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设计(关于概念)09级李倩_第1页
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设计(关于概念)09级李倩_第2页
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设计(关于概念)09级李倩_第3页
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设计(关于概念)09级李倩_第4页
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设计(关于概念)09级李倩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以“酶与酶促反应”的教学为例李倩 092002007酶与酶促反应(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认识经典实验,认识人类探索酶发现的历程;通过探究的方法了解经典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能说出酶的概念及其特点。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科学知识真实可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激发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及PPT演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概念教学的体现)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那就是酶。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酶啊?举一些例子呢?“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如果慢慢咀嚼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对,这是为什么呢?很好,那加酶的洗衣粉与普通的洗衣粉相比,洗衣服会更干净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跟酶有关的例子,比如胃消化不好的时候,医生会给病人开些“多酶片”,帮助消化;还有我们检查肝功能使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血液中的“转氨酶”,等等。学生思考后回答,听说过的,比如广告上的“加酶洗衣粉”、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提到过的淀粉酶、脂肪酶。感觉饭是甜的。因为人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麦芽糖。会的,因为洗衣粉中的“酶”可以促进脏东西的分解。每位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实例出发,将“酶”的概念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容易使学生对于未知的概念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感觉到我知道它,它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学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新的概念,产生亲切感,并想要通过继续学习了解更多关于“酶”的知识。提问我们说了这么多的酶,了解到了酶的广泛应用,那么“酶”到底是何种物质?在生物体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产生思考,激发起学习“酶”的热情。通过提问,将学生带领到对于“酶”本质的思考,引发冲突,激发兴趣。教师逐一提供科学史上的材料,学生归纳总结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酶”这个物质是如何被发现的。下面给大家出示一组酶发现过程的史料,我们来看看酶的发现过程。材料1: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的实验:将肉放在金属丝编的小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吞下,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肉块不见了。这说明了什么?材料2:1836年,法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这说明什么?材料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实,从刀豆中提取的脲酶是蛋白质。这又能证明什么?材料4:19821983年,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研究发现,有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这种酶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成。他们发现,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且提高了Mg2+的浓度,留下来的RNA仍具有与该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得出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两人也因此而荣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材料1“将肉放在金属丝编的小笼内”,此时的胃无法直接进行机械碾磨,说明胃对食物除了物理性消化,而肉块不见了,说明还有化学性消化。材料2说明这种化学性消化的作用物质可能是胃液中消化蛋白质(也就是实验中的肉)的蛋白酶。材料3可以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材料4说明酶除了是蛋白质外,少数RNA也是酶。通过展示酶的发现史上的部分材料,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是曲折的,但却始终没有中断,这体现出科学家们在科学问题上的独立思考、不盲目听信,启发学生要善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概念教学上来说,“酶”的定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酶是什么,让学生对其定义进行死记硬背,而是从酶的最初发现来探讨酶的概念,从对实验的分析中得出结论,最后也是由学生总结出自己对于“酶”这个概念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酶”这个概念的学习,更符合人的认知过程。虽然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探究过程,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酶是什么,但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了漫长且复杂的“苦思冥想”的过程,却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这样更有利于课堂教学。得出结论同学们,这就是一个酶发现过程的简单展示,从科学家的不断摸索中,我们可以发现“酶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动态概念。前人的概念不一定就是绝对正确的,我们要善于质疑。纵观这些实验,请同学们讨论,总结一下有关酶的概念。教师总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又称生物催化剂。学生讨论、思考:酶可以促进生物体中反应得进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少数酶是RNA。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理解酶的概念。(只有活细胞具有活性,能够产生有机物;催化是酶的作用,蛋白质和RNA是酶的化学本质)教师总结“酶的发现过程”,启发学生领悟在科学探究中应该具有的质疑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学生进行“酶的概念”的总结,教师再进行规范化的补充,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酶是什么。这是概念的最后总结和抽象性概括的过程。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酶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生物催化剂吧,能够催化生物体中化学反应的进行。大家想一想这与我们在化学当中的一个什么概念很像啊?对,化学催化剂是一种无机催化剂,而生物催化剂是一种有机催化剂,由酶催化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酶促反应。这两种到底有什么异同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生物催化剂有何特点。学生略加思考,回答:化学中的催化剂的概念。在得出“酶”的概念之后,自然联想到化学当中催化剂的概念。把这两种概念进行比较,自然能够更好的理解“酶”的概念。通过设疑,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到对“酶的特性”的思考。探究性实验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化学中的无机催化剂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提示:这些催化剂对反应条件有什么要求吗?那无机催化剂的催化范围呢?好,那我们来看看“酶”是否也具有这些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的目标是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呢?教师提示:可以从催化效率、反应物的专一性、反应条件等角度来思考。1、同学们提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解决。首先,探究酶和无机催化剂,哪一个催化效率更高。下面,我给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的材料,请大家设计这个实验。材料1:H2O2在体外可被无机催化剂Fe3+分解为H2O和O2;在体内可被H2O2酶分解为H2O和O2。材料2:H2O2酶可从动植物体内获得:新鲜动物的肝脏或新鲜的马铃薯。材料3:每滴FeCl3溶液中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H2O2酶分子数的25万倍。实验材料:H2O2溶液、动物肝脏(或马铃薯块茎)研磨液、FeCl3溶液、卫生香等。很好,这个实验作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1号试管气泡产生的最慢;2号试管气泡产生的最快;3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位于前两者之间。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对,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所以说酶促反应是非常高效的。2、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二个问题:酶促反应是否具有专一性呢?同样的给出以下背景材料,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材料1: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如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经加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材料2:斐林试剂与蔗糖经加热不产生砖红色沉。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酒精灯等。非常好!同学们,你们想像一下,这样的实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对,那这个结果又说明了什么?是的,所以我们由此有总结出了酶促反应的第二个特性:特异性(专一性)。3、最后,我们想一想,酶促反应是在生物体中进行的,其反应条件应该是生物体内的自然条件对吧?跟外界的那种可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下也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相比,酶促反应的条件温和得多。所以酶促反应还具有的一个特性就是:温和性。提问: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升高到38,虽然体温只是升高了1,但人已感觉非常没有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40以上,而且持续高烧,就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反应,如昏睡、昏迷、惊厥,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不同的酶有其不同的最适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这些条件包括温度、pH值、压强等等,酶促反应活性最强。同学们可以课后自己阅读书上58页的课题研究部分,了解酶促反应的最适性。学生回答:能够提高反应效率,自身不参加反应。没什么要求,一般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只要符合催化反应的条件,只要是同类型的物质都可进行催化。学生1:可以探究酶和无机催化剂,哪一个催化效率更高?学生2:酶是否具有专一的催化对象?学生3:酶的催化条件与化学催化剂是否相同?1、学生讨论、思考后,给出实验设计:试管序号123H2O2溶液+Fe3+溶液+H2O2酶(新鲜肝脏碾磨液)+H2O2酶(新鲜马铃薯碾磨液)+结果显示学生思考回答:说明(1)H2O2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Fe3+,即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2)动物肝脏中的H2O2酶的活性比植物马铃薯中的强。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化学催化剂,且酶还有一定的反应专一性。2、学生讨论、思考,给出实验方案:序号项目试管121注入可溶性淀粉液2mL/2注入蔗糖溶液/2mL3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2mL共同浸到热水中加热至60, 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振荡,放入热水中煮沸1min,观察实验现象1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而2号试管无此现象。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为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蔗糖。学生理解,接受新的概念。学生思考回答:人正常的体温是37,所以,人体中的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发烧时超过了人正常的体温,酶的活性降低,身体内新陈代谢的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所以产生了不适感。在学习酶促反应的特性时,采取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同时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的能力。这些实验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进行具体的实施,会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所需课时就比较长,而且不能突出这节课学习的特点。所以采用课堂上的模拟探究过程来学习酶促反应的特性。在探究性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有了自身思想的参与,所以在最后理解酶促反应特点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更有的基甸,理解起来也更容易。而且从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的比较来入手,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概念。因为化学催化剂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比较熟悉。将没有学习过的生物催化剂与之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将未知的概念构建在一直概念的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比较,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最后一个酶促反应概念的学习,没有采取探究性的方式,而是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个探究性的试验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也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所以适当的换一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种讲授方式并没有脱离实际。而是紧紧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这样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