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用书苏教版.doc_第1页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用书苏教版.doc_第2页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用书苏教版.doc_第3页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用书苏教版.doc_第4页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4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用书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林黛玉进贾府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满语奴仆之意)。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转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袴”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为他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墓定了良好的基础。作品 主要作品:红楼梦。今传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其中,前八十回绝大部分出于曹雪芹的手笔,后四十回相传为高鹗所续。评价 清代小说家。其作品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成就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二)人物轶事风筝高手曹雪芹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精于小说、诗词,而且擅长绘画、工艺美术,特别是对风筝的绘制、扎糊和起放有着独到的研究和成功的实践,可称是风筝高手。曹雪芹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他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后来又到了北京,对南方和北方的各种风筝都很熟悉。约在乾隆十九年,曹雪芹已从北京城里移居西郊香山,以卖画维持生计,十分窘迫,但还不时扎糊一些风筝,所扎风筝不仅有燕、蝶、螃蟹之类的,还有人物的,绘法奇绝,五光十色。一天,有位患足疾的朋友于叔度来访,言及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又偶尔说到京中某邸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曹雪芹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于叔度,让他去卖。于叔度居然得到重酬,从而解了燃眉之急。后来曹雪芹经常到于叔度那里,帮他扎糊风筝,还为他设计新的图式。从此于叔度就以风筝为业,不仅所得足以养家糊口,而且渐渐成为制作风筝的著名艺人。(一)背景链接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了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林黛玉进贾府由林黛玉这个第一次进贾府的客人,对贾府(荣国府为主)的内部环境做了一次巡视;又在一片迎客声中,让贾府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亮相。课文所选内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第一次描写了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和宝、黛相会的场景,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二)博览悦读在对比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丫鬟数量的对比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而“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如此算来,迎春等人,每人至少有十二个仆人,是黛玉的六倍。王熙凤出场时,是被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再从全书看,当时荣府上下大小主子有十四人(加惜春),总人口约有四百人,主子与仆人之比达到了125。而从她们的家世看,贾林两家都是世袭王公贵族。贾赦,时袭一等将军;贾政,时任工部员外郎。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父亲以上曾四代袭过列侯。家世相当,门第相当,豪侈之气则有天壤之别,贾府安能不败?结局安能不惨?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而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画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结果一见之下,却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何等眼熟到如此!心有灵犀,立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背叛封建家长、背叛封建社会的坚定同盟者。欲扬先抑,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贾宝玉和封建学士之比文中说“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实在是荒唐之举,所以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功名利禄,厌四书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所以才会屡屡遭贾政责打。西江月似贬实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叛逆者的光辉形象。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窥贾府败落的原因;通过对比,我们能一睹人物的风采,黛玉的细心谨慎、娇弱风流,宝玉的似傻如狂、离经叛道,凤姐的庸俗泼辣、张狂精明;通过对比,我们可一叹曹雪芹的笔力,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的重点突出。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 (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阜盛(f) (2)紫檀(tn) (3)簇拥(c)(4)丫鬟(hun) (5)怯弱(qi) (6)绾着(wn)(7)盘螭(ch) (8)璎珞圈(lu) (9)宫绦(to)(10)嫡亲(d) (11)翠幄(w) (12)厢庑(w)(13)宸翰(chn) (14)錾银(zn) (15)珠玑(j)(16)黼黻(f f) (17)茗碗(mn) (18)内帏(wi)(19)漱盂(y) (20)惫懒(bi) (21)懵懂(mn)(22)纨绔(wn k) (23)两靥(y) (24)杜撰(zhun)(25)忖度(cn) (26)孽障(ni) (27)盥沐(un).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仆 (2)屏(3)遂 (4)伺2语境辨析法(5)云雾笼(ln)罩着这座城市,人们就像被锁进囚笼(ln)一般难受。(6)李将军在饮(yn)马的时候,店小二已经招呼士兵们饮(yn)酒了。(7)姐姐省(xn)亲的时候,母亲一再告诫“过日子要节省(shn)”。(二)写准字形(1)(2)(3) (4)(5)(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俊眼修眉:俊,美。修,长。形容相貌美好。(2)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神采飞扬。形容目光柔和灵动而富有神采。(3)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4)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给人带来灾难的凶恶的人。也指放荡不羁、行为破坏常规的人。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办案的民警向伤者家属透露了一些不经之谈,说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已在长春落网。伤者的家属听到这个消息,仿佛看到了希望。辨析:“不经之谈”运用错误,该成语为贬义,不合语境。“混世魔王”运用正确。.易混辨析委屈vs委曲课本原句 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辨析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也可指让人受委屈。“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曲折;也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即境活用 只要大家能明白我所受的委屈就够了,至于这件事为什么没有成功,其中委曲,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林黛玉因何进贾府?明确: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2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明确: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3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详写的人物: 略写的人物: 实写的人物: 虚写的人物: 明确:主要人物实写、详写次要人物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揣摩环境、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作用,把握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的性格特征。2通过分析选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特点,认识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一、研读课文第16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此段详细描写了贾府的建筑,环境繁华,建筑讲究,庄严高雅,富丽气派。展现了贾府的社会地位。2“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句话表现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 明确:表现了林黛玉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这是她寄人篱下思想的反映。3小说写王熙凤的出场运用了什么手法?答: 明确:运用“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的手法。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的内在神韵,暗示了王熙凤的张狂以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4王熙凤的出场是课文中精彩的一节,作者从4个层次写了王熙凤的出场。请填下表,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描写内容性格特征肖像描写贾母的戏谑之言见林黛玉回王夫人的话明确:描写内容性格特征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贾母的戏谑之言贾母的“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见林黛玉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接着“忙转悲为喜”,还“亲为捧茶捧果”,差人打扫房间。王熙凤察言观色、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回王夫人的话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二、研读课文第1214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5应如何理解文中西江月两首词?答: 明确: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6作者为什么把宝玉的出场安排在最后?为何要他两次出场亮相?答: 明确:把宝、黛相会放在最后,可以集中笔墨,专门描写。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安排宝玉两次出场,也是作者构思的独到之处。第一次亮相,可以说是黛玉观察宝玉。黛玉见到了穿戴华贵、外貌姣美的“一位年轻的公子”,和她猜测的完全不同,惊怪此人非常面熟。这次亮相为黛玉的心理活动安排了时间。第二次亮相其实是宝玉看黛玉,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仅写出了他的“疯疯傻傻”,还与黛玉的内心感受不谋而合。7宝玉为何“摔玉”?如何理解这一行为?答: 明确:宝玉“摔玉”是他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在宝玉看来,神仙似的黛玉却没有玉,于是宝玉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的行为表现了宝玉对天命的反抗, 对世俗的鄙弃,更能体现出宝玉的叛逆性格。如何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写法领悟本文中人物肖像描写调动多种手段,或工笔雕琢,或虚笔写意,或层次分明,浓妆淡抹,各具佳妙。如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不惜重墨,工笔实写,淋漓铺陈其装束衣饰,集珍珠宝玉于一身,显示其华贵、得势,也暗示其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从头饰、裙饰、服装、容貌各个角度,可谓穷形尽相、至谨至细。写黛玉的肖像则“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抓住了其最生动典型的气韵神情,给人的感觉淡而不俗,清明高雅,而绝非王熙凤式的珠光宝气。写黛玉肖像还层次分明,众人眼中的黛玉,是体弱多病的;王熙凤眼中的黛玉,突出其容貌的标致和气度不凡;宝玉眼中的黛玉气韵神情“与众各别”,是一位聪慧灵秀、美丽多情的美人。1整体与局部描写整体式的描写,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对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局部式的描写,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烘云托月式的描写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者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接写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出罗敷的光彩照人。3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描写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就极为成功。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也可以写自己)进行肖像描写,注意抓住他(她)的主要特征,并适当运用修辞,不少于200字。答: 参考答案:此夫子海拔不高,头顶原本葱葱茏茏的丛林,因岁月的侵蚀,水土严重流失,树木纷纷流离失所;将他脸上的皱纹比作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之地貌的缩影,绝对不过分;一副大号花镜支在鼻梁上,对阳光的反射作用,相信比南极的冰盖一点儿也不逊色;本来挺拔的背,而今却背上了一个不小的丘陵。同学们本欲称之为薛老,但又觉不妥,故将两字换位称之为“老薛”。 (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母亲早亡而寄居贾府。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又时时处于防范自卫的状态,“步步留心”,“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以守护自己的尊严。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世俗恶性。2从自然中积累腊梅超越了酷寒的严冬,做到坚守自我,才有了迎霜傲雪、香飘十里的桀骜不驯;荷花超越了污浊的泥塘,做到坚守自我,才有了不流世俗、傲然独立的卓尔不群。3从历史中积累坚守我的精神家园,坚守一份高尚,一份热情与执着。“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从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执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呐喊;“宁可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刚毅引导我们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4从名言中积累(1)必须自己和自己搏斗,才能够征服自己。罗曼罗兰(2)要做一个人,不要跟随我,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尼采(3)在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 惠特曼(二)这样运用素材你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你没有心情如薛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是,你还是你,扛着花锄,轻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一步一步地走来。你虽是女子,却毫不逊色于男人,一句“什么臭男人用过的,我不要”充满了豪气。你可以含笑给卑微的赵姨娘让座,却绝不奉承凤姐之流。不知道是不是该说你傻,是啊,你是傻得坚定,你想以一己之力抗衡黑暗的社会,毫不惧怕周围的明枪暗箭。有人厌你言语尖刻,有人妒你行事清高。但你绝不流俗,依然犀言利行,刺痛着世故者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宁可香消玉殒,亦葆冰清玉洁。林黛玉,你的自我坚守,成就了你的“独一无二”。领悟 片段简要评述林黛玉个性特征,笔端含情,很好地刻画出林黛玉“独一无二”的形象。 我看见西子浣纱的涟漪,望见貂蝉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水做成了女人,宝玉如是说。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边,你写下了葬花吟;水边,你赋出了唐多令。提锄携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也许,你又感怀身世了,面对那池清流,你想到了“逝者如斯”;看到随波而去的落红,你想到了“花自飘零水自流”。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但贾府并不是一个任水自流的地方,你觉得你在被束缚,被一堵堵围堤挤压着,仿佛就要成为一潭死水。于是,你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办“海棠诗社”或许算是一次自由之战吧。当你写下“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时,你的灵动已无法更变地展现在那一尺白宣之上;然而,李纨却依旧把胜者的皇冠戴在了那个只会写“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宝钗头上。不错,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的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的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染一池灵动,洗一身清洁,追一方梦想。汝水边的女人佳作赏析 本文以水喻人,写的是红楼梦中的“汝”林黛玉。黛玉“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这是“一泉清流”,但在贾府这“一潭死水”不能“任水自流的地方”,黛玉“被束缚”,被“挤压”,“已经头破血流”,面对封建的枷锁、世俗的偏见,她不服输,她在“抗争,为那一份灵动与鲜活而争取着自由”。写作借鉴1学开头开篇气势恢宏,器宇不凡,营造了四个别样的图景,女子与水的故事初现端倪。四位女子,虽然优秀,却是为下文写黛玉做铺垫。2学用词“汝”,小小的文字游戏,突出黛玉如水的性格。3学修辞 第段中用了两组对偶,如“提锄携篮,收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一池飘絮”,打破了单一陈述,规避了平铺直叙,句式富于变化。4学扬抑 抑宝钗,扬黛玉,如第段中多处使用转折连词“然而”“而”“恰恰相反”等等,内在气韵跌宕起伏。5学议论第段议论充满激情,如“然而,如水的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一句,发自肺腑,突出主题。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 孟子尽心下注释:空虚:指国家没有人才。乱:混乱。翻译 不相信和任用仁人贤士,那么国家就不会有人才了。没有礼法的约束,那么上下等级就混乱了。明理知义 对于一个国家什么才是最宝贵的?是人才。管理型人才可以使国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创新型人才可以提高生产力,使国家变得更强大。那么使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什么?是这个国家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要靠道德和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