p r o p y l e s t e r8 0 0 04 . 2 53 4 0 0 026 11丙醇, 正丙醇n - p r o p y l a l c o h o l , 1 - p r o p a n o l4 0 002 . 5 01 0 0 0 026 2二 抓 丙 烯p r o p y l e n e d ic h l o r i d e2 0 0 04 . 7 09 4 0 026 3丙烯亚胺p r o p y l e n e i min e5 0 02 . 3 71 2 0 02 6 4环 氧 丙 烷p rop y l e n e o x id e2 0 0 02 . 4 24 8 0 026 5硝酸丙醋n - p r o p y l n i t r a t e2 0 004 . 3 78 7 0 026 6除虫菊p y r e t h r u m5 0 0 026 7毗 陡p y r id in e3 6 0 03 . 2 91 2 0 0 02 6 8对苯醒q u m o n e3 0 026 9皮蝇磷r o n n e l5 0 0 027 0六氟化硒s e l e n i u m h e x a f l u o r id e ( a s S e )58 . 0 24 02 7 1氟代乙酸钠s o d iu m f lu o r o a c e t a t e52 7 2氢氧化钠s o d iu m h y d r o x id e , c a u s t i c s o d a2 5 027 3锑化氢s t i b in e4 05 . 1 921 02 7 4干洗溶剂汽油s t o d d a r d s o l v e n t2 9 5 0 02 7 5马钱子碱, 士的宁s t r y c h n in e32 7 6苯乙烯s t y r e n e5 0 0 04 . 3 32 2 0 0 02 7 7二 氧 化 硫s u l f u r d io x i d e1 0 02 . 6 62 7 02 7 8硫 酸s u l f u r i c a c id8 02 7 9一 抓 化 硫s u l f u r mo n o c h l o r id e1 05 . 6 15 62 8 0五氟化硫s u l f u r p e n t a fl u o r i d e11 0 . 5 61 02 8 1磺酞抓s u l f u r y l f l u o r id e1 0 0 04 . 2 44 2 0 02 8 2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醋, 二硫代焦磷酸四乙醋T ED P , t e t r a e t h y l d it h io n o p yr o p h o s p h a t e3 52 8 3六氟化谛t e l l u r i u m h e x a f l u o r id e ( a s Te )11 0 . 0 41 0GB/ T 1 8 6 6 4 -2 0 0 2表 B . 1 ( 续)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p -I p p m换算mg / m 系数b ( 2 0 0 C )I D I . H浓度 mg / m ( 2 0 C )2 8 4四乙基焦磷酸酷, 特普TE P P, t e t r a e t h y l p y r o p h o s p h a t e1 02 8 51 , 1 , 2 , 2 一 四抓二氟乙烷; 氟里昂 1 1 21 , 1 , 2 , 2 - te t r a c h lo r o - 1 , 2 - d i f l u or o e t h a n e , F r e o n 1 1 21 5 0 0 08 . 4 71 3 0 0 0 02 8 61 , 1 , 2 , 2 一 四抓 2 , 2 一 二氟乙烷;氟里昂1 1 2 a1 , 1 , 2 , 2 - te t r a c h lo r o - 2 , 2 - d i f l u o -r o e t h a n e , F r e o n 1 1 2 a1 5 0 0 08 . 4 71 3 0 0 0 02 8 71 , 1 , 2 , 2 一 四抓乙烷1 , 1 , 2 , 2 - t e t r a c h lo r o e t h a n e , a c e t yl e n e t e t r a c h l o r id e1 5 07 . 0 01 0 0 02 8 8四 抓 乙 烯t e t r a c h l o r o e t h e n e5 0 06 . 8 93 4 0 02 8 9四 乙 基 铅t e t r a e t h y l l e a d ( a s P h )4 02 9 0四氢映喃t e t r a h y d r o f u r a n2 0 0 0 03 . 0 06 0 0 002 9 1四 甲 基 铅t e t r a me t h y l l e a d a s P b4 02 9 2四 甲 基 貌 拍 腊t e t r a me t h y l s u c c i n o n i t r i l e56 . 0 03 02 9 3四 硝 基 甲 烷t e t r a n it r o me t h a n e58 . 1 54 02 9 4蛇( 可溶化合物, TOTh a ll i u m ( s o l u b l e c o mp o u n d s ,T i)2 02 9 5二硫四甲基秋兰姆t h ir a m1 5 0 02 9 6锡t i n ( i n o r g a n ic c o mp o u n d s e x c e p t o xl d e s , a s S n )4 0 02 9 7甲 苯t o l u e n e , me t h y l b e n z e n e ,2 0 0 03 . 8 37 7 0 02 9 82 , 4 一 二异佩酸甲笨醋t o l u e n e - 2 , 4 - d ii s o c y a n a t e1 0 一I7 22 9 92 一 甲苯胺o - to lu id i n e , 2 - t o l u i d i n e1 004 . 4 645 03 0 0磷酸三丁醋t r ib u t y l p h o s p h a t e1 251 1 . 0 71 4 0 03 0 11 , 1 , 2 一 三抓乙烷1 , 1 , 2 - t r i c h lo r o e t h a n e5 005 . 5 52 8 0 03 0 2三 饭 乙 烯t r ic h l o r o e t h y le n e1 0 0 05 . 4 65 5 0 03 0 31 , 2 , 3 一 三抓丙烷1 , 2 , 3 - t r i c h lo r o p r o p a n e1 0 0 06 .1 36 1 0 03 0 41 , 1 , 2 一 三抓一 1 , 2 , 2 一 三氟乙烷;氟里昂 1 1 31 , 1 , 2 - t r ic h l o r o - 1 , 2 , 2 -t r i f lu o -r o e t h a n e , F r e o n 1 1 34 5 0 07 . 7 93 5 0 003 0 5三 乙 胺t r ie t h y la min e , N, N- d ie t h y le t h a mi n e1 0 0 04 . 2 14 2 0 03 0 6三 氟 澳 甲 烷t r if l u o r o b r o mo me t h a n e5 0 0 0 06 . 1 93 1 0 0 0 03 0 7三甲苯磷酸甲醋t r i o r t h o e r e s y l p h o s p h a t e , T C P,T OC P4 03 0 8松 节 油t u r p e nt in e1 5 0 05 . 6 58 5 0 0G B / T 1 8 6 6 4 - - 2 0 0 2表 B. 1 ( 续)序 号污染物中文名称污染物英文名称I DLH浓 度 “p p.I p p m换算m g / m 系数卜 ( 2 0C )I D L H浓度口 mg / m ( 2 0 C )3 0 9铀( 不可溶化合物, U)u r a n iu m ( i n s o lu b le c o m p o u n d s , a sU)3 03 1 0铀( 可溶化合物, U)u r a n iu m ( s o l u b l e c o mp o u n d s , a s U)2 03 1 1五氧化二钒 ( 呼吸性粉尘或烟 )v a n a d i u m p e n t o x i d e ( r e s p i r a b l e d u s to r f u m e , a s V O )7 03 1 2乙烯 基 甲 苯v i n y l t o l u e n e5 0 0 04. 9 12 4 0 0 03 1 3丙酮节羚基香豆素, 杀鼠灵wa r f a r in3 5 03 1 4二甲苯( 所有异构体)x y l e n e ( a l l is o me r s )1 0 0 04. 414 4 0 03 1 5二 甲 代 苯 胺x y l id i n e1 5 0S. 0 47 6 03 1 6抓化锌烟z i n c c h lo r id e f u m e4 8 0 03 1 7错化合物 ( Z r )z i r c o n i u m c o mp o u n d s ( a s Z r )5 0 0 N I OS H D I MS出版物No . 9 0 - 1 1 7 提供气态、 液态有害物 I D L H浓度的单位为p p - NI OS H D HH S出版物No . 9 0 - 1 1 7 提供各气态、 液态有害物p p -浓度单位换算为 2 0 C, 1 个大气压下mg / m 的换算系数 换算后的以m g / .“ 为单位的I DL H浓度。GB/ T 1 8 6 6 4 -2 0 0 2 附录c ( 资 料性附录)有毒气体 和蒸气的奋示性 c . 1 依靠噢觉感觉有害气体存在的局限性 依靠嗅觉感觉有害气体存在的局限性 : a ) 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 部分人员不能凭嗅觉察觉出某些有害气体或蒸气的存在, 如有人对氰化 氢的苦杏仁味不敏感 , 或感觉不到这种味道; b ) 伤风或各种鼻炎均能使人的嗅觉下降; c ) 空气污染物的气味有可能被其他气味遮盖; d ) 在浓度逐渐累积的情况下, 由于产生嗅觉疲劳, 一些高浓度的空气污染物不能被察觉, 如硫化 氢, 人若一直在一个硫化氢逐渐累积达到危险浓度的环境中工作 , 有可能感觉不到任何味道, 而当人从外面进人到这个环境中时, 会感到很强的味道; e ) 人对某些物质的嗅阂远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 当嗅到污染物时, 人实际已暴露干 有害环境中或已经受到伤害; f ) 某些有害气体无味, 如一氧化碳, 无法靠这种方法察觉; 9 ) 有些气体有令人讨厌的味道, 其嗅闭远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 当察觉其味道时, 尚未构成危害。c . 2 依靠对污染物刺激性的感觉的局限性 某些空气污染物对人呼吸道或眼睛具有局部刺激作用, 人的感觉是不舒适感、 烧灼感或刺激感, 其存在具有一定警示性, 但不足以保护一个具有相当耐受力的人。c . 3 人对某些空气污染物的嗅闻 各种文献对空气污染物嗅阑数据的报道各不相同, 有些差别很大, 实验方法的不同和人类嗅觉反应的不同等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 注: 常见空气污染物的嗅阑数据可参见参考文献 I 幻和 1 9 1 .G B / r 1 8 6 6 4 -2 0 0 2 附录D ( 资料性 附录)呼吸防护用 品选择 举例D. 1例 1D . 1 . 1 作业描述 油漆工使用刷子从事油漆作业。D . 1 . 2 识别有害环境性质 作业场所不缺氧。 空气中 存在松节油蒸气, 浓度为2 1 5 0 m g / m ; 国家职业卫生 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 0 0 m g / m , I D L H浓度为8 5 0 0 m g / m 3 ; 其嗅阑在2 8 0 m g / m - 1 1 3 0 m g / m 之间, 对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性, 具有明显的警示性; 其沸点在 1 5 0 C-1 7 0 之间, 不属于低沸点有机化合物。D . 1 . 3 判定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不缺氧, 松节油浓度低于I D L H浓度, 属非 I D L H环境。 松节油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计算危害因数 :危害因数 =作业场所松节油蒸气浓度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浓度2 1 5 0 m g / m3 0 0 mg / m- 7D . 1 . 4 根据危害程度和空气污染物种类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由于危害因数小于 1 0 , 且松节油具有 良好的警示性, 根据本标准表 3 , 可选择半面罩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但由于松节油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 考虑对眼睛的防护, 应选择全面罩。 松节油蒸气属于有机蒸气类空气污染物, 应选配有机气体滤毒罐或滤毒盒。 关于滤毒罐或滤毒盒的使用寿命可向制造商了解, 另外松节油的气味可帮助使用者判断何时应更换过滤元件。预计暴 露浓度 =作业场所松节油蒸气浓度所 选呼吸防护用 品的 APF2 1 5 0 m g / m 1 00=2 1 . 5 m g / m 若面罩与工人脸部适合, 工人对松节油的预计暴露浓度为2 1 . 5 m g / m ,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2 例 2D. 2 . 1 作业描述 一油漆工在一储存罐中从事喷涂作业, 罐直径 4 m, 高 2 m, 无强制通风, 作业时间约 1 h , 使用二甲苯溶剂, 罐内温度2 0 0C。D. 2 . 2 识别有害环境性质 作业场所不缺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二甲苯最高允许浓度为1 0 0 m g / m , I D L H浓度为4 4 0 0 m g / m ; 在8 8 0 m g / m 浓度下二甲 苯对眼、 鼻有刺激性。 由于空间小, 通风差, 作业空间空气中二甲苯浓度会快速升高。 2 0 下二甲苯蒸气压为1 2 0 0 P a , 饱和蒸气浓度会达到 5 3 0 0 0 m g / m , 将超过 I D L H浓度。D . 2 . 3 判定危容程度 作业场所不缺氧, 二甲 苯浓度超过I D L H浓度, 属于I D L H环境。D . 2 . 4 根据危害程度和空气污染物种类选择呼吸防护用品 根据本标准表 3 , 可选择使用时间保证在 1h以上的全面罩正压S C B A。因在狭小空间中供气管不 2 6G B / T 1 8 6 6 4 -2 0 0 2会妨碍作业, 也可选择全面罩正压供气式呼吸防护用品配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 该辅助逃生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短时逃生型S C B A, 也可以是能够防高浓度( 5 3 0 0 0 m g / m ) 有机蒸气的过滤式逃生呼吸防护用 品。预计暴露浓 度=二 甲苯浓度选择的呼吸防护用品的A P F5 3 0 0 0 mg / m 1 00 0=5 3 m g / m 若面罩与工人脸部适合, 作业人员的预期暴露浓度为 5 3 m g / m ,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D. 3 例 3D. 3 . 1作业描述 某铅电池厂, 工人从事一般作业。D . 3 . 2 识别有害环境 作业场所不缺氧。 作业场所存在氧化铅粉尘, 浓度为。 . 2 m g / m , 国 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铅尘最高允许浓度为0 . 0 5 M g / M 3 , I D L H浓度为7 0 0 m g / m ,D . 3 . 3 判定危害程度 作业场所不缺氧, 铅尘浓度未超过I D L H浓度, 属非I D L H环境。 铅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计算危害因数:危害 因数 =作业场 所铅尘浓度国家职业卫 生标准规定浓度0 . 2 mg / m0 . 0 5 mg / mD. 3 . 4根据危害程度和 空气 污染物种类选择 呼吸防护用 品 铅尘不具有刺激性, 根据本标准表 3 , 可选择配半面罩的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预计暴露浓 度=作业场所铅 尘浓度选择 的呼吸防护用品 的 APF0 . 2 mg / m 10=0 . 0 2 mg / m若面罩与工人脸部适合 , 作业人员预期暴露浓度为 。 . 0 2 mg / m , 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 T 1 8 6 6 4 -2 0 0 2 附录E( 资料 性附录)适合 性检验E 1总则 适合性检验适用于具有密合性面罩的呼吸防护用品。适合性检验的对象是呼吸防护用品的具体使用者, 目的是检查使用者面部与某种型号呼吸防护用品面罩之间的密合性, 以确保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者能够获得对有害环境的有效防护。 在选择一种新的呼吸防护用品时应进行适合性检验, 对在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建议定期进行适合性检验 。 适合性检验分为定性适合性检验和定量适合性检验, 本附录推荐了一些常用的适合性检验方法。 呼吸保护计划管理者可根据呼吸防护用品类型、 防护对象、 防护能力要求、 技术能力、 以及使用者的特点等因素, 为使用者选择相应的适合性检验方法。也可采用经过验证的其他适合性检验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适合性检验方法, 在进行适合性检验时, 男性受检者必须刮净胡须。受检者都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呼吸防护用品, 并将呼吸防护用品的固定系统( 如头带) 调节至较为舒适的程度, 佩戴过紧或过松都不利于面罩与面部的密合, 并会造成不适。E. 2E. 2定性适合性 检验1 定性适合性检验原理定性适合性检验使用的检验剂为无毒或低毒性物质, 经在检验罩内散布, 检验剂可为气态、 蒸气或颗粒物。正确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后, 使用者进人检验罩内, 并进行模拟作业活动。利用人对检验剂特殊气味的嗅觉、 味觉或检验剂对眼睛、 口鼻瀚膜的刺激 , 根据受检者是否感觉有检验剂漏人, 确定所选呼吸防护用品的适合性。图E . 1 所示检验罩是一种简易的定性适合性检验器材, 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房间使用 。图 E . 1 简易定性适合性检验罩GB / T 1 8 6 6 4 -2 0 0 2E. 2 . 2定性适合性 判断及其局 限性 若受检者在检验过程中感觉到检验剂的味道或刺激性, 表明有检验剂泄漏到面罩内。 在排除佩戴不正确、 呼吸防护用品存在故障、 过滤元件失效、 以及检验方法选用不当等原因后, 可确认该受检者不适用该种呼吸防护用品, 需要另选其他号码的或其他种类的呼吸防护用品, 并重新进行适合性检验。 定性适合性的判断结果依靠受检者的主观感觉。 若受检者对检验剂不敏感, 或有不配合的心理倾向等情况, 都会导致检验失效E- 2 . 3 Z酸异戊醋( i s o a m y l a c e t a t e ) 定性适合性检验法E. 2 . 3 . 1 本方法适用于防有机气体或蒸气类呼吸防护用品的适合性检验。对于防颗粒物类呼吸防护用品, 需要加装适合的吸附性过滤元件后, 才能应用本方法。E. 2 . 3 . 2 在应用本方法进行适合性检验前, 应鉴别受检者对乙酸异戊酷检验剂的敏感性。鉴别方法如下 : 取两个11的广 口瓶, 其中一个装人 5 0 0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 1 X1 0 - fi 的乙酸异戊醋水溶 液作为气味检验瓶, 另一个装人 5 0 0 m工 一 纯水作为对照检验瓶, 然后盖紧瓶盖, 并分别在瓶身 和瓶盖上贴上对应编号的标签; 选一处通风 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让受检者分别打开检验瓶的瓶盖, 并用鼻子嗅瓶中溶液的 气味 ; 若受检者能正确嗅出气味检验瓶中检验剂的香蕉气味, 表明该受检者适宜执行本适合性检验 方法; 否则, 该受检者不适宜执行本适合性检验方法E . 2 . 13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如下; a ) 将脱脂棉条悬挂于检验罩内顶部( 见图E . 1 ) , 用刻度滴管在脱脂棉条上滴加 0 . 7 5 mL的纯乙 酸异戊醋 ; b ) 受检者在离检验罩较远的地方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并经佩戴气密性检查合格; c ) 受检者进人检验罩, 做以下动作, 每个动作持续 6 0 s ; 1 ) 正常呼吸; 2 ) 深呼吸, 模仿重体力劳动; 3 ) 左右摇头, 模仿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幅度; 4 ) 抬头和低头, 模仿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幅度; 5 ) 说话或念一段文字, 音量足以让附近的人听清; 6 ) 根据作业特点设计的其他动作。 d ) 在检验过程中, 若受检者感觉到检验剂的气味, 说明存在泄漏, 受检者应在调整面罩或更换其 他号码的呼吸防护用品后, 重新进行检验, 若仍存在泄漏, 则确定受检者不适合佩戴该呼吸防 护用品 ; e ) 受检者适合性检验不合格时, 可另选其他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进行适合性检验, 或选择适用的 不需要适合性检验的呼吸防护用品。E . 2 . 4 糖精( s a c c h a r i n ) 定性适合性检验方法E . 2 . 4 . 1 本方法适用于配防颗粒物过滤元件的呼吸防护用品的适合性检验。E . 2 . 4 . 2 在应用本方法进行适合性检验前 1 5 m i n , 受检者不应进食、 喝饮料( 除纯水) 、 吸烟或嚼口香糖。首先, 应鉴别受检者对糖精溶液检验剂的敏感性。鉴别方法如下: 配制浓度为0 . 8 3 g / m l的糖精水溶液作为检验剂, 取适量检验剂溶液放人喷雾器内; 受检者不戴呼吸防护用品进人检验罩 内, 用嘴呼吸; 用喷雾器通过检验罩的检验孔( 见 图E . 1 ) 向检验罩内喷雾, 记录受检者感觉到检验剂甜味时喷雾的次数; 若经 3 0 次喷雾后受检者仍没有感觉, 说明该受检者不适宜执行本适合性检验方法。 2 9GB/ T 1 8 6 6 4 - 2 0 0 2E. 2 . 4 . 3 检验 方法 应让刚刚通过敏感性检验的受检者嘴中的味道消失后再进行适合性检验。检验方法如下: a ) 受检者在离检验罩较远的地方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并经佩戴气密性检查合格; b ) 让受检者进人检验罩, 用喷雾器通过检验孔向罩内喷雾, 喷雾次数与敏感性鉴别时的喷雾次 数相同, 然后每间隔 3 0 s 向罩内喷雾, 喷雾次数减半; c ) 受检者需要做的动作与本附录E . 2 . 3 . 3 c ) 中1 ) 至 6 ) 规定的动作相同. 要求每个动作持续 6 0 s ; d ) 检验中若受检者感觉到检验剂的味道, 说明存在泄漏, 受检者应在调整面罩或更换其他号码的 呼吸防护用品后, 重新进行检验, 若仍存在泄漏, 则确定受检者不适合佩戴该呼吸防护用品; e ) 受检者适合性检验不合格时, 可另选其他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进行适合性检验, 或选择适用的 不需要适合性检验的呼吸防护用品E . 2 . 5 刺激性烟( i r r i t a n t s m o k e ) 定性适合性检验方法E . 2 . 5 . 1 本方法适用于配全面罩的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或使用高效防颗粒物过滤元件的全面罩的适合性检验。E . 2 . 5 . 2 本方法的特点是, 刺激剂( 如四氯化锌或四氯化钦) 生成的烟对人眼睛、 皮肤和勃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受检者易于判别呼吸防护用品的泄漏情况。采用本方法之前, 应预先向受检者说明刺激性反应症状, 以及出现泄漏时的处理方法( 如尽快离开检验罩, 在通风处脱除面罩, 用洁净水清洗面部等) 。E . 2 . 5 . 3 应用本方法一般无须鉴别受检者对烟刺激性的敏感性。E . 2 . 5 . 4 检验方法如下: a ) 受检者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并经佩戴气密性检查合格; b 将装有刺激性检验剂的安瓶一端打碎, 用流量约为 2 0 0 mL / mi n的空气流通过检验剂, 将生成 的刺激性烟送人检验罩; c ) 受检者进人检验罩, 做本附录 E . 2 . 3 . 3 c ) 中1 ) 至 6 ) 规定的动作, 要求每个动作持续 6 0 s ; d ) 在检验过程中, 若受检者感觉到检验剂的刺激性, 说明存在泄漏, 受检者应在调整面罩或更换 其他号码的呼吸防护用品后, 重新进行检验, 若仍存在泄漏, 则确定受检者不适合佩戴该呼吸 防护用 品; e ) 受检者适合性检验不合格时, 可另选其他适用的呼吸防护用品进行适合性检验, 或选择适用的 不需要适合性检验的呼吸防护用品。E. 3E. 3定t适 合性检 验, 定t适合性检验原理定量适合性检验为客观性检验方法, 不依赖人的主观感觉和主观判断。 检验剂为无毒或低毒性颗粒物( 如氯化钠、 二辛醋( D OP ) 等) 或气体( 如六氟化硫) 。受检者正确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后进人充满检验剂的检验室内, 进行模拟作业活动, 用仪器定量测量适合性检验过程中检验室内检验剂浓度和漏人呼吸防护用品内的检验剂浓度, 计算试验环境中检验剂浓度与呼吸防护用品内检验剂漏入浓度的比值, 得出适合因数, 定量确定所选呼吸防护用品的适合性图D. 2为氯化钠定量适合性检验装置示意图。E. 3 . 2 一般要求E. 3 . 2 . 1 本方法适用于配适用的高效过滤元件的呼吸防护用品的适合性检验若没有装配高效过滤元件, 应采取措施使受检者呼吸检验室外部的清洁空气E. 3 . 2 . 2 应在面罩 上设置采样孔, 用于插放面罩采样器的采样管, 并使之能够抽取到受检者口鼻外部腔体内的呼吸气体。应尽可能利用面罩本身的部件( 如饮水管) 作采样孔, 以免破坏面罩。E. 3 . 2 . 3 检验室应具有密封性, 其内部空间应允许受检者进行模拟作业动作E . 3 . 2 . 4 测试仪器应具备测量适合因数值大于 2 0 0 0 的能力, 并能够实时检测和记录呼吸周期内漏人检验剂浓度的波动。 3 nG B / T 1 8 6 6 4 -2 0 0 2E . 3 . 2 . 5 也可采用 G B / T 2 8 9 1 -1 9 9 5中3 . 1 规定的方法测量漏气系数, 将漏气系数的倒数作为适合因数值 。E . 12 . 6 定量适合性检验需要专业的技术设备、 条件和人员, 检验成本高,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者或部门一般不能进行此项检验; 在需要接受此项检验时, 可向呼吸防护用品生产者咨询或到专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娜 F l C)1哈110L t -抓化钠颗粒物发生器;8 测压计; z 泵;s 光度计, 3 一切换阀;1 0 一一参考新鲜空气模拟器; 4 -滤料,1 1 脚踏传动式试验台; 5 -检验室;1 2 一 一 导气管和导流板; 6 -检测罩采样器;1 3 补充空气; 7 面罩采样器;1 4 脉冲采样接口 M E - 2 抓化钠定f适合性检验装2示意图E . 3 . 3 定It适合性的判定 若检验得到的适合因数值不小于规定的该类呼吸防护用品AP F值的 1 0倍( 见本标准表 2 ) , 或者不小于生产者提供的产品适合因数值时, 可判定为合格。 若适合因数值不合格, 在排除佩戴不正确、 呼吸防护用品存在故障、 以及过滤元件失效等原因后, 可确认该受检者不适合使用该种呼吸防护用品, 需要另选其他号码的或其他种类的呼吸防护用品, 并重新进行适合性检验。E . 3 . 4 定f适合性检验方法 定量适合性检验方法如下: a ) 检验前, 应预先将发生的颗粒物或气体导人检验室内, 直至浓度基本稳定; 在检验过程中, 应将 检验室内检验剂的浓度波动范围控制在 1 0 %的水平; b ) 按有关技术规定检查检验仪器的工作状况 , 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 ) 受检者佩戴呼吸防护用品, 并经佩戴气密性检查合格, 然后进人检验室内, 连接好采样管; d ) 启动脚踏传动式试验台, 将传动速度调节到 6 k m/ h ; e ) 受检者需要做本附录E. 2 . 3 . 3 0中ll至 6 ) 规定的动作, 要求每个动作持续 6 0 s ; f ) 连续测量和记录面罩内外检验剂的浓度 3 1G B / T 1 8 6 6 4 -2 0 0 2E . 3 . 5 适合因数计算E . 3 . 5 . 1 每个动作期的适合因数 建议取每一动作期内检验剂漏人浓度脉动峰值浓度的平均值作为相应动作的检验剂漏人浓度, 对应测量的检验室内检验剂浓度的平均值作为检验室内检验剂浓度。每个动作期的适合因数按式( E . 1 )计算 。( E . 1 )场-一一ffz 式 中: f f , 第 ! 个动作的适合因数. 无量纲; 。 。 检验室内检验剂浓度; 。 第 , 个动作检验剂漏人浓度。E . 3 . 5 . 2 总适合因数 总适合因数按式( E . 2 ) 计算 厂 厂= n艺( 1 / 厂人)二 二 (E. 2)式 中:广 f -总适合因数;受 检者完成的动作 数。GB/ T 1 8 6 6 4 - - 2 0 0 2 附录F ( 资料性 附录 )对呼吸防护 用品使用能力的 医学评 价F. 1生理考虑 若呼吸防护用品较笨重( 如 S C B A) , 从事重体力劳动人员的心肺系统将承受很大的负荷; 高温( 女 救火) 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 有肺病的人员若使用自吸式呼吸防护用品( 如自吸过滤式或自吸供气式) , 呼吸困难也将成为突出的问题 。F . 2心理考虑 使用全面罩、 送气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立体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 校车租赁 包车合同范本
- 济宁学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城市设计模型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锡太湖学院《病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洋生物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的合同承包商管理程序(标准版)
- 南京邮电大学《中医皮肤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拆除原有栏杆施工方案
- 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管理
- 2024年机场广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越野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美术造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复习
- 《恙虫病正式》课件
- 《新食品安全法培训》课件
- 易错点18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反殖民抗争-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原卷版)
- 微通道内纳米流体传热流动特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