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_第1页
工艺技术_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_第2页
工艺技术_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_第3页
工艺技术_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_第4页
工艺技术_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系 2003、5 目 录 第一部分 必修理论课教学大纲 电子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3 C 语言教学大纲6 电工学教学大纲 .8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0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13 AUTOCAD/PROTEL课程教学大纲16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2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23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 .25 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教学大纲 .27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30 电子测量教学大纲 .32 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35 音像技术教学大纲 .37 现代音像设备与工程教学大纲 .39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41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44 智能仪表教学大纲 .47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大纲 钳工实训大纲 .51 电工实训大纲 .53 电子产品工艺实训大纲 .57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大纲 .58 电子 CAD 技术实训大纲.59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大纲 .60 高频电子线路实训大纲 .61 单片机实训教学大纲 .63 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64 智能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65 现代音像设备及工程实训大纲 .67 毕业实习及设计大纲 .68 第三部分 选修课教学大纲 (摘录电气系 2003 级选修课教学大纲 ) 微波技术教学大纲 .73 现代通信系统教学大纲 .76 EDA 技术概论教学大纲78 PLD 技术教学大纲.80 单片机运用系统抗干扰技术教学大纲 .83 C51 程序设计教学大纲86 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9 现场总线原理教学大纲 .91 智能卡技术教学大纲 .93 智能卡系统教学大纲 .94 控制网络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95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学大纲97 第一部分 必修理论课教学大纲 电子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学时数: 64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础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 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读图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二、 课时分配建议 本大纲规定教学总时数为 62 学时,其分配建议如下: 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二)能够绘制和阅读一般的工程图样。 (三)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 美观、尺寸标准完整清晰。 (四)能够正确较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的规定,并具有查阅有关标准 的初步能力。 (六)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 教学内容 绪论 本课程的地位和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制图的有关规定:图纸幅面及规格、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准 2、几何作图:斜度、锥度、圆弧连接 3、平面图形分析:尺寸分析、线段分析 序号课程内容 课内实 践 需用课 时 1绪论、制图的基础知识及技能8 2投影基础6 3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交线6 4组合体8 5物体的常用表达方法6 6 常用电子元器件外形结构图及紧固件 画法 6 7电子产品零件图的绘制6 8装配图6 9电气图4 10大作业 4 4 11机动4 12合计 4 64 (二)投影基础 1、投影的基础知识、点、线、面的投影,物体的三视图 2、基本体的投影及表面交线(截交线、相贯线) 3、组合体的视图、尺寸标法、看组合体的方法、画立体图 (三)物体的常用表达方法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局部放大图及简化画法 5、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四)工程制图 1、常用电子元器件外形结构图和紧固件的画法 2、电子产品零件图的绘制 (1)内容及要求 (2)表达方法 (3)尺寸标注 (4)技术要求 3、装配图 (1)内容及作用 (2)表达方法 (3)尺寸标注、零件编号及明细栏填写装配结构 (4)绘制装配图 (5)阅读装配图及拆画零件图 4、电气图 (1)图基础 (2)电原理图系统图和框图 (3)接线图 (4)线扎图 (5)印刷板图 五、 大 纲 说 明 (一)大纲根据教学计划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注意突出高职基础教育 的特点,着重制图基本技能的训练,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 和基本技能。 (二)教案中的课时分配为建议性方案,在保证达到本大纲教学要求 的前提下,教学中可对内容次序和课时分配作适当调整。 (三)本课程只能为学生的绘图和阅图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后续 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 力,以达到教学计划对学生制图能力方面的要求。 C 语言教学大纲 学时数:64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C 语言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 解 C 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 C 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及 C 语言 灵活丰富 的函数程序设计与丰富的数据类型。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号课题名称总课 时 理论实践 1C 语言介绍4 2 三种基本程序结构设 计 261412 3构造数据类型241212 4文件的使用642 5机动4 合 计643026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C 语言介绍 教学要求: 了解 C 语言的发展史以及 C 语言程序的构成,掌握 C 的几种标准数据 类型。 课题二 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 1.基本语句 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 函数及其函数的调用 教学要求: 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能运用这 三种基本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三 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1. 数组类型 2. 指针类型 3. 结构体与共用体 教学要求: 掌握几种主要的构造数据类型,并会应用构造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 践 教 学 (一)项目及课时分配 序内容课时基本要求 号 1 熟悉 C 语言的上机过程 2 掌握 C 语言的上机环 境,掌握 C 语言程序的 调试过程与方法。 2 练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 通过调试程序,掌握 C 的几种语句的使用。 3 练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通过调试程序,掌握 C 的分支结构的使用。 4 练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 通过调试程序,掌握 C 的循环结构程序的设 计。 5 练习数组数据类型的使 用 4 掌握数值型数组和字 符型数组及其字符串函 数的使用。 6 练习函数的程序设计 2 掌握函数的编写与调 用。 7 练习结构体与共用体的 使用 4 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 在程序中的使用。 8 练习位的运算 4 掌握位的运算。 9 练习文件类型的使用 2 掌握文件的打开、关 闭与读写。 合 计 26 (二)主要实验设备、仪器清单 计算机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编写。 2、本课程动手能力要求比较强,实验应尽量开出,根据实验设备数量 与学生的分组情况可适当增加实验课时。 电工学教学大纲 学 时 数:6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 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应用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 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欧姆定律、电压源和电流源、基尔 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 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性质及其串、并联计算。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串、并联电路的 分析、计算。 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及计 算。 了解串、并联电路的谐振特点及性质。 了解、电路的瞬态过程及一阶电路的分析。 了解磁路及磁路定律、铁磁性物质的磁化、交流铁心线圈。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号课程内容课时讲 课 实 验 1直流电路28244 2单相交流电路18144 3三相交流电路862 4磁路与铁心线圈66 5机动40 合计645010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直流电路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欧姆定律、电阻串、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及其 等效变换、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暂态过程。 课题二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电阻、电容、电感串、并联电路, 电功率计算。 课题三 三相交流电路 三相交流电的产生,三相电源,三相负载的星形、三角形电路的分析 与计算,三相电功率的计算。 课题四 磁路与铁心线圈 磁路基本概念(磁路、磁通势、主磁通、漏磁通、磁阻) ,磁路欧姆定 律,铁磁性物质的磁化、交流铁心线圈。 四、实 践 教 学 实验一 直流电源外特性测试及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测绘 直流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电阻串、并联、 混联电路的连接。实际电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绘制实验曲线。测电阻伏 安特性,绘制实验曲线。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及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和入端电阻 的测量方法。 实验三 RLC 及其串联电路 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单相调压器的使用,线圈、电容器的电压与电 流关系,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其相量图,观察 RLC 串联电 路谐振状态。 实验四 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接线及各元件作用,提高 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实验五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 三相负载的星形、三角形电路的联结及负载电压、电流的测量,了解 中线的作用,观察三相星形负载的故障情况,学习故障分析判断。 五、大 纲 说 明 1课程结构与内容 大纲采用模块式结构。基础模块的内容为各专业的必修内容;应用模 块的内容均为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 拓宽知识面。 2教学建议 为加强学生创造思维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建议采用讲课、自学、 习题课、辅导课、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应用模块的内容可由老师 指定或学生自选,采用自学、辅导、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应积极采用电化教学、CAI 等现代教学手段。 评价学生成绩应以学生平时习题成绩、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考试成 绩、讨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新的学习评价体系。 3本课程教学应注意与数学、物理两门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 时 数:80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 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 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常用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集成运放)的基 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常用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 3熟悉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估算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5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合理选用或代换器件的能力。 6对基本单元电路具有定性分析的能力。 7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验 1 半导体二极管 642 2 半导体三极管 66 3 放大电路基础 22184 4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 电路 10 82 5 线性集成运算电路的应用 88 6 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6 7 信号产生电路 1082 8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642 机动 6 合计 806212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半导体二极管 1.电子技术发展与应用概况,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要求和学习 方法。 2.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结构、符号、管脚识别、伏安特性、主要参数、温度对 特性的影响。 3.特殊二极管及其应用简介 硅稳压管、变容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 课题二 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基本知识包括结构、符号、电流放大作用、特性曲线、管脚 识别、主要参数及其受温度的影响。 单极、双极型三极管的分析、特性、测试应用。 课题三 放大电路基础 1.共射放大电路 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共射电路静态分析,静态工作点估算,静态工作点对输出失真的影响。 共射电路动态分析,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估算输入电阻,输出 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 2.共基、共集放大电路 共集电路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共基电路特点及应用简介。 3.多级放大电路 多级放大电器的组成框图、级间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 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估算,应用举例。 4.差分放大电路 电路特点,工作原理,差模与共模,失调与调零。 课题四 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 反馈的概念,负反馈放大器的分类,反馈性质和类型的判别。 1.反馈放大器组成框图 2.反馈类型的判断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电路性能特点及定性分析。 4.功率放大概念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任务,分类、特点和要求;典型功率放大电路 OTL、OCL 电路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课题五 集成运放电路及其应用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及内电路组成框图,双运放和四运放及集成 运放主要参数。 2.集成运放的应用 理想运放的工作特性曲线,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条件及典型电路;集 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条件及典型电路;集成运放构成线性整流电路、有源 滤波器及交流放大电路。 3.集成运放组件使用常识与实例。 消振、抗干扰措施、参数测试方法、外接电阻选用、调零、应用实例。 课题六 集成模拟乘法器 模拟乘法器的原理、基本应用电路分析。 课题七 信号产生电路 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波振荡电路、锁相频率合成电路。 课题八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各种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 理,性能特点。 1.集成稳压器件及其应用电路 三端集成稳压器件的主要参数,典型应用电路。 2.开关稳压电源简介 四、实 践 教 学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晶体管的简单测试 电子技术实验的规则,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和好坏。 实验二 放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 测试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观察各点波形。 实验三 差分放大电路与两极交流放大电路实验 练习差分放大电路与两极放大电路实验的调试与测试 实验四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构成比例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并测试功能。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构成过零比较器、迟滞比较器,掌握比较器的门限电压的测试方法,学习 非正弦波的产生电路的调试。 实验六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测试 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组成输出电压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测试输出电压 可调范围和稳压系数。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电类各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2.本课程为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进行实验应注重过程,要规范操作, 严格技能训练,注意培养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3.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采用 电教、CAI 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4.必须安排适当的习题,必要时可安排习题课。习题中应包括一部分 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5.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 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电子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学 时 数: 6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工艺基础课程。其任 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 的电子工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 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 2.掌握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印制线路板的制作 3.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工具、材料及工艺 4.掌握工艺文件的编制、电子装配工艺 5.掌握电路的阶段调试及整机调试 6.整机装配实例操作 7.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践 1常用电子元器件16142 2常用材料1082 3焊接工艺12102 4电子装配工艺10102 5调试工艺1210 2 6机动4 合计645010 附:整机装配实训 内容课时 收音机的整机装配调试一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常用电子元器件 1.掌握电阻器、电位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检测和 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的主要种类、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识别、 检测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 参数、检测方法与识别以及集成电路的封装等。 4.掌握电声器件、光电器件和压电器件的种类特性、主要技术参数、 检测识别方法以及工作原理。 5.掌握片状元器件的相关知识。 课题二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1.主要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的结构与种类,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先进的 PCB 以及相关知识。 2.掌握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基本原则。 3.简单了解手工制作线路板。 课题三 焊接工艺 1.掌握焊接的基本知识。 2.掌握焊料与焊剂的种类、特性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3.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技能。 4.掌握自动焊接技术、表面安装技术的设备、工艺流程、注意事项等 相关知识。 课题四 电子产品的防护与电磁兼容 1.了解电子产品的防护与防腐、电子产品的散热、电子产品的防震的 相关知识。 2.了解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的知识,掌握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所采取 的主要措施。 3.了解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的知识,掌握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 课题五 整机装配工艺 1.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整机装配工艺的相关技能。 3.掌握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的分类、编制以及格式和填写方法。 4.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要求及过程。 课题六 电子产品的调试与检验 1.掌握调试的相关知识 2.掌握检验的相关知识。 3.电子产品的质量管理及 ISO9000 标准系列。 补充: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规范与国家标准 四、实 践 教 学 实验一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半导体器件、继电器的 识别与检测。 实验二 印制线路板 印制线路板的手工制作。 实验三 焊接工艺 手工焊接工艺训练。 实验四 电子装配工艺 工艺文件的编写,组装工艺训练。 实验五 调试工艺 静态、动态检测与调整,整机性能测试与调整。 五、大 纲 说 明 1课程结构与内容 大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 践能力,并拓宽知识面。 2教学建议 本课程应侧重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尽量摆脱枯燥的理论 推理。要求掌握基本的工艺知识,除掌握工艺文件的标准格式外,其他内 容不必要求固定的格式。 Autocad/Protel课程教学大纲 学 时 数:64 注:该课程教学大纲分Autocad和Protel两部分。 Autocad教学大纲(32 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 介绍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绘制、阅读、输出机械图样的方法 和计算机绘图的操作方法。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2、具有应用常用绘图软件 AotuCAD 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能够进行 有关的绘图环境设置等; 3、了解零件图、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掌握输出机械图样的方法; 4、培养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号 课题内容课时 讲授/实验 1计算机图形处理基本技术22 2 AutoCAD2000 基本知识、 用户界面的组成、基本操 作方法 44 3 基本图形,图层的使用,绘 图环境的设置 44 4 常用编辑命令,图形编辑, 显示控制、图层、图块、 图库、查询 66 5 工程标注,尺寸样式与文 字注写 44 6 精确绘图,对象捕捉与追 踪 66 7绘制三维图形实例44 8 机动2 合 计3230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计算机图形处理基本技术及原理 1、计算机图形处理基本技术; 2、计算机内部图形显示原理与主要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处理基本技术及原理。 课题二 AutoCAD2000 基本知识、用户界面的组成、基本操作方 法 1、AutoCAD 系列软件基本知识; 2、AutoCAD2000 用户界面、软硬件环境; 3、AutoCAD2000 基本操作命令。 教学要求:了解 AutoCAD2000 用户界面、软硬件环境,掌握基本操作 命令。 课题三 基本图形绘制及图层的使用 1、常见图形绘制特点及规则; 2、图层的概念及应用; 3、用户环境的自行配置。 教学要求:掌握图层的概念与使用特点,掌握常见图形绘制及规则, 能进行用户环境的自定义配置。 课题四 常用编辑命令与实际操作 1、主要图形编辑命令及具体特征; 2、图形绘制及图形编辑实际操作; 3、图块的生成、使用与自定义; 4、图库的配置、管理与查询。 教学要求:掌握主要的图形编辑命令以及图形编辑实际操作。掌握图 块使用与图库管理、查询。 课题五 工程图的标注与文字注写 1、工程图的样式与实际标注及编辑; 2、文字样式、标注、编辑与尺寸样式等。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图的标注样式以及文字、尺寸样式修改、编辑。 课题六 精确绘图与对象追踪及捕捉 1、掌握对象捕捉与追踪各种命令及使用; 2、精确绘制三视图与轴测图。 教学要求:掌握对象捕捉与追踪各种命令及使用,完成精确绘图。 课题七 三维图形绘制与输出 1、3D 绘图命令及编辑命令使用; 2、绘制三维图形的基本方法; 3、绘制专业图的常用相关技术与实例。 教学要求:通过实例完成三维图形绘制与输出,掌握绘制专业图的常 用相关技术。 四、实 践 教 学 (一)项目及课时分配 序号 项目内容课时 1AutoCAD2000 基本使用、用户界面的组成3 2基本图形,图层的使用,绘图环境的设置3 3图形的复制、移动、修改等常用编辑操作5 4工程图的标注及样式3 5精确绘制三视图与轴测图的实际操作5 6三维绘图与编辑的主要方法3 合计22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教学计划编写, 于 2003 年修定。 2、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执行大纲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理论与实 践课时。 Protel教学大纲(32 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路设计自动化 EDA 如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EDA 的工作环境 已经普及到中小企业和各级大专院校,Protel 电路设计系统是具有强大功 能的电子设计 CAD 软件,一向以高度集成性和扩展性著称于世。 Protel99SE 具有原理图设计、PCB 电路板设计、层次原理图设计、报表制 作、电路仿真以及逻辑器件设计等功能,是电子工程师进行电子设计最有 用的软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 Protel99SE 个功能模块的实用技 巧,运用 Protel99SE 进行一般的电子设计工作。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程内容 课 时讲课/实验 1 Protel99SE 基础 22 2 Protel99SE 原理图设计 1010 3 制作元件与建立元件库 44 4 设计层次原理图 22 5 检验电气规则和生成报 表 22 6 印制电路板设计 88 7 电路仿真基础 22 8 机动 22 合计 3232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Protel99SE 基础 Protel99SE 的功能模块,界面环境,进入不同编辑环境的方法。 课题二Protel99SE 原理图设计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步骤,设计工具,图纸设置,网格、电气节点和光 标设置,文档组织,元件库的装载,元件的放置与调整,放置接点和连接 电路,使用绘制电路工具布线,编辑元件和图形,原理图环境参数设计。 课题三制作元件与建立元件库 使用元件库编辑器管理元件库,使用元件绘图工具创建元件,创建元 件库,产生元件报表。 课题四设计层次原理图 层次原理图基本知识,层次原理图设计方法:生成 I/O 端口符号、方 块图符号, 课题五检验电气规则和生成报表 电气规则检验,网络表、交叉参考表的生成,电路图打印。 课题六印制电路板设计 印制板基本概念、设计基本原则、设计流程,PCB 绘图工具,PCB 设计 规划和电气定义,装载网络表、元件封装,PCB 设计规则检查,PCB 的自动 布线与手动调整,元件封装编辑器的使用。 课题七电路仿真基础 Protel99SE 电路仿真功能,电路仿真所用元件,激励源,仿真原理图 的绘制,简单的仿真实例。 四、大 纲 说 明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而制定的。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应着重基本知识的降解,学生基本技能的培 养,重点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的应用,做到使用、够用。教学手段以上机 操作为主,边学边练。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学 时 数:64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应用电子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它是 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有 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 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 2.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合理选用或代换器件的能力。 3.对基本单元电路具有定性分析的能力。 4.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 5.掌握 TTL 和 CMOS 门电路以及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外特性。 6.了解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7.熟悉常见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及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应用。 8.了解常见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9.了解 A/D,D/A 电路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应用。 10.初步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数字集成电路的能力。 12.初步具有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 13.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数字系统的能力。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验 1 绪论 22 2 逻辑代数基础 442 3 逻辑门电路 642 4 集成触发器 862 5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 整形 642 6 组合逻辑电路 1082 7 时序逻辑电路 14122 8 数模与模数转换 66 9 半导体存储器 44 10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44 合计 645012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绪论 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特点及应用,常见脉冲波形及参数。 2.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数制间的转换,编码的概念,常见代码。 课题二 逻辑代数基础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逻辑函数的代数及卡 诺图化简法。 课题三 逻辑门电路 1.二极管及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开关特性,主要参数,应用举例。 2.基本门电路 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 3.集成逻辑门电路 不同系列逻辑门电路的特点及有关参数。 4.TTL 反相器的工作原理,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基本 参数。 5.其它类型的 TTL 门电路 与非门、异或门、集电极开路门、三态输出门的功能及典型应用。 6.CMOS 门电路 CMOS 反相器,CMOS 门电路,CMOS 传输门和模拟开关。 CMOS 和 TTL 门电路的使用知识及相互连接。 7.逻辑符号的等效变换 课题四 集成触发器 1.基本 RS 触发器、同步 RS 触发器的电路组成、逻辑符号、工作原理。 2.RS 触发器、JK 触发器、D 触发器、T 触发器、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3.边沿型、主从集成触发器的触发方式,工作波形及特性参数逻辑功 能。 4.触发器的应用、举例。 课题五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1.单稳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举例。 2.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举例 3.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举例。 4.555 定时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举例。 课题六 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译码器和数字显示电路 38 线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常用数字显示器件及工作原理,数 字显示译码器。 3.数据分配器和数据选择器 4.二-十进制编码器 5.加法器 6.数值比较器简介 7.集成编码器、译码器、比较器、数据选择器的应用以及用译码器、 数据选择器实现一定功能的逻辑函数。 课题七 时序逻辑电路 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2.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 3.计数器 二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的分析(同步、异步、加法、减法、可逆) , 十进制计数器的分析。 1.同步时序电路、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及同步逻辑电路的设计。 2.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及应用。 课题八 数/模和模/数转换 1.数/模转换的基本概念,DAC 工作原理,模拟开关,集成 D/A 转换电 路简介。 2.模/数转换的基本概念,ADC 工作原理,集成 A/D 转换电路简介。 课题九 半导体存储器 1.RAM 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ROM 的工作原理、应用。 课题十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 简介 PAL、GAL、PLD、ISP-PLD 器件。 四、实 践 教 学 实验一 集成组合电路实验 1.了解集成与非门的结构及粗测,学习其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集成 JK 触发器、由集成 JK 触发器的 D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的测 试方法。 实验二 555 定时器及其应用 芯片的引脚、功能及其组成多谐振荡器。 实验三 J-K 触发器构成各种进制计数器 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测试方法、J-K 触发器使用方法。 实验四 中规模集成计数器、译码器显示电路系统实验 集成计数器外部引脚、功能及其使用方法,译码器、数码管的使用 实验五 综合实验 练习自行设计调试电路的能力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适用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2.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采用 电教,CAI 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3.必须安排适当的习题,必要时可安排习题课。习题中应包括一部分 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电子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 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应用电子类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学生 学完了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技术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 础的课程。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实验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 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本课程着重于无线电信号发送和接收所涉及的各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 和计算,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验 1绪论220 2通信信号的接收862 3通信信号的发送844 4正弦波振荡器12102 5信号变换22164 6锁相技术及频率合成862 7无线通信基本系统442 机动400 合计684816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要求掌 握无线电信号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原理,单元电路的作用要熟悉。 2、通信信号的接收 主要学习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和集中选频放大器以及放大器的噪声。 、通信信号的发送 主要学习通信号的功率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宽频带的功率合成、 倍频器以及天线。 、正弦波振荡器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Lc 正弦振荡电路以及晶体振荡器。 、信号变换 信号变换概述、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解调电路、混频电路、自动增益 控制;角度调制原理、调频电路、角度调制解调以及自动频率控制。 、锁相技术及频率合成 掌握锁相环路、集成锁相环路和锁相环路的应用、频率合成原理。 、无线通信基本系统 450MHZ 收发信机功能方框图、发射机电路功能说明、接收机电路功 能说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和压控振荡器系统。 四、实 践 教 学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实验二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实验三 LC 振荡、石英晶体振荡器 实验四 幅度调制器、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 实验五 相位调制实验 实验六 锁相环及压控振荡器 实验七 频率合成电路实验 实验八 无线通信系统实验 五、大 纲 说 明 1课程结构与内容 大纲采用模块式结构。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注意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2教学建议 为加强学生创造思维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建议采用讲课、自学、 习题课、辅导课、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应用模块的内容可由老师 指定或学生自选,采用自学、辅导、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 评价学生成绩应以学生平时习题成绩、实践能力、考试成绩、讨论发 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新的学习评价体系。 3本课程教学应注意信号与系统部内容的补充。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教学大纲 学 时 数:64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是三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以 MCS-51 单片机为例,讲述单片机原理、结构、单片机指 令系统、程序设计、接口和在控制系统中,用户板的硬件、软件设计、调 试、运行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同学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 MCS-51 单片机硬件结构功能,工作原理; 2掌握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了解汇编程序设计能读懂,会编写 简单程序。 3了解存储器扩展方法,可进行存储器编址和映象分析。 4了解 MCS-51 单片机中断与定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 MCS-51 单片机 I/O 扩展方法。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题内容 课 时讲课实验 1 绪论 22 2 MCS-51 单片机的结构和原 理 1010 3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概 述 18108 4 存储器与存储器扩展 88 5 中断与定时 88 6 单片机 I/O 扩展及应用 88 7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082 合计 645410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绪论 单片机发展及意义。单片机软件硬件系统。MCS-51 单片机。 教学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软件硬件系统组成,了解 MCS 系列单片机。 课题二 MCS-51 单片机结构和原理 151 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及信号引脚,内部存储器。 2并行 I/O 口,时钟及时序电路,51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教学要求: 掌握 51 单片机的信号组成,内部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掌握并行接口的 应用,了解 51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课题三 MCS-51 单片机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概述 1数据传送类指令。 2算术运算类指令。 3逻辑运算 控制转移类指令。 4布尔变量操作指令。 教学要求: 熟悉 51 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课题四 存储器与存储器扩展 1扩展及系统结构,存储器编址及影象。 2程序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器扩展。单片机存储器的特点。 教学要求: 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和存储器扩展方法、存储器地址分析。 课题五 中断与定时 中断技术概述,51 单片机中断系统。 151 单片机定时器与计数器。 教学要求: 了解中断的概念,掌握 51 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组成和控制。掌握单片机 的定时器及计数器的应用方法。 课题六 单片机 I/O 扩展及应用 1I/O 接口技术概述。I/O 直接应用,简单 I/O 扩展。 2用 8255A 作单片机可编程 I/O 扩展。用 8155 可编程 I/O 扩展。 教学要求: 掌握 I/O 简单扩展方法,掌握 8255A 的使用、编程方法。 课题七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概述。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 教学要求: 掌握 51 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了解常见的程序结构。 四、实 践 教 学 序 号 项目课 时 基本要求 1 数据传送类指令 2 验证数据传送指令 2 算术运算类指令 2 验证算术运算指令 3 逻辑运算控制转移类指令 2 验证逻辑运算及控制转移指 令 4 分支与循环程序调试 2 调试分支与循环程序 5 查表定时排序程序调试 2 调试查表定时排序程序 合计 10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根据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制定。 2教学建议: (1)课程软硬结合,涉及面较广,讲课时应充分利用面前讲过的内容, 注意连接。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难度较大,讲课时可根据学生接受放宽要求。 (3)条件可参考实际计算机控制装置,增加感性认识。 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教学大纲 学 时 数:68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 任务是介绍非电量电测技术,着重讲解工业中常有的传感元件及其应用并 对检测系统有所介绍。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测量方法和误差理论,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征。 2.掌握常用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选择,测试调试使 用各种常用传感器的技能。 3.了解检测系统中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 4.了解检测系统的的组成及常用的抗干扰技术。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验 1 绪论与检测技术基本概 念 44 2 弹性敏感元件 44 4 电阻传感器 66 5 电感传感器 66 6 电容传感器 66 7 霍尔传感器 66 8 压电传感器 22 9 光电传感器 642 10 热电偶传感器 862 11 超声波传感器 44 12 数字式传感器 66 13 检测技术综合应用 862 14 机动 2 合计 68606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 绪论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1.工业检测的内容;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检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测量的概念和定义;检测方法、传感器的基本特征;测量误差概念。 教学要求: 介绍检测的内容和检测的重要作用,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传 感器的基本特征,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概念 课题二 弹性敏感元件 1.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弹性敏感元件的材料; 2.弹性敏感元件的形式及其应用范围。 教学要求: 掌握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征,了解常见的弹性敏感的形式及其应用 范围。 课题四 电阻传感器 1.电位器式传感器简介;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应 用; 2.热电阻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气敏湿敏电阻传感器 介绍。 教学要求: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性能和应用,掌握热电阻式电阻传感器的特性及 应用。了解气敏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课题五 电感传感器 1.自感式和互感式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 2.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自感式和互感式电感传感器特性及应用。了解涡流式传感器 工作原理及应用。 课题六 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及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结构及应用。 课题七 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压电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题八 光电传感器 光电管,光电倍正增管简介;光敏电阻原理、结构及特性;光敏 晶体管,光电池,光电隔离开关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光敏电阻的原理应用,了解光电隔离开关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课题九 霍尔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课题十 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种类及应用;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热电偶的 测量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热电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掌握冷端补偿方法。 课题十一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题十二 数字式传感器 1.数字编码器简介;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2.磁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感应同步器的的工作原理、 结构及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常见的数字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课题十三 检测技术综合应用 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的检测系统抗干扰技术,掌握带微机的检测系统的构成和工 作原理。 四、实 践 教 学 实训一 压电、光电传感器实验 测试压电、光电传感器的特性 实训二 热电耦传感器实验 测试热电耦传感器的特性 实训三 现场检测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五、大 纲 说 明 1.本大纲各章是根据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中统一要求 部分制定的。 2.本课程中各章内容都具有独立性,但又有一定的联系。讲课时应围绕 如何构成检测装置这一要求,用信号的流程线将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3.本课程实践性强,讲授中应尽可能结合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4.讲解中应着重讲清物理概念,对有关的诸多公式不予推演。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68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应用电子类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学生 学完了高等数学、数电、工程数学的课程后,进一步为学习专业知识打基 础的课程。本课程将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掌握离散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掌握数字滤波器设计; 、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等。 二、课题及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序 号 课程内容课时 讲课实验 1绪论、离散信号与系统 分析 1818 2离散变换及其快速算法1212 3网络结构及状态变量分 析法 88 4IIR 滤波器设计1010 5FIR 滤波器的设计1010 6数字滤波器和信号处理 实现 66 7机动4 合计6864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离散信号与系统(讲课 14 学时) 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特 点,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存在哪些特点。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它 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复习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并通过习题训练加强离 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离散变换及其快速算法(讲课 12 学时) 离散傅里叶变换物理意义 及特性。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算法。ChirpZ 变换的物理意义及算法实 现。FFT 在分段卷积,二维 DFT 的应用。该章学习将使学生对 DFT、离散 信号的傅氏变换及 Z 变换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对基 2FFT 比较熟悉。 3、时域离散系统的基本网络机构与状态变量分析法(讲课 6 学时) 掌握离散信号系统信号流图的表示方法及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