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管理培训手册_第1页
生产安全管理培训手册_第2页
生产安全管理培训手册_第3页
生产安全管理培训手册_第4页
生产安全管理培训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培训手册目录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3-5第二章 安全法律法规 6-10第三章 安全生产技术 11-15第四章 安全生产检查 16-21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22-29第六章 消防安全知识 30-34第七章 环境污染危害及防治 35-40第八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病 41-46第九章 安全常识 47-54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第一节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1985年12月,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由于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既存在历史积淀的沉重包袱,又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实施综合治理。从近年来安全监管的实践特别是近年来联合执法的实践来看,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最有效手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立,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一、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管理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的管理是一种盲目的行为,管理的目的应贯彻于管理的整个过程。同样,安全生产管理也一定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二、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1、经济意义: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顺利发展的前提。2、社会意义:安全生产关系社会的安定,搞好安全生产,有利于调节好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外部的社会稳定,避免和减少因安全事故引发的劳动纠纷等。三、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安全生产管理是利用安全管理的理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人和物的控制、管理,寻找和发现管理漏洞和事故隐患,并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系统及排除隐患,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所有过程和活动。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做好安全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各项管理工作;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好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搞好生产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等。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为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在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贯彻落实的同时,安全生产管理还必须遵守一把手全面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具有否决权、安全生产人人管理、“三同时”、“四不放过”、“五同时”等原则。实践证明,这些原则对于搞好安全管理,提高对灾害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一、一把手全面负责的原则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坚持一把手全面负责的原则,有利于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有利于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和安全死角问题。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有生产就有安全问题,生产是安全的载体,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两者密不可分。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三、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工作状况如何,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标准。安全具有否决权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及评比先进时,首先要考核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完成,其它指标完成再好,也不能被评为先进,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四、安全生产人人管理的原则在生产中,不光领导者的指挥、决策稍有失误会造成重大事故,操作者在工作中的疏忽也可能酿成重大事故,所以说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安全生产需要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自觉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各部门要结合自己业务,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生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或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五、“三同时”的原则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这条规定明确了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投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同时”。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解决安全设施问题,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项目,可以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避免安全设施欠账,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资基础。六、“四不放过”的原则“四不放过”本来是处理事故的原则,指对发生的事故、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安全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坚持这一原则,就是为了抓住事故不放,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采取有效的组织和技术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七、“五同时”的原则所谓“五同时”就是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可以使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更科学有效,安全生产管理手段更进一步加强。第二章 安全法律法规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一)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由于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该罪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即不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二是经单位职工或有关部门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三是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三)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的犯罪行为的规定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四)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违反消防安全管理法规,接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需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劳动过程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具体规定劳动法第六章是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方可上岗作业。5、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职业病防治法第一条规定:“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二、职业病范围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而引起的疾病。三、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 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对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和单位承担职业病危害的责任作了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防护。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第五十二条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前款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好住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第三十二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三章 安全生产技术第一节 防火、防爆安全一、火灾预防基本原则 1、火灾发展过程 酝酿期;发展期;全盛期;衰灭期。2、影响火灾变化的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的数量;空气流量。 3、预防火灾的基本原则 严格控制火源;监视酝酿期特征;采用耐火材料;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4、预防爆炸的基本原则 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严格控制着火源;燃爆开始就及时泄压;切割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检测报警。 5、防爆泄压装置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泄压装置; 2)泄压装置应用轻质材料,可设于屋顶、窗、门; 3)泄压面积/厂房体积应采用0.050.22m2/m3; 4)泄压面积应布置在靠近易发生爆炸部位,并避开人员较多和主要通道等场所。 二、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1、阻火装置 安全液封;阻火器;单向阀(止逆阀、止回阀) 2、泄压装置 安全阀;爆炸片(防爆膜、泄压膜) 3、指示装置 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 三、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设备密闭;(2)厂房通风;(3)惰性气体保护;(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5)危险物品贮存管理。 四、控制着火源 (1)明火管理;(2)防治摩擦和撞击;(3)管理好电气设备;(4)采用防爆电气设备;(5)防止静电放电。 五、防火和防爆措施 1、采用耐火设计和防爆设计 2、控制着火源和引爆源 3、采用防火分隔或防爆卸压 4、防止可燃物和爆炸危险性物质积聚 5、采用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6、隔断氧气供应、切断爆炸渠道 7、减小火灾和爆炸的规模 六、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 1、防火墙要求 1)非燃烧体构成,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h; 2)应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框架结构的框架上; 3)防火墙内不应设置通风排气道; 4)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时,耐火等级不低于1.2h,并能自行关闭; 5)可燃气体和液体管道不应穿越防火墙,必须穿越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将管道四周缝隙填塞紧密等。 2、防火门 1)防火门是一种活动的防火分隔物,应能关闭紧密,不会窜入烟火; 2)应有较高的耐火极限,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2h,乙级不低于0.9h,3)丙级不低于0.6h; 4)在门上最好设置自动关闭装置。第二节机械安全一、机械产生的危险 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灼伤和冷冻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辐射危害;其他危害。 二、机械危险防护装置 1、固定式防护装置: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2、活动式防护装置:可调式防护装置;连锁防护装置。 3、紧急停车装置 三、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重物坠落;起重机失稳倾翻;挤压;高处坠落;触电;其他伤害。 四、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 1、超载限制器:当载荷超过额定值时,使起升动作不能实现; 2、力矩限制器:臂架式起重机:当力矩超过额定值时,停止向危险方向继续动作; 3、缓冲器:轨道运行式起重机:当发生碰撞时起缓冲作用; 4、防风防滑装置:露天作业:夹轨器、锚定装置、铁鞋等; 5、极限位置限制器(行程限位器):当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并停止运动; 6、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门式起重机、装卸桥; 7、水平仪:流动式起重机:显示起重机身的水平状态; 五、起重机安全管理 1、作业人员为特种作业,要持证上岗,合格者每2年复审1次; 2、起重机为特种设备,正常工作起重机每年检验1次; 3、大修、新安装、改造过的起重机在交付前检验; 4、闲置超过1年的起重机在重新使用前检验; 5、事故后的起重机在使用前检验; 6、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7、建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 8、作好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第三节电气安全一、电气事故 1、触电事故 电击:单相电击、两相电击、跨步电压电击 电伤: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 2、雷电事故 3、静电事故 4、电磁辐射事故 5、电路故障 二、触电防护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3、绝缘 4、安全电压 5、屏护和安全距离 6、连锁保护。 三、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1、消除电气着火源和引爆源 防止产生高温和火花;合理选择电气设备;隔离电气着火源和引爆源;连锁保护装置 2、合理选择防爆类型 3、严格控制安全距离 4、采取通风手段 5、使用监测、报警、控制装置 四、防静电对策措施 1、工艺控制 2、泄漏控制 3、中和 4、屏蔽 5、综合措施第四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一、锅炉和压力容器事故 (1)爆炸事故 (2)缺水事故 (3)满水事故 (4)水击事故 (5)炉膛爆炸 (6)其他事故 二、安全防护装置 (1)计量装置:压力表、温度计、液(水)位计 (2)警报装置:压力警报器、水(液)位报警器 (3)连锁装置:连锁开关、给水自动调节器 (4)泄压装置:安全阀、爆破片 三、安全管理措施 (1)定期检验:外部检验、内外部检验、耐压试验 (2)运行管理: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第八讲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四章 安全检查第一节 安全检查的类型一、安全检查类型的确定依据1、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生产工艺不同,安全检查类型的确定要结合本企业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如单位是连续24小时不间断生产,那么在确定安全检查时要考虑工艺要求,确保其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2、安全生产现状 企业安全生产状态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发展的动态状况,及时确定进行何种类型的安全检查。如近来企业火灾事故频发,就应该安排临时安全检查,重点内容是防火。3、季节、气候变化及节假日因素 确定安全检查类型要考虑季节、气候变化,夏季来临,天气变热,使用风扇等电器增多,应考虑进行一次专项电气检查。节日来临,员工心理不稳定,有必要在节日前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放假前及假日期间的安全。二、企业安全检查的具体类型按照安全检查的时间跨度划分,可分为:1) 年度安全检查2) 季度安全检查3) 月度安全检查4) 周安全检查5) 日常安全检查按照被检查对象可划分为:1)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2) 危险作业安全检查3) 专项安全检查4) 岗位安全检查 5) 另外,还有临时安全检查等。安全检查的类型不同,检查的形式、时间长短、参加人员、检查范围、检查程序、检查方法就各有不同。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范围和内容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安全检查,覆盖了企业安全检查的各个方面,通过安全检查的实施,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质量。那么应该首先明确安全检查查什么,即范围和内容,是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基础。安全检查的范围和内容大致分为如下几类:一、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1、 机器设备1) 机器设备是否有防护装置2) 设备的手柄、开关、控制按钮是否出于正确位置3) 应该悬挂的警示标志是否齐全4) 是否有妨碍操作的因素2、 安全通道1) 通道宽度是否符合要求2) 通道标线是否清晰3) 通道是否摆放杂物或被侵占3、 工作现场环境1) 地面情况2) 照明情况3) 防尘、防毒等设施是否正常运转4) 操作者周围状况5) 物品定置摆放情况4、 劳动防护用品1) 应该穿戴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穿戴齐全2) 穿戴方法是否正确3) 是否有穿戴禁止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5、 人员的行为1) 是否有违反劳动纪律2) 是否有违章指挥3) 是否有违章操作4) 是否有违反操作规程等二、特殊场所的安全检查 1)仓库 2)油库 3)配电室 4)锅炉房 5)试验室 6)微机控制室等 三、特种设备及操作安全检查1)特种设备是否有定期检测2)特种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齐全3)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是否有违反操作规程等四、其他安全检查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形式和方法1、确定安全检查形式和方法的原则1) 领导检查与员工检查结合起来 安全检查既要有各级领导参加又要有员工代表参加。领导参加体现对安全检查的重视,员工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要求,能及时发现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2) 将自查和互查有机结合起来 各车间、部门要以自查为主,部门、车间之间可以互相检查。3) 坚持现场检查和其他形式相结合 把深入生产一线与看总结、听汇报、个别访谈等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现场的实际情况。4) 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 要把检查与整改结合起来,对检查结果的处理要建立完善的程序制度,加强监督。现场检查只是安全检查的一个阶段,还没有完成,对存在的问题要归纳、整理、登记、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整改复查等。2、安全检查的方法 安全检查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看、听、访谈、测量、试验等。“看”主要查看资料、记录、操作证、现场安全标志及生产现场各类设备设施的防护情况、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作业人员是否有违章行为、查看仪表的运行记录等。“听”主要听有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等对安全生产情况的介绍和汇报。“访谈”主要是由检查人员随机指定相关人员对有关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询问,听取他们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反映,了解他们对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熟练程度等。“测量”主要是用仪器、仪表及其他测量工具等实地进行测量。“试验”主要是指对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和灵敏度进行检查,如对桥式起重机大小车起升限位器进行起升碰撞试验,以确认其是否完好。以上各种检查的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也是各类检查所必需采取的方法。在进行检查时,可根据检查需要来确定,但凡能测量的数据或能试验的,不可估算。第四节 安全检查结果的处理现场安全检查时安全检查工作的一个环节,对现场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处理,才能真正地消除危害,这是进行安全检查的目的所在。一、安全检查结果处理的原则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这些原则是企业和广大安全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指导企业进行事故隐患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边查边改的原则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当场可以解决的,应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并现场记录下整改的人员、方法或措施、时间等。如现场检查发现闸刀的保险丝用铁丝代替,应当场要求电工更换符合要求的保险丝;如发现有员工操作钻床戴纱手套,应当立即要求纠正并给予批评教育。这种边查边改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检查人员后期的工作量。同时,现场解决问题,对于在场员工是很好的安全教育,其效果比课堂教育更好。2、限期整改的原则限期整改就是要求对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整改。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必须限期解决。这也是解决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方式。限期整改不能只是口头的,要按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改的效果。3、采取防护措施的原则对于一些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在整改之前,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不发生事故。如某砂轮机的防护挡板缺少,应设置警告标志并停止使用,待防护挡板安装完毕后恢复正常使用。二、安全检查结果处理程序处理程序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本的目的是要能保证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便于安全员进行监督。1、安全检查结果的登记安全检查特别是年度安全检查等综合性安全检查,一般都分组进行,对于各组安全检查的结果,必须要在安全检查组组长的领导下,归纳和整理,并进行登记。安全检查登记表的内容一般包括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内容、部位、检查时间、检查人、整改方式等。2、下发整改通知书由安全检查组织部门负责填发整改通知书,对安全检查结果要求限期整改。整改通知书应该列明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内容、所在部位、整改要求、整改期限等内容。一式三份,由整改单位签收两份,并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返回一份到整改通知书的下发部门。3、整改及整改监督整改单位在接到整改通知书后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以确保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按要求、按期限整改完毕。整改完毕后,按要求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对于要求限期整改的,安全员要进行抽查,督促整改单位或人员及时做好整改工作。4、销案对整改完毕的,要在原来的留存整改通知书上记录销案,以确认整改完毕。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事故1、事故: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简单来说即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2、事故特性:1)因果性2)偶然性与必然性3)潜伏性 3、事故的分类:1)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按照我国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标准规定,职业伤害事故分为20类: 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指被车辆挤、压、撞和车辆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机械伤害:指被机械设备或工具绞、碾、碰、割、戳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起重伤害: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发生的坠落伤害,起重设备引起的触电及检修时制动失灵造成的伤害。 触电:由于电流经过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包括雷击伤害。 淹溺:由于水或液体大量从口、鼻进入肺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 灼烫:指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强酸或强碱引起的灼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火灾:在火灾时造成的人体烧伤、窒息、中毒等。 高处坠落:由于危险势能差引起的伤害,包括从架子、屋架上坠落以及平地坠入坑内等 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塌方等引起的事故伤害。冒顶片帮:指矿井作业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片帮)以及顶板垮落(冒顶)事故。 透水:指从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有压地下水意外大量涌人而造成的伤亡事故。 放炮:指由于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火药爆炸:指在火药的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瓦斯爆炸:指可燃气体、瓦斯、煤粉与空气混合,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指锅炉由于内部压力超出炉壁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物理性爆炸事故。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超出容器壁所能承受的压力引起的物理爆炸,容器内部可燃气体泄漏与周围空气混合遇火源而发生的化学爆炸。 其他爆炸: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中毒和窒息:指煤气、油气、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等。 其他伤害:包括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2)按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 105个工作日以下。 重伤事故:一般指受伤人员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者造成每个受伤人损失105工作日以上的失能伤害。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人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急性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有的毒物因毒性有一定的潜伏期,可在下班后数小时发病。二、危险、危害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3、危险、危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4、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5、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是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也是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为害物质);它们的失控(故障生产、控制、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等;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客观因素)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三、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分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第二节 事故的调查处理一、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具体原则如下:(1)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这是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2)调查事故应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3)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4)事故调查成员一方面要有调查的经验或某一方面的专长,另一方面因与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事故调查分析内容l 事故的现场处理l 物证搜集l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l 证人材料搜集l 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l 现场摄影l 事故图绘制三、事故调查的程序具体步骤:l 事故的通报l 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l 事故现场处理l 事故有关物证收集l 事故事实材料收集l 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l 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l 事故图(表)的绘制l 事故原因的分析l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l 事故调查结案归档四、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及职责1、组成事故调查组的成立,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及相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同时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2、职责l 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l 确定事故责任者l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l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五、事故的原因分析1、分析内容1) 事故发生之前存在什么样的不正常2) 不正常的状态是在哪儿发生的3) 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不正常的状态4) 不正常状态是如何发生的5) 事故为什么会发生6) 事件发生的可能顺序以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7) 分析可选择的事件发生顺序2、分析的基本步骤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2)分析伤害方式(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考虑能量源和危险物质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物质、环境)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不安全装束12)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5、事故间接原因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6、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六、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1、背景信息(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涉及人员及其他情况、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操作人员及证人)2、事故描述(事故发生顺序、破坏程度、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事故的类型、事故性质、承载物或能量)3、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4、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采取措施、长期行动规划)5、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6、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7、其他需要说明事项七、其它 事故的具体处理参考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章 消防安全知识一、火灾识别一般来讲,火灾分为四类,即:A、B、C、D四类,具体的说: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二、扑救火灾常识1、灭火器的选用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系、机械泡沫、磷酸铵盐干粉或卤代烷灭火器;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机械泡沫、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C 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D类火灾,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配套型的灭火器产品,在选择时应由当地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一般可采用干砂或铸铁粉末来代替。三、初起火灾的扑救1、火灾发展经历的阶段火灾发展大体上经历五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和熄灭阶段。其中火灾初起阶段是物质在起火后的几分钟里,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缓慢,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周围物品和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但呈上升趋势,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势控制或扑灭。这个阶段是火灾扑救最有利的阶段,将火灾控制和消灭在初起阶段,就能赢得火灾扑救的主动权,就能显著减少事故损失。2、 初起火灾扑救的原则初起火灾应遵循的扑救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救人第一和集中兵力的原则救人第一原则,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威胁,首要任务就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因为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集中兵力原则,是指发生火灾时,有关负责人要按照消防预案把灭火力量和扑灭器材集中到火场,以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被困人员和扑灭初起火灾。2) 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可能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3) 先重点后一般原则先重点后一般,是就整个火场而言的,运用这一原则,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的情况,主要是:人和物相比,人是重点;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资是重点;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是重点;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火场上的下风向与上风、侧风方向相比,下风方向是重点;可燃物资集中区域和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相比,这类物品集中区域是保护重点;要害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3、初起火灾扑救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起火物质燃烧的状态,为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具体有以下四种:1)冷却灭火法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到可燃物上,是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扑救火灾,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用水来冷却灭火,如用清水灭火器及简易的水桶快速扑灭等。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使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自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2)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是燃烧停止。这种方法使用于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火灾。采取隔离灭火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设备或管道上的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倒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阻拦、疏散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邻的易燃建筑结构,建立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等。3)窒息灭火法窒息灭火法,即采取适当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式的空间、生产设备装置及容器内的火灾。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砂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气、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部件来封闭燃烧区,阻止空气进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4)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时,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到燃烧区域内,使灭火剂阻止燃烧反应,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复燃。四、报警(119)程序在拨打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火警时,必须讲清以下内容:1、发生火灾单位的详细地址。要讲明公司地址,发生火灾的车间或部门。 2、起火物。如房屋、油库、露天场堆等;房屋着火最好要讲明何建筑物,如棚屋、砖木结构、新式工房、高层建筑等;尤其要注意讲明的是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实剂等都应讲明白,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灭火车辆。 3、火势情况。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间房屋着火等。4、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了解火场情况。报火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五、火场个人防护火场上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毒的烟雾。火灾现场经常遇到的有毒气体是因供氧不足而产生的一氧化碳以及氯化氢、二氧化碳、氰化物等燃烧产物。在一些特别场所还会散发乙炔气、石油气、煤气、氨气、氯气等。火场的燃烧产物和一些气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有些气体还有着火、爆炸危险。所以,在火场中我们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阻止这些毒气对人体的损害,具体措施:用湿毛巾或布捂上嘴和鼻子以过滤毒气,减少咽气的危害。此法仅能过滤烟雾中的细微碳粒,毒气仍然可以通过毛巾和布对人产生伤害。当烟不太浓时,应弯腰疾走,若烟较浓,则可卧底爬行,尽快离开烟火区域,因为贴近地板2寸高的部位应属安全层,通常咽气稀少,有一定的能视度,能减少烟气对人员的危害。六、火场逃生1、火场逃生通道火场逃生通道是指火灾条件下建筑物内人员在允许的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区域或室外的场所,概括起来讲从起火点到室外的疏散逃生通道包括走廊、疏散用楼梯和出口,以及一些辅助设施,如阳台、逃避间(层)、建筑层面等。2、火场逃生的方法1)立即离开危险区域;2)选择简单、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3)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如湿毛巾等;4)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勿跳楼;5)创造避难场所。3、火场呼救被围困在火场的人应保持冷静,人应尽量贴近地面呼吸,因为烟气温度较高,首先在屋顶部位聚集,而贴近地面部位没有烟气或烟气较少,且低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