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柳永词两首第2课时1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2创作背景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3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嬉嬉钓叟莲娃( )_(2)多情自古伤离别( )_( )_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体会与今义的不同之处.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今义:没有头绪。3(1)名词作动词,采莲。(2)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忧伤。4没有心思,心情不好。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2试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对”字表现的深刻意蕴。“对”是“面对着”的意思,而词中表现的是即将离别的人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默默无语的情景,一个“对”字就表现出离人情深意长,依依不舍,胸中千言万语,口中却无一言的留恋伤感之情。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在内容上“念去去”三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就此一别,人各东西,所经过的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路程遥远,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2)在结构上“念去去”三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烟波千里,暮霭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黯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直接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6词的上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结合相关语句加以赏析。雨霖铃上片通过描写凄切的寒蝉、暮色苍茫中的长亭、初歇的骤雨勾画出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营造了一种凄冷伤感的意境。又将催发的兰舟、执手相看的离人,衬上浩渺无际的粼粼水面、傍晚浓重的云雾、楚地辽阔的天空,烘托出一种愁绪无边、沉重压抑的惆怅伤感的意境。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其高明在何处?这几句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诗人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在用景写情,情景交融,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1)这几句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而这种特有的意境,不仅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并深感眼前的孤单,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需要注意的是,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10请结合雨霖铃中有关词句分析其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词的上片除“念去去”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短短几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为虚写。虚写中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11总结这首词的写作特色。(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阕重点在记别,下阕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3下列对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下面对词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竟无语凝噎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B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C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D羌管弄晴弄:吹奏。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柳永于词的贡献,_,_。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_,大胆引进了巿民生活、市民情感、巿民语言,从而创造了巿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_,基本上不用比兴,_。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6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作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7下列对词中语句的解读和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与落笔四字呼应,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8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离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9场景一是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进行改写而成的剧本,参照场景一将“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改写成剧本。【场景一】(大远)暴风骤雨后的汴京郊外。画外响起蝉的鸣叫,音乐起,蝉声渐消。(远景)郊外河流潺潺,树木苍翠,一长亭现于其中。(全景)长亭中,一男一女对坐,石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酒菜,还有一个蓝色包袱。(中景)女子为男子夹菜,起身为男子倒酒,却发现酒杯依然满着,顿了下,眼眶一红,又坐下了。(特写)女子眼泪满眶,紧闭双唇,默默不语。男子深情地握着女子的手,无奈叹息。【场景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满江红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1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这首词起笔不凡,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2“渐霜风凄紧”中的“渐”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请谈谈你的理解。【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1C【解析】A项,分别读j/j,qio/qio,qin/qin;B项,分别读cn/shn, q/y,y/y;C项,分别读su/shu,lng/lng,zhu/zhu;D项,分别读y/y,i/i,xio/xio。2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D项,良辰好景。3D【解析】诗歌的节奏要根据音节和意义来划分,D项应为“便/纵有/千种/风情”。4B【解析】“经年”指年复一年。5【解析】此题考査语句的连贯。首先要关注句号,分析每句话的内容;其次抓住关键词,第一句是“贡献”,第三句是“市民生活”,最后一句是“比兴”。然后对照分析所要填人的句子,得出答案。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7C【解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不是实写,是虚写,是想象的离别后的景象。8C【解析】C项,“纯用白描手法”有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9(特写)女子的手轻柔地为男子整装。(近景)女子欲言又止,低下头,红了眼眶。男子深情地拉起她的双手。(特写)两人深情凝望。(中景)船夫走近他们身旁,催促男子启程。(全景)男子站立船尾,女子站立渡口,挥手告别。(远景)江面广阔,雾气浓重,女子和山水都消融入雾气之中。(大远)广阔的天,巍峨的山,辽阔的江面,小船如一片叶子在其间飘啊飘。【解析】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和舞台说明,而诗歌主要是写景与抒情,注意改写要符合剧本的格式,不能改变原有的意境和感情基调。(一)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解析】宋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也不例外。抓住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看出是动静结合。2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仕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解析】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词的上片所写景物的情调和词的下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二)1这首词起笔不凡,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2“渐”在首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领起下文。“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3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章法结构细密,融写景。抒情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思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上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思绪表达得明白如话。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对”“渐”“望”“叹”“误”等单字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由此可知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何会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1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2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新能源汽车MEA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综合船桥系统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丝棉棉胎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吸附装置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电子数显量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轻量化户外用品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农村合法养殖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硅烷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石墨烯粉体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事件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技术规
-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 动火作业安全检查表
- 电动牙刷替换头市场调研报告
- 化学合成反应中的选择性控制
- 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 嘉峪关的壮丽长城之旅
- 李大钊简介完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图表类(附参考答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